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如何解決嚴重的大齡剩男問題?

2020-12-18 虎嗅APP


「剩女」成為社會熱門話題,但另一半話題「剩男」卻很容易被忽視。如果「剩下」是一種社會問題,那麼「剩男問題」也許比「剩女問題」更嚴重,比如,在日本。


日益嚴重的剩男現象


日本電視臺經常有相親真人秀,應徵男性大概率是40歲以上單身男,比我國電視相親節目男嘉賓年齡高不少。過去,社會喜歡對單身女性評頭論足,但今天的日本社會對日益嚴重的大齡剩男問題開始正視並公開討論


日本近年湧現許多討論剩男問題的電視劇。


2006年剩男劇《不能結婚的男人》▾


時隔13年後,又推出續集《還是不能結婚的男人》▾


2019年剩男劇《東京獨身男子》▾


從統計數據上看,剩男問題比剩女問題更嚴重。日本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公布調查數據:


2015年50歲以前從未結過婚的男性達23.4%,女性14.1%,大約每4位日本男性中就有一位在50歲之前從未結過婚,男性不婚機率是女性的約1.6倍。


日本終身未婚率逐年攀高,上世紀70年代,終身未婚的女性機率還略高於男性,但約從20世紀90年代起,男性終身未婚率超過女性並不斷擴大。預計2030年大約每3個日本男性就有一個終身未婚,每4個女性有一個終身未婚。


終身未婚率統計,圖:NHK▾


在25~29歲人群中,男性71%未婚,女性65%未婚;30~34歲人群中,男性50%未婚,女性32%未婚。從人口比例看,女性結婚率高於男性,男性「被剩下」的可能性高於女性,約為女性的1.5倍。


圖:NHK▾


儘管許多社會以為女性是更需要婚姻保障的一方,實際上剩男對婚姻的渴望同樣強烈。在日本,超過40歲的大齡剩男隨處可見,他們有強烈的結婚欲望,只是苦於無法找到結婚對象。


一位30多歲的日本單身漢一個月內在相親網站上向100位女性發出相親邀請,全部被拒絕。


圖:NHK▾


根據All About會社統計,沒有交往對象的男性年齡越大,結婚欲望就越強,特別是40歲以後,女性卻年齡越大越不想結婚。


日本《PRESIDENT》雜誌披露,即使是年薪2000萬日元的東京大學畢業生,只要年齡過了50歲,在婚介所、婚戀網站牽手成功率僅1.5%。


日本最大婚戀網站的會員年齡比顯示,截止2015年,40歲以上男會員和女會員人數基本持平,但50歲以上女會員僅為男會員的一半以下。


會怎樣?


男性「被剩下」會有怎樣的社會效果?


據統計2020年中國約有3500萬「光棍」結不了婚,集中在農村地區,社會學家認為這將增加社會不穩定性和犯罪率,剩男演化成網絡噴子、反社會分子甚至罪犯,對現狀的不滿會激發社會衝突。


那麼日本人呢?日本人似乎與中國背道而馳,他們並不激進,採取消極、壓抑的態度,把忍者和極端精神發揮到極致。


徹底厭世 


雖然中國網絡上會報導男性逃離北上廣深,隱居終南山、在農村過理想生活等傳奇故事,但這些男性還是以隱居帶創業,做出一番成就,只不過換了一條通往成功的賽道,仍不放棄對成功的追求,倒是日本人做到了避世的極致。


一對夫婦的兒子大學畢業後,因職場不順而辭職,從此與世界隔絕,把自己關在二樓房間不出來,與父母住同一棟房,彼此卻20年沒見過面。


圖:《賣房子的女人》▾


兒子每天用手機簡訊通知母親送飯到門口,避免與母親見面。


圖:《賣房子的女人》▾


謎之選擇 


日本剩男還能做到徹底不在乎外人看法,完全生活在自己的世界。


近藤顯彥曾受到女上司欺凌,對女性產生了恐懼,2018年他選擇與人偶玩具「初音未來」結婚。



反抗鬥爭 


不是每個人都逆來順受,日本剩男也會反抗社會。


2006年一個自稱「不受歡迎男子革命聯盟」的組織成立,他們走上街頭遊行,號召要「粉碎戀愛資本主義」、「粉碎情人節」、「不要被糖果製造商的陰謀控制」,他們不僅抵制情人節,也要打倒聖誕節和白色情人節。


「粉碎情人節」遊行,圖:otacouncil.com▾


他們對製造戀愛消費的節日深表不滿,認為結婚本質上是資本主義產物,它讓無產者、貧窮男性成為這場資本主義遊戲的失敗者。


「剩男」現象在中日呈現出不同形態。中國人打心底認同成功、金錢與婚姻掛鈎的價值體系,抨擊只是因為得不到罷了。日本人卻以徹底拋棄、消極抵抗的方式對待,對這套話語體系進行根本質疑並企圖將其推翻。


為什麼?


剩男現象追根溯源是經濟問題。泡沫經濟破滅、終身僱傭制瓦解,大量勞動人口只能做合同工、派遣員、非正式僱員、打零工,引發婚姻市場危機和不均衡。


女性對男性經濟要求高 


因為就業環境不好,收入不穩,日本女性在選擇結婚對象時對男方經濟實力和穩定性要求非常高,多數女性要求另一半年薪400萬日元以上,絲毫不願妥協,90%的女性希望對方是大企業員工或公務員,認為這樣才能保證「低風險婚姻」。


可現實是,75%的日本男性都難以達到這個標準,供給與需求嚴重不匹配。


75%的日本男性都不符合日本女性的經濟要求。


圖:NHK▾


啃老族崛起 


像日劇《賣房子的女人》講述的啃老20年不出門的剩男,現實中比比皆是。這些男性大學畢業後不願工作,與父母同住,靠父母退休金生活,他們對職場失望,甚至對世界產生恐懼心理。


38歲啃老族佐藤寬明沒有固定工作,在家啃老十幾年,被父母要求繳納撫養金,他用表格列出這些年他欠繳的水電費、稅款、保險等債務。


圖:《38歲獨立》▾


家人對啃老族嫌棄又無奈,甚至引發家庭悲劇。令人詫異的是,這些悲劇竟然發生在家境優渥、有能力提供優質教育的家庭。


2019年5月,日本前駐捷克大使、76歲的農林水產省事務次官熊澤英昭,在家中親手砍死了44歲兒子,被判處6年有期徒刑。兒子是無業剩男,每月花銷父親的養老金用來打遊戲,對家人長期使用暴力,致使母親患抑鬱症、妹妹自殺。


圖:www.kwcg.ca▾


代際衝突:昭和奮鬥者與平成廢宅 


熊澤英昭的兒子曾對他說:「爸爸是從東京大學畢業的,可以自由做任何事。自由的人生真好啊,我這44年的人生又算什麼?」父親生於昭和時代,從頂級名校畢業,仕途順遂,成功又強勢。


強悍成功的「嚴父」在日本啃老族家庭中並不少見,嚴父爭強好勝,對下一代要求嚴苛,卻疏於溝通交流。42歲的剩男阿學也是這種情況,他多年無業、躲在家裡不敢出門,他父親是研究噴氣發動機的高級知識分子,論文在海外學術會議上屢屢獲獎。


父親是個強勢的昭和時代奮鬥者。圖:42歲的家裡蹲,NHK▾


父親秉持昭和價值觀,認為事情說幹就幹、當仁不讓、要主動鬥爭。圖:42歲的家裡蹲,NHK▾


可是在兒子看來,父親過於嚴厲的管教、打壓式教育讓他想死。父親每天早晨把尖叫的鬧鈴塞到他被窩,對他進行聲音攻擊。


圖:42歲的家裡蹲,NHK▾


昭和一代人經歷戰後重建的艱辛,養成吃苦耐勞個性,時代也對他們的付出給予豐厚獎賞,享受了高速發展的經濟紅利。但平成一代面對經濟退潮後的停滯、階級固化,索性放棄,沒有收入的家裡蹲自然結婚無望,成為日益壯大的剩男群體一份子。


怎麼辦?



日本在企業、家庭、社會援助和生活方式方面做出改革,希望解決「剩男問題」。


建設婚育友好型企業 


日本企業對女性就業歧視,女性就業環境變差,進而女性對適婚男性的經濟能力要求變得更高,但達到要求的男性人數很少,導致剩男現象更嚴重,形成惡行循環。


日本職場對女性的歧視,造成剩男人數上升,解決剩男問題需要建立夫妻共同工作的社會。此外也有企業認為有家庭的員工容易分心、不會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這促使員工不敢結婚生育。


政府鼓勵建設「婚育友好型企業」,鼓勵企業建設家庭友好文化,通過靈活工作、分工調休等形式,幫照顧家庭者分擔工作。


政府對婚育友好企業頒發認證書,在行政方面給予優惠。圖:NHK▾


企業還鼓勵社內結婚。企業內部會促進社員結為夫妻,定期舉辦內部相親大會,組織團建旅行,不少公司已組成相親婚育聯盟,聯合推動企業間職工聯誼,定期舉辦活動。社會還成立援助機構,出現了相談員,也就是紅娘,幫年輕人牽線搭橋。


加入結婚支援計劃的贊助企業申請表。圖:NHK


共享型生活方式 


社會的幫助扶持是必要的,但根本上還是個人心態與認知。在買房、固定工作、終身僱傭已不再可能的今天,如果以此為唯一標準,就沒有多少人可以結婚,甚至一輩子都生活在失望中,因此日本人提出了共享型生活方式。


作家米田智彥提出遊牧、共享、移動式工作與生活的新方式,正視穩定、終身僱傭已不可能,不如在現有條件下尋找快樂生活與工作的辦法。他提出拋棄住所和財產,完全與他人共享城市,如旅行般工作生活。


2011年他曾走遍50個出租屋、共享辦公室,採訪100名實踐遊牧、共享、共同生活的人。他認為,不買房、不坐班、不需要很多錢,旅遊一般地工作生活,也可以幸福。如果改變對穩定和終身的固執追求,願意改變生活方式,就可以擁抱新可能,這種提倡也獲得越來越多人的認可與實踐。


米田智彥與他的「遊牧東京」項目。圖:Meetia.com


家庭包容接納 


家裡蹲儘管屢遭社會詬病,但人數卻不斷上升,嚴厲批判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反而釀成悲劇。日本社會開始逐漸對剩男接納起來,剩男、家裡蹲不再以負面形象出現,而成為被主流社會客觀看待的現象。


2019年日劇《我的事說來話長》大膽展示了一個31歲無業剩男的故事,沒有對其做任何批評,而是認真傾聽剩男心聲。


《我的事說來話長》圖:Crank-in.net


劇中五口之家生活在同一屋簷下:無業7年的31歲剩男,丈夫早逝的寡婦母親,離過婚帶著女兒的姐姐,膝下無子、辭職失業、與再婚妻子和繼女一起生活的姐夫,為升學發愁的侄女,每個人都不是「成功者」,都有些不圓滿和不如意。


這樣的組合放在中國家庭劇中,估計早就打得人仰馬翻了,倒是在日本人眼中,這些普通人其樂融融、彼此支持,從點滴小事中發現生活樂趣。


無業剩男與辭職失業的姐夫宅在家裡搞音樂,不亦樂乎。


最後,無業7年的家裡蹲在家人鼓勵下,終於勇敢出去參加面試,這的確是溫暖的。「剩」或「不剩」儘管有社會的深層原因,但家庭的接納包容,卻可以成全一個人的成長和新生。



相關焦點

  • 日媒:日本大齡「剩男」反射中國光棍未來?怎麼回事
    日本新華僑報10月9日文章,原題:日本大齡「剩男」反射中國光棍未來雖然日本未必情願,但卻始終在做亞洲發展中國家的「前車之鑑」。其他亞洲國家或早或晚都要面臨的問題,總是最早在日本出現,比如環境汙染,比如高齡化社會,比如「剩男」問題。中國性別比失衡將引發「婚姻擠壓」。
  • 大齡剩男在脫單之前,要明白哪些道理?
    大齡剩男想要脫單的難度,絕對不是一般的難。一方面是當下適婚男女比例嚴重失衡,單身女人的數量明顯少於單身男人的數量;一方面是大齡剩男通過財富積累來實現脫單的可能性越來越低,跨越階層的突破將會越來越難。
  • 一個大齡剩男的感悟:條件差的男生真的要早點結婚
    現在這個社會有一個現象,談及大齡剩女總是會有很多苛責,但是談及大齡剩男,好像就沒有那麼多苛責,好像大齡剩男是一個被遺忘的群體。但是其實大齡剩男比大齡剩女更多,只是因為他們不善於發聲,所以他們也就只能被遺忘。
  • 剩男剩女數量增多,不是因為「眼光挑剔」,而是這三個問題
    現在的男生女生好像都不太想談戀愛了,他們總是間接性想找對象,持續性喜好單身,也就因此產生了一些新的名詞「大齡剩男、大齡剩女」。從數據分析來看,在城市中剩女的比例遠大於剩男,城市越大越差距明顯,而農村則是剩男的比例大於剩女。平時我們可以仔細觀察一下身邊的情況,在城市裡的剩女基本條件中上,學歷偏高,而在農村裡的剩男條件中下,學歷一般。
  • 《外來媳婦本地郎》老作的吝嗇寫盡大齡剩男的困惑
    我相信看過這一集的朋友都會都會引起共鳴——這就是現實中大齡剩男的真實寫照!現在的中國,男多女少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可偏偏有一些剩男,掙錢不少,但卻吝嗇小氣,雞腸碎肚,婆婆媽媽,樣樣都捨不得。尤其在對待介紹對象方面顯得更加突出,所以每一次「相睇」都高興而去失意而回,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
  • 農村大齡剩男的春天在哪裡
    農村老光棍的問題>文/閔春林和一年輕同事聊天,無意中提起現在農村大齡青年的問題。現在除了這個問題之外,要是家裡有孩子找不到媳婦兒,作為父母更是抬不起頭。一旦一個家庭掛上了剩男的標籤,無論你有多優秀,事業有多成功,在農村人的眼裡你就是無能,連個媳婦都找不到,簡直就是丟父母的臉。
  • 聽聽大齡剩男怎麼說
    聽聽大齡剩男怎麼說原創|情感百草之園,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的各種壓力,現在有很多的男人三十歲還一直是單身。聽聽這三個大齡剩男怎麼說。剩男小劉,32歲我今年三十二了,一直單身到現在,現在感覺自己一直情商比較低,年輕的時候一直沉迷打遊戲,覺得找對象是件很麻煩的事,後來到二十六
  • 不是男比女多3千萬嗎,為什麼大齡剩女越來越多,很少聽說剩男
    相信每個人身邊都有幾個大齡剩女,這些姑娘自身條件不錯,卻因為種種原因被剩下了。特別是在一些一二線城市中,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我周邊有不少人都是託人給女生介紹對象,而很少聽說大齡剩男,甚至有一些條件不錯的男生剛進單位就被「盯上了」。
  • 世界最老毛鼻袋熊成「大齡剩男」 交友網上尋真愛(組圖)
    原標題:世界最老毛鼻袋熊成「大齡剩男」 交友網上尋真愛(組圖)   這隻毛鼻袋熊名叫派屈克,體重40公斤,在毛鼻袋熊界可謂是「大齡剩男」。據動物園園主茱莉亞·倫納德(Julia Leonard)介紹,人工馴養的毛鼻袋熊平均壽命約為15到20年,野生袋熊壽命更短,派屈克現在是世界上最年長的人工馴養的毛鼻袋熊。   倫納德表示:「袋熊之間的關係比較複雜。雄性袋熊必須對雌性袋熊很主動。但是派屈克並不主動,所以它選擇單身。」
  • 大齡剩男剩女:誰不想英年早婚?
    大齡剩男剩女們,也許會面臨社會種種惡意與猜測,最讓人受不了的莫過於:來自血濃於水的父母親苦口婆心般的催婚、逼婚了。「你看,你的小學同學翠花她孩子今天都念初中了。你還沒有結婚,甚至連男朋友都沒有。女人啊,年紀越大,越難嫁人啊!
  • 大齡單身青年的婚戀問題,已經成為部分家庭的巨大包袱!
    九月八日中午,河南鄭州海灘街,因女兒的婚戀問題,一位六旬男子從七樓跳下,當成身亡,令人唏噓。該男子在面對眾多鄰裡的勸說時,哭訴女兒的戀愛不順。在許多人的眼裡,這是一個剛剛退休的本分男人,尚有80歲老母需要贍養。
  • 剩男剩女福音:J-FIND ME溝溝手環解決相親難
    溝溝手環橫空出世,告別單身身份現代社會中,隨著女性平均受教育水平提高及城市房價高企等社會因素共同作用,青年男女大齡未婚問題日益突出。剩男剩女的婚姻大事不僅困擾自己,也讓家長著急。科技造福人類,隨著J-FINDME溝溝手環的橫空出世,剩男剩女相親難題將得到有效解決。
  • 「剩男剩女」英語怎麼說
    近日,《中國日報》有關"剩男剩女"的報導,將"剩男剩女"翻譯成leftover women and men,帶有明顯的貶義,那"剩男剩女"到底該怎麼說呢
  • 3位獨身主義大齡剩男不想結婚的故事?日劇為了催婚真是操碎了心
    據統計,在日本「生涯未婚率」調查報告中,每4個日本成年男性中就有近一人是到50歲還沒有結過婚的。最近,日本朝日臺就推出了一部關於東京大齡剩男不想隨便結婚的愛情喜劇——《東京單身男子》。由實力派演員高橋一生、斎藤工、瀧藤賢共同出演,將於4月正式開播。
  • 相親女要求AA制買單,大齡剩男語出驚人:吃飯讓男人花錢,真可笑
    這樣的人,如果犯的錯誤不是很嚴重,沒有人會去計較,因為他們不值得別人浪費時間去計較。另外,這樣的人,如果犯錯之後沒遇到較真兒的人,也可以僥倖逃脫懲罰。但是,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一個人如果在某些方面持續犯錯,成了一個慣犯,一旦遇到較真兒的人,註定會吃不了兜著走。
  • 40歲大齡剩男談擇偶:有錢了,什麼樣的女人不能挑?
    關於你的問題,兜兜的第一反應也是——這會不會是兩撥人呢?這當然也是有可能的。但隨後,兜兜發現即便是同樣一類人,結局也可能還是這樣的。如果同一個女人跟男朋友去吃飯,到了點單的環節。畢竟錢在富人這裡不算問題。跟窮人一起吃飯生活,現實談錢是剛需。如果不是抱著宰對方一刀的心思,哪個女人不得看看價錢。所以,也別總覺得談錢的女人這不好那不好,能跟窮人談錢的女人至少是認可了感情的存在的。否則,早就跑開了。
  • 37歲「大齡剩男」的實話:我寧願孤獨終老,也不願娶離異女子
    導語:37歲「大齡剩男」的實話:我寧願孤獨終老,也不願娶離異女子主體:有這樣一句話是說,男人年紀越大越有味道,其實這一句話根本沒有正確的結論,現在還是有許多的大齡剩男沒有人找他,反而是一些有錢長得帥氣的小夥子才是最受歡迎的,還有這樣一個人,他已經37歲了,但是從來都沒有結過婚,他的父母都非常的著急
  • 為解決大齡子女婚事,老人在相親角互換信息,這屆父母有多難當?
    有的父母為了能在相親角給子女物色一個好的對象,甚至堅持了六七年,當然,如果年輕人真有這股勁來找對象,相信也不會成為大齡剩男或者剩女了。其實這個事件背後讓人感覺挺心酸的,想一想連結婚找對象都得父母幫助來找,這難道還真要父母給操心一輩子嗎?
  • 「大齡剩男」錢楓開始相親了,相親對象是袁姍姍?怎麼不是雪芙?
    「大齡剩男」錢楓開始相親了,相親對象是袁姍姍?怎麼不是雪芙?哈嘍哈嘍,大家好!今天有沒有什麼開心的事啊?快在留言區裡,和大家一起分享吧!今天小編要來跟大家一起聊聊最近很火的綜藝節目《我家那閨女》!哪怕沒看過,也沒關係,小編總結一下,這個節目的就是介紹了現在娛樂圈裡「大齡單身」男女的狀況!好了,我們來仔細聊聊吧!自從《我家那閨女》開播後,不管是好的評論還是壞的評論,都時常會發生。前不久就因為邀請的「閨女」嘉賓傅園慧的爸爸,給女兒穿外套,拿著牛奶餵她喝的事,讓不少網友吐槽!
  • 一個39歲的大齡剩男:寧可給人當個便宜爹,也不想娶個老剩女
    由於工作的原因,經常在外地工作,所以就把婚姻大事耽擱了下來,如今是一個標準的大齡剩男。雖然個人條件不差,身材顏值也不錯,但畢竟38了,家人也比較著急,所以這兩年參加了無數次相親,其中不乏一些很有錢的剩女。開始,阿文覺得找同齡女孩比較好,這樣沒有代溝,大家聊得來,所以很積極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