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解惑,一說明了。歡迎「關注」長春一明心理!
許多看過《狗十三》的人都會感慨:這拍的不就是我的童年嗎?確實,中國的父母普遍以長輩自居,將孩子視為私產。他們很少尊重孩子的想法,總是用高壓讓孩子學會「懂事兒」。
不知道你是否也遇到過家長的三聯攻擊:你要這樣,你得懂事,我這是為你好。
我相信家長都是愛孩子的,只是每個家長的心理能量不同,有些家長在工作中消耗了太多的能量,以至於回家對孩子就失去了耐心,甚至會將「火」發洩在孩子身上。
中國許多父母都把自己的愛體現在管孩子上。他們平時很少讚揚孩子,總是不斷對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當孩子長大,開始不聽父母話的時候,父母就會認為孩子叛逆。
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看,人的一生都是在學習和成長的,怎麼可能叛逆呢?違背父母的意願,不過是向父母宣誓自己已經長大,並且主張成年人應有的權利和尊重而已。
如果父母可以給予孩子想要的尊重,那麼孩子還會叛逆嗎?許多時候,孩子成長了,家長卻沒有意識的孩子的成長,依然沿用小時候的教育方法。有些家長在孩子結婚生子之後,也習慣性地參與孩子的生活,幹涉孩子的想法。
家長如何改變,不是我想說的重點。我想說的是,如果你有這樣的家長,你該怎麼辦?如果你既不想聽他們的話,又不想傷他們的心,那麼你要如何應對家長的幹涉過多呢?
我在心理諮詢中,經常遇到把孩子逼出心理問題的家長。這些家長往往都很強勢,其中從事教師和醫生的居多。這不是說教師和醫生不懂家庭教育,而是他們對自己,對孩子往往都比較嚴苛。
孩子受不了父母的高壓,就有可能出現各類心理問題。同時,也正是因為教師和醫生具備心理治療的意識,他們會在孩子出問題的第一時間,及時尋求心理幹預。
其它職業的家長往往沒有這種意識,他們的孩子也沒有這麼幸運。有些青春期很容易解決的心理問題,拖到成年後,就有可能形成嚴重的心理障礙。
如果你的父母沒有正確的教育理念,那你就只能選擇自救了。許多孩子是很無助的,因為他們也知道父母這樣做是為了他好,可是這種好是父母想要的,不是孩子想要的。
如果你的父母也是對你幹涉過多,那說明他們把火力都集中在你身上了,你只能考慮分散火力。別說父母雙方,就算只有一個人死盯著你,也夠你受的了。
我有一個高二的來訪者,他媽媽會天天陪著他寫作業。他媽媽雙眼就像監控攝像一樣,可以捕捉他每一個微表情。哪怕他摸一下鼻子,他媽媽都會問他是不是鼻子癢?為什麼要摸鼻子?摸完不立即寫作業,你在想什麼?
孩子受不了這麼無微不至的關心,就開始出現各種情緒。他時常躲到廁所裡,因為這裡沒有監控,是他最安全的地方。他有時會有死了算了的想法,有時會控制不住想要砸東西的衝動。他覺得自己活得都不如囚犯,囚犯都不至於被這樣監控。
由於他一會想死,一會想砸東西,他媽媽就帶他去醫院檢查。沒想到醫生竟然誤診為雙向情感障礙,也就是躁鬱症,還給開了藥。孩子吃藥後,情況沒有任何好轉,家長只得尋求心理諮詢。
在上述個案中,我發現這個家庭父親缺失,母親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孩子身上。她不盯著老公,只盯著孩子。
最後孩子覺得媽媽太過嚴厲,自己生無可戀。老公覺得在家裡沒有溫暖,整天鬱鬱寡歡。妻子覺得為了家操碎了心,還沒人理解。
在這個惡性循環中,孩子通過生病終於打破了原有格局。媽媽發現孩子已經無法學習,再盯著也是無濟於事。她發現孩子吃的藥都是治療精神病的,她覺得是自己把孩子逼瘋了。媽媽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也不希望孩子吃藥吃到廢。
我告訴這位媽媽:孩子沒有瘋,也沒有太大問題,可能一兩次諮詢就會解決,最多也不會超過五次。可是我自己做不到,還需要家長配合我。我孩子媽媽說:
第一,你要學會愛自己。你以前為了孩子不去購物、不去美容、不去聚會,自己活得很委屈。現在你要去美容、去健身、去買好衣服。每天把自己打扮漂漂亮亮的,你越陽光孩子就越有朝氣。
第二,你要學會愛老公。你老公覺得自己就是賺錢機器,他在外邊賺錢很辛苦,回到家都沒人跟他說話。他回家就是自己熱飯、小聲看電視、玩手機、洗漱睡覺。現在兒子不用你陪了,你多陪陪你老公吧。你跟老公越和睦,孩子的問題越容易解決。
最後的話
孩子媽媽學會愛自己、愛老公之後,孩子身上的火力就被分散了。之後孩子跟我說,他感覺媽媽不再指責他了,家裡也有笑聲了,連爸爸都開朗了。他自己再也沒有想死的念頭,也不會想砸東西了。由於孩子輟學太久,他決定降一級,重新讀高二。
希望這個案例能給孩子和家長一些啟發:不要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在別人身上,至少留一半用來愛自己。家長只要先把自己活開心了,孩子自然會健康成長。
如果你覺得家長對你幹涉太多,那麼嘗試讓他們活的開心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