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國內的 BarberShop(男士理髮店)只有 100 多家,現在已經有 1800 多家。而且不僅一線城市,在很多二三線城市都有分布,2-300 客單價的小店也時常爆滿」,男士理髮品牌 Manup 創始人張雯告訴36氪。
與我們常見的主要服務女士的美髮店不同,BarberShop 主要為男士提供理髮、剃鬚、修面等服務。在歐美國家,美髮店一類的業態被稱為 Hair Salon、Hair Studio,而 BarberShop 除了滿足剃頭剛需,也是男人們的社交休閒場所,傳統上並沒有女性消費者(當然,現在會有很多酷酷的女士前去消費)。
BarberShop 提供的典型髮型是「油頭」,傳達紳士文化,這也是它近幾年流行開來的原因。從最早在路邊攤推個平頭,再到日韓風盛行時留起厚劉海、各種洗剪吹,如今英美復古風更受大眾追捧,男士們開始將頭髮梳起、抹上髮油——那麼,美髮沙龍顯然不再是合適的場景,BarberShop 也就迎來了增長機會。
Manup 成立於 2018 年,張雯介紹到,品牌名稱 Manup 意為「爺們兒」。從文化背景、理髮需求、消費場景等角度來看,男士理髮店是有存在必要性的。Manup 現階段的主要方向是產品和線下門店兩手抓:一方面,Manup 髮油已經上線,終端到手價格在 88 元左右,每月出貨已經超過 1 萬盒,接下來還將推出洗髮水及薄荷須後水產品;另一方面,首個直營門店已於 2019 年 6 月底在蘇州開出,第二家店於11月底開出,月增長率超過 35%,根據財務模型預測,回本周期大致在 6-8 個月。
在創立 Manup 品牌之前,張雯曾從事投資行業,並且合夥開設運營了高端男士理髮品牌,擁有 7 家連鎖門店。但在看到 BarberShop 爆發性增長,以及仍有大量男士理髮需求仍未被滿足後,張雯認為,「首先消費愈發趨於理性,其次理髮是個剛需、高頻、普世的消費需求,真正的機會屬於大眾化理髮品牌。」
因此,Manup 理髮店的定位是適合中國男性的 BarberShop+QBhouse。QBhouse 是近幾年興起的日本連鎖快剪品牌,2017 年就有超過 550 家門店,年營收超過 10 億人民幣。
傳統 BarberShop 相當追求個性化,與之相比,Manup 形態更輕,強調標準化服務,也做了本土化的調整,提供理髮、修面、剃鬚、燙髮、染髮服務。而與快剪店相比,Manup 只提供男士服務,不推卡,強調復古潮流的文化氛圍,想成為男士的「第三空間」。
定價方面,油頭有 88 元和 188 元兩檔服務,平均客單價在 105 元左右。蘇州店開業 3 個多月,重複消費客量佔比達到 93.4%,平均消費頻次是 15-30 天來一次。
此外,Manup 和美國 WAHL 集團達成合作(理髮美容器具製造商,1919 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把實用型電推剪),並在今年 8 月舉辦了華爾中國蘇州站的粉絲節活動。一方面,這樣的合作能給 Manup 帶來良好的品牌背書;此外,WAHL 於 1995 年在中國成立全資子公司,擁有國內幾十萬名優質理髮師資源,也有以全球美發教育資源為依託的專業理髮培訓體系及相應資格證書。鑑於在拓展連鎖店過程中,理髮師資源相當重要,Manup 也將藉助與 WAHL 的培訓合作機會建立自己的理髮師培訓學院。
張雯告訴36氪,接下來 Manup 還計劃在蘇州、杭州開設分店,考慮進行一輪融資,也考慮以直營合作的模式開放加盟(加盟者主要提供資金,由品牌方管理店面)。選址方面,由於理髮是剛需,只要是交通及停車方便的商圈即可,單店計劃控制在 50-100 平米左右,啟動成本 3-40 萬元。此外,由於與同業態店面有明顯差異,張雯表示,項目剛需且具備網紅性質,場地方都很歡迎 Manup 入駐,也給到了很大的地租優惠,進一步縮短了回本周期。
而在產品方面,更加注重品牌的宣傳效應。張雯介紹到,目前大眾主要使用進口髮油,理髮店拿貨價也在 100 元左右,而頭部品牌 Suavecito 骷髏髮油一年全球銷售額可達 15 億美金,估計中國市場能佔到 20% 左右,存在很大的國產替代機會。
Manup 的產品研發團隊具備海外頭部日化公司工作經驗,也格外注重在小紅書一類的社交媒體上的宣傳推廣。但當前,在品牌優勢尚未完全建立的情況下,Manup 更注重線下通過 B 端出貨,已經與國內頭部的數十家 BarberShop 達成合作,也有日本、西班牙經銷商前來大量拿貨,
接下來,除了前文提及的須後水、洗髮水產品,Manup 還會圍繞男士護理建立產品矩陣,看好洗護、面膜等細分品類的機會,同樣藉助線下消費場景,高效觸達到更多用戶。
本文轉載來自:36氪 詹妮妮,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