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察家
透過持續發酵的「小鬼當家」事件,讓我們更加看清了一些國企管理中的沉痾,也告訴我們讓國企成為真正的企業,讓國企管理層實現「市場化選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西安高新控股「80後」「90後」、「董監高」事件剛剛平息,山東省淄博市又出現了「80後」、「90後」「董監高」掌舵國企。
近日,淄博市臨淄區公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下稱「臨淄公資」)披露的《2018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募集說明書》顯示,這家總資產達132億元的國企,9名董事、監事和高管竟全部為「80後」、「90後」。募集說明書還顯示,截至2018年6月末,臨淄公資本部及控股子公司在崗職工共計61人,這些人員的年齡均在35周歲以下。也就是說,臨淄公資上上下下全部為「80後」、「90後」。
表面上看,「西安高新控股」與「臨淄公資」這兩件國企「小鬼當家」的事情有著很強的相似性,即「董監高」的調整是按照「事業單位員工不得在企業兼職的要求」。但無論何種原因,都是一些地方國企管理者「行政化任命」所導致的結果。
當前,我國國企改革的方向是市場化經營,其中很重要一條就是國企管理者「市場化選聘」。因此,要想避免此類國企「小鬼當家」的不合理現象,就必須儘快實現國企管理者從「行政化任命」到「市場化選聘」的根本性轉變。
從已公開披露的信息看,「西安高新控股」事件和「臨淄公資」事件,這群「行政化任命」的「80後」、「90後」「董監高」不符合規範董事會等公司治理最基本要求,很可能是為了規避相關規定而設置的一個非實權化的「董監高」,即並沒有實現對其名下百億資產大國企行使真正管理權。這些「小鬼當家」的國企控制權仍在上級國資管理部門手中。
即便如此,這也是不符合我國當前最新國資監管模式的。十八大開啟的新一輪國企改革,正式進入「以管資本為主」的新時代,國資管理以管資本為主的功能真正落地,要求給足董事會法定權力,使其真正代表國資監管機構履行出資人職責,將發展戰略、重大投資決策、企業薪酬等權力下放給董事會,推動董事會「實權化」,成為企業實體性決策機構。
這恐怕才是國企「小鬼當家」的實質所在,即行政化任命違背國企改革的公司治理和市場化經營等最基本要求。其解決問題的出路無疑是「市場化選聘」。「市場化選聘」經營管理者更是國資委推行的國企改革十項試點的內容之一。
其實,「市場化選聘」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行政化任命」一堆「90後」的「董監高」,因為公開意味著公眾能參與到選聘的監督之中。「市場化選聘」的核心是能者上、庸者下,而非「橡皮圖章式」「董監高」,即與企業經營業績等一系列經營指標考核有關,在這種公開、透明的考核機制下,即便是選聘了「80後」、「90後」擔任「董監高」,也能避免種種猜疑。
因而,透過持續發酵的「小鬼當家」事件,讓我們更加看清了一些國企管理中的沉痾,也告訴我們讓國企成為真正的企業,讓國企管理層實現「市場化選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盤和林(經濟學博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