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讀課外書怎麼辦
近期的天氣愈發炎熱。
好像大家的脾氣都跟著天氣一起,變得燥熱起來。
前幾日,接到一位爸爸的控訴:
孩子在學校聽課也從來不吵不鬧,該做的作業也做了,成績就是提不上去。
苦口婆心和孩子說了好多次,多看書多看報,就是不聽。
每天嚷嚷著作業已經做完了,可以出去玩了。
新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曾明確規定:課外閱讀總量,要求五年制不少於100 萬字,六年制不少於150萬字。
爸爸很惆悵,孩子不愛課外閱讀,這可如何是好。
黃金閱讀期
孩子的8-14歲,是孩子一生中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黃金閱讀期。
如果在這段時期內閱讀了大量書籍,是能確定他今後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同時為學習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安徒生獎獲得者、當代著名作家曹文軒曾表示: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課文,光是教課文、讀課文,不拓展閱讀量,怎麼用力,語文素養也不可能真正提升上去。
可是孩子就是不喜歡課外閱讀,怎麼辦?
莫急,待哆哆星為你獻上良策。
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準備專門的閱讀區域
有條件的情況下,給孩子單獨準備一個書房,培養一個純粹的學習環境。
孩子會有很強的意識,這是他的房間,他會把自己的東西一摞摞放好,學著自己收納。
沒有書房,也要有一張乾淨的書桌和書櫃,只放和閱讀有關的物品。
像文具呀,書籍呀 ,檯燈呀 。
再多的——沒有。
·陪同孩子閱讀
家長不愛閱讀,孩子也會對閱讀索然無味。
無論是報紙、書籍還是故事會,哪怕是認真的尋找資料,培養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
給孩子做出一個榜樣,比苦口婆心地勸孩子讀書效果好的多。
·帶著孩子摘抄
摘抄內容可以包括有意思的句子,意境唯美的段落,笑話或是詩歌。
隔三差五地夾在他們的書本、筆盒或是早餐裡,把閱讀當作是一場遊戲,引導孩子和自己一起做這場特殊的遊戲。
多和孩子討論閱讀的內容。
孩子讀的課外書,家長在了解書本內容後和孩子一起討論中間的人物形象、處事方式,討論書本中的起伏跌宕,交流彼此的想法。
不但能吸引孩子對閱讀的興趣,也能了解孩子的想法,慢慢的培養孩子待人接物的處世之道。
·參加閱讀活動
帶著孩子去參加閱讀類的活動。或是每個城市都有的讀書月,或是圖書館的朗誦大賽,或是青少年館的戲劇表演......
現在也有很多書籍改編的的影視作品電影,像迪士尼的《冰雪奇緣》、《匹諾曹》。
可以讓孩子更深的閱讀整個故事情節。
·選擇適合孩子的課外讀物
有的時候,孩子不愛看書,只是沒找到適合的書。
可以帶上孩子一起去圖書館或是書店,讓孩子自行挑選喜歡的讀物。
如果孩子有興趣的圖書方向,哪怕只有一點點,給他買。
讀書是最便宜的投資。
·相互分享
和孩子分享自己曾經最愛的兒童讀物,或是自己近期的閱讀心得。
孩子會更願意把自己閱讀的想法告訴你。
給孩子塑造一種「我們都一樣」的平等感。
讀完了一起來討論,你們有更多的共同語言。
也給孩子一種提示「我得多讀幾本書,我得教教我爸我媽」
·遊戲與閱讀結合
讓孩子扮演家長,給自己讀書。
帶著遊戲的趣味,和孩子互換身份,讓孩子給自己讀書。
有的孩子不願意,覺得變扭,那就改成給娃娃、玩具或是家裡的寵物讀書。
只要孩子願意讀書,那就創造條件讓他們讀,哪怕對象是一隻螞蟻。
這其實便是「體驗式閱讀」的一種。
在哆哆星的《故事100互動閱讀》中,採用教育戲劇的教學方式。
在探索故事的過程中,老師會分析、牽引,設置孩子參與故事的方式,活動,以及各種問題。
孩子在問題中主動思考,在故事和自己的經驗中主動尋找答案。
在不知不覺的遊戲中,孩子的逐漸建立深度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產生越來越濃厚的閱讀興趣。
如果孩子問你,為什麼要讀書?
你可以回答他:
如果你看到很美的夕陽,你可以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而沒讀書的人只能說「誒呀,好看!」。
哆哆星戲劇夢工廠
哆哆星引進英國的教育戲劇教學方法,針對我國5-10歲的兒童定製的故事100互動閱讀,通過全新的教育方式,全方位的文章解讀,能高效地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
100個故事新解,100種思維練習
高效解決學習問題,給想像力插上翅膀
100個故事選自國家教學大綱要求的兒童必讀書目,
囊括童話、神話及教育部推薦的課外閱讀書籍,
運用100個故事實現閱讀教學「從泛讀到精讀,從文字閱讀到內容探索,從開始思考到解決問題」的能力構建。
每套故事都分為「看視頻」、「做挑戰卡」和「家長解析音頻」三個部分,幫助兒童建立深度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針對5-10歲,「語言和閱讀」學習的線上課程;
·每天10分鐘 ,培養孩子會表達擅思考的優秀品質;
·建立語言學習從拼音到演講,閱讀學習從泛讀到思考的能力過程;
·使用故事、遊戲、情景教學法,「以孩子為中心」,讓孩子愛上學習;
·全面解決小學語文「語言與閱讀」學習的重難點。
【微信關注「哆哆星戲劇夢工廠」,更多創新的育兒技巧,幫助你的孩子高效解決學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