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當「有學上」的問題已經基本解決的時候,如何「上得好」更讓家長焦慮。
當人們越來越關注成績的同時,教育公平也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推進教育公平,不僅要保障每個人平等地接受教育,更要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太原市教育部門採取了很多措施。8月18日,山西晚報記者走訪了家長和教育部門。
一位家長的搖號體驗
8月7日,早上不到6點,劉筱燕就醒了,再也睡不著。對於別人來說,這一天只是一個普通的周五,但對於她來說,這一天可是個大日子。當天,太原市37所民辦初中要進行搖號,劉筱燕的女兒是否能上自己心儀的學校,就看這次搖號的結果了。
2020年,太原市第一次實行民辦學校百分之百搖號。同時,公辦民辦中學同步招生。這也意味著,學生只能在民辦初中學校或公辦優質初中學校中選擇一個。搖號,牽動著很多人的心,就包括劉筱燕。
「報名的時候,全家人就坐在一起商量了好久。」劉筱燕說,孩子的爸爸建議報公辦初中,因為家附近的公辦初中口碑很好,教學質量也不錯。志達中學的競爭激烈,萬一搖不上就會被統籌安排到其他學校。可孩子認準了志達中學,說什麼也要報名試一試。這道難題擺在了劉筱燕面前,老公和孩子都眼巴巴地看著她,希望得到她的支持。
最終,劉筱燕選擇支持孩子,「我其實想了很多,才冒險做了這個決定。」劉筱燕不希望女兒有遺憾,因為怕錯過就放棄機會,即使萬一沒有搖中,以女兒的成績和學習的勁頭,她也相信女兒同樣能取得好的成績。
8月7日上午9時,在太原市小店區教育局民辦學校搖號現場,劉筱燕和其他九十多位家長,都在緊張地盯著搖號的大屏幕。巧的是,坐在她旁邊的一位家長,孩子也報名了志達中學。雖然同為「競爭對手」,但兩位家長卻沒有「眼紅」,反而互相聊起各自的孩子和今年報名的情況。
今年報名志達中學的學生有908人,招生計劃700人,搖上的概率是77%。「這個概率,孩子搖上的機會還是挺大的。」劉筱燕和旁邊的家長互相鼓勁。經過50分鐘的搖號,當大屏幕上出現自己女兒的名字時,劉筱燕激動得不知道該說什麼好。愣了好一會兒,她才趕緊拿出手機給女兒發了一條信息:「寶貝,恭喜你,志達中學,9月見!」
在700個錄取學生的名單裡,並沒有旁邊那位家長孩子的名字。劉筱燕看著剛才還滿懷希望的家長,如今卻一臉失落,準備安慰幾句,這位家長搖搖頭說:「沒事,我相信我的孩子,不管到了哪所中學,只要好好學習,還是能學好的。」
作為電腦搖號的家長代表,見證了整個搖號錄取的過程,劉筱燕覺得,「整個搖號錄取是公平公開透明的。不管最終結果怎麼樣,作為孩子的媽媽,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受到最好的教育。」
民辦初中首次全部搖號
2020年是太原市民辦初中招生改革第一年,對民辦初中招生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從過去的30%搖號、70%自主招生,變成了現在的100%搖號。具體來說,就是學生通過網上自願報名,當報名人數未達到學校招生計劃時,全部錄取;當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時,採用搖號方式產生所有錄取學生的名單。這樣,過去民辦初中在招生中的「掐尖」機會不再。對於學生來說,每個人的機會是公平和均等的。
今年,太原市37所民辦初中的招生計劃共14150人,報名人數共16913人,直升人數3990人。在民辦學校搖號錄取前,兩所外國語學校和進山中學進行了提前招生,因此有部分考生被這三所學校錄取,民辦學校的實際參加搖號人數不足14150人。
今年民辦初中報名人數比去年減少近2000人,報名人數佔全部小學畢業生的比例比去年降低了5個百分點。過去一些熱點學校的報名人數明顯下降。大部分民辦初中的搖中概率都在70%以上。12所九年一貫制或十二年一貫制民辦學校在招收本校直升學生後,剩餘學位可以對外招生。這些學校報名人數也比往年有明顯下降,其中10所學校的搖中概率都超過了50%,民辦初中的熱度明顯下降,家長的選擇更加理性。
在這樣的背景下,公辦學校的多樣化特色化發展,對於學生和家長來說也頗具吸引力。太原五中、成成中學、太原市外國語學校、太原十八中等一大批優質中學提供寄宿制管理模式,為家長提供了多樣化選擇。太原三十七中、山大附中、太原三十八中等一大批優質公辦初中學校的教學質量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和讚譽。
太原市教育局負責人表示,隨著民辦初中招生政策的落實,校際生源差距的縮小,必將帶來整個教育生態的改變。公辦初中學校能招到更多優質生源,這將充分調動公辦學校教師的積極性,盤活公辦教育資源,促進公辦學校健康發展,切實減輕老百姓的教育負擔。
太原市教育新政策亮點頻現
梳理今年太原市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政策的十幾條變化,條條關乎學生與家長,不僅凸顯教育公平的價值取向,也體現了惠民便民的未來路徑。
「全面取消民辦義務教育學校面談招生方式,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民辦中小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同意管理。」這意味著一些民辦學校早早就開始的「掐尖」大戰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這也意味著,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開始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對於家長來說,之前被綁架在「擇校熱」上無法掙脫,如今真的可以鬆口氣,將更多的經歷投入到孩子的個性發展中。
教育部門還加大學籍監管力度,嚴禁人籍分離、空掛學籍等問題出現。同時首次明確提出,對未在錄取學校就讀的,追究「借讀」學校、錄取學校雙方責任。嚴禁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無正當理由從公辦學校掐尖招收轉學生。對超計劃、無計劃、違規區域招收的學生和違規轉學學生,一律不予辦理學籍註冊和轉接,這將直接影響學生今後的升學。學校校長對學生「人籍一致」情況負有第一責任。
除了小升初,教育公平還體現在方方面面。針對「公辦園少、民辦園貴」問題,教育部門將實施學前教育普惠發展工程。加大公辦園建設力度,鼓勵公辦園舉辦分園。僅去年一年,新改擴建公辦幼兒園9所,認定惠普性民辦園58所。完成15所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鄉村小規模學校辦學質量持續提升。實施學校教育內涵提升工程,成立國家級、市級名師工作室22個。同時,把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作為重點任務,努力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新建小區配套幼兒園要全部移交縣區政府,辦成公辦園或普惠性民辦園。積極扶持民辦園提供普惠性服務。強化公辦園主體地位,各城區每年新建公辦園不少於3所,各縣市不少於2所,到2025年新建100所公辦幼兒園、新增公辦學位2萬個。
擴大學前教育普惠資源,建設認定普惠性幼兒園88所,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90%。加快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確保全部辦成公辦園或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加大無證園清理規範整治力度,對整改達標的,頒發辦園許可證,對整改後仍達不到辦園基本要求的,堅決予以取締,妥善做好分流。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為了推進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滿足群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願望,教育部門在積極探索實踐,極力破題。
從2018年以來,太原市十二中教育集團運行良好,杏花嶺區和小店區辦學模式改革取得突破,古交市和萬柏林區「縣管校聘」改革成效明顯,尖草坪區、古交市基本消除大班額,城鄉義務教育差距不斷縮小。太原市教育局還將繼續實施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工程,統籌配置城鄉教育資源,讓更多孩子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在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方面,堅持「就近就便服從就優」的原則,優化中小學學校布局,鼓勵初中向縣城集聚、小學向鄉鎮集中。加快鄉村「兩類學校」建設,新改擴建10所鄉鎮寄宿制學校,出臺《關於推進中小學辦學模式改革的意見》,通過集團化辦學、大學區制、委託管理等改革路徑,外國語學校辦學集團託管辦好萬柏林區開成街學校,對口幫扶辦好婁煩縣第三實驗學校,千方百計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不斷縮小城鄉、校際差距。
具體來說,將實施消除大班額計劃,編制中小學布局規劃。實施義務教育辦學模式改革計劃,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不斷縮小城鄉、校際差距。繼續推進管辦評分離改革,進行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推動義務教育向均衡優質邁進。實施特色學校建設計劃,在全市範圍打造一批「小而美」「大而優」、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的義務教育學校。
同時,統籌公辦民辦教育協調發展。嚴格規範民辦教育,建立違規退出機制,化解「擇校熱」難題,全力激活公辦教育,擴大公辦學校自主權。
在實施普通高中多元特色發展方面,推動高中學校辦學多樣化和培養模式多樣化,持續實施航天拔尖人才培養計劃,完成「太原號」科普衛星研製發射任務。以進山中學航天科技特色校、第十二中學人工智慧教育實驗校、成成中學STEM領航校為引領,在全市打造一批航天航空、人工智慧特色示範學校,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發展的個性化需求。
山西晚報記者 楊晶
(責編: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