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在熱兵器時代,機關槍依舊能以其強大的火力壓制能力成為槍械中的王者,若是有人以一桿機關槍守在至高點或是狹隘處,還真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感覺。而提起槍,很多人都有一個錯覺,那就是槍是外國人發明的,實際上,不管是槍還是機關槍,發明它們的人都是中國人。
最早發明火槍的人叫做陳規,是南宋時期的人,最早發明機關槍的人叫戴梓,是清朝初期的人。
戴梓出身官宦家庭,擁有一個優良的學習環境,《清史稿》稱其「自喜於書,無所不讀,尤好兵家言。」正是因為對兵書很感興趣,所以戴梓在父親的帶領下特別痴迷機械製造行業,他年輕的時候便憑藉著自己的多番摸索製作出了各式各樣的火器,最強大的一種更是擁有著百步射程,其天資聰穎可見一斑。
吳三桂叛亂之後,各地紛紛響應,其中勢力較為龐大的當為耿精忠,當時康熙為了能夠順利鎮壓耿精忠,還特意派出了六大親王之一的康親王率兵前去鎮壓。戴梓當時也得知了這個消息,他毅然決定棄筆從戎,加入了康親王的隊伍。
不同於紙上談兵的趙括,戴梓博覽群書,但卻會靈活運用,其帶兵思想與康親王頗為契合,並且能夠將當時的軍事形勢分析的清清楚楚,這令康親王無比賞識戴梓。也正是在這次討伐期間,戴梓發明了「連珠火銃」,並將其獻給康親王,這種槍的特殊之處就在於它可以將火藥以及彈丸儲藏在槍託當中,當槍射出去第一發子彈後,火藥以及彈丸就會落入筒中,並繼續發射,射速較快,射程也很遠,共有28發,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將其射完,因此也被譽為世界上最早的機關槍原型。
但人無完人,器物亦是如此,連珠火銃雖然威力驚人,但卻有兩個致命的缺點,一個是連珠火銃的造價實在是太高,當時鳥槍的造價已經夠高了,而連珠火銃卻比鳥槍造價還要高,鳥槍尚且不能全面普及,更何況連珠火銃。第二個便是連珠火銃製作起來十分麻煩,即便是戴梓全職教人製作連珠火銃,以當時的工業手段,也難以製作出大批,而數量少了也不頂什麼用,因此連珠火銃雖有,但清政府卻並沒有多麼重視。
而且戴梓晚年過得很慘,在跟隨康親王大勝歸來後,戴梓一時名聲鵲起,深受康熙賞識。戴梓剛正不阿,經常只認理而不認人,這樣的性格其實很難在古代官場上混,所以戴梓的仇人也很多,南懷仁便是其中之一。
後來南懷仁夥同張獻忠養子誣陷戴梓私通東陽,令康熙失去了對戴梓的信任,將其流放到瀋陽,在那個人生地不熟的寒冷地區,戴梓待了三十多年,為了果腹甚至以賣畫而生,完全沒有時間以及精力再去研究火器,這就浪費了他的天分,對清朝甚至是中國而言,都是一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