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為山:用雕塑講好中國故事

2020-12-12 今日中國

  「20世紀中國美術的重要特徵是中西合璧,在這一進程中極為重要的是中法之間的美術交流。法蘭西藝術院院士向中國美術館捐贈作品的這份深情,這份友誼,這份真情,將載入中法藝術交流史。」2020年11月25日,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在法蘭西藝術院院士讓·卡爾多雕塑作品《陽光下的牛》捐贈揭幕儀式上說。

  多年來,吳為山致力於中國文化精神在雕塑創作中的獨特表達,致力於中西方文化藝術的交流與合作。

 

吳為山創作《馬克思》終稿

 

  「為時代造像者」

  1962年1月,吳為山出生於江蘇省東臺縣時堰鎮一個書香門第,五六歲時就開始喜歡上這些陶瓷器皿上的畫作及家中所藏古書中的插圖。

  1979年考取無錫工藝美校,在那裡,他第一次看到這麼多的塑像:維納斯、米開朗基羅胸像、伏爾泰、亞歷山大塊面像……兩年裡,泥塑匠師高標先生的高超技藝令他大開眼界;吳冠中、錢紹武等校外名家的講座令他受益匪淺;著名畫家吳開誠先生在素描上的啟蒙與引導,奠定了他日後對藝術的整體認知。

  1991年,29歲的吳為山任南京師範大學雕塑教研室主任,當時他接到「當代草聖」林散之的長子林昌午的邀請,請他為父親塑一尊半身像,放置在林散之紀念館。當雕塑完成之後,林昌午激動地說:「父親活了!」這令吳為山深受鼓舞,從此踏上了塑造中國文化名人之路。

  他至今清晰地記得,在20世紀90年代,一幫年輕人到南京機場迎接一位歌星,有人說這班飛機上還有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居然有年輕人問,這個楊振寧是唱什麼歌的?這令吳為山感到十分驚詫。

  於是,他決定:「應該要用我的雕塑藝術,為歷史上被人們逐漸忘記的那些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政治家,藝術家等塑像,到一定時候,它會組成文化的盛宴,當人們徜徉於其中,會感到靈魂的偉大,感受這個民族走過來的足跡。」

  自1994年至今的20多年間,吳為山創作了數十尊造型不一的孔子塑像,最大的20多米高,最小的也有70釐米高,立於世界許多重要的文化教育場所。他從事的「中國歷史文化名人」系列塑像創作,迄今已完成近400件。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欄目曾專訪吳為山,稱他為「為時代造像者」。

  多年來,吳為山始終懷有強烈的文化使命感,希望通過雕塑為中華民族歷史上的文化巨人造像,把他們的形象融入人類歷史生生不息的長河,比如老子、孔子、王獻之、黃賓虹、齊白石……其中,吳為山的代表作《老子》獲國際美術金獎,該作造型磅礴、形神兼備,內中刻有道德經,表現了虛懷若谷,滿腹經綸的先哲形象以及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2014年,法國前總理多米尼克·德維爾潘盛讚吳為山作品《老子》,他表示:「從這件作品中可以看見中國。」

  2020年11月12日,為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行走的人—在中國與世界之間的吳為山」展覽在關山月美術館開幕。展覽共展出吳為山作品136件,其中雕塑作品101件,繪畫作品35件。本次展覽除了展示藝術作品之外,還展出與吳為山藝術創作和工作經歷有關的大量圖文資料。

 

義大利藝術研究院院長阿琦蒂尼(Cristina Acidini)與中國美術館館長、義大利藝術研究院榮譽院士吳為山,共同為吳為山雕塑作品《超越時空的對話·芬奇與齊白石》揭幕,這件作品被義大利藝術研究院永久收藏

 

  藝術本身也是一種翻譯

  「在全球化時代背景下,在包羅萬象的藝術生態中,中國的美術家要找到支點,保持平衡,才能使經典藝術與當代創造有機融合,使中國美術在世界藝術史圖景中立定文化坐標。」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吳為山在對中華美學精神、對中國傳統雕塑藝術進行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寫意雕塑」的概念。

  「中國寫意藝術,源自天象地脈的造型意象,合於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生命理論,表現為象、氣、道逐層升華而又融通合一的動態審美。它的表現智慧和創作過程,它的思想性和形式特徵,皆是東方精神的形象對應。它敘述和弘揚的是一個古老而彌新的民族之詩性追求。」吳為山表示。

  他認為,藝術本身也是一種翻譯。這種翻譯是指,把客觀世界、物質世界翻譯為主觀意識。當他在義大利威尼斯旅遊時,幻想超越時空的東西方文化代表,在人類文明長河中共同泛舟的意象。於是,創作了雕塑作品《齊白石與達·文西的對話》,雖然沒照片,不過有畫像,藝術家需要思考怎樣把畫像轉化為雕塑。

  2020年1月17日,大型雕塑《超越時空的對話—義大利藝術巨匠達·文西與中國畫家齊白石》在義大利芬奇市「落戶」,這是首次將中國雕塑家的作品永立於達·文西出生地。義大利芬奇市市長授予吳為山先生達·文西榮譽金質獎章。

  此外,這種翻譯還指文明相互借鑑融合,東西方在對話交流中形成新的興衰、新的藝術價值和氛圍,這一點非常重要。吳為山說,「比如我喜歡羅丹,喜歡米開朗基羅,喜歡古希臘雕刻,也喜歡西方現代主義作品,但麵包就是麵包,牛奶就是牛奶,它不能成為我們的饅頭與豆漿,怎樣把它們融匯在一起,就需要好好思考。」

  「吳為山教授的藝術,使我們看到了一個東方藝術家如何以具象藝術和現代視覺藝術的方式表現世界,表現人類,如何在泥土與青銅中鑄就靈魂。」羅馬美術學院前院長季拉爾多·羅·魯索認為。

吳為山 《孔子》 青銅雕塑 高790cm 2010 立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用經典作品講好中國故事

  「中華民族從古到今,有太多可歌可泣的人和事,而講故事的機會並非天天有,因此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要選擇經典的故事,要講文化的精髓。」吳為山認為,培養文化自信,首先要深入了解自己民族優秀的傳統,尤其是中華美學精神。

  在他看來,中華民族的精神大廈是由「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大量文藝作品構建而成的。因此,創作具有中國精神的好作品並進行有效傳播是十分重要的。

  吳為山認為,傳播貴在於對話、講故事。因此,立像、辦展等是推出經典的方式。

  立像,是指立聖賢之像。讓面含春風的老子、孔子立於世界,會使人們覺得有這樣祖先的民族一定是禮儀之邦。

  辦展,通過對古代和現代一脈相承的作品展覽,完整地展示中華民族的美的歷程,會使世界感知這個民族前進的步伐。

  楊振寧曾說,「兩千多年來,中華民族遵循孔子的教導,創建了世界上最悠久持續、最多人口、最有堅韌生命力的和諧文化傳統。所以中國人尊稱孔子為至聖先師。今天,正值中華文化傳統偉大復興的開始,我們需要樹立一座能顯示孔子的精神的至聖先師的塑像。我認為中國國家博物館中的巨大孔子立像,安靜嚴肅,最能顯示至聖先師今天還站在我們中間,還在教導我們仁義忠孝的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孔子雕像作為吳為山的代表作品在英國劍橋費茨威廉博物館,韓國、義大利、比利時、法國、新加坡等國的重要博物館、美術館與駐外藝術機構先後展出甚至永久陳列。2017年9月,應巴西庫裡蒂巴市市長拉斐爾·格雷卡先生之邀,吳為山創作的《孔子》雕塑矗立於巴西,雕塑底座高1.5米,總體高度為4.46米,青銅鑄造,坐北朝南。這是中巴兩國人民友誼的見證,也是中巴文化交融的永恆印記。由於孔子像的永立,巴西廣場永久命名為「中國廣場」。

  近年來,吳為山的作品在世界多國進行巡展。2012年9月4日,時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手扶孔子像面對世界一百多個國家的外交官發表演講:「這些作品表現的不僅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更是全人類的靈魂。」

相關焦點

  • 吳為山:用雕塑講述中國故事|藝術|雕塑作品|齊白石_網易訂閱
    1991年,29歲的吳為山任南京師範大學雕塑教研室主任,當時他接到「當代草聖」林散之的長子林昌午的邀請,請他為父親塑一尊半身像,放置在林散之紀念館。當雕塑完成之後,林昌午激動地說:「父親活了!」這令吳為山深受鼓舞,從此踏上了塑造中國文化名人之路。他要用自己的雕塑藝術,為歷史上被人們逐漸忘記的那些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政治家,藝術家等塑像,讓人們「感受這個民族走過來的足跡」。
  • 雕塑大師吳為山個展「行走的人」亮相關山月美術館
    近日,「行走的人——在中國與世界之間的吳為山」展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舉行,展覽展出著名雕塑家吳為山先生作品136件,其中雕塑作品101件、繪畫作品35件。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吳為山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著名雕塑家,他首創中國現代寫意雕塑之風,也首次提出「寫意雕塑」理論和「中國雕塑八大風格論」,其創作風格和理論觀點對當下中國雕塑的發展方向具有引領作用
  • 吳為山寫意雕塑:文心鑄魂
    近代以來人物雕塑崛起,中國雕塑藝術遂進入一新境界矣。吳為山教授英年歧嶷,獨闢蹊徑,為時代塑像,為文化塑像,又為文化人系列造像。將文化精神溶入歷史發展生生不息之長河中,揚中華之文化,開塑像之新天。  吳為山,男,漢族,1962年1月生,江蘇東臺人。
  •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堆積成山的雕塑 那就是我的生命軌跡
    著名雕塑家吳為山有一雙柔軟而有力的手。30多年來習慣用右手塑造泥塑的他,右手拇指相較左手異常發達。他首創中國現代「寫意雕塑」之風,提出「寫意雕塑」理論和「中國雕塑八大風格論」。海外閱歷增加了他對西方雕塑藝術的認識,也讓他決心在為時代塑像的道路上,走出中國風格。2006年,《北京日報》的《吳為山雕塑感動觀眾》一文,報導了40多歲的吳為山在中國美術館舉辦「文心鑄魂」個展。他回憶:「過去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要60歲以上的著名老藝術家的作品才能在圓廳展出,時任中國文聯主席的周巍峙聽說後,就找了當時的中國美術館館長馮遠,說『藝術要有硬槓槓,年齡不該有。
  • 讀以致用|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吳為山雕塑
    從老子的恢宏安詳,到魯迅的冷峻辛辣,吳為山一次又一次地從中國三千年漫長而複雜的歷史中探索著中國特性的真義。他的雕塑打造了一種神似與形似之間的精妙平衡,而這種平衡正是中國藝術的立意之本。我曾以三個字概括吳為山作品的特點:真、純、樸。他的每一件作品,無論大小,都洋溢出這些特點。我相信,吳為山必將成為二十一世紀一位偉大的雕塑家。
  •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訪談
    他將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入藝術創作,以大量在國內外產生重要影響力的作品及其理論,構建了可與國際對話的現代寫意雕塑體系。作為中國美術館館長,他帶著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覺和自信,積極組織中國美術家作品陸續進入國際展覽,大力推進當代中國藝術參與國際交流,以藝術的方式「講述」中國故事。東方與西方,毫無疑問,吳為山在藝術領域找到了最佳結合點。吳為山有很多身份。
  • 吳為山:藝術本身也是一種翻譯
    於朦朧天地叩問天意者,於熱鬧現世裹卷人氣者,正如餘秋雨說說,二者相加,才是吳為山。2020年11月4日,筆者有幸第一次近距離對話吳為山。圍繞「用雕塑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他侃侃而談許久,其中還提到一個有趣的話題——「藝術本身也是一種翻譯」。
  • 展現「在中國與世界之間的吳為山」,「行走的人」關山月美術館開幕
    △藝術家吳為山吳為山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著名雕塑家,他首創中國現代寫意雕塑之風,也首次提出「寫意雕塑」理論和「中國雕塑八大風格論」,其創作風格和理論觀點對當下中國雕塑的發展方向具有引領作用。吳為山現為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主席,法蘭西藝術院通訊院士,是繼著名畫家吳冠中之後當選為該院通訊院士的第二位中國藝術家。吳為山作品在世界多國展覽並被重要博物館收藏。韓國建有「吳為山雕塑公園」,南京博物院建有「吳為山雕塑館」。
  • 紀念留法勤工儉學運動100周年五四青年節,吳為山雕塑《百年豐碑...
    百年民族復興青春作證,百年中法友誼豐碑鑄成  赴法勤工儉學是有溫度的黨史故事,也是有夢想的青春之歌。近年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多次講到革命先輩當年赴法勤工儉學和成長、戰鬥的故事。  雕塑作者、中國美術館館長、法蘭西藝術院通訊院士吳為山致辭  「從歷史中映照出今天與未來」一直是吳為山雕塑創作的主題,他長期致力於通過經典作品向國際社會講述中國故事,推動當代中國藝術在全世界的傳播
  • 烏克蘭基輔舉行吳為山雕塑作品揭幕儀式
    人民網基輔12月14日電(記者 譚武軍) 中國美術館館長、著名雕塑家吳為山雕塑作品《心靈之門——塔拉斯·舍甫琴科與杜甫對話》,14日在位於烏克蘭首都基輔市中心的基輔國立大學植物園內揭幕。烏克蘭副總理基裡連科、中國駐烏克蘭大使杜偉、基輔國立大學校長古別爾斯基等嘉賓出席揭幕儀式。吳為山在揭幕儀式上介紹說,作品以兩本書為形式,仿佛兩扇正在打開的門。
  • 吳為山雕塑繪畫作品亮相關山月美術館
    深圳晚報記者 陳玉 攝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辦,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承辦,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協辦的「行走的人——在中國與世界之間的吳為山」展覽11月12日在關山月美術館開幕。展覽共展出雕塑家吳為山作品136件,其中雕塑作品101件,繪畫作品35件。
  • 惠生集團贊助吳為山雕塑藝術國際巡展聯合國特展
    惠生集團贊助、策劃及執行的「文心鑄魂」 -- 吳為山雕塑藝術國際巡展·聯合國特展圓滿閉幕 上海2012年9月8日電 /美通社/ -- 日前,以「能源服務和高科技產業為核心」的多元化民營企業集團惠生控股(集團)
  • 「行走的人—在中國與世界之間的吳為山」展在關山月美術館開幕
    孔子、老子、屈原、馬克思、李白……一件件靈性飛舞震撼心靈的雕塑矗立在蓮花山腳下的關山月美術館。  「行走的人——在中國與世界之間的吳為山」展覽於11月12日在關山月美術館開幕。展覽展出了著名雕塑家吳為山的作品136件,其中雕塑作品101件,繪畫作品35件。  吳為山一直以挖掘和精研中國傳統文化為人生命題。
  • 六度高考的他,雕塑蜚聲國際,更是中國美術館1號服務員
    著名雕塑家吳為山有一雙柔軟而有力的手。30多年來習慣用右手塑造泥塑的他,右手拇指相較左手異常發達。他首創中國現代「寫意雕塑」之風,提出「寫意雕塑」理論和「中國雕塑八大風格論」。吳為山凝視他的雕塑作品《魯迅》迄今為止,吳為山創作了《老子》《孔子》《問道》《達·文西與齊白石》等500多件文化人物塑像,在世界多國展覽並被重要博物館收藏,矗立在重要機構及公共空間。他說一開始的「初心」是用這些雕塑來影響民族和國家,樹立文化自信、弘揚中國精神。
  • 黃泉福雕塑藝術作品《長壽》捐贈儀式在中國美術館舉行
    圖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黃泉福雕塑藝術作品《長壽》。(主辦方供圖)12月16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黃泉福雕塑藝術作品《長壽》捐贈儀式在中國美術館舉行。本次捐贈是繼「和文化」黃泉福雕塑藝術展之後,北京工藝美術界的又一件盛事。
  • 吳為山作品展覽在關山月美術館舉辦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軒慧 通訊員劉樂文攝影報導)昨日,為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由深圳市政府主辦,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承辦,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協辦、深圳市宣傳文化基金支持的「行走的人——在中國與世界之間的吳為山」展覽在關山月美術館開幕,展覽至26日。
  • 「燃·速——世界汽車發展百年人物雕塑展」開展
    2020年12月5日,「燃·速——世界汽車發展百年人物雕塑展」開展儀式在北京汽車博物館舉行,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高級顧問楊玲;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羅軍民;中國美術館藏品徵集部副主任、研究館員王雪峰;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駐會副秘書長秦春暉;汽車商業評論總編輯、軒轅大學校長賈可以及藝術家代表等參加開展儀式,北京汽車博物館黨組書記
  • 全國政協書畫室舉辦「雕塑與人文」書畫藝術講座
    人民政協報訊(記者張麗)7月9日,由全國政協書畫室舉辦的「2019年全國政協書畫室書畫藝術講座之二——雕塑與人文」在中國政協文史館開講。本次講座由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主講。
  • 汽車博物館新增打卡點:20件世界汽車發展百年人物雕塑將永久典藏
    12月5日,「燃·速——世界汽車發展百年人物雕塑展」開展儀式在北京汽車博物館舉行,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高級顧問楊玲;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羅軍民;中國美術館藏品徵集部副主任、研究館員王雪峰;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駐會副秘書長秦春暉
  • 世界上有名的雕塑城,長春世界雕塑公園,現代城市的雕塑公園
    長春素有「喜都、北國春城」之稱,現吉林省會長春又被稱為中國汽車城(中國一汽車集團公司)、電影城(長春電影製片廠)、雕塑城、森林城(中國四大園林城市之一),我第一次很難理解「雕塑城」這個美稱。,促進了長春「中國雕塑城」的流行,羅丹的作品只有70多釐米高,然後法國人把它們放大了三倍,做成模具進行有限的鑄造,所以公認原模鑄造的作品是真品,世界上只有幾十部原著,長春是中國唯一的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