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叔
前兩天聽到這樣一件事,一個小孩子,小學三年級。在家裡,父母一個房間,孩子一個人一個房間。每次吃過晚飯後,孩子都會說去寫作業了,父母也以為孩子在老老實實的寫作業。
直到有一次,母親去孩子的房間,看到孩子沒有關燈,意外發現孩子竟然藏在被窩裡玩手機的事。被窩裡的光線應該是很昏暗的,黑乎乎的,誰也不會沒事鑽到被窩裡。
這位寶媽說,孩子最近一段時間經常說眼睛疼,自己還以為是孩子寫作業累的,之前也沒怎麼當回事,但孩子幾乎是天天都說疼,之後帶著孩子去醫院檢查,醫生說孩子的用眼程度,對眼睛的消耗,比一位六七十歲的人都大,就是因為孩子經常看手機看的,重點還是在黑暗的環境中對眼睛造成的刺激太大。
對於電子產品,孩子要拒絕
小孩子的視覺功能發育並未完善,隨著孩子的視力的不斷發育,他們對於新鮮的事物會愈加好奇,對於手機等一些電子產品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可是危害也是十分明顯的,孩子們的視力發育還未晚上,對於強光的直接刺激,很容易降低孩子的視覺敏感度和適應性。尤其是對還不到兩歲的孩子,眼睛的屈光以及眼位調節系統尚未發育完善,經常看電視容易導致近視、散光以及斜視等問題。
因此,很多的家長都認為孩子不能看電視,看手機等,將手機和電視和孩子隔離。但這種情況下,有很多家長還是發現,孩子的視力出現了問題。其實,這是因為父母更注重於對於孩子視力有危害的顯性因素,卻往往忽略了一些隱性因素。
父母們要注意這些隱性因素,毀掉孩子的視力
一、先天遺傳
一項流行病研究表明,如果父母都有近視,子女出現近視的情況約在32.9%,但科學家普遍認為,後天的環境對於孩子近視所造成的危害更大。
二、吃糖過多
如果人的糖分攝入過多,那麼人體代謝時會消耗大量的維生素B1,這樣會出現神經傳遞介質下降,進而導致視神經傳導障礙,影響到視神經的發育。另外,糖在人體內會產生很多的酸性物質,會和鈣質發生反應,造成體內缺鈣,降低了眼球內膜的彈力,導致出現近視。
三、戶外活動缺乏
有調查研究表明,很少參加戶外活動的兒童,與經常參加戶外活動的兒童相比,出現近視的情況大約多了九倍。那麼為什麼戶外活動的增加可以減少出現近視的情況呢?
主要是因為戶外的強光。一方面是在強光的刺激下,人的瞳孔會縮小,減少了模糊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近視的發生。另一方面是眼球暴露在光線下能增加多巴胺含量,也能阻止眼軸的拉長。
四、取暖工具小太陽
在冬季,很多家庭為了取暖,都為寶貝們提供了更加溫暖的環境,很多家庭為購置一個小太陽,會用於寶貝在洗澡時取暖,雖然提供了便利,但這一個小小的舉動卻為寶寶的視力埋下了安全隱患。小太陽採用的是紅外線輻射,長時間看著會導致孩子的晶狀體受傷,眼睛受損,視神經出現氧化等,尤其是嬰幼兒,好奇心很重,對於小太陽會很好奇,這就會對寶寶的眼睛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這四種隱形因素,對於寶寶的傷害也是很大的,家長不要只顧著手機和電視對寶寶的傷害,生活中這些常見的因素也會導致寶寶的眼睛受損,要更加注意。
我是王叔,教育學心理學雙碩士,兩個娃的超級奶爸,希望用自己的育兒經驗和所學知識,讓每位父母學到最有用的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