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鬥財經
一起聆聽有趣的財經聲音
作者:今綸
最近,在某群裡聊天,談到深圳的房價問題,眾人各有感慨,貢獻了一些真實素材。
一位網友說:「我知道有華為員工在深圳工作,在廣州買房」。
另外一位也說:「我有一位深圳客戶,也在增城買了房。他現在深圳華為,說先買房,明年來廣州工作」。
第三位網友說:「深圳今年這波房價大漲特別傷,影響特別不好。最近我接觸的,我們公司新招兩個都是深圳來的,原因是想安個家,定下來來了也就買房了,一個買在(廣州)棠下,一個買在增城。還有兩個以前深圳下屬也今年來了廣州工作。前幾天和朋友交流,華為的,他兩個下屬離職了,逃離深圳,一個去了上海,一個廣州」。
有意思的是,裡面都說到了華為員工到廣州買房,可能是該群有不少廣州人的緣故。
這是十幾天之前,我們聊天的部分內容。
沒買房的深圳工薪階層欲哭無淚
我本以為深圳的樓市新聞基本就完事了,看各種信息,深圳有關部門很重視這事兒,也採取了一些措施。萬萬沒想到,深圳的樓市新聞還沒完——據媒體6月22日報導:火到爆炸的光明某項目,394套房源,一共計8998批客戶認籌,中籤率4.37%,一個籌100萬,共凍結89.98億!另外,還有寶中某公館千人搶5套房!
深圳房價此前已經是什麼位置了?今年一月,數據寶(證券時報智能新媒體)官網公布的《2019年320個城市房價排行榜》發布,深圳超越北京重回第一。榜單顯示,2019年城市房價排行榜前三分別為深圳、北京、上海。
去年深圳二手房均價為65516元/平方米,同比增長8.65%,超越北京成為第一。北京以63052元/平方米的均價,位居第二,同比減少0.56%。上海排位不變,仍居第三。對比之下,深圳的二手房均價比北京貴2500元,高出上海20%多,是廣州的近兩倍,是杭州的兩倍多。
也就是說:深圳房價內地第一!超過京滬!
當然,也有數據說上海是內地房價第一。
美國商業地產機構CBRE世邦魏理仕發布的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住宅價格最高的十大城市中有一半位於亞洲,上海、深圳和北京的住宅套均價格分別為90.58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44.55萬元)、78.39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57.81萬元)和76.3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43.29萬元),再次躋身全球前十,分列第四、第五和第六位。
總之,大家公認深圳的房價高。
不過,有人還想把房價推向更高。
於是在深圳某區,買房已經需要搖號,有關部門開始指導二手房價格。
沒買房的深圳工薪階層眼看著房價高企,欲哭無淚,不知道何去何從。「來了就是深圳人」似乎是一個越來越遠的夢。
深圳生活成本越來越高
而且深圳的生活成本也越來越高:
前述CBRE世邦魏理仕發布的報告顯示,深圳、北京、上海一杯咖啡的價格在4.30美元(約合人民幣30.56元)左右,分列全球咖啡價格第七至九位,與排名首位的杜拜價格差距不到1美元。
全球最大的人力資源管理諮詢機構美世(Mercer)諮詢公司日前也公布了2020年世界生活成本調查-城市排名的結果。這項調查在全球209個城市進行,通過比較200多種商品的價格,其中包括住房,交通,食品,衣物,家庭用品和娛樂成本,計算出該城市的生活成本。
倫敦位列第19位,在香港(1)、上海(7)、北京(10)、深圳(13)的後面。也就是說,倫敦的生活成本低於中國一線上海、北京、深圳。
深圳房價在內地排第一,生活成本超倫敦,後果就是高科技企業員工也想外逃。這恐怕讓某些人有點尷尬:他們的理論本來是讓低端的工廠離開深圳,留下高科技和金融就好了,結果,高科技人才也在跑。這話怎麼圓?
其實,部分高科技人才離開深圳不是自今日始,眾所周知,華為有相當一部分公司、機構去了東莞,如今華為系是東莞的納稅大戶。
而且,深圳的人口淨流出似有越演越烈之勢。
離開深圳投奔莞京穗
據《界面新聞》報導,在去年12月深圳樓市火熱的情況下,京東數字科技研究院的一項研究發現,深圳正在面臨人口淨流出的態勢,而且流出比例居四大一線城市之首。
京東數字科技研究院在去年年末發布的《2019中國人口遷移和城鎮化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的人口流出比例分別達到1.13%、0.95%、1.05%和2.56%。
淨流出的深圳人去哪兒了?
前四名的城市是:東莞、北京、廣州、惠州。
深圳人去東莞、惠州不難理解,畢竟比較近,而且東莞、惠州確實承接了深圳的部分高科技公司和大批製造業企業,很多人是跟著公司、工廠一起搬遷、流動的。
深圳人去北京的多半都是金融、科技的中高端人才。
深圳人去廣州的多半也是企業骨幹,即中產。他們希望能找到一個醫療、教育、房價、收入等綜合性價比高的城市,那麼,廣州是深圳人逃離後的重要選項。孩子有比較好的學校讀書,比自己一年多掙一些錢更重要,是這一類人的優先考慮因素。
深圳居然也要老了?
深圳當然是優秀的城市,去年常住人口增加41萬,但是和前年相比已經少了8萬人,經濟體量小得多杭州則在同年錄得常住人口增長55萬人的業績,名列第一。
深圳去年的常住人口增加數量和廣州相比只多了1萬人,估計廣州增加的這些常住人口中有一部分就是以前在深圳工作的人,包括部分華為員工和前華為員工。
這種人口變化的趨勢對深圳不利,因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深圳的入戶政策為何門檻如此之低:應屆畢業生只要大專即可入戶深圳。
因為年輕的深圳7年後就進入「老齡化社會」了。
據《南方日報》去年7月的報導:
據測算到2027年,深圳60歲以上戶籍人口將增加到65萬人左右,佔總人口的10%左右,屆時將步入老齡化社會。
去年7月,深圳市人大常委會還舉行了《推進特區養老立法加快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專題講座,深圳市民政局局長廖遠飛主講。廖遠飛介紹,截至2018年底,深圳共有戶籍老年人32萬,常住老年人73.04萬,實際服務管理老年人114萬。
據預測,10年之後,戶籍老年人和常住老年人數量將分別達到70.91萬和131.1萬,老年人口呈現密度高、候鳥型、高齡化、空巢化的特徵。
深圳居然也要老了?
是的,殘酷青春總會結束。
離開深圳的人比投奔的多
在《深圳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2019年深圳小學生招生人數是20.4萬人,比2018年下降了1.1%;幼兒園招生人數為17.98萬人,比2018年下降了7.1%。
這是什麼意思?這就是說,越來越多年輕的夫婦選擇離開深圳,因為學位缺乏,因為高房價。他們只能回老家,或者去到適合自己的地方。
同樣是在這份《公報》中,我們看到:
2019年年末,深圳移動網際網路用戶為2517.50萬戶,但是2018年年末這一數據是2977.6萬戶,也就是說少了460.1萬戶。
「2517.50萬戶」這一數據已經低於2017年的2581萬戶!那麼,這460.1萬戶去哪兒了?
再來看看行動電話用戶的數據:2018年是2977.6萬戶,2019年是2896.5萬戶,又是81.1萬戶「消失」!
但是非常有意思的是,《公報》告訴我們:全市年末常住人口1343.8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1.22萬人。
是嗎?人口是增長的嗎?
我們再來看《公報》中的幾個數據:在《2019年分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表格中,「批發和零售業」同比下跌2.3%,「住宿和餐飲業」同比狂跌32.6%,這都是和人口密切相關的數據。
按常理,在常住人口增長41萬的前提下,這兩個行業都會增長,為什麼這兩個行業的老闆們都不投錢進去擴大規模?喔,房價太高,成本太高,投錢也賺不到錢,所以不投了。解釋合理。
那麼,再解釋一下:為什麼人口增長了41萬,但是行動電話用戶少了81.1萬,移動網際網路用戶少了460.1萬?
只有一個解釋:離開深圳的人比投奔深圳的人多。來了41萬人是真的,走了更多人也是真的。
深圳正在被拋棄,離開深圳的除了月薪幾千元的普通打工者,也包括月薪幾萬元的中產,他們是因為孩子要讀書、老人需要看病方便,所以不得不離開深圳。
無法在深圳安家,只好離開
而且,普通的深圳人可能不如我們想像中那麼有錢,不可否認,深圳上市公司多,民營經濟發達,但是普通人的收入並沒有和同檔次城市拉開距離,反而可能落在一些城市的後面。
深圳2019年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522.40元,深圳已經沒有農村,所以也就沒有把農村、城市居民分開列出。
廣州的數據如何?2019年,廣州全年城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052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68元。
去年10月,智聯招聘基於2019年秋季在線招聘資料庫發布了一個《2019年秋季中國僱主需求與白領人才供給報告》,北京第一,上海第二,深圳第三,深圳人的平均薪酬為10276元/月,廣州人的平均薪酬為9129元,按這個數據來看,深圳的人均薪酬大概比廣州高10%左右,但是房價是廣州兩倍。
同樣的價格,你在深圳只能買到關外的非學區房,但是在廣州可以買到主城區的學區房。這個選擇題很簡單,如果你在廣州找到和深圳差不多的工作,工資即使略低,為了孩子和自己的生活舒適度,我保證你跑得比兔子還快。
深圳是個好城市,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臨界點的。
當深圳優秀的營商環境、高效的政務服務以及一流的金融、科技創業環境不斷被高房價、學位稀缺等因素對衝、擠壓到臨界點之後,繃不住的人只好離開。
每一次深圳的高房價新聞大面積傳播,就是在趕人離開深圳,因為對於普通人來說,永遠無法在深圳安家,不如選擇別的城市,比如東莞、廣州、惠州,道理樸素而簡單。
好物推薦
- 抱樸優選 -
抱樸財經旗下電商品牌
在經濟巨變背景下
致力於以最嚴格標準挑選同檔次最優產品
恩硒紅玉露
【硒茶·綠茶】
該款茶葉出自世界硒都(中國恩施)利川毛壩的「恩硒紅」系列,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選用恩施高海拔地區原生態自然環境中葉色濃綠的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鮮葉,經蒸汽殺青製作而成。
觀其外形,賞心悅目
飲其茶湯,沁人心脾
首播:廣東新聞廣播FM91.4
周六11:00
喜馬拉雅:每周二周五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