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家長希望把孩子放私立中學,哪怕多花錢也行,只要能進,多少錢都不怕,這就是家長的心態。所謂的優等生都進入了私立中學。
私立中學肯定樂此不疲,優先預訂「好生」,不要學費也願意要,這樣就把優等生當成了稀缺資源搶先佔有。加上相對靈活與嚴格的管理和教學,這樣,學校在升學考試中很容易出成績,從而能帶動更多的優等生,甚至是中等生,進入這個學校。家長,哪怕是花多少錢,只要能進就行。進不去,還得高聲慨嘆,關係不硬,學校牛。
從而,讓學校進入良性循環,好上加好,升學率高和掙錢,完美融合,達到人生巔峰。
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家長,就只能望洋興嘆,沒錢沒人,隨大流去個鎮中吧,孩子本身也會有失落感,怨自己考分不高,進不了所謂的好學校。學校之間也分出了三六九等,貼上了好與次的標籤,在師生之中,在校際之間,形成微妙、敏感的心理反應。
做為一個普通學生的家長認為,教育改革開放的產物,私立中學,在我國教育中發揮了重大的社會作用,做出了貢獻,不否認其做出的巨大成績。通過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校董(權且這麼稱呼)、師生等共同努力,一年年付出,做出了良好的社會聲望。在傲然的成績面前,公立學校只能是望其項背。私立中學這個產物,成功將學生進行了社會分層。
最近幾年,老聽說的一個詞就是「教育均衡」,通過關注新聞,省級驗收什麼的。具體不怎麼細了解,城鄉均衡、師資均衡、硬體設備設施均衡等,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具體怎麼才能均衡,肯定會有較為詳細的標準。
對於今年的幼升小、小升初,本區域範圍內,聽說到的有新變化,對於這所私立學校的招生,不歸學校管了,而是由縣教育局主導,面向社會公開報名招生,電腦隨機派位,是今年招生的唯一形式,接受社會各界監督,絕不以任何形式的檢測成績作為錄取依據。搖號現場,通過直播的形式向家長公開。搖號後,教育局統一安排公示。
大家看懂了嗎?想上這個私立學校,可以。公開網上報名。到時候搖號,說白了,跟抽籤一樣,抽中了你,恭喜你,中獎了。你就有資格上這個學校,哪怕分數低點也沒事,按私立學校的收費標準上學就是了。沒有抽中的,就去所在轄區的公立中學上吧。
是不是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你也別掐尖、收贊助費了,家長們也不用費勁吧啦求爺爺告奶奶走後門花高價了。教育管理部門正在打破這種「不均衡」。這樣,好生與次生,均勻分布在各個學校中。到升學考試中,再一決高下。到時候,私立中學要是還升學率很高,公立學校的老師學生也就別埋怨人家掐尖了。
幾家歡喜幾家愁,各位家長們心態不一。家長們都希望我們的孩子成為精英,可最終的事實證明是我們絕大多數人的孩子都是普通人。對於這種改革,我們家長誰又能左右。
這種私立學校招生模式已經有開始的了,不知道會否在三縣推而廣之,個人看,面大。實際上,我倒是更希望,先把衡中的招生,也搖號。
大家可以留言或點閱讀原文進入論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