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奠基人汪洋百年誕辰:藝術上全懂 生活中又很平易近人

2020-12-20 人民網

原標題:北影背影,百片汪洋

  ◎文並攝/劉紅慶

  2016年是北京電影製片廠的奠基人汪洋的百年誕辰。走在北京北三環中路那片曾經令人嚮往的電影生產廠區,如果碰巧見到了老者,大家都念念不忘自己的「老廠長」——「沒有汪洋,哪會有北影?」「沒有汪洋,哪會有我們?」

  1916年,汪洋生於江蘇鎮江,19歲進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任美工。22歲到了延安,進抗日大學學習。30歲擔任華北軍區電影隊隊長,創辦了「一輛大車上的電影製片廠」,在炮火中拍攝了《自衛戰爭新聞第一號》……

  「北影廠廠長」的職務,汪洋擔任了35年,領導北影生產了近200部優秀影片。這些影片無論在主題思想、藝術審美層面,抑或承擔教化功能、培養人才,都成為一個時代的標高。

  時過境遷,北影留給今天的,是一個偉岸的背影。這背影,是由上百部影片構成的一片——汪洋!

  設計新廠標,汪洋定了四條要求 浮雕上用的金箔,得經「人民銀行」核准

  在原老北影廠招待所餐廳改建的小飯館裡,汪洋的老部下、北影美工祖紹先見到筆者,首先指著牆上的四種「北影廠標」說:「咱就從這廠標說起吧!」

  北影的第一個廠標叫「中央電影局北京電影製片廠」。1949年1月31日,傅作義投降了,北平和平解放。毛澤東和黨中央從西柏坡搬過來,在香山一個廣場上檢閱部隊。汪洋當時是華北電影隊的負責人,跟蹤拍攝了《毛主席朱總司令蒞平閱兵》。

  他們一邊接收舊中國留下的電影廠,一直製作這部紀錄片。1949年4月20日,北平電影製片廠正式成立,《毛主席朱總司令蒞平閱兵》就成了北影的第一部影片。1949年10月1日之後,正式確定了「北京電影製片廠」這個名稱。

  「新中國成立,第一代紅色電影人拍攝了《開國大典》,結果到蘇聯莫名其妙丟了。」祖紹先說,「後來汪洋帶著代表團去蘇聯學習,把廠標的雕塑改成第二個,也是仿蘇的。當時蘇聯莫斯科電影製片廠廠標就是一個男工人和一個女農莊莊員雕塑。」

  這第二個廠標用到「文革」前。「文革」期間,汪洋靠邊站了,北影拍攝樣板戲用的全是第三個廠標,由江青審定過的。祖紹先說:「這個廠標我經歷了,紅的,放光芒。浮雕用的最好的木頭,是一個楠木大象雕刻,被作為『四舊』扔了,我們就把木頭開成片用了。」

  「這個原件你們應該還保存著吧?」

  「現在廠子都沒了,需要保存的東西太多了,誰保存?」

  「文革」結束後,放光芒的廠標顯得有點太左了。汪洋恢復工作後給祖紹先下命令:「做一個新的廠標!」祖紹先召集廠內美術人員開座談會,發動大家設計出了四五十個圖案,有天壇,也有天安門、華表,最後都貼在汪洋的辦公室審定。

  最後的定稿是汪洋口述、祖紹先具體落實完成的。「他說,老的工農兵的算了吧,不考慮這個類型了。他定了四點,第一,用天安門,只有北京電影製片廠有資格用天安門。他要求天安門要正面,搞成一個金色浮雕。第二,底紋用大理石背景,比較莊重。第三,『北京電影製片廠』這幾個字肯定得要。第四,國家有規定,要有漢語拼音。」四大元素確定後,汪洋對祖紹先說:「大理石,你去給我找個五六塊來。」

  汪洋認為:「每部影片的第一個鏡頭都不一樣。為了和影片銜接得貼切,片頭應該有幾個版本。比如灰的、墨綠的、紫紅的、海藍的,都得有。主圖案是金色,所以底紋淺顏色就不要了。然後再搞一個純紅的,就是紅底。」

  為此,祖紹先跑了一趟大理石廠,得到的信息是:杭州邊上有一座山出大理石。於是,他就跑到了杭州,買了七八塊大理石回來。

  祖紹先拿石膏雕了天安門,塗上金粉。結果金粉不過關,放一段時間就汙掉了,老得塗。他就跟汪洋請示說,我要給天安門貼金,得買金箔。在汪洋支持下,祖紹先請北京雕塑廠在原來那塊楠木上雕了天安門浮雕。經中國人民銀行核准買到黃金金箔,交給雕塑廠貼上。這樣,幾個組件就齊了。

  祖紹先在一塊玻璃上寫出「北京電影製片廠」和底下的拼音,將金色浮雕固定上去。大理石板不能放在後面,因為焦點對在玻璃上,後面的大理石板花紋就會虛,所以只能進行兩次曝光。祖紹先說:「片頭一拍就是一本,各個色調都有,擱著,用什麼,導演自己定。」

  汪洋定的這個片頭,用了很多年,成了新時期北影的名片。

  謝芳生了孩子,汪洋送來兩隻雞

  「他藝術上全懂,生活中又很平易近人」

  北影的電影《青春之歌》讓謝芳一舉成名。實際上,1935年出生的謝芳對《青春之歌》的社會背景並不熟悉。謝芳1951年進武漢人民藝術劇院做歌劇演員,1957年在武漢結婚。如果不是導演崔嵬還記得她,她就是武漢的一個歌劇演員。

  1953年之前,崔嵬兼任過武漢人民藝術劇院院長,和謝芳有兩年時間的交往。後來崔嵬離開武漢到北京拍電影,分別六年之後,他請謝芳出演《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靜。這是慶祝國慶10周年獻禮片,時長三個小時。謝芳對筆者回憶說:「這說明導演對我還是有所了解的。」

  那時,汪洋是北影廠廠長。謝芳說:「那時候不像現在,那時的領導從來不掛名。汪洋拍了好幾百部電影,幾乎沒怎麼署名。」

  經過接觸,謝芳感受到汪洋是很了不起的一個人。在謝芳眼裡,人分幾種:有能耐但比較傲氣、和善但比較窩囊、有能力又平易近人。謝芳說:「最後這種人很可貴,汪洋就是這樣的人。他藝術上全懂,是內行;生活當中很平易近人,大大咧咧的,嗓門也大。」

  拍完《青春之歌》後,1960年,謝芳在北京生孩子,汪洋和製片主任、副導演一起到謝芳家探望她。謝芳至今記憶猶新:「他給我買了兩隻雞。那時是困難時期,鬧饑荒。」

  1961年,謝芳作為婦女代表團成員之一去日本訪問,雖然不是北影的事,也不是電影的事,汪洋仍特意讓北影著名攝影師給謝芳拍了照片,並衝印了很多,送給謝芳。因為汪洋知道,一般女演員出國都得發照片。

  汪洋安排拍攝的謝芳肖像,成了一個經典,到處使用。到周恩來提出選自己的電影演員進行宣傳的時候,22位明星照,謝芳用的就是汪洋安排拍攝的這張。

  1963年,經周恩來欽點,謝芳和愛人從武漢調到北京。謝芳成了北影的演員,自此做了汪洋的部下,她感覺很幸福。甚至到拍攝電影《洪湖赤衛隊》時,汪洋都還希望謝芳能夠出演。

  「在中國配得上『電影事業家』的,只有汪洋」

  田方、汪洋曾互為正副手,關係一直非常好

  王希鍾雖然因為創作電影《西安事變》和《周恩來》兩次獲得「金雞獎」的最佳造型獎,但普通觀眾更熟悉的還是1986年央視拍攝的電視連續劇《西遊記》。

  作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電影造型師,88歲的王希鍾在北影寓所接受筆者採訪時一再強調:「在中國,配得上『電影事業家』的,只有汪洋。」誰給的「電影事業家」的稱呼?是周恩來。王希鍾說:「我親耳聽到周恩來在講話裡面說的!」

  1959年國慶10周年電影獻禮片搞了展映月。到了11月,在北京飯店舉辦慶功會,王希鍾參加。他記得,周恩來在談到培養方方面面的人才時說,既要培養藝術家、工程技術人員,還要培養更多的像汪洋同志這樣的電影事業家。

  因為這個稱謂過去沒有,王希鍾和出席活動的北影人聽了都很驕傲,他們覺得總理這樣評價汪洋,也是北影所有人的光榮。王希鍾和筆者說:「我印象特別深,永遠記得。」

  但會後不久跨入60年代,國家亂了,就沒有人再想「培養電影事業家」這個事了。而汪洋這個電影事業家為什麼會名至實歸呢?

  王希鍾說:「他懂電影,不管藝術、技術,電影的方方面面至整個生產流程全懂。他對電影事業真是當作自己的生命一樣的對待。兢兢業業就是為了拍好電影。」

  汪洋對電影的從業人員非常重視,無論導演、演員等主要創作人員,還是各個部門、各個工種。所以,在汪洋主持工作的年代,各個工作間都有幾個拔尖的人撐得住。他支持名導演,培養年輕的劉曉慶、張金玲、李秀明、黃健中的故事,都被說了很多遍。王希鍾說,哪怕一個漆工、雕工,汪洋都非常關心。

  王希鍾說:「一次,攝影棚外走廊裡,一個木匠出身的雕工在做一件石雕,汪洋就在那兒集中精力盯著師傅弄。工人一邊做,他一邊咂吧著嘴道:『好,很好!』如果不是真愛,一個大廠長,還欣賞工人幹活?」

  王希鍾記得,汪洋審片的時候,從來不放過一個細節。一次,不記得什麼電影了,汪洋說:「那門關的時候怎麼那麼輕?是用三合板還是五合板做的?要重拍一下。」另一次,演員在樓梯上走,樓梯還有絲微的顫動,這都逃不過汪洋的眼。

  化妝就怕看著穿幫了,解放軍的臉塗厚一點,汪洋看出來,就得重拍。筆者問:「有沒有哪一部戲是你造型問題被汪洋看出來不對,重拍的?」王希鍾說:「當然有,還很多。」筆者追問:「有10部嗎?」王希鍾果斷地說:「有。」

  王希鍾在北影拍的第一部戲是《呂梁英雄》,限於條件,毛病很多。那時給演員粘鬍子用的是纖維長一點的羊毛線,梳開後再燙直。浦克在《呂梁英雄》裡演農民,今天粘得多了,明天粘得少了,所以樣片出來鬍子一會兒一個樣,穿幫很多。

  王希鍾剛進北影,田方是廠長,汪洋是副廠長。後來,汪洋是廠長,田方是副廠長。但是在北影人眼裡,兩個人都不計較誰是一把手。工作有分工,關係非常好,一直到田方去世。黃健中說:「汪洋跟田方兩個人相得益彰。當年延安文藝座談會,坐在毛主席旁邊的,男的就是田方,女的就是陳波兒。」

  筆者:「他倆性格上或者工作作風上有什麼不同嗎?」

  王希鍾說:「表面上看,田方比較穩,工作也好,思考問題也好。而汪洋熱情、豪爽、大嗓門。他上臺做報告,有感召力,有號召力!」

  田方去世後,他的妻子、著名表演藝術家於藍很無助,汪洋給了於藍最有力的幫助。甚至於藍因乳腺癌做手術,當她從病床上清醒過來,看到的第一人就是汪洋。汪洋說:「好好保重,我是替老田盡責!」

  汪洋把房子借給李凖來寫劇本

  「北二代」陳凱歌、田壯壯、李少紅、管虎、張揚等也都很傑出

  北京西四壽壁胡同2號院整個大北房都分配給汪洋和家人居住,最多時房子有十一間。據說,這個四合院在解放前為北京市一位副市長所擁有。解放後成了公產,住了很多戶。文化系統的領導陳荒煤也曾和汪洋住在這裡。

  汪洋的長女汪林立就隨父母在這裡住了很多年。從最快樂的日子,到全家最黑暗的日子,一直到「文革」結束,汪林立也生了孩子。汪林立記得,家裡有七個孩子,一張床要睡四個人。汪林立的女兒告訴筆者:「我能記得自己三四歲了,姥爺抱著我在小院裡的情景。」

  「文革」中汪洋成了黑幫,北影就把紅衛兵一個個安排到四合院來,汪洋家就壓縮成四五間了。雖然小了,但是院子好幾進,比較深,所以特別安靜。

  為了能出好劇本,汪洋把房子借給劇作家李凖來寫作用,自己則住北影辦公室。在汪洋的家裡,李凖創作完成了電影文學劇本《大河奔流》和根據小說《李自成》改編的《雙雄會》的劇本。汪林立記得,劇本《女賊》也是在這裡完成的。

  支持名家,也不忘記無名小輩。汪林立說,北影廠的水暖工業餘時間喜歡寫作,完成了電影文學劇本《瞧這一家子》。把劇本給到汪洋手裡,汪洋覺得挺有生活質感的。那時王好為、李晨聲喜歡拍北京市民生活,就讓他倆看劇本,他們覺得不錯就加工投拍了。汪林立說:「我爸完全不會因為出自工人之手,就不用人家的劇本。」

  汪洋33歲當了北影廠長,在他經營下,北影很快成了一塊肥沃的可以滋養藝術成長的土壤。黃健中告訴筆者:「我1960年進北影時,汪洋才44歲。那時,凌子風、張水華、成蔭都40多歲。他們經歷過了上海的電影,也經歷了戰爭,都年富力強,最有創造力。」

  黃健中說,北影不只老一代好,在北影成長起來的第二代人,大牌導演、演員也是最多的。從陳凱歌、田壯壯、李少紅到管虎、張揚等,從葛優、陳佩斯到更年輕的,最少有十來個北影第二代都很傑出的。其中,陳凱歌、田壯壯是這代人的代表。所以,北影人永遠愛北影。

  而今,作為電影製片廠,北影廠合併到中影集團,黃健中覺得,由汪洋締造的「北影」金字招牌雖在,但作為一個單位已名存實亡了。

  1998年12月28日,汪洋走完了自己輝煌的電影人生。去世前,汪洋給老伴準備了照片,因為妻子得了肝癌。可汪洋摔了一跤躺進醫院治療,時間不長就心衰、肺衰,剛82歲。半年後,妻子也走了。汪林立的女兒說:「我姥姥特別有毅力,不覺得自己有病,對生活非常樂觀。但姥爺一走,她精神沒有了支撐,很快就走了……」

  說起汪洋,所有老北影人都遺憾地說:「這樣的人很難再有。」

  黃健中說:「凡是跟汪洋工作過,無論同代人還是晚輩,對他都極其敬仰。汪洋的人格魅力,在北影是數一數二的,說他是新中國電影事業的奠基人,當之無愧!」

  老照片提供/

  汪林立

  標題題字/

  祖紹先

(責編:陳苑、李巖)

相關焦點

  • ·良友書坊今推出呂品百年誕辰紀念文獻展,藉此研究其作品
    半島全媒體記者 黃靖斐4月29日15時,良友書坊將推出「穀雨——呂品百年誕辰紀念文獻展」,當天也是青島新興美術的重要貢獻者、青島水彩的奠基人呂品先生的百年誕辰。
  • 西北工業大學航海學院舉行黃震中教授誕辰百年紀念會
    西工大新聞網12月3日電(程鈺 李婭)12月1日下午,西北工業大學航海學院在學院東配樓組織舉行了黃震中教授誕辰百年紀念會。他表示,黃震中教授開創了中國普通高校系統進行水中兵器高層次人才培養的先河,培養了兩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並為航海學院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舉行黃震中教授誕辰百年紀念活動,不僅是對歷史的回顧,對老先生的追思,更是對老一輩「航海人」寶貴精神的體會、思考、感悟、繼承和發揚,是對學院文化的凝聚與探討,是對未來發展的展望。
  • 中國嘉德將展出明式家具 紀念王世襄誕辰百年
    中國嘉德將展出明式家具 紀念王世襄誕辰百年   日前,記者從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獲悉,中國嘉德2014年兩場開年大展即將盛大揭幕,中國嘉德至美生活系列展之「選中之選器美神完——嘉木堂呈獻明式家具精品紀念王世襄先生誕辰百年」展將攜手「轉向內在——2000年以來的中國新繪畫」展,於3月13日至4月11日在今日美術館同場展出,向觀者呈現古典家具與當代油畫跨越時空的對話。
  • 百年誕辰 立像為念
    2020年9月14日,甘肅省蘭州市西北師範大學舉辦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GCCCE2020)暨南國農先生百年誕辰活動。南國農先生是中國電化教育事業奠基人、全國教育科學研究終身成就獎獲得者、西北師範大學唯一終身教授、中國電化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教育家,他的電化教育「七論」奠定了中國教育技術的發展方向,對我國教育技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曾在上世紀50年代初留學美國,回國後,志願奔赴大西北,並終身執教於師大。
  • 費德裡科·費裡尼百年誕辰紀念放映
    > 費德裡科·費裡尼百年誕辰紀念放映Ciao!費德裡科·費裡尼與馬斯特洛亞尼、索菲婭·羅蘭在大師百年誕辰之際,中國電影資料館藝術影院將隆重舉辦「費德裡科·費裡尼百年誕辰紀念放映」。10月16日至11月29日期間,19部由費裡尼導演的長片、 3部與其電影創作有關的短片,共計22部作品將重現大銀幕。
  • 重新發現和認識馬可——「紀念馬可先生誕辰百年學術研討會」綜述
    摘要:本文是對「紀念馬可先生誕辰百年學術研討會」的綜述。,自2018 年6 月9 日至6 月11 日,中國音樂學院主辦了「紀念馬可先生百年誕辰系列活動」。活動由「為人民而歌——馬可歌曲大家唱音樂會」、「紀念馬可先生誕辰百年學術研討會」、「向馬可致敬——馬可百年誕辰紀念音樂會」和「馬可先生百年誕辰座談會」四個部分組成。其中,「紀念馬可先生誕辰百年學術研討會」於6 月10 日隆重召開,來自北京、江蘇、遼寧、河南等地的數十位專家、學者以及馬可的親屬、中國音樂學院的師生參加了此次研討會。
  • 中國美術館舉辦李斛百年誕辰藝術展
    開幕式上眾多美術大家前來參加(陳毓娟 攝影)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陳毓娟):「人生有限,藝術千秋。」曾發出這樣感慨的李斛先生,是徐悲鴻的高足。中國美術館主辦的「融象創真——李斛百年誕辰藝術展」7日開幕,百餘件作品全面立體地呈現了李斛先生的藝術風格和藝術成就,反映了他傾注畢生心血為新中國美術發展做出的卓越貢獻。生於1919年的李斛是融匯中國畫和西洋畫實踐的代表性畫家,徐悲鴻先生曾為之題詞:「以中國紙墨用西洋畫法寫生,自中大藝術系遷蜀後始創之,李斛仁弟為其最成功者。」
  • 古元誕辰百年藝術精品展在古元美術館展出
    「百幅精品•百年回顧——致敬古元暨古元先生生平與藝術精品展」的系列活動於日前在珠海市古元美術館拉開帷幕。這是該美術館自2018年舉辦「整裝再出發」古元美術館系列展覽活動之後的又一重大活動。  2019年8月5日是中國傑出的人民美術家、美術教育家,20世紀抒情現實主義藝術大師古元先生誕辰100周年的紀念日。
  • 百年誕辰,精神永駐
    在這緬懷的日子裡,我們精心選取了12位為中國科學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人,以紀念他們的百年誕辰。這些歸於天地的不朽靈魂,永遠值得我們銘記。郭慕孫長期從事化學工程-流態化技術方面的研究,他在理論上有著獨創的見解並自成體系,提出了「理想流態化」和「無氣泡氣固接觸」的概念,並進行了統一關聯。
  • 「貴自然」 柳村百年誕辰紀念作品展在浙江美術館舉辦
    吳山四古木1 勝似春光 丹柿通訊員 李文慶 2020年是當代浙江著名畫家、美術界老前輩柳村先生(1920-2015)百年誕辰。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美術學院、浙江省文學藝術聯合會、浙江省美術家協會、浙江省中國花鳥畫家協會主辦,浙江美術館承辦的「貴自然——柳村百年誕辰紀念作品展」於11月28日在浙江美術館開幕。
  • 穆旦誕辰百年祭:一顆星亮在天邊
    2018年4月5日是近代愛國主義詩人查良錚(穆旦)誕辰一百周年,又適逢清明節。為紀念這位著名詩人、翻譯家,南開大學舉行祭奠活動,並召開以「一顆星亮在天邊」為主題的詩歌翻譯國際學術研討會,追念穆旦先生和他的詩歌事業。
  • 第24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暨南國農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活動在西北師大舉行
    第24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暨南國農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活動現場。(魏怡 攝)人民網蘭州9月15日電(魏怡)9月14日,由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學會主辦、西北師範大學承辦的第24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暨南國農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活動在西北師範大學開幕。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主席黃榮懷在致辭中回顧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的發展歷程。他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國在『停課不停學』中取得顯著成效,對全球教育發展具有特殊意義。
  • 李斛百年誕辰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新京報訊 11月7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融象創真——李斛百年誕辰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展覽匯集了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北京畫院及家屬收藏的李斛經典力作百餘件,包括中國畫、油畫、素描、速寫、雕塑等藝術作品。
  • 展訊|「貴自然——柳村百年誕辰紀念作品展 」在浙江美術館展出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章咪佳溫馨提醒:疫情期間,浙江美術館實行預約參觀制,具體預約方式請關注浙江美術館官方網站或微信2020年是當代浙江著名畫家、美術界老前輩柳村先生(1920-2015)百年誕辰,由中國美術家協會
  • 北影節展映新老佳片交相輝映
    這批片單共有93部影片(包括首批發布的33部影片),其中包括13部「雲上共享」影片。電影大師侯麥紀念展映、IMAX版《現代啟示錄》、《阿基拉》、《阿甘正傳》、《黑客帝國》三部曲等都是今年北影節展映的亮點。
  • 用赤子之心表達人民偉大實踐——紀念戴愛蓮先生誕辰100周年座談會...
    新華社北京5月12日專電 題:用赤子之心表達人民偉大實踐——紀念戴愛蓮先生誕辰100周年座談會側記新華社記者周瑋「戴愛蓮先生的一生,始終貫穿了她對舞蹈的愛,對祖國的愛。我們要繼承和發揚戴先生對祖國對人民的熾熱情懷,用一顆真誠的赤子之心去記錄、去表達人民的偉大實踐和時代的飛速發展,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關照現實,創造出反映時代精神、體現中國氣派的藝術精品。」在12日舉行的紀念戴愛蓮先生誕辰100周年座談會上,中國文聯副主席李屹的一席話引起與會者共鳴。
  • 高清圖:紀念龔望先生誕辰百年書畫展在聖和軒書畫園舉行
    紀念龔望先生誕辰百年書畫展在聖和軒書畫園舉行,圖為現場。    文傳一脈  德耀三津 紀念梁崎、龔望紀念館建館三周年暨薪盡火傳——紀念龔望先生誕辰百年書畫展      中國網·濱海高新訊 2013年是梁崎、龔望紀念館建館三周年的日子,恰逢龔望老先生誕辰將近一百周年,今天(9月3日)上午由天津聖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主辦的「紀念梁崎、龔望紀念館建館三周年暨薪盡火傳——紀念龔望先生誕辰百年書畫展」活動在西沽公園內的聖和軒書畫園拉開帷幕
  • 華東師大舉行紀念曹錫華教授百年誕辰學術活動—新聞—科學網
    把代數研究帶到國際前沿的領路人
  • 南京藝術學院出過哪些明星?為何影響力不如北影、中戲、上戲?
    之前,林妙可無緣北電、中戲、上戲這三所藝術院校,讓很多網友對她頗有微詞,覺得林妙可只考上了南京藝術學院似乎不怎麼樣,但是,大家知道嗎?南京藝術學院屬於中國六大藝術學院之一,是江蘇省唯一的綜合性藝術院校,在國內藝術學學科門類大學中也算是數一數二的學校了。
  • 柳村百年誕辰紀念作品展昨天在浙江美術館開展!肖峰作序:柳暗花明...
    惟妙惟肖的版畫,記錄了抗戰烽火和新中國農村的蓬勃發展;生動活潑的中國水墨畫,描繪了自然風物和美好生活;鴻篇巨製的森柏花鳥長卷,盡顯祖國大好河山……昨天,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美術學院、浙江省美術家協會等共同主辦的《貴自然——柳村百年誕辰紀念作品展》在西湖邊的浙江美術館開幕,此次紀念展展出浙江美術館館藏和家屬收藏的部分柳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