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長大之後,我們每個人既多了成年人的自由,也多了成年人的無奈。這種感受,在有了孩子之後,更深刻。
因為,為人父母之後,我們要養家餬口,更要對因我們而生的小生命負責。不僅要努力養大孩子,更要做好對孩子的教育,這種責任是一輩子都擺脫不掉的。但是,現在生活壓力大,生活有很多無奈,不少父母都是為了賺錢養家,不得不暫時先把孩子交給老人。
3歲孩子被父母丟給老人帶,懂事得讓人心疼
我鄰居家孩子,從1歲多就被父母丟給奶奶帶了,到現在已經3歲了。前幾天,他父母回家看他,臨走時我以為孩子會哭得稀裡譁啦去追父母,沒想到他竟然站在門口跟父母說「再見」,還讓他們努力掙錢,早點接他回自己家。
當時,我問他,媽媽走了想她了怎麼辦。孩子說:「我想媽媽就抱抱姑姑,姑姑總來看我,就像媽媽。」3歲孩子的話,聽了讓人心酸,也揭開無數在外打拼父母的痛。因為,很多寶媽都說,自己在外工作,把孩子交給老人帶,發現孩子跟自己不親了。看著自己親生的孩子,依戀奶奶或其他親人勝過自己,寶媽內心也很心酸。可是,陪著孩子,生活壓力又不允許。
畢竟,沒有父母願意生下孩子就丟給老人帶,也沒有媽媽能夠忍受長期跟自己的孩子分開。但是,為了賺錢養孩子,為了買房,為了多給孩子報兩個輔導班、興趣班等等,父母們不得不離開孩子在外打拼。這,就是為人父母的無奈。
從小跟父母分開的孩子,成長將有以下不利:
父母有父母的無奈,但是孩子若從小跟父母分開,總歸不是一件好事。比如:
①變得過分懂事,凡事習慣委屈自己
就像鄰居小孩,才3歲就已經懂事的像個大孩子,讓人很心疼。因為從小跟父母分開,別人有父母寵著、愛著,他們沒有,反而還會被周圍人要求「聽話點」、「懂事點」,因為爸媽是為了給他更好的生活才外出打拼的。時間久了,孩子就會變得過分懂事,凡事習慣委屈自己。
②自卑、膽小、缺乏安全感,影響性格發育
我見過很多留守兒童,跟著老人特別膽小,見了陌生人總是躲在老人的身後,眼神也躲躲閃閃。因為沒有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孩子容易變得自卑、膽小、缺乏安全感,對其性格發育也有一定影響。
③小時候跟著老人,長大跟著父母,很多方面都很難改變
很多人都說,孩子小時候跟著誰的時間長,受誰的影響就更大。若孩子從小跟著老人長大,其生活習慣、說話做事的方法等都很難改變。因為,老人帶孩子大多都是不餓著凍著孩子,在教育上沒有那麼多精力。所以,孩子再跟著父母,容易跟父母不親,一些生活習慣也很難糾正。
最重要的一點,學習如果跟不上,再回到父母身邊,父母要花更多精力才能幫助孩子擺正對學習的態度,然後提升學習成績。也就是說,小時候孩子的「省事」,反而是長大後的麻煩。
在「帶娃」和「工作」中掙扎的父母,該怎麼兼顧孩子的教育?
其實,如果有選擇,哪個父母願意遠離孩子,在外打拼呢?那些把孩子丟給老人帶的父母,總是在「帶娃」和「工作」的矛盾中苦苦掙扎。
就像我閨蜜,工作要經常出差,但是她還不放心孩子的學習,很多時候都是一邊加班一邊視頻「盯著」孩子寫作業,孩子不聽話,她氣得直哭,但也下不了辭職回家管孩子的決心。那麼,像這樣的父母,該怎麼兼顧孩子教育呢?不妨試試以下方法:
①選擇離家近的工作地點,方便隨時會去管孩子
既然要工作,還想兼顧孩子,那麼父母不妨選擇離家近的工作地點,這樣如果孩子有什麼問題,比如生病、不好好學習,父母都能方便回去管孩子。這樣,老人帶娃也不那麼累,孩子也不會因為長時間跟父母分離而缺愛或叛逆。
②抽空多給孩子打電話、視頻,但不要一上來就說教
如果實在不能就近工作,父母就要在平時多跟孩子溝通,現在打電話、視頻都挺方便的。不過,切忌一上來就說教孩子,比如不要總說「你在家又不聽話了?」「你作業寫了嗎?」「你老師說你……」而是先告訴孩子「我想你了」「你又變可愛了」等,先拉近跟孩子的距離,再跟孩子溝通問題。這樣孩子就不會排斥跟父母溝通,還會覺得父母很愛他。
【話題討論:家長們,你家孩子小時候是你帶,還是老人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