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有90歲高齡的中山公園人頭攢動的相親大軍裡,小編,一個90後,顯得格外打眼。
還沒走進相親角,就有大爺大媽迅速圍過來,熱情的和小魚君打招呼。
「小姑娘,你也是來找對象的啊?」
「姑娘給誰找對象?哪裡上班,哪裡人啊?」
「九幾年的啊?怎麼一個人來,家裡沒跟著一起啊?」
下意識抱緊自己的手機,揚起過年應付親戚的微笑「我就是來看看」,然後逃離人群。
「哎呦難得還有自己過來找的姑娘啊,回去也得叫我閨女自己過來瞧瞧。」
歡迎來到廈門中山公園相親角。
壹
國內四大相親角之一
廈門中山公園相親角
進入新世紀以來,每座承載市民業餘生活的人民公園都有一個相親角——在北京是玉淵潭,在上海是人民廣場,在成都是人民公園,在廈門則是中山公園。
據網傳,廈門中山公園的相親角緣起於6年前,有7位老人因著急兒女婚事在這辦起「相親角」。自那以後,每周六下午3:00到5:00,許多父母都會相聚在中山公園,為自己的子女相親 。
從東門進入沿著左側小路直走,小編順利的在樹蔭下,找到了傳說中的相親角。
拉上晾衣繩,夾好子女的「簡歷」。每一張簡歷都好像「有備而來」,詳細列明了相親者的年齡、身高、學歷、工作等。( 據了解,紅色上面是未婚女性的資料,淺藍色上面是未婚男性的資料。)
小編粗略瀏覽一圈後發現,不少簡歷上赫赫然的985、五百強、市區有房、國企、公務員。年齡層次更為豐富,大多是在70-90年,還有不少60年代。簡歷相中了就去入口處排隊取電話號碼。(如果有家長在現場,基本就是手機劃開,直接拿起照片互看)
排隊拿號碼的家長們
對於廈門的相親市場, 墨象周刊曾做過一個表格,這裡分享給大家看看。理性對待哦~~
圖片來源:墨象周刊
貳
這裡有荒誕和不安
也有現實與殘酷
在這裡晃了一下午,小編最深的感觸就是,好現實。
每個人揣摩著工作收入、專業文憑、固定資產等字眼,饒有興致地談笑嫁娶心得,相互攀談卻又彼此試探。
-「我兒子比你女兒小四歲唉,89年和85年的生肖合不來啦。」
兩位大媽聊完彼此兒女的年齡後,比女方小四歲的男方媽媽如此說道。
-「我家同安的,島內沒房,但我女兒是編內的,想找個在編的,希望對方是大家庭的那種。」
前來諮詢是否有意向的大爺,反覆說了幾句「我兒子八九年,在軟體園上班,也很不錯之後」,訕訕走開。
-「你女兒高嗎?」
-「高是不高,但我女兒自理能力很強,以前一個人在外念書,完全不需要我們老兩口操心。」
手裡拿著女兒相片的大爺,不停地在跟身旁的大媽大爺"推銷"著自己的女兒。
印象最深的是,是當小魚君在翻看相親「簡歷」時,被強行登記。
-「幾歲?身高?哪裡工作?本科嗎?電話號碼?哪裡人?家裡有沒有弟弟妹妹?」
在還沒反應過來是什麼情況的時候,阿姨已經拋出了N個問題。一一回答後,阿姨一臉惆悵,"我女兒也是92年的,我著急啊...」
當小編好奇的問,為什麼92年的那麼著急時,阿姨說「寂寞啊,不過我也只能這樣幫著看看,多登記一些,也幫別人看看。」
很巧的是,在這裡,小編還碰到了個老鄉小姐姐,她帶著媽媽和女兒來這裡給91年的妹妹找對象。
小編真心是無比驚訝,「我還以為著急的都是家長們?」
小姐姐很激動,「我跟你說我過來人的經驗就是要趕緊找啊!我妹妹做護士很忙,一點都不著急,只能我們來幫忙了。剛剛有位來問了,一聽說我妹妹做護士的,就說護士太忙不要。」
而這樣的故事,在這裡稀鬆平常。
有房有車廈門戶口碩士學歷,這些都是加分項。
甚至還有家裡有獨傳絕技的唯一繼承人,為了給兒女相親吸引人關注,也是很拼。
「身高要求168以上,獨女」、「要求廈門人,願意跟我女兒一起在深圳發展」、「未婚品貌佳,溫柔氣質好」、「最好是編內的」....而這些,只是明面上的條件,具體到私下,根據地域的不同,可能會有更多苛刻或奇怪的要求。
一位大媽告訴小編:「在這裡,男的找女的看長相,女的找男的看條件,都很正常。年齡大一歲,身價掉一分,所以家長們著急啊!」
問到相親成功率時,大媽神秘一笑,留給小魚君一句:「成功了也不可能告訴你啊!」
叄
我們只看到相親角的熱鬧
卻看不到父母的孤獨
其實如果細心觀察,不難發現在相親角裡的大部分是上了年紀的老人。
在國內的各大公園相親角裡,上了年紀的老人是最常見的一個群體。他們大多帶著一廂情願,來這裡試圖為家裡不著急的孩子尋找另一半。
所以即使看到合適的,他們回家也只是說「有個朋友的孩子還不錯...」而不會說這是相親角認識的。
小編的一個同事在談到相親角時,說出了她的看法。
「其實對於父母去相親角,我倒不是很反感。我們其實不一定要太較真,對我們來說,我們可以接觸,也可以選擇不聯繫。但對於父母來說,在我們忙著上班,忙著應酬的時候,他們可以和同齡人多聊聊,這也是一種交朋友的渠道。我還聽說,有些喪偶老人也會來這找另一半,挺好的其實。」
儘管相親角的成功率,還是由子女最終來決定,但老人們依舊執著,帶著不被理解的孤獨感,陸陸續續走進相親角。
「其實也是我們安慰自己啊,畢竟我們找到了,孩子不願意也沒有辦法。」兩位閒聊的大媽談到子女的想法時,發出這樣的感慨。
小編在中山公園晃了好幾圈,發現這裡每到傍晚,都有很多老人,練拳、下棋、跳舞....娛樂活動很精彩。
而對於旁邊流連於相親角的父母來說,無論成功與否,這裡都是他們的聚會場所。
這裡緩解了他們對兩代人,無處安放的焦慮與不安,更承載了他們對城市飛速發展的疏離之感。
對於相親角或許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想:這裡是父母不服老的戰場,這可能是他們能為子女所做的為數不多的幾件任性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