結婚難、生育難恐成社會心病,看看古人如何解決大齡未婚的問

2020-12-18 懂球帝官方

當今社會,大齡未婚的剩男剩女比比皆是,讓大爺大媽們是日日發愁,夜夜發嘆。與之伴生的相親平臺,官方的非官方的那是多如牛毛,相親市場的火爆,超乎你的想像。

甚至由於近年來出生率持續走低,年輕人不願結婚,難以結婚等問題,已經慢慢的變成了社會的大問題。一、日益增長的單身人口與逐年下降的出生人口

我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前期靠著人口紅利,打下了現在的龐大家業,總體上是一個結構龐大的經濟強國。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生活壓力也在隨之增大。

據民政部數據顯示,中國單身的人口已經達到了2.4億,佔總人口的17%,有超過7700萬成年人選擇獨居,預計到2021年增加到9200萬人。

龐大的單身人口,對應的自然就是結婚率的降低以及出生人口的急劇萎縮。2018年,我國依法辦理結婚登記的夫妻有1013.9萬對,結婚率只有7.2%,創下11年來新低。

九十年代以來,由於計劃生育的實施,出生率一直在穩步下降,單獨二孩政策實施後,有所提升,但2017年之後,中國的出生率,遭到斷崖式下跌。

2018年出生1523萬,2019年歷史性跌破1500萬。這意味著,全面二孩政策效力已經發揮完畢。依靠現有的政策難以逆轉下跌的人口形勢。

正是由於出生率急速降低,人口年齡結構迅速老化,極大可能會造成未富先老的局面。年輕力量的不足,龐大的經濟結構便難以支撐,這對我們後期發展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壓力。

所以解決現在年輕人結婚難,生育難,是一個現實且迫切的問題,否則資本的力量有較大的可能學習西歐,引進外來勞動力,造成一個難以收拾的隱患。

那麼智慧的古人在這方面有沒有什麼做法可以借鑑呢?別說,還真有。二、先秦至西漢的婚育政策

人言,結婚生育乃人生之大事,放眼古今皆是如此。古時候誰要是年近三十還沒結婚,不光你父母心急,當地政府更加上心。

先秦時期,不光對男女的最早結婚年齡有法律規定,而且最晚結婚年齡也有法律限制。

《禮記》:"男三十、女二十而無夫家者,皆過時不嫁娶者,媒氏會而合之。"

意思是說,凡男子到了三十歲、女子二十歲還沒結婚的,政府會派一個官方的媒人強制給你介紹對象,而且你必須去見。聽起來是不是比較粗暴?沒辦法,先秦時期,諸侯戰亂,人口既國力,各國都想著法子搶地盤搶人口,自身的繁衍生育更是重中之重。

越王勾踐十年臥薪嘗膽,回到越國後首先制定的就是鼓勵生育的人口政策。法令規定青年男女,到了年齡就必須結婚,違反者父母必受罰。

"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勾踐滅吳》

不單單強制結婚,古代由於生產力低下,醫療條件落後,加上地主階級的剝削,古人生育的壓力一點都不比今人小,嬰兒的夭折率非常高。所以越國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輔助生育措施。

越國百姓家庭生育孩子後,公家根據男孩女孩進行不同程度的獎勵,以此減輕越國貧弱的百姓的養育負擔。

"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生三子,公與之母;生二子,公與之餼"——《勾踐滅吳》

生男孩,獎兩壺酒,一條狗,女孩則是兩壺酒,一隻豬;生三個孩子國家給配奶媽,生兩個孩子,國家給糧食。古代營養不良,孩子多了,一個母親難以哺育,給糧食、配奶媽就是提高幼兒的成活率。

此外還有:

"令壯者無取老婦,令老者無取壯妻"——《勾踐滅吳》

意思就是,禁止老夫少妻或老妻少夫,以此提高生育率。這條政策顯然是針對地主階級,打擊靠著財力、權利壟斷年輕女子的行為,從而避免年輕人打光棍。

而且,公家會派正規的醫生下鄉去給平民接生,現代由於醫療發達,生孩子安全很多,但在古代不亞於過鬼門關,弄不好母子具難的不在少數。

這是兩千多年前,越國制定的人口繁育政策,用今天的眼光看,就是進行了資源再分配,短時間內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國家發展的最根本問題上去。

以勾踐為首的王公貴族們,暫時放下了個人的高物質享受的利益。將群眾創造的大部分資源,通過公家的整合,又回饋給了群眾,提高群眾的生活水平,減輕百姓的生活負擔。短時間內提高了出生率和嬰兒存活率,從而使國力迅速恢復。

雖然說短時間的讓利,只是為了未來更大的利益。但越國這種做法還是非常人道的,起碼在一段時間內老百姓切切實實得到了好處。與之相比,漢朝初年的做法,就不太地道。

從秦始皇滅六國,到劉邦建立漢朝,不過三十年的光景,這期間大規模的統一戰爭,令海內人口消耗巨大。為了加快人口的繁育,漢朝也制定了婚姻政策,與先秦時期強制結婚不同的是,漢朝統治者採用了比較委婉但老辣的方法,來鼓勵結婚——調節稅收。

漢朝首先大大提高了最晚結婚年齡,女子最晚結婚年齡提前到十五歲,比越國還要早,由此也可見漢初形勢之惡劣。那麼違反了結婚年限怎麼辦呢?答:增加稅收。

漢惠帝六年令:"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算"是稅收單位,一算120錢,也就是說預期不嫁者,加倍收稅。一直徵到你三十歲,如果到時還嫁不出去,就放棄了,反正那時候女子三十歲已經垂垂老矣,難以生育了。

其實雖說不結婚罰款,聽起來不太好,但也不能說漢朝不地道,西漢初期奉行黃老之術,與民生息,本身稅收就不多,家底基本沒有,想要扶持百姓,也是力不從心。三、結婚難、生育難的原因

一直有各種傳言,說中國會產生光棍三千萬人,談到原因,都認為是由於重男輕女造成的男多女少。事實上,中國男女比例相差並不大,在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中可以看出來,20歲到24歲男性6400萬,女性6340萬。

這中間有一個變化,在出生時的統計中,男孩要比女孩確實要多,但男孩夭折率更高,加上女孩瞞報漏報情況的存在,所以就造成在二十歲之前,男孩比例大於女孩,二十歲之後反而逐漸持平了。據統計,20歲~40歲的適婚年齡段,男比女多出271萬,男女比例屬於正常範圍。也就是說現在的年輕人,並非因男多女少而影響婚戀的。

至於網上流行的"三千萬光棍的數據"這應該是一個歷史問題,歷史上我國在六七十年代確實有光棍潮,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年那些人老了,如今已經過了適婚年齡,而媒體只是簡單的根據人口男女總數進行相加減,再根據男孩女孩出生時的比例,從而得出了今天乃至未來產生3000萬光棍的數量,實際上這個數據並不可靠。

所以,今天結婚難,生育率低並不是男女比例的問題,更多的還是年輕人思想觀念的變化以及日益增長的生存壓力。

君不見,剩男多,剩女更多。我國女性受教育水平不斷的提高,在社會各行各業都具有強大的競爭力,大量的女孩湧入城市,見識、眼界有所開拓,學識與收入不亞於男性,擁有獨立生活的能力,思想觀念自然也產生了巨大的變化。

新時代女性白領

所以就造成了,城市女孩剩餘,農村女孩缺人的狀況。現在找不到對象的男性,大多也都在農村,而城市有大量的單身女孩。這在局部造成了女孩稀有的狀況,隨之帶來的就是高彩禮、高房價,很多農村女孩結婚的首要條件就是縣城買房,間接拉動了縣城的房地產產業。

這就形成了一個難以調和的矛盾,城市的女孩不會為了結婚而讓自己下嫁到農村,農村的女孩也都急著往上走,所以農村的光棍越來越多,城市條件好的男性不夠女孩們競爭,所以單身女性越來越多。結婚於是就變的老大難。

四、壓力山大的年輕人

同女孩不同的是,男性是要有根的,所謂根就是居有定所,這是農村男孩難以在城市定居的原因,因為房價太貴。居無定所的男孩,在城市只能是外鄉的打工人,想在那找對象結婚,可以說非常困難,即便他的收入可能是一個女孩的兩倍,但沒有房子,女孩也難以動心。

即便為了愛情,兩個年輕人在城市走到一起,互相照顧,一起掙錢自然沒問題,但要生孩子,恐怕就力不從心了。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在現在一個三線城市房價直逼一萬的情況下,光是置辦自己的家業,就要費盡半生,哪還有餘力生兒育女。

與之相比,一個人四五千的工資也足夠自己無憂無慮的生活,在很多人看來,逍遙自在的很,你可以說他們沒有責任感,你也可以說他們沒有上進心,但現實的殘酷絕不是喊著我努力工作就可以改變的。

月薪一萬的年輕人,除去房租水電各種花銷,一個月能剩下三千嗎?按五千算,一年也就攢六萬,十年在無病無災的情況下,在二三線城市攢個首付。要知道大多數年輕人是靠不了父母的,甚至父母能在自己創業階段不生病,不拖累就不錯了。在這樣一種背景下,在城市結婚,簡直就是一種莫大的奢求。

五、值得借鑑的方法

今時不同往日,古代那種強制性的結婚法令,已經不適宜現在。但可借鑑的方案,並不是沒有,一個就是向越國那樣,制定一些輔助生育措施,減輕年輕人養家餬口的壓力,生育率自然會有所提升。另一個就是像西漢,不結婚、不生育者通過增稅來解決。只是現在不同於西漢初期的百業凋敝,恐怕難以受到支持。當然,可能還有其他更巧妙合理的辦法,作為單身狗,唯願不要有單身稅。

作者:夏風

圖片來自網絡

公眾號文生世象 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赴美媽咪幫:大齡生育難,可通過美國試管嬰兒技術解決嗎
    赴美媽咪幫:大齡生育難,可通過美國試管嬰兒技術解決嗎 時間: 2020-07-17 16:43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志飛 無論是普通人,還是明星,對於生孩子這件事情,年齡永遠是生育最大的阻礙年紀越大,生寶寶的概率就越低。
  • 北京大齡未婚男女比例6比5 大專以上學歷更愁嫁
    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昨天公布了本市人口婚姻和生育的一組新數據,這些數據來源於201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本市「大齡未婚」人群中,男性為女性的1.2倍,即每6個大齡未婚男性對應5個大齡未婚女性。
  • 大齡未婚青年,如何找到婚戀幸福?
    婚戀問題歷來是社會關注的熱點,而大齡青年更是受到社會的關注。大齡青年的婚戀狀態是怎樣的,有著怎樣的婚戀觀、家庭觀,未婚的主要障礙又是什麼?市政協社會法制和民族宗教委員會與市政協共青團青聯界別圍繞大齡青年婚戀問題展開深度調查。
  • 大齡未婚男青年要想擺脫單身,這樣做成功機率大
    前段時間就有個叫黃有光的經濟學家提出「一妻多夫制」來解決我國大齡未婚男青年的婚姻問題,引起一片譁然。這在我國實行這種婚姻制度是不切實際的,在我國最好的婚姻制度還是「一夫一妻制」。越來越多的大齡男青年找不到老婆會引起一些不雅的社會問題,解決大齡男青年的婚姻問題,成了目前一個重要而又棘手的問題。
  • 為未婚大齡青年婚戀營造更多機會
    2019年12月中旬,扶風縣政協組織部分委員就解決農村大齡青年婚戀難問題進行調研並組織有關部門召開專題協商座談會。調研組深入全縣30多個村民小組走訪調查了解到,30歲以上大齡未婚男青年佔到了適婚青年的12%。「目前,部分農村青年找不到結婚對象,大齡未婚青年數量增多,在有些村已達到了較高的比例,大齡男青年結婚難已經由個人家庭問題逐步轉化為社會問題。」
  • 39歲金莎「恨嫁」,大齡剩女想結婚咋就這麼難?
    為什麼身邊的大齡剩女越來越多? 大齡剩女選個對象怎麼就這麼難? 剩女該怎樣選擇另一半? …… 不難發現,現今社會女性的能力越來越強,能夠撐起半邊天。
  • 未婚媽媽給寶寶入深戶因辦準生證犯難,被罵小三的單親女人太辛酸
    當大齡剩女成未婚媽媽現在社會上有一個詞,每到逢年過節,這個詞就更加突出 ,那就是大齡剩女。女孩子一超過30歲就被各種催,催找男朋友 ,催結婚,催生孩子 ,很多女孩子因為迫於家庭長輩的壓力,都不敢回家,也有一部分女孩子乾脆舉起了不婚主義的牌子,但是不結婚不代表不要孩子 ,在一線城市,就有很多未婚媽媽,他們沒有結婚,經濟獨立,獨自帶著孩子 ,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在像從前那樣受封建思想的束縛,怕人背後喊小三了。那麼就會有人問了,深圳入戶新政策,未婚媽媽的小孩可以正常入戶嗎?
  • 大齡剩女越來越多,她們沒有考慮過再等幾年就不能生育了嗎?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單身,除了身邊沒有出現令人非常嚮往的婚姻狀態,還有不斷地聽聞婚姻裡各有各的難處,不幸的婚姻都活成自己討厭的樣子,還有一部分是覺得婚姻不再是人生中的必需品。對婚姻的態度有高要求,也更加謹慎了。
  • 結個婚都難
    原創 看鑑君 看鑑在中國,很多大齡未婚女性都會遭遇尷尬的相親問題。七大姑八大姨還有媒人說來說去,不過幾個意思:(你)終歸是要找個男人,到了這個年齡就別挑了,有男人要就不錯了……
  • HRC幸孕天使 導致大齡女性美國試管嬰兒生育難的原因是什麼
    HRC幸孕天使 導致大齡女性美國試管嬰兒生育難的原因是什麼 時間: 2020-09-21 15:21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看到這裡,很多人會好奇為什麼即使大齡女性選擇了人工受孕,但是還是會屢戰屢敗呢?暫時沒有生育打算的女性,要如何提前做好準備?
  • 「比預想順利」:非婚生子女「上戶難」現象已有變化
    非婚生子女「上戶難」現象已有所變化  專家指出:各省陸續完成地方計生條例修訂 有未婚媽媽回顧上戶過程「比預想順利」  去年2月,自從決定生下孩子,未婚媽媽曾芷晴就開始學習法律法規,了解如何解決孩子的戶口問題。  擔憂不止屬於她一個人。
  • 女子未婚先孕難留負心郎 打官司討撫養費遭暴打
    這個男人曾經許以婚姻,讓她心甘情願未婚先孕。可孩子還沒落地,他就溜了,欠下一屁股情債。4年來,她三次上法院告他,要撫養費和生育費,官司每次都贏,可他就是不掏錢。不光如此,前不久在法院門口,她還遭到痛毆報復。  2003年春節期間,方敏在一次聚會中認識了張斌,兩人一見鍾情,不久後成為戀人,搬到一起開始同居生活。同年國慶節,他們辦了酒席,向親友宣布結婚,還說好來年情人節去領證。
  • 女孩未婚生育,申領生育保險金卻遭拒!「未婚媽媽」也有生育權利
    8月28日,上海單身媽媽張某接到上海市高院生育保險糾紛案的再審受理通知。她由於不能提供配偶身份信息和婚姻證明,在申領生育保險金時多次被拒。2017年,張萌開始打「國內未婚生育申領生育保險金第一案」,她堅稱自己是正確的。大家怎麼看?
  • 凍卵生子難成「生育保險」
    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齡是25歲到30歲,35歲之後卵子質量和卵巢功能下降趨勢更為明顯,當看到「時光嬰兒」、「女性凍卵」這樣的報導時,一些大齡未婚女性格外關注,認為這項技術可能成為女性的「生育保險」。在最佳生育年齡時進行凍卵,即便為了事業等原因推遲生育,日後也能取出年輕時的卵子復甦生子,這能實現麼?張愛軍主任認為目前冷凍卵子在臨床上廣泛應用為時尚早。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 長春未婚媽媽遷戶口時變已婚,想改回被「未婚證明」難住
    長春未婚媽媽遷戶口時變已婚,想改回被「未婚證明」難住 吉林長春市孫女士是一位未婚媽媽,今年夏天因為買房搬家,她將戶口從長春市南關區遷至寬城區,9月份辦理醫療保險時突然發現,新的戶口簿上,婚姻狀況成了
  • 未婚媽媽遷戶口時變已婚 想改回被"未婚證明"難住
    吉林長春市孫女士是一位未婚媽媽,今年夏天因為買房搬家,她將戶口從長春市南關區遷至寬城區,9月份辦理醫療保險時突然發現,新的戶口簿上,婚姻狀況成了「已婚」。20日,孫女士向記者訴苦,「已婚」給她帶來不少麻煩,可是她想改回未婚卻很難。
  • 大齡未婚女的面試技巧
    相信很多大齡未婚女,在看《我們結婚吧時》,桃子的公司不跟她續籤合同,理由竟然是她沒有結婚!頓時覺得很荒謬。一個人孤孤單單本來已經很慘,想好好工作都要被歧視。但是實際生活中,還有比這更讓大齡未婚女無奈的。
  • 「不生育、不結婚,戀愛都懶得談!」90後女性是不是已經沒救了
    女演員的演技暫且不說,《1982年生的金智英》能獲得忠武路的認可是出人意料的,只因為這本打破韓國實體書銷量歷史的作品,又被稱為造成年輕女性恐婚恐育的始作俑者,在上映前就遭遇了韓國男性的大量差評,只因其揭露了婚姻本質。
  • 日本如何解決嚴重的大齡剩男問題?
    過去,社會喜歡對單身女性評頭論足,但今天的日本社會對日益嚴重的大齡剩男問題開始正視並公開討論。日本近年湧現許多討論剩男問題的電視劇。2006年剩男劇《不能結婚的男人》▾在25~29歲人群中,男性71%未婚,女性65%未婚;30~34歲人群中,男性50%未婚,女性32%未婚。從人口比例看,女性結婚率高於男性,男性「被剩下」的可能性高於女性,約為女性的1.5倍。
  • 大齡女青年相親被騙25萬,女子:大齡剩女有錯嗎?我就是想結婚
    河南大齡剩女蘇小姐,在網上相親群認識一名企業老總,以為找到了結婚對象。在認識十天的時間裡,被對方花言巧語騙光25萬。女性對情感的需求是比較多的,年輕的時候忙於事業,年紀大了突然想起來談婚論嫁。這些大齡女性一般學歷高,長相甜美、家境優越,因此對另一半的質量會有較高要求,同時又在高齡的節點焦慮不堪。而騙子正是抓住了,大齡剩女的這些心理特點布局,偽裝成有事業、有存款的單身成功男士,和受害者網戀。河南蘇小姐今年30多了,非常渴望結婚,眼看年齡越來越大,父母也為她的婚姻很是著急,可身邊又沒有合適自己的結婚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