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對於民辦學校詬病最多的就是他們通過考試「掐尖」招生,各地優質生源幾乎一網打盡,給公辦學校造成了不小的衝擊。很多鄉鎮學校生源流失嚴重,陷入缺乏優質生源——升學率下降——生源進一步流失的惡性循環,鄉鎮一級的中學幾乎到了無以為繼的地步。
這些現象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門的注意和重視,畢竟公辦學校才是義務教育的託底和基礎,所以,今年全國各地都在實行搖號招生,不管是公立學校還是私立學校。我們這裡當然也是一樣,在以往,民辦學校提前幾個月就鋪天蓋地的廣告,招生考試的時間也早早就掛在了學校網站上,發到微信群中。但是今年,到了臨近放學,官方網站也沒有看見相關的招生安排。
於是很多人以為,這下招生公平了,大家完全憑運氣上學,搖到哪就去哪上學?但真實的情況是什麼樣呢?民辦學校真的放棄了掐尖招生了嗎?那他們賴以生存的優質生源從何而來?
我們以某老牌「名校」為例,前幾年,為了突破招生和收費的種種限制,這所中學設立了自己的實驗學校,也就是民辦學校,管理力量,師資力量甚至包括校舍都是公辦學校的,不過把一個校區換了一塊牌子而已。
由於有當地名校背書,民辦學校民間資本大量投入,重金聘請名師加入,至關重要的是,他們可以掐尖招生,因此這幾年的中考,高考成績相當奪目。各地學子更是趨之若鶩,紛至沓來,每當招生考試的時候真可謂人山人海,蔚為壯觀。
但是今年不允許通過選拔考試進行掐尖招生了,是不是這些學校就像他們宣傳的那樣,全部進行搖號招生了呢?當然不是,在關上門的時候,他們悄悄地打開了一扇窗。大規模的集中招生考試雖然取消了,但是他們還是有很多方法能夠做到「掐尖」的,首先是通過關係,調取到畢業班的月考成績,期中考試成績,取得優秀學生的成績和聯繫方式,直接和家長聯繫通知錄取;或者採取「化整為零」方式,悄悄來到各鄉鎮在小學六年級中進行學業能力測試,在鄉鎮優秀學生中組織考試,優中選優。
我們學校排名前十的學生要麼接到了錄取電話,要麼接到了考試的通知,這樣的考試,規模小,針對性強,而且他們直接和家長聯繫,是否錄取,任課老師都不知道,直接電話通知家長。由於學校名聲在外,家長一接到通知,自然是喜不自勝,忙不迭就去交了保證金。
為了爭奪優質生源,各老牌名校幾乎同時向優秀學生伸出橄欖枝,一旦家長有就讀意向,立馬收取保證金,敲定就讀名額,只待下學期開學就把學籍轉過去了。當然,搖號還是要搖的,但是這些優質的生源是學校發展的重要保障,自然是預先留下一些學位指標,保證他們的入學。
私立學校生存靠的就是「升學率」,優質生源是升學率的保障,如果不掐尖,如何保證生源質量?所以,民辦學校是不會輕易放棄掐尖招生的,雖然國家有政策,但學校總有辦法鑽空子,只不過現在的掐尖比以前更隱蔽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