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華僑報10月9日文章,原題:日本大齡「剩男」反射中國光棍未來雖然日本未必情願,但卻始終在做亞洲發展中國家的「前車之鑑」。其他亞洲國家或早或晚都要面臨的問題,總是最早在日本出現,比如環境汙染,比如高齡化社會,比如「剩男」問題。中國性別比失衡將引發「婚姻擠壓」。在這個問題上,日本的經驗或許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借鑑和啟發。
儘管因男女性別比失衡導致男光棍遍地的新聞在中國已經被熱炒了不下十年,但是每次一有同類新聞出現,都會引發網絡熱議和「屌絲」一族惶恐。近日有專家預測,中國性別比失衡將引發「婚姻擠壓」。
孤獨終老真的很可怕嗎?待到功成名就時總還可以華麗逆襲吧?不妨看看在這個問題上也走在了中國前列的日本,或許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借鑑和啟發。
我們排除那些生活在三、四線城市的例子,以及窮到要買媳婦的大山溝,只拿城市人群來對比。據All About社最新調查結果,在日本首都圈居住的20歲到49歲未婚男女中,有7成以上的男性和6成以上的女性都沒有交往對象。
從年齡段來看,沒有交往對象的男性當中,有82.0%在30歲以上,有78.4%在40歲以上。而沒有交往對象的女性有68.5%在40歲以上,有65.2%在30歲以上。男女雙方都集中在30多歲到40多歲之間。
調查結果顯示,最大的分歧點在於,沒有交往對象的男性年齡越大,結婚欲望越強,尤其是40歲過後。而女性則是年齡越大越沒有結婚欲望,特別是過了40歲以後,就開始對「齊天大剩」的身份安之若素了。
從不結婚的理由來看,男性排在第一位的是「經濟條件不富裕」,排在第二位的是「沒有和異性接觸的機會」。而女性排在第一位的是「沒感覺到有結婚的必要」,排在第二位的是「不想失去現在的自由」、「和他人一起生活太麻煩」。
很明顯,女性不肯「脫光」基本是出於自願的、積極的,而男性則基本是因為經濟條件等環境因素,是不情不願的、消極的。這真是令「剩男們」難堪,在女性謳歌單身貴族的時候,自己卻淪為了單身狗。
不僅如此,日本經濟雜誌《PRESIDENT》發行的有關「剩男剩女」的特刊號還披露,哪怕是年收達到2000萬日元的京東大學畢業男,哪怕是傳說中收入高、學歷高、個子高的「三高男」,只要一過50歲大關,在婚姻介紹所、婚戀網站的牽手成功率就僅為1.5%。這又是一個令「剩男」們崩潰的數字。
50歲出頭的暢銷書作者石神賢介還在該特刊號中現身說法。年收相當高的他,穿的用的都是名牌,戀愛經驗豐富,非常懂得如何哄女人開心,社交能力強。就是這樣隨便一個條件都可以「秒殺」的男人,卻在婚戀網站和婚姻介紹所裡屢戰屢敗。
這是為什麼呢?石神本人的總結是:男女年齡比失衡!由伊藤忠商事運營的日本最大的婚戀網站的會員年齡比顯示,截止2015年3月,40歲以上的男會員和女會員人數基本持平,但50歲以上的女會員僅為男會員的一半以下,簡直挑都沒得挑!
當然,中國還有吳奇隆和劉詩詩、劉愷威和楊冪、周杰倫和昆凌這種年齡差在一輪以上的「勵志」事例,以及相差19歲剛剛領證的京東掌門和奶茶妹。但事實上,絕大多數「剩男」是無法華麗逆襲的。
誠然,結婚與否跟幸福不是因果關係,也沒有必然聯繫,但正視現實的速度最好要快於老去的速度。(蔣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