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讀課外書,真的有用嗎?

2020-12-11 敬心明悟

偉大的革命先驅者孫中山先生說:「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讀書,我一天不讀書,便不能生活。」

毛主席也曾經說過:「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

可見,偉人們對讀書是情有獨鐘的。

毛主席在專注的閱讀

成年人多讀書無可厚非,諸多好處,那孩子們讀書(這裡指的是課外讀物)呢,有用嗎?

回答是肯定的,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孩子們讀課外書有什麼好處。

1. 可以排解壓力。

很多孩子除了學習校內的課程,放學後還要去輔導班學英語、奧數、珠心算、寫作等等,幾個小時學下來到這些課程結束時,大概也有七八九點鐘了。孩子們接受的知識多,學習壓力大,身體也很疲憊。

等孩子回到家的時候,如果你能遞給他一本課外書,對他來說,是最有意義的放鬆方式。

當然,看電視也可以放鬆,但看電視時間長了會對孩子的眼睛有損害,容易造成近視。看書就不一樣了,看書的時候讓孩子調節好坐姿和燈光,既保護了視力,又能從書中汲取知識,還能讓緊張了一天的神經得到放鬆,可謂一舉三得。

2.可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好習慣都是從小培養的,讓孩子從小多讀課外書,一本本讀過之後,孩子的閱讀習慣就養成了,這種好習慣將對他的一生產生重要的影響。

毛主席幼年時便熟讀《三字經》《論語》《孟子》《詩經》等經典書籍,讀了六年私塾後,他和父親一起勞作,同時幫父親記帳。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他總會抽出時間來讀書,也正是童年的秉燭夜讀,讓毛主席養成了手不釋卷的閱讀習慣,並保持一生。

3.可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讀書時孩子讀的專注、入迷,是好事,因為孩子的專注力提高了,上課的聽課效率也就提高了,就不會因為經常開小差而錯過很多知識點。

無論做什麼事,專注都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正所謂「業精於專」,有了專注力,才會讓你在未來的某一個領域內嶄露頭角,脫穎而出。

4.有益於孩子身+心整體素質的提高。

朱熹說: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即閱讀的過程,就是用心思考、用眼細看、用口多讀。心思不在書上,眼睛就看不仔細,口也不能讀準確,看的東西就會記不住。

5.可以培養語感,有利於提高寫作水平、理解能力以及學習成績。

大詩人杜甫曾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大量閱讀課外書,可以讓孩子培養語感,積累素材,輕鬆寫出好文章,也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

鄰居家小女孩彤彤,在幼兒園時就愛讀書,上小學之後,也一直保持著閱讀的習慣。她自己有一個書架,放著大概幾百本書,有古典名著(兒童版本),也有神話故事,還有科普知識等,種類很多。小姑娘說話經常會引經據典,出口成章,她寫的作文也常被老師當做範文來念。老師說,彤彤寫的作文語句通順,引用的典故非常恰當,有很多課上沒學過的成語她也能運用自如,彤彤則驕傲的說,那都是她從書裡學的。

讀的書多了,對事物的理解能力也會提高。孩子們在做題或考試的時候,有時會看不懂一些題目的要求,比如數學中的應用題,很多孩子理解不了題目裡講的是什麼,或者自己理解的和題目真實的意思出現偏差,就會把題做錯。而彤彤每次做題都很快,在別的同學剛做了卷面二分之一的時候,她已經翻過去做另一面的試題了。無論是語文成績還是數學成績,彤彤都能在班裡保持前三名,這也都源於她通過閱讀而增強的理解力。

所以,很多人都說,每一個愛讀書的孩子,成績都不會太差。

6.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幫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古人云,讀書可以明智。多閱讀,能夠讓孩子知榮辱,懂禮節,明辨是非。

孔融讓梨的故事告訴孩子,凡事要遵守公序良俗,要尊老愛幼;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告訴孩子,出現危險情況時要沉著冷靜,臨危不亂,勇於救人;負荊請罪的故事告訴孩子,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寬容也是一個人的良好品質。

這些經典故事,都給孩子們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從而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7.能開拓孩子的視野,給他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正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書裡有孩子們所需要的生活常識、有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有虛幻的未來世界,更有你想知道的一切。

曾經在央視擔任過節目主持人、後來創辦了知名的聽書App「樊登讀書」的樊登博士,每年要讀五十多本書,他說,讀書改變了他的生活,讓他的孩子學識淵博、成績優秀,更讓他的家庭美滿幸福。

孩子們,多讀書吧,在書的世界裡遨遊,你會更早發現自己,認識世界,更快尋找到生活的目標,並為之努力。

讀書,一定會帶給你一個自己想要的未來。

相關焦點

  • 小學生讀課外書,老師帶著讀和自己讀,半年之後的差別有哪些?
    小學生讀課外書,老師帶著讀和自己讀,半年之後的差別有哪些1、關注教育的家長都知道孩子讀課外書的重要性。因此在孩子很小的時候,都非常關注孩子的閱讀量。事實也證明,讀課外書的數量和質量,影響著孩子語文的成績和其他科目的成績。但是在讀課外書的方法上,我們一直處於散養狀態。我們認為讀課外書,留出時間讓孩子自己讀就行。結果是孩子只是看那些校園暢銷書:如《爆笑校園》《米小圈上學記》《尋寶記》等快餐讀物。孩子往往挑選自己讀得懂的書,有趣、搞笑的、刺激的書。
  • 讀課外書影響學習?別鬧了,多讀讀課外書的好處大到你想不到
    對於讀書,在目前極重視學習成績的大環境下,不管是家長和學生,都感覺應該多讀一些教科書和相應的輔導書。對於課外書,很多學生沒有時間讀,也不想讀,家長也不願意讓孩子花這麼多時間讀「無用」的書上。事實上,孩子多讀課外書的好處多。對於學生來講,光讀教科書,這還遠遠不夠的。
  • 簡單不粗暴,只需用三點,讓孩子愛讀課外書,不信你試試!
    昨天寫了一篇關於怎麼閱讀課外書的方法,有家長私信我說,方法很好,但是如何讓孩子主動拿起課外書去讀呢?確實,再好的方法不付諸於實際行動那就是紙上談兵。今天星凝老師針對如何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這問題跟大家一起探討。
  • 孩子不愛讀課外書怎麼辦
    孩子不愛讀課外書怎麼辦>有條件的情況下,給孩子單獨準備一個書房,培養一個純粹的學習環境。孩子會有很強的意識,這是他的房間,他會把自己的東西一摞摞放好,學著自己收納。沒有書房,也要有一張乾淨的書桌和書櫃,只放和閱讀有關的物品。像文具呀,書籍呀 ,檯燈呀 。再多的——沒有。
  • 多讀課內書更好?還是多讀課外書更好?
    大多數家長,只希望孩子讀好課內書,而忽略了課外書的作用。出於這些原因,父母往往會反對自己的孩子閱讀課外書,認為閱讀課外書,只不過是消遣,是浪費時間。一線、二線城市的家長:大多數不阻止孩子閱讀課外書,反而鼓勵閱讀,這和其他家長產生了強烈對比但是一線二線城市,生活在這些,城市發展水平比較好的家庭,由於大多數人受到的教育都比較好,所以他們在讀書這方面,都是很支持自己的孩子,閱讀課外書的。因為,能給孩子帶來額外知識、額外見識的,都是來自課外書。
  • 閱讀能力強的孩子,懂得用正確的方法來讀課外書,培養語感效果好
    閱讀量一直是家長比較著急的事,因為語文閱讀能力強,那低年級時的看圖寫話也不會有問題,到了高年級時的作文,更不在話下了。所以,平日無論是學校作業還是課外作業,都要求孩子會多讀一些課外書,來開闊眼界,活躍思維,畢竟只依賴課本知識來了解社會、認識社會是遠遠不夠的。
  • 孩子讀課外書不是問題,問題是掌握了這些高效而實用的閱讀方法嗎
    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意識到課外書的意義和價值,尤其伴隨著教育部新版語文的推出,閱讀成為大家的共識。多年前,一名學生喜歡讀課外書,常常遭遇家長和老師的反對,甚至粗暴地沒收——現在的閱讀環境的確更好了。然而,不少家長反映的問題是:孩子讀書不少,但似乎掌握的不多,似乎對學習成績沒有明顯的支持,是不是孩子在讀書過程中有什麼問題呢?
  • 語文越來越難,家長:小學三年級,沒時間讀課外書
    看以上兩位家長的真實心聲:現在的小學生,根本沒有業餘時間,孩子才讀小學三年級,就已經沒有時間看課外書了!現在的中小學生,作業實在是多。語文每天最少一個半小時完成,還有數學,英語。語文各種背誦默寫,英語各種單詞短句,現在的孩子真的累!
  • 小學生怎樣讀課外書,能有助於語文成績的提高
    小孩今年十歲,特別喜歡看課外讀物,可為啥他的語文成績不見好呢?小孩子喜歡看課外書是好事,說明孩子有讀書的興趣。但是讀課文書的多少,與孩子語文成績的好壞沒有因果關係。小孩子看課外書,也可以分為「會看」和「不會看」的。簡單地說,「會看」的,就是看了課外書有助於學習的;「不會看」的,就是看課外書和學習成績是兩碼事兒。關於小學生看課外書,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主旨是:讀課外書時,手邊一定要有一本字典或詞典。因為孩子在讀課外書的時候,一定會遇到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
  • 如何幫助孩子選擇課外書?
    從孩子一入學開始,書籍就成了最好的朋友,許多孩子都喜歡讀一些課外書,但哪些?課外書是孩子需要讀的?哪些課外書是對孩子的學習有利的呢?相信對此問題有疑問會有無數的家長們,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 到好的書籍,但可能也不知道該如何選擇,筆者就針對這個問題來做一個簡單的總結,看哪種課外書對孩子有利。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家長。
  • 快放假了,老師要求四年級的孩子必須買10本課外書,有必要嗎?
    快放假了,老師要求四年級的孩子必須買10本課外書,有必要嗎?我認為沒有必要!這是當今急躁病在教育上的體現。飯要一口一口吃,書要一句一句地讀。一下子買上10本書,你讓他怎麼讀?如果你有很多書,你便不知道讀哪本書了,即使讀,也就是隨便翻翻,很難專心的讀下去。現在老師讓學生一下子買10本書,他一定不會認真讀的。他會把讀課外書看成一種負擔,而不是樂趣。不僅讀課外書這樣,作業又何嘗不是這樣?一個小時的作業,他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去聯想,去拓展。
  • 讀國學經典書籍可以代替課外閱讀嗎
    一位媽媽說:「學校老師布置孩子,每天用20分鐘的時間進行課外閱讀,可我還想帶還帶孩子誦讀國學經典。請問這個國學經典可以代替課外閱讀嗎?」孩子那時候十歲了,她讀書的速度特別快,20分鐘的任務,她用8到10分鐘就讀完了,根本不會影響她的作業。而且相反還會提高她的作業速度。因為作業結束之後,她不用有別的功課需要做了,她就感覺輕鬆了很多,作業質量也在慢慢的提高。按照這個次第一下來,我的心也就安了。表面上雖然先讀書後寫作業或者寫完作業再讀書,感覺沒有太大的差異,但是我們要想一想怎麼做,才能對孩子幫助會更大一點。
  • 小學一年級應該讀什麼課外書?
    關於閱讀,作為一年級的家長朋友是不是有下面的煩惱?1,我知道孩子閱讀的重要性,但我不知道該給孩子讀什麼和怎麼去讀?2,看到」別人家的孩子「讀的課外書,買回很多的書,自家小孩卻一本都不感興趣。二,不要把」識字「這個閱讀目標放在首要目標,個別老師和爸爸媽媽往往有這樣的認知:讓孩子先學會識字,等孩子識字達到一定的數量後,就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進行自主閱讀,這樣大人就可以節省大量的教育時間和精力。事實上,我們都知道靠機械記憶識字本身是很枯燥而低效,只有將單個文字放到有意義的文本中,孩子的理解才會更有效。
  • 怎樣「誘惑」孩子讀課外書?寶媽是這樣做的,好好學習吧!
    上小學時考100分的都有我,上初中時考前三的也有我,上高中時卻發覺課外的知識差別人一大截。所以我對孩子更注重閱讀的培養,自學能力的培養。上學前沒教他拼音和寫漢字,但有意識地讓他認了許多的字。那就是陪他看動畫片《神奇寶貝》,然後買這類書和能量卡,陪他玩。不多久他認的字就成百增長了。我還訂了4年的《幼兒畫報》,這本雜誌開始了孩子的閱讀旅程。
  • 【哈哈推薦】適合一年級讀的課外書——動手動腦類
    但閱讀並不意味著就是閱讀漫畫一類的消遣讀物,事實上,閱讀對於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加強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潛移默化地提升孩子的文學鑑賞水準和審美水準,都有著無法估量的效力。一年級是培養孩子自主閱讀的關鍵時期,適合小學一年級孩子在假期中閱讀的書籍,最好是文字量不大,篇幅短小,內容有趣生動的。
  • 孩子讀課外書和寫作業的矛盾怎麼破?聽聽朱永新教授怎麼說!
    在孩子上學之前,她一直堅持給孩子讀各種故事,也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但是,自打上學以後,孩子閱讀的時間被一點點地擠掉了,又要完成學校的作業,又要保證孩子睡眠,只能有所取捨。她的苦惱絕非個案。在巨大的應試壓力面前,如何平衡閱讀和學業,是擺在很多父母,尤其是城市父母面前的一道難題。
  • 太崩潰了:為什麼孩子讀了這麼多課外書,卻不會做閱讀題?
    在很多人眼中,往往把「閱讀」和「閱讀題」劃上等號,當孩子的閱讀題扣分嚴重時,家長往往想到的就是讓孩子多讀課外書。其實,這二者之間不一定能完全劃上等號。一、有難度的閱讀不同於有興趣的閱讀我們往往強調有興趣的閱讀,而有的國家強調有難度的閱讀。他們會根據詞彙量、思維難度給書籍分級,有助於孩子選擇合適的書目,循序漸進地提高閱讀水平。
  • 小學三四年級必讀課外書有哪些?楊紅櫻這三本書必須陪孩子讀!
    小學三四年級必讀課外書有哪些?楊紅櫻這三本書必須陪孩子讀!楊紅櫻被譽為中國的「童書皇后」。在文藝青年聚集的豆瓣,她的作品平均8分以上,這說明,她至少獲得了已經長大的孩子——而且是成年後仍然保持閱讀習慣的那部分——較高的評價。
  • 小學語文課外書怎麼讀?閱讀方法有哪些?星凝老師來教你!
    眾所周知課外閱讀是學生自主獲取信息的一種學習途徑,課外閱讀的內容可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讀文章時能學會一些詞的用法,鍛鍊朗讀、可以鍛鍊學生的理解能力。最重要的還能積累好詞好句,了解寫作手法,學會怎樣來描寫。相信閱讀的好處還不僅僅是這些,在這裡我們就不多敘述了。今天星凝老師主要講述的是#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方法有哪些?
  • 培養孩子的課外閱讀興趣,讓孩子以書為侶,家長可以從這幾點入手
    在我們身邊,雖然很多家庭的父母很希望孩子能夠以書為侶,多汲取一些課外讀物中的「精神食糧」,但據我了解,還是有一些孩子不喜歡課外閱讀。就拿我所接觸過的學生來說,就有部分學生一捧起書來就「神遊天外」,他們對課外讀物沒有一絲一毫的興趣。孩子不喜歡課外閱讀的原因有很多,梳理一下,簡單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1、家長自己對課外閱讀不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