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公眾號其實沒有什麼目的,只是純粹記錄自己的投資思路,方便以後查閱;另外,公開的寫出來,也能讓思考更嚴謹,行文更細緻,形成一些積澱。所以各位關注我的朋友,平時行文可能比較隨性些,也沒有特別的主題,在此說一聲抱歉哈!
周末看到雪球樂趣的文章覺得挺有意思的,樂趣是一位非常出名的茅臺投資者,因為加槓桿買了茅臺,被段永平評論不靠譜,後經過思考,覺得加槓桿確實太危險,於是立馬改變了自己長久以來的做法,將所有的融資盤清空,大致就是這麼個過程。
我原以為4年多前(2016年11月)決定開始融資買股票,是自己思考3年多後形成的一個洞見。由於運氣好,時機趕上了,茅臺股價此後一騎絕塵,奔向東北。我常為此沾沾自喜,偶爾還會在微博雪球得瑟得瑟。昨天寫了一篇文章《融資這件事,我得說清楚》,意在提醒粉絲借錢買股票必須非常謹慎,要設置嚴格的條件。但言語之中,還是透出些許得意。
昨天中午,看到段總給我的第一次評論,我的回覆多少還有一些辯解的味道。意思是說,你看我的融資還掙了不少錢呢,我有套利的「專業」背景,同時似乎也暗示自己有識別風險的能力。我以為這事就這麼過去了。沒有想到,過了不久,段總又一次回復指教,原文如下:
回復@樂趣 :賺多少不是要點。我見過有人靠margin 從$200萬賺到$20億然後再差一點點就一夜回到解放前的,過程中的痛苦就不說了。只富一次很重要!
昨天下午到深夜,我反反覆覆琢磨這段話。連等了一個多月昨晚才到貨的AirPods Max耳機,都沒有興致折封。期間我想了很多事,也想起了很多人。終於悟出道理:這事(借錢買股票)我就是在做不對的事情。現在得到好的結果,純粹且單一是運氣因素。試想一下,如果我的這個決策提早三、四年(2012、13年),那自己真能扛得住嗎?沒準兒到頭來連自有資金買的股份都拿不住!命好,不能以為是能力,更不能飄起來。
最終,今天凌晨,我做出如下決定:
1、一早集合競價就全部平倉,無論什麼價。
2、今後絕不可以再實質借錢買股票,無論茅臺怎麼跌怎麼漲。
3、融資資金池部分保留,目的是均衡每年到帳一次的現金紅利的各項分配。
4、這是最重要的一點。今後要反反覆覆對兒子強調,借錢買股票是不可以做的不對的事,特別是已經有錢了以後。一生只需富一次!讓他今後不要重蹈覆轍,斷了他任何「賭」的慾念,也讓他把這一「祖訓」,傳給他的子女。
可以看到,這些在二級市場耕耘了幾十年的資深投資者,對於是否加槓桿這個重要的問題,決策起來也會如此迅速和隨意,由此可見投資之難;因為,人性太難控制了。
因此,我也反思了一直以來加槓桿的情況,相對而言,槓桿仍適用於本人目前的狀態。
本人投資體系的核心是賠率優先,中線持有。賠率是介入一個標的的首要考慮因素,通過槓桿資金放大收益,實現小資金(指持倉在1000萬以內的個人投資者)的超額回報。因為,現階段追求穩定性無法達成本人目標的實現,當務之急是迅速將資產滾到一定規模。當然也在時刻留意槓桿的危險性,所以持倉策略會相對保守,不激進,儘可能的控制回撤。
主倉會集中在相對低估值+高賠率的標的,其餘倉位跟隨市場熱點、熱門賽道,注重短期的勝率去開倉,這樣也能保持對市場的感知。
賠率優先體系很重要的一點是如何去發現和界定高賠率的機會。
個人高賠率的定義,向下空間幅度低於50%,向上空間大於100%,即追求合理的安全邊際+中期的催化劑+趨勢確定性強(但時間可能不確定)。
安全邊際是對槓桿進行保護的重要方式。首先,安全邊際和PE、PB沒有必然的聯繫,安全邊際需要較為長期的市場經驗來感知。我的投資體系很多是學習自馮柳總,本人在吸收和思考後,對安全邊際做如下定義:當一個標的在經歷較長幅度的下跌或盤整時,主要的基本面情況和公開信息經過投資者充分的交換後,所體現出來的股價再往下回撤20%,這就是我認為的安全邊際;當然,該標的的長期邏輯此時仍未出現明顯的瑕疵。馮柳總也認為,只要負面信息得到充分的展現,就有天然的低價保護。
在發現高賠率的機會後,持有也是重要的考驗,因為期間價格的波動會讓心態發生變化。通常來看,波動不是風險,但是永久的本金損失才是真正的風險。對本人來講,如果一旦有預計超過融資期限的回撤時,會儘量去止損,因此我的投資周期儘量會去匹配融資周期。
另外,關于波動,一是需要克服非理性因素主導的交易,即一段時間的震蕩會產生對企業內在價值的懷疑,對當前自己與市場風格不一致的懷疑,進而產生錯誤交易。近期也有幾次類似的錯誤,需要不斷復盤,去對錯誤交易行為進行修正。
二是對趨勢性方向的理解,事物的發展必然存在很多偶然性,但從大局上把握趨勢的必然性,即隨著時間的拉長,你的贏面會更大,即只輸時間不輸錢。比如技術路徑的方向,行業發展的趨勢,競爭格局的演化等。當然也需要根據市場的演變和企業的發展,對預期的賠率進行調整,不斷的優化持倉的配置。
最後,關於倉位問題,可引用馮柳總的話
始終保持高倉位單邊做多,賠率優先情況下的分散潛伏,以及在概率與賠率統一時的重點突破。用滿倉來抵禦系統上行的風險,用選股來抵禦系統下行的風險。
當前市場對我來講體驗比較差,因為缺乏高賠率的機會,難以去新開倉位,最近僅在港股新增了部分小米的持倉,A股主倉基本未變。未來暫時也不計劃再新增槓桿,因為當前市場合理安全邊際的標的已難尋。
另外,就目前的主倉之一,明泰鋁業,做如下討論:
首先,最近走勢相對不及預期,在全年業績預告出來創新高后,走勢相對疲軟,說明明泰鋁業市場認可度仍然不高,我也是最近一直在思考,是否有我沒注意到的邏輯瑕疵。
明泰鋁業現階段,我認為核心邏輯是估值修復,因此將市場估值較低的板塊列出來,進行討論,看明泰鋁業是否具有下述特點。
1、銀行板塊:銀行低估值最核心的邏輯就是市場對真實不良率的擔憂,民生銀行就是典型的代表。但對於資產質量較好的招商、寧波、平安等零售銀行,估值已經較為合理。
思考:明泰鋁業可能的減值部分是應收帳款和存貨,應收款佔比不算大,一年內到期的應收帳款佔據了絕對的比例,且下遊客戶主要是國企和大型龍頭企業,大額計提減值的可能性不大。存貨中,鋁錠等材料變現能力比較強,也無大額減值的可能。
2、鋼鐵、水泥等板塊:總產能過剩,落後產能退出緩慢,價格難以修復;且受宏觀經濟及基建開支影響大,總需求及想像空間有限。
思考:目前鋁加工行業競爭相對良性,從歷史來看,行業頭部企業整體營收波動不劇烈。鋁材需求與GDP的增長基本是同步的,每年6%-7%左右增長,應用範圍廣闊,總體來看,行業整體的周期性也相對不明顯。
3、地產板塊:主要受政策壓制的原因,估值較低。
思考:目前製造業受政策支持力度大,無該情況。
4、面板、部分電子企業:技術迭代快,盈利波動幅度大,且資本開支強度大,長期價值不高。
思考:歷年來看,明泰鋁業資本投入強度合理,技術路徑成熟穩定,無顛覆風險,且淨利潤能夠完全覆蓋資本開支。
5、電影、部分家裝企業:商業模式差,競爭格局不好。
思考:明泰鋁業位處行業頭部,受益於行業集中度的提高,競爭格局向好,製造業的商業模式無需討論。
作為一個小盤股,且行業不性感,賣方研報的覆蓋密度其實已經相當大,負面和正面信息其實都能夠比較完全的展現出來,所以個人認為目前仍是市場風格偏好的問題,但後續如在年報公布後,市場仍未認可,會考慮布局的調整。
(負面因素:現金流問題是否逆轉有待確認;產品技術含量仍較低,關注毛利率提升的路徑;關注原材料價格波動對短期利潤產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