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農村的貧困家庭雖然都有低保可以維持最低的生活標準,在醫療救助方面國家也做得很好。但是有些家庭因為各種原因即使有低保也難以維持生活該怎麼辦呢?貧困家庭的孩子在讀書的時候都有國家的照顧,但是當孩子滿18歲還想繼續讀書怎麼辦呢?別著急國家的新政策都解決了。
東北農工業觀察出品
根據民政部官網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救助法(草案徵求意見稿)》來看,其中明確地指出:「領取低保仍有困難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等給予生活保障。」
在我們農村其實低保的金額是非常低的,每年低保的金額在4000元左右。要知道現在的農村消費水平其實並不低,除了自家產的果蔬糧食之外其餘的生活物資價格其實都要比城市高出一些的。前一段時間發布到農村和城市的物價上漲的報告也說明了農村物價的平均漲幅是超過城市的。
目前來看以低保平均一天十幾元的補助是無法完全的覆蓋貧困戶的生活成本的,有些貧困戶為了生存下來不得不降低自身的營養標準,這就造成了貧困戶疾病多發的問題省出來的低保金反而讓醫保資金填了窟窿的問題。
以前有低保的人是很難在得到國家的其他救助,但是以後就不同了,領了低保還是生活困難的家庭還可以申請其他的救助,以解決生存的困境。但是在這裡我們必須要提出幾個問題。
第一,很多地區都是比較貧困的地區,其財政都需要國家來撥款,這樣的地區如何保證貧困人口可以獲得幫助呢?
第二,申請這個補助是否手續繁瑣?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因為這些人都是殘疾和老年人居多本身行動不便,如果申請的手續繁瑣能夠領取到這些補助的人就寥寥無幾了。這也就起不到其造福貧困人口的作用了。
第三,如何保證好政策落實下來才是問題的關鍵。
我們下面來說說年滿18周歲但是還想繼續讀書的怎麼辦?
知識改變命運,很多家庭之所以貧困就是因為缺乏知識才會讓貧困的陰影始終籠罩在貧困人口的頭上。現在國家對於重度貧困人口讀書的問題給出了明確的說法。
特困人員年滿十八周歲後,仍在義務教育或者高中教育(含中等職業教育)階段就讀的,應當繼續予以供養。
其實在農村這些特困人員是不多見的,但是一旦出現了特困的家庭要想讓這樣家庭的孩子擺脫貧困卻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因為這些家庭的父母一般來說都是文化較低或是沒有文化的人,他們不但物質財富匱乏而且精神財富也是很匱乏的,有一些根本就沒有知識改變命運的覺悟。這對於特困家庭的孩子來說影響是非常大的,因此這些特困家庭的孩子能夠完成義務教育的都很少更不要說讀高中或是大學了。
特困成員在年滿18歲之後仍可以繼續就讀,這對於扶貧工作是有著重要的意義的,從精神層民改變貧困是很困難的,唯有讓貧困人口獲得更多的知識才能杜絕貧困的「遺傳」問題,所以這一政策的出臺意義重大。
國家的政策是好的,但是在執行的時候其實是存在很大的困難的。因為有些地區限於財政資金的短缺很難保證這些貧困人員可以得到救助,還有就是扶貧腐敗的問題並沒有被徹底的杜絕最終這些扶貧資金花落誰家還真是個未知數。
其實農村的貧困人口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多,那些上學困難的家庭更是比比皆是,所以我們認為養孩子真正的做到「免費」才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也是解決貧窮遺傳的最終手段。大家認為上學免費能否解決農村的貧困問題呢?一起來評論吧!
我是農民,我為農民發聲。您的關注和轉發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