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實驗小學:
「小鬼當家」玩轉假期 角色互換磨礪成長
學生在擺攤。張澤美 攝
走上街頭擺地攤,當起了小老闆;在家整理家務、召開家庭會議,當起了小家長;去農村參加勞動,感受收穫的不易……
這個暑假,對渝北實驗小學的孩子們來說,是多姿多彩而有意義的,他們在享受假期的同時,也用心參加各項活動,實現了自我成長。
1
走上街頭去擺攤
小小老闆生意忙
「快來看一看,純手工冰粉。」
「現做的涼麵,味道好極了!」
「西瓜,冬棗,鳳梨,葡萄,走過路過看一看!」……
8月8日下午,外面驕陽似火,重百渝北商場一樓大廳內稚嫩的叫賣聲此起彼伏,不時還有端著託盤的小攤主到處遊走兜售。
孩子們正在推銷自己的商品。楊薈琳 攝
這些小攤主只有七八歲,他們都來自渝北實驗小學2018級1班,售賣的東西都是自己和家長共同製作或者用自己的零花錢購置的。為了準備這次活動,小攤主和家長們可是費了一番功夫。
「我們這次活動叫『小鬼當家』擺攤做老闆,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讓同學們親身經歷,體會到生活之不易,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懂得如何感恩和回報社會。」渝北實驗小學的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重百統一提供的場地內,記者看到,孩子們有序地擺起地攤,攤位主要售賣玩具、冰粉、涼麵、串串等自製小吃、小零食、冰鎮飲料等。得益於孩子們賣力的吆喝,不一會兒,攤位就吸引了大量顧客,十分熱鬧。
孩子們正在給大家分涼麵。楊薈琳 攝
「雖然天氣熱,但是我覺得這個活動很有意思。」說話的是參加活動的學生熊偲琰。她告訴記者,以前寒暑假要麼她在家裡和父母玩,要麼就參加興趣班,很少有機會和同學們一起玩。今年,學校組織了這個活動,她立即讓媽媽為她報名了。為了準備這次活動,熊偲琰在家裡前前後後忙碌了快一個星期,做了自己喜歡的手工品。「以前老聽大人說社會實踐,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這次親身經歷了,我覺得挺有意義的。」熊偲琰笑著說。
「這樣的活動不僅可以培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還能讓孩子體會到生活的不易。」「他平時很膽小,今天能夠獨立與陌生人交流,賣出自己製作的食品,這讓我非常高興。」家長們紛紛表示了對擺攤活動的支持。
2
互換角色來當家
小小家長有模樣
「家庭晨會開講啦!爸爸媽媽,快快起床來,召開家庭會議啦!」在渝北實驗小學三年級六班學生劉相宜家中,她一大早就把家人召集起來,召開家庭會議,會議的內容就是確定今日家務活動的項目安排,並形成「當家日誌」。
家庭晨會後,劉相宜開始做愛心早餐,打蛋、削皮、切菜、洗菜,叮叮咚咚,在廚房裡手忙腳亂。
做完早飯,她又帶著錢包到離家最近的超市購買新鮮的蔬菜、水果。「洗菜、切菜、配料……」買菜回到家的劉相宜在廚房裡忙得團團轉,為家人烹製美味可口的佳餚,飯後她擦桌、刷鍋洗碗等樣樣在行,忙並快樂著。
「通過當家一天,深切地感受到平日裡父母一邊上班,一邊照顧我們的生活,真的很不容易。」劉相宜感慨地說,通過買菜後還發現不當家不知鹽米貴,以後花錢可要精打細算!
「體驗一天當家長、參與家庭管理和家務勞動,讓學生更理解爸爸媽媽的生活,體會家長對他們的關愛,從而懂得感恩。」該校相關負責人說,通過學生和家長互換身份一天,獨立完成或深度參與各項家務勞動,充分激發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組織、協調、勞動等綜合實踐能力。
3
學習一項新技能
小小少年在長大
學生做家務。張澤美 攝
「7月10日澆花、洗碗,自評3星、家長評2星;7月11日掃地、摘菜,自評2星、家長評3星;7月12日疊被子、掃地,自評3星、家長評3星……」
這是渝北實驗小學二年級二班劉芷含同學的《勞動實踐手冊》中的打卡記錄。假期裡,劉芷含每天都會幫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別看人小,本領卻不少,疊被子、整理房間、澆花、掃地等都難不倒他。
「在媽媽的幫助下我還學會了做許多美味佳餚,比如番茄炒雞蛋、清炒萵筍、酸菜肉絲米線等。」一臉稚氣的小芷含指著新學會的勞動技能打卡清單,驕傲地對記者說。
學生在田間勞動。張澤美 攝
與劉芷含不同的是,三年級二班的邱晏瑋深入農村,跟父母一起下地掰包穀、除雜草,體驗勞動的辛苦。他感慨道:「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學習,感恩父母。」
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豐富孩子們的假期生活,學校專門設計「小鬼當家」、「街頭義賣」、「學習一項新技能」等體驗活動,讓孩子們意識到,他們可以通過勤勞的雙手創造價值,也能體會到生活的不易與美好。同時,還可以鍛鍊孩子們的溝通能力和動手能力,主動參與勞動,勇敢地表達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