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大一歲,身價掉一分……」我們鑽進中山公園的相親角……

2020-12-23 深探

走在有90歲高齡的中山公園人頭攢動的相親大軍裡,小編,一個90後,顯得格外打眼。

還沒走進相親角,就有大爺大媽迅速圍過來,熱情的和小魚君打招呼。

「小姑娘,你也是來找對象的啊?」

「姑娘給誰找對象?哪裡上班,哪裡人啊?」

「九幾年的啊?怎麼一個人來,家裡沒跟著一起啊?」

下意識抱緊自己的手機,揚起過年應付親戚的微笑「我就是來看看」,然後逃離人群。

「哎呦難得還有自己過來找的姑娘啊,回去也得叫我閨女自己過來瞧瞧。」

歡迎來到廈門中山公園相親角。

國內四大相親角之一

廈門中山公園相親角

進入新世紀以來,每座承載市民業餘生活的人民公園都有一個相親角——在北京是玉淵潭,在上海是人民廣場,在成都是人民公園,在廈門則是中山公園。

據網傳,廈門中山公園的相親角緣起於6年前,有7位老人因著急兒女婚事在這辦起「相親角」。自那以後,每周六下午3:00到5:00,許多父母都會相聚在中山公園,為自己的子女相親 。

從東門進入沿著左側小路直走,小編順利的在樹蔭下,找到了傳說中的相親角。

拉上晾衣繩,夾好子女的「簡歷」。每一張簡歷都好像「有備而來」,詳細列明了相親者的年齡、身高、學歷、工作等。( 據了解,紅色上面是未婚女性的資料,淺藍色上面是未婚男性的資料。)

小編粗略瀏覽一圈後發現,不少簡歷上赫赫然的985、五百強、市區有房、國企、公務員。年齡層次更為豐富,大多是在70-90年,還有不少60年代。簡歷相中了就去入口處排隊取電話號碼。(如果有家長在現場,基本就是手機劃開,直接拿起照片互看)

排隊拿號碼的家長們

對於廈門的相親市場, 墨象周刊曾做過一個表格,這裡分享給大家看看。理性對待哦~~

圖片來源:墨象周刊

這裡有荒誕和不安

也有現實與殘酷

在這裡晃了一下午,小編最深的感觸就是,好現實。

每個人揣摩著工作收入、專業文憑、固定資產等字眼,饒有興致地談笑嫁娶心得,相互攀談卻又彼此試探。

-「我兒子比你女兒小四歲唉,89年和85年的生肖合不來啦。」

兩位大媽聊完彼此兒女的年齡後,比女方小四歲的男方媽媽如此說道。

-「我家同安的,島內沒房,但我女兒是編內的,想找個在編的,希望對方是大家庭的那種。」

前來諮詢是否有意向的大爺,反覆說了幾句「我兒子八九年,在軟體園上班,也很不錯之後」,訕訕走開。

-「你女兒高嗎?」

-「高是不高,但我女兒自理能力很強,以前一個人在外念書,完全不需要我們老兩口操心。」

手裡拿著女兒相片的大爺,不停地在跟身旁的大媽大爺"推銷"著自己的女兒。

印象最深的是,是當小魚君在翻看相親「簡歷」時,被強行登記。

-「幾歲?身高?哪裡工作?本科嗎?電話號碼?哪裡人?家裡有沒有弟弟妹妹?」

在還沒反應過來是什麼情況的時候,阿姨已經拋出了N個問題。一一回答後,阿姨一臉惆悵,"我女兒也是92年的,我著急啊...」

當小編好奇的問,為什麼92年的那麼著急時,阿姨說「寂寞啊,不過我也只能這樣幫著看看,多登記一些,也幫別人看看。」

很巧的是,在這裡,小編還碰到了個老鄉小姐姐,她帶著媽媽和女兒來這裡給91年的妹妹找對象。

小編真心是無比驚訝,「我還以為著急的都是家長們?」

小姐姐很激動,「我跟你說我過來人的經驗就是要趕緊找啊!我妹妹做護士很忙,一點都不著急,只能我們來幫忙了。剛剛有位來問了,一聽說我妹妹做護士的,就說護士太忙不要。」

而這樣的故事,在這裡稀鬆平常。

有房有車廈門戶口碩士學歷,這些都是加分項。

甚至還有家裡有獨傳絕技的唯一繼承人,為了給兒女相親吸引人關注,也是很拼。

「身高要求168以上,獨女」、「要求廈門人,願意跟我女兒一起在深圳發展」、「未婚品貌佳,溫柔氣質好」、「最好是編內的」....而這些,只是明面上的條件,具體到私下,根據地域的不同,可能會有更多苛刻或奇怪的要求。

一位大媽告訴小編:「在這裡,男的找女的看長相,女的找男的看條件,都很正常。年齡大一歲,身價掉一分,所以家長們著急啊!」

問到相親成功率時,大媽神秘一笑,留給小魚君一句:「成功了也不可能告訴你啊!」

我們只看到相親角的熱鬧

卻看不到父母的孤獨

其實如果細心觀察,不難發現在相親角裡的大部分是上了年紀的老人。

在國內的各大公園相親角裡,上了年紀的老人是最常見的一個群體。他們大多帶著一廂情願,來這裡試圖為家裡不著急的孩子尋找另一半。

所以即使看到合適的,他們回家也只是說「有個朋友的孩子還不錯...」而不會說這是相親角認識的。

小編的一個同事在談到相親角時,說出了她的看法。

「其實對於父母去相親角,我倒不是很反感。我們其實不一定要太較真,對我們來說,我們可以接觸,也可以選擇不聯繫。但對於父母來說,在我們忙著上班,忙著應酬的時候,他們可以和同齡人多聊聊,這也是一種交朋友的渠道。我還聽說,有些喪偶老人也會來這找另一半,挺好的其實。」

儘管相親角的成功率,還是由子女最終來決定,但老人們依舊執著,帶著不被理解的孤獨感,陸陸續續走進相親角。

「其實也是我們安慰自己啊,畢竟我們找到了,孩子不願意也沒有辦法。」兩位閒聊的大媽談到子女的想法時,發出這樣的感慨。

小編在中山公園晃了好幾圈,發現這裡每到傍晚,都有很多老人,練拳、下棋、跳舞....娛樂活動很精彩。

而對於旁邊流連於相親角的父母來說,無論成功與否,這裡都是他們的聚會場所。

這裡緩解了他們對兩代人,無處安放的焦慮與不安,更承載了他們對城市飛速發展的疏離之感。

對於相親角或許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想:這裡是父母不服老的戰場,這可能是他們能為子女所做的為數不多的幾件任性的事吧。

相關焦點

  • 深圳蓮花公園相親角,將80後劃為中老年組
    在深圳蓮花山公園相親角,就在這樣劃分的。尷尬的80後80後是個尷尬的年齡,比90後更扎心!如果你沒結婚,那談愛情已老,就連相親角都把80後劃入中老年區!即使你努力了,在35歲的時候,或許也逃不掉被裁員命運。畢竟每年阿里巴巴要向社會輸出1000個工作經驗高達10年的優秀員工。販賣「年齡焦慮」的陷阱看到這裡,80後覺得自己太難了。如果你去買護膚品,商家告訴你不再年輕了,其實它們只想想讓你買它們的護膚品而已。
  • 人民公園相親角新動向:60後家長已出現
    【上海文藝評論專項基金特約刊登】上海相親角(位於上海人民公園)成立至今十餘年,「白髮相親」的父母與其子女之間最大的差異在哪?在2012年出版的《誰來娶我的女兒?上海相親角與「白髮相親」》這本書中,我把相親角的父母和子女按年齡,分為40、50後,子女對應的就是70、80後。這些群體內部成員在擇偶標準,擇偶方式,擇偶策略上都有一定的差異,但可以籠統地把他們稱為「知青一代」與「改革一代」。就擇偶來說,除了獨生子女政策外,這兩代人的區別在於:「知青一代」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回城後在單位裡工作。
  • 2020深圳蓮花山公園相親角開放了嗎
    2020深圳蓮花山公園相親角開放了嗎暫未開放因為疫情原因,深圳蓮花山公園相親角於2月2日起關閉,截至目前,暫未開放深圳蓮花山公園相親角具體位置
  • 走出中山公園
    上海有中山公園,廈門有中山公園,「廣州的在山嶺,杭州的在湖畔,北京意味深長地鐫在宮牆之中」,中國美院院長許江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中山公園幾乎成了中國老城市關於民國記憶的最大『文物』。」現代人熟悉的公園概念,當年承載著極為重要的社會意義。正是在各地中山公園紛紛興建的過程中,中國的「百姓」逐漸轉換成了「公民」。
  • 逛西安革命公園相親角 每個周末都有大型聚會人很多
    在西安革命公園裡有一個大型的相親角,每個周末都有大型聚會。來這裡放個人相親資料的人特別多,一張紙就是一個單身人士,上面寫著個人情況和自己對另一半的要求。這種原始的相親方式,在信息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顯得有些特別。人們都很好奇,現在人與人聯繫這麼方便,為什麼還會採取這種方式尋找另一半。
  • 我們去了相親角6次,收集了這874份徵婚啟事
    選一個晴天的周日,從上海人民廣場地鐵站9號口出門,左手邊就是聞名全國的人民廣場相親角。五六十歲模樣的大叔大媽們帶著傘和小板凳,在這裡為他們的晚輩尋覓一份姻緣。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和姐妹英文媒體「第六聲」的數據記者花費了六個周末的時間,收集了874份相親廣告。
  • 上百人又扎堆「相親角」?蓮花山公園:已勸離人群
    來源:【深圳晚報】蓮花山公園 是市民最愛打卡的公園之一 其特色相親角也為市民所熟知 假期人流量如何呢?來看記者現場報導 蓮花山公園工作人員在新設警戒線蓮花山公園,"五一"前 3 天共接待 16.5 萬遊客。受疫情影響,相親角 2 月 2 日至今仍是封閉狀態,相親資料統一取下。
  • 上海人民公園相親角家長爭搶新年紅包
    上海人民公園相親角如今已經成為上海新地標,不少家長放棄周末休息來此為兒女「撐傘尋偶」。1月16日,腦白金老頭老太來到相親角,為在此苦苦守候的家長發放現金和產品積分紅包,於是引得大媽、大爺哄搶。家長在上海人民公園相親角為兒女「撐傘尋偶」。
  • 在武漢,有一種童年記憶叫中山公園
    作為武漢的地標性風景點,已經90歲的中山公園見證了武漢的歷史變遷,也承載了許多武漢市民的喜怒哀樂,而十分君也相信,每個武漢人的家中都會有一組「那些年·中山公園拍過的老照片」。始建於1914年的中山公園,前身是地產大亨劉歆生先生的私家園林,初名「西園」。
  • 梅子黃時雨,正是撐傘相親好時節,人民公園相親角你可熟悉?
    上海人民公園的相親角很有名。相親角的業務停滯了大半年。叔叔阿姨們歇息了大半年,沒有辦法為自己的子女帶著簡歷撐著雨傘,這樣空落落的心情可以理解。從沒有人統計過人民公園相親角成功過幾對夫妻,但,這裡人氣就是那麼高。
  • 相親角的新商機:成為婚介機構招攬生意的「據點」
    熱鬧的相親角,促成了別樣的「紅娘經濟」  因為對「線上」相親極度不信任,像小李這樣的80後轉戰「線下」,到公園的相親角相親了,結果不太理想,他卻說,在這「起碼是真實的」。  對於那些不惜頂著烈日也要在水洩不通的相親角閃轉騰挪的父母來說,他們覺得這樣的相親方式更靠譜、直接和有效。
  • 暗訪蓮花山相親角,深圳年薪30萬隻能算起步?
    28歲,全家住南山,有車有房,父母均是國企職工,已退休。」都說深圳的蓮花山,除了山頂的那尊銅像以外,最為人熟知的,便是山下的相親角。年齡、身高、薪酬,似乎年輕人身上所有可以量化的指標,都在這變成了一張又一張A4紙。
  • 相親角搬到了網上 成中國式婚姻焦慮新出口
    廣州天河公園、深圳蓮花山、上海人民公園……家長們扎堆替兒女相親。婚姻的圍牆之外,超過2億的單身人群及其背後的家庭組成了龐大的相親市場(數據來自2016年國家年鑑),家長在各類相親市場中奔忙,折射著中國式的婚姻焦慮。相親角搬到了網上「看微信、看頭條、看大親家,每天都要打開無數次。」
  • 90歲的中山公園,如今怎麼樣了……
    也許是黃飛鴻的無影腳李小龍的截拳道葉問的詠春拳是中國南派武術的主要發源地是俠義和力量的代名詞然而,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一個充滿人情味和煙火味的佛山一個佛山人眼中的佛山本期我們就帶大家一起重遊佛山中山公園一起找回佛山人心中的獨家記憶佛山人的後花園
  • 北京相親角:北京戶口是基本,月薪2萬看不上,有車有房算三流人
    男女到了適婚年齡,男方聘請媒人到女方家提親,詢問姓名年齡生辰八字,佔卜後確定婚期,上門迎娶。它不是簡單的兩個人的事情,確切的來說是一件具有社會意義的事情,首先要完成開枝散葉的任務,還得同時承擔著的政治、經濟的使命,強強聯合,弱弱合縱,門當戶對,而男女之間的感情卻成了可以不用考慮的因素。
  • 上百人又扎堆「相親角」?蓮花山公園:大數據實時監測人流量,已勸離...
    原標題 上百人又扎堆「相親角」?蓮花山公園:大數據實時監測人流量,已勸離人群 蓮花山公園工作人員在新設警戒線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5月4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戚金城)蓮花山公園是市民最愛打卡的公園之一,「五·一」前3天共接待16.5萬遊客
  • 為解決大齡子女婚事,老人在相親角互換信息,這屆父母有多難當?
    近日在貴州貴陽的一個相親角裡,聚集了很多的老人,她們匯聚在此,其實不為別的,就是給自己的子女相親,但是相親角卻根本不見一個年輕人,都是一些老年人,那麼她們怎麼給自己的子女相親呢?孩子不來,她們也沒有辦法,只能拿著自己孩子的照片,然後互相交換孩子的信息,然後再根據各自的要求,來確定要不要對方的聯繫方式給自己的孩子。
  • 大齡女子:年齡,不是我們追求幸福的絆腳石
    前幾日,一個34歲未婚的高學歷美女,去人民廣場的相親角10多次,受到了百般羞辱,而她把這一切記錄下來,並做了一組名為《順從的幸福》的攝影作品。俗話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作為我國得經濟中心的大上海,上海妹子自然沒那麼好娶回家的。相親的條件也是層出不窮,但是挑的時間久了,也慢慢變成了大齡剩女。
  • 新詞語「郊區房」,34歲海歸女相親角遭群嘲諷,你到年紀了嗎?
    事情發生在一名叫郭盈光的女士,高學歷,高顏值的海歸女學霸2015年的夏天,年近34歲的郭女士,整天被父母催著結婚,還被安排相親突發奇想的她選擇去到相親聖地「人民公園相親角體驗」這個相親角都是來替子女徵婚的父母和長輩,他們的臉看起來都特別的著急於是郭盈光決定做個體驗式調查,她給自己寫了一份相親廣告,寫了一些自認為可以評價自己,自己也很驕傲的信息長相不錯的郭盈光往那一站,立刻有一大堆人圍過來。
  • 老年人扎堆相親角 珍愛網等婚戀平臺該如何應對?
    相親角,公園聯誼,交友飯局,正逐漸成為老年人的主戰場。年輕人,都去哪裡了?他們正逐漸遠離婚戀市場。為爭奪年輕用戶,我國網際網路婚戀平臺珍愛網、百合佳緣鏖戰正酣。相親角 老年人扎堆「Nice to meet you! 」 「Nice to meet you to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