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大齡子女婚事,老人在相親角互換信息,這屆父母有多難當?

2020-12-19 胖二大叔

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不重視婚姻了。雖然很多年輕人通過自己的努力買了房,買上車,過上了小資生活,但是卻不願意找對象,寧可自己一個人過也不願意去談戀愛。

可以說,這屆年輕人是越來越自私,但是這些當父母的,卻一個比一個著急。

因為在父母的眼裡,兒女不完成結婚生兒育女的大事,似乎人生就是不完美的,抱不上孫子孫女,哪怕擁有再多的錢也不開心。

所以,現在很多父母是操完了兒女上學的心,又開始操兒女婚戀的心,兒女們因為工作等原因沒有時間去相親,去找對象,於是作為老人就開始主動出擊。

近日在貴州貴陽的一個相親角裡,聚集了很多的老人,她們匯聚在此,其實不為別的,就是給自己的子女相親,但是相親角卻根本不見一個年輕人,都是一些老年人,那麼她們怎麼給自己的子女相親呢?

孩子不來,她們也沒有辦法,只能拿著自己孩子的照片,然後互相交換孩子的信息,然後再根據各自的要求,來確定要不要對方的聯繫方式給自己的孩子。可以說,為了給自己的孩子找個合適的對象,這些老人真的是拼了。

的確在現如今這個社會,年輕人的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婚戀交友困難,但是通過父母走進相親角這種方式來給子女相親,其實也並不是一個好辦法,因為往往很多時候,父母的眼光跟子女的並不一樣,父母覺得合適的,年輕人不一定看中。

但即使如此,這些老年人也是覺得沒辦法,孩子不著急,但是她們作為父母著急啊。

有的父母為了能在相親角給子女物色一個好的對象,甚至堅持了六七年,當然,如果年輕人真有這股勁來找對象,相信也不會成為大齡剩男或者剩女了。

其實這個事件背後讓人感覺挺心酸的,想一想連結婚找對象都得父母幫助來找,這難道還真要父母給操心一輩子嗎?

所以,老人去相親角相親這個事件背後真正該反思的是為什麼現在會有這麼多的大齡剩男剩女找不到結婚對象,真的都是物質條件匱乏嗎?

其實並不如此,根據我們的調查分析,我們總結出以下三點。

一、 剩男剩女大多對對方要求太高,太過於挑剔

我們單位有一個同事,至今都快40歲了還不急著找對象。當然也不是不去相親,而是每次都對對方特別挑剔,不是嫌棄男方家庭條件不好,就是覺得對方配不上自己。其實越是挑剔,到最後越難找到合適的,因為真正優秀的都被挑走了,符合你要求的人只能越來越少。

所以,真正想要找到對象,就一定不能太挑剔。

二、 剩男剩女總是覺得自己高人一等,不願意放下身價

有一些人,總是覺得自己小有成就就高人一等,不願意放下身價。比方我之前認識一個女人,她自己明明就是個中專生,可找對象偏偏要找個大學本科學歷的,低於本科學歷的一律免談,甚至在相親的時候,還去拷問對方英語,這讓人聽起來特別搞笑。

她自認為自己通過成人高考拿到了、大學學歷就高人一等了,其實只是把自己看得太高了,放下身價才能找到合適你的對象。

三、 剩男剩女很多已經看透婚姻,不願意結婚,不想生育

的確在現如今這個社會,生活壓力很大。很多年輕人早已看透了這一點,寧願自己一個人過日子也不願意結婚,更不願意去生育養孩子。其實這是壓力,也是現實。現在的不婚族越來越多,以後可能會有越老越多的人不願意結婚。

總之,不管怎麼說,只有真正搞清楚大齡剩男剩女不婚的原因,再去針對性地想辦法,才是最有效的。其實光靠老人去相親角相親是解決不了實際問題的。對此你有什麼好的建議嗎?你覺得老人去相親角相親,靠譜嗎?

相關焦點

  • 「年齡大一歲,身價掉一分……」我們鑽進中山公園的相親角……
    據網傳,廈門中山公園的相親角緣起於6年前,有7位老人因著急兒女婚事在這辦起「相親角」。自那以後,每周六下午3:00到5:00,許多父母都會相聚在中山公園,為自己的子女相親 。從東門進入沿著左側小路直走,小編順利的在樹蔭下,找到了傳說中的相親角。拉上晾衣繩,夾好子女的「簡歷」。
  • 人民公園相親角新動向:60後家長已出現
    上海相親角與「白髮相親」》這本書中,我把相親角的父母和子女按年齡,分為40、50後,子女對應的就是70、80後。這些群體內部成員在擇偶標準,擇偶方式,擇偶策略上都有一定的差異,但可以籠統地把他們稱為「知青一代」與「改革一代」。就擇偶來說,除了獨生子女政策外,這兩代人的區別在於:「知青一代」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回城後在單位裡工作。
  • 北京相親角:北京戶口是基本,月薪2萬看不上,有車有房算三流人
    當今社會裡的持證相親這樣的公園相親角,在北京有好幾處,我們由此不難判斷,婚戀市場上被「剩」下了許多的大齡青年男女。而這些大齡男女,多數是事業有成的精英人士,學業工作上的忙碌,讓他們沒有時間戀愛結婚。父母們短則幾個星期,長則數月數年的在這樣的相親角裡蹲守,而他們的相親標準驚人的統一,都把外在的這些物質條件作為了第一考慮的要素,把傳統的婚姻價值觀完整的應用於這個二十一世紀開放的相親市場上來,為自己子女優秀出眾驕傲的同時,也讓目光變得挑剔,把門當戶對作為理所當然的要求和條件。
  • 腦白金老頭老太現身上海相親角 發新年紅包遭哄搶
    尷尬的不僅是單身者,還有他們的父母。為了讓子女順利「脫單」,年邁的雙親也是拼了。上周末,儘管氣溫已逼近零度,但位於上海人民廣場附近的「相親角」依舊人滿為患,數千名父母冒著嚴寒「代子相親」,熱鬧的人群也吸引了一些商家的注意,腦白金公司特意派出了兩位身著桑巴服、跳草裙舞的「老年情侶」,現場發十萬紅包給老年人,提醒「父母們多注意身體」。
  • 150萬的婚房,女方父母搶付120萬,婚前男方:還是好聚好散吧
    即子女不用出面,父母作為子女「代理人」在婚戀市場為子女尋覓心儀的對象。 父母插手子女婚姻大事,向來不是什麼稀罕事兒。 那麼,經父母插手的婚姻,到底是福還是禍呢?
  • 我們去了相親角6次,收集了這874份徵婚啟事
    這些相親廣告可能由父母或親友代筆,也可能由子女自己寫作,所以我們無法確定雙方的看法各佔多少,因此在下面的分析中,我們會用「男方」和「女方」來表達性別。男方在圖中是藍色,女方則是粉色。八百多份的樣本量,還不足以證明任何假說。但是,這足夠讓我們對現在的相親市場乃至婚戀市場進行一場深入的觀察。
  • 逛西安革命公園相親角 每個周末都有大型聚會人很多
    時代發展到21世紀,人與人的聯繫方式越來越多,一部手機,就可以與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進行交流。而且這種交流,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語音,還可以是視頻。科技的發展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人與人交流的渠道和方式多了,但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卻淡了。
  • 梅子黃時雨,正是撐傘相親好時節,人民公園相親角你可熟悉?
    上海人民公園的相親角很有名。相親角的業務停滯了大半年。叔叔阿姨們歇息了大半年,沒有辦法為自己的子女帶著簡歷撐著雨傘,這樣空落落的心情可以理解。從沒有人統計過人民公園相親角成功過幾對夫妻,但,這裡人氣就是那麼高。
  • 「上海相親角」是什麼意思,它背後有什麼故事
    「上海相親角」是上海市人民公園內的一片區域,因為常年被為子女物色對象的父母們佔據,形成了一個相親廣場,因此被稱為「上海相親角」。因為「上海相親角」的特殊性可謂是名揚中華大地,因為來此處物色未來媳婦,女婿的父母們大都是上海本地人,他們的條件都很不錯,不是上海戶口,就是在上海有車有房有豪車,年收入過百萬,所以在他們眼中,普通的房子,月薪過萬的,不過是「三流人」,他們的孩子,還是可以找到更好的。在這裡,上海長輩們標準基本是:上海戶口是基本,月薪1萬是討飯,有車有房算三流人。
  • 免費統一製作徵婚啟事 鞍山二一九「相親角」變樣了
    免費統一製作徵婚啟事 鞍山二一九「相親角」變樣了 作者:叢妍 2018-04-03 13:19   來源:北方晨報     二一九公園有一個市民公認的「相親角」,不少未婚男女青年在這裡找到了理想的另一半。
  • 老年人扎堆相親角 珍愛網等婚戀平臺該如何應對?
    如今,這裡基本已經成為老年人的天下,有機構曾前往上海人民公園調研,數據顯示,在相親角相親的人群當中,有90%為老年人,而它們代為相親的相親者,以80後為主,佔比高達75%。不止上海人民公園,這樣的年齡層構成,幾乎是全國各地相親角的通病。他們在此擺攤售賣,賣的是什麼?是單身子女的信息。
  • 蓮花山相親角外,98年的後浪被「安排」了
    去年因80後在相親角被劃入中老年區,上了熱搜。隨之被年齡支配的深圳人,群體瑟瑟發抖。疫情之下,在深圳家長這裡,兒女相親,依舊是不可迴避的大事。因為疫情,相親角被黃黑間隔的警戒線隔成一圈,至今都是封閉狀態。以前那些張貼欄上的信息早已全部清空,家長們就挨著相親角繼續為兒女徵婚,有的直接帶好水和食物,一待一天。
  • 老人有收入子女仍須支付贍養費
    法制網記者 孫安清  通訊員 趙凌志  老人有積蓄,每月有收入,且已經再婚,子女就可以此為由拒絕贍養嗎?近日,青島黃島法院就依法審理了這樣一起贍養糾紛案件。  已屆古稀之年的楊大爺在2001年喪偶後便給兩兒子分家,且約定兩兒子「每人每月支付贍養費50元」。
  • 「相親角」打敗「英語角」-虎嗅網
    每逢周末,人民公園必是人頭攢動,尤其在周日,學生、成人、老人就會聚集在人民公園用英語交流,三五成群,磕磕絆絆的開啟了他們人生第一次英語對話。中國第一個英語角就這樣誕生了。為什麼英語角固定在周日?有這樣一種說法。
  • 蓮花山相親角將80後列入中老年區?工作人員這樣說
    近日,網上不少文章稱深圳蓮花山公園相親角,將80後劃入中老年行列。記者現場調查發現,事實並未非如此。一工作人員稱是拍照角度問題,被網友誤解所致。蓮花山公園位於深圳市中心區北端,自2003年起,市民自發聚集在此交換信息、物色對象,後公園管理處專門開闢布告欄,供擇偶人士或其家屬張貼徵婚啟事。蓮花山婚介角規定:不得在此從事商業或營利性質的婚介活動。網傳圖片,被網友誤解為將80後劃入中老年區。
  • 相親角的新商機:成為婚介機構招攬生意的「據點」
    熱鬧的相親角,促成了別樣的「紅娘經濟」  因為對「線上」相親極度不信任,像小李這樣的80後轉戰「線下」,到公園的相親角相親了,結果不太理想,他卻說,在這「起碼是真實的」。  對於那些不惜頂著烈日也要在水洩不通的相親角閃轉騰挪的父母來說,他們覺得這樣的相親方式更靠譜、直接和有效。
  • 相親角搬到了網上 成中國式婚姻焦慮新出口
    劉梅並不熟悉網際網路上的「套路」,她謹慎地開始了網上的交流,從常規的互相詢問子女身高、學歷、工作情況,到交流家裡的經濟情況,「有遇到過合意的,加了微信,還沒線下見面。」其實,她還在觀望之中——「網際網路上什麼人都有,上傳的資料並不一定真實」。她做了用戶認證,也只和認證用戶慢慢溝通,「父母登記的真實性相對比較高,但有沒有誠意找,聊久了才能知道。」
  • 子女「不再繼承」父母房產?2021年新規有變,老人贍養更難了
    在現在家庭中子女不贍養老人是很常見的問題,但有些老人有房子、車子、票子傍身,子女還會多照顧照顧老人。 即在父母面年後「父母遺囑」的效力大小問題作出調整。其中有2規定針對子女贍養老人繼承遺產條件。
  • 上海人民公園相親角家長爭搶新年紅包
    上海人民公園相親角如今已經成為上海新地標,不少家長放棄周末休息來此為兒女「撐傘尋偶」。1月16日,腦白金老頭老太來到相親角,為在此苦苦守候的家長發放現金和產品積分紅包,於是引得大媽、大爺哄搶。家長在上海人民公園相親角為兒女「撐傘尋偶」。
  • 記者回鄉記 | 我在人民廣場吃炸雞,父母在人民廣場替我相親
    而在上海人民廣場內的人民公園相親角,同樣關乎愛情。有這樣一批家長,撐著傘等待著兒女們的另一半。沒有人發起,更沒有人組織,這個相親角「一開」就是10多年。小路的兩旁撐開的雨傘一字排開,一眼望不到頭,傘上貼著紙寫著徵婚信息,傘後坐著徵婚者的父母,這就是人民公園相親角周末或節假日最常見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