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那麼多公平!」家長的回答,對孩子的世界觀頗具影響

2020-12-17 凌晨媽媽育兒

文|全文共2216字,閱讀時間約4.5分鐘

有次和朋友在飯局上閒聊,說起了「公平」這個話題。朋友說兒子有次放學回家,氣鼓鼓的叨叨:「一點也不公平,一點也不公平!」

晚上吃飯,朋友問兒子,是不是白天發生了什麼事兒?兒子義憤填膺的說:「我們老師一點也不公平,今天上課鈴響他還沒來,我跟幾個同學討論了下遊戲,被他撞見,明明三四個人都在說話,她就單獨把我叫出來批評!真丟臉。」

我本以為朋友,會對兒子說;「不管怎麼說,上課說話不對。」但沒想到,我這位朋友告訴我,他建議兒子去找老師談談。聽他講完自己的分析後,我感覺自己收穫不少,還是很有必要傳播下這類知識。讓有這類困惑的家長了解下,當自家孩子遇到不公平對待後,如何正確引導?

被家長忽略的「平敏感期」

皮亞傑在書中寫道:兒童從服從權威中走出來, 開始意識到與同伴交往的社會關係 ,不再把規則看作是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把它看成是同伴共同約定的東西。

它發生在兒童年齡、時間長短都不固定,但大多集中在剛進入正式的集體生活,有較多獨立空間和跟同伴交往的社會關係時,也就是剛進入小學的孩子。如果你是細心的家長,會發現有這樣的情況:在孩子小學一二年級時,對「公平」的需求,似乎一下強烈起來了。過去一年的妹妹,不但在家要求跟老公,要對她和哥哥保持「絕對的公平」,即使玩親子遊戲或做家務中的重體力活動。她也經常向我抱怨,學校中那些「不公平」的事情。

因為我一直在兒童心理方面深耕,所以知道,這是孩子處在「公平敏感期」的表現。你可能會困惑,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敏感期」呢?

一方面,這個階段孩子的認知水平,可以考慮更加抽象的概念,比如「公平」「平等""正義」等等;

而另一方面,他們開始進入學校生活,在群體中體驗社會性,理解個體和群體關係稍微複雜性,促使孩子們開始思索,為什麼會不公平?

Tips:這是孩子非常寶貴的思辨能力發展伊始,也是世界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值得每位父母重視以及正面引導,促使其朝更好的方向發展,也間接幫助到孩子的人生走向。

孩子遇到不公平時,家長的回答很關鍵

記得小時候每次和大人說不公平,家人總會說:「世界上哪有那麼多公平?」似乎大家已經對不公平的現象習以為常。長大之後才逐漸發現,在孩子「公平敏感期」引導他們了解公平是多麼重要的事情。

美國心理學家維爾納曾對698名兒童進行追蹤研究,他們的成長環境存在貧困、家庭暴力等問題。32年後,有的孩子卻可以發展得很好,成為了有能力的人。

大多數人對這樣的結果可能大感意外,但隨後的調查表明,那些可以超越「不公平」情況的孩子,往往都會選擇直面不公平,而並非安慰自己「世界上哪裡有什麼公平」。

從某種意義上,當孩子第一次面對真正的不公平,我們的態度,可能就決定了他一部分的世界觀,以及今後的路會如何走?是不斷地抱怨,並且屈服於不公?還是用自己的力量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孩子抱怨不公平,這位爸爸的做法很贊

現在我們回到文章開頭提到的例子中,朋友的兒子憤憤不平,大家都做了錯事,為啥只懲罰我?我們來看看這位朋友,是怎麼做的?他的做法值得所有家長學習。

1、 傾聽並表示理解

有時候孩子口中的「不公平」未必是真的不公平,只是在說「這件事情不符合我對公平的理解。」比如一次表演的篩選中,雖然妹妹跳舞很好,但是老師卻沒有選她,她覺得十分不公平。

然而,事實卻是:老師考慮別的孩子也需要這樣的機會。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老師的做法也很公平。

爸媽對孩子的憤慨表示共情和理解,並引導他複述事情的全過程,以及他認為,該是怎麼樣的才能開始引導他的第一步。

2、 給孩子解釋「公平」

為什麼老師沒有一視同仁懲罰其他同學,兒子就覺得不公平?為什麼種姓制度下,被當做奴隸的小孩卻沒覺得公平?

所謂公平,說白了,不過是看自我與社會的方式。子感到不公平了,家長不但要承認公平的必要性,還有必要向孩子指出:「這個世界上確實存在不公平,然而,公平卻一直是我們所有人的目標。」

3、 教孩子如何轉化不公平

家長教育孩子如何對待不公平的處境,往往折射著一個家庭的價值取向。

如果孩子跟你說,校園中的不公平現象,你是告訴他「沒關係」後一笑而過,還是跟他說,世界本沒有公平,哪種更能轉化孩子因「不公平」帶來的憤怒情緒呢?

文章開頭的那位父親,他告訴孩子:「你應該直面這件事,去向老師解釋下啊!」兒子照做了,他跟老師溝通過後,神採奕奕得跟爸爸說,老師跟他道歉了,還說不是針對自己,只是打開教室門的瞬間,就只注意到他了。

接下來的幾天,父親發現兒子的情緒、行為跟之前有明顯變化,不像之前垂頭喪氣,回家就倒頭睡覺了。現在每天放學回家都哼著歌兒,還會喊他下象棋,偶爾還能贏上幾次。要知道,以前兒子特別不喜歡跟他下象棋,因為總是輸。看來跟老師溝通這事兒,不僅讓他找回了自信,還變得更睿智了呢!

Tips:讓孩子正面且獨立處理「不公平」的事情,他以後再遇到類似的情況,也能勇敢站起來尋找答案,或者解決這件事兒的能力。而不是懷著「憑什麼」的憤怒情緒,或沒所謂的心態,稀裡糊塗的面對自己人生中的「不公平」。如果你還對調節孩子的情緒無從下手,可以藉助繪本故事與孩子溝通哦。

凌晨媽媽來叨叨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讓孩在合適的階段(不公平敏感期)知道:世界上本來沒有公平,而我們所看到的「公平」,是一代又一代勇敢且智慧的前輩們,一點一點爭取來的。榮譽屬於戊戌六君子、屬於黃花崗烈士、屬於聞一多、屬於烈士陵園裡的每一個人。而我們對先輩最有意義的致敬,當是做一個勇敢面對「不公平」的人!

一位凌晨開始創作的二胎媽媽,我手寫我心,點滴都是我帶倆孩子的育兒經驗。希望我的育兒經驗能帶給您一點幫助!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

和孩子無法溝通?想要推開他們的門,試著做個戲精家長

孩子無理取鬧或許在「轉移情緒」,及時建立情緒防火牆,幫娃消氣

孩子遇到欺凌得忍讓?2步引導,不讓娃做「固定受氣包」

相關焦點

  • ,2位媽媽不同回答,影響孩子世界觀
    ,2位媽媽不同回答,影響孩子世界觀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你為啥要去上班?」,2位媽媽不同回答,影響孩子世界觀!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你的一言一行對孩子影響有多大?
    你的一言一行對孩子影響有多大?作為家長應該怎麼做? 《孔叢子·居衛》,寫到: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孩子是父母的第一個老師,對孩子的成長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經過相關調查顯示:孩子90%的行為來自父母的行為,父母的一言一行給孩子影響多大呢: 我堂哥家的兒子,目前在讀小學一年級,孩子每次放學回來後就寫完作業就開始玩手機、打遊戲、父母問他作業寫完了嗎,基本上孩子都會回答寫完了,孩子的爸說:寫完了就趕緊把課本預習下啊
  • 2020選調生面試:從哪幾個點回答,讓我們的答題更有溫度?
    2020年四川省選調生面試將於9月5日至6日舉行,為幫助廣大考生備考選調生面試,今天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從哪幾個點回答,讓我們的答題更有溫度?看到這個思路的時候,同學是否已經有似是而非的熟悉感了呢,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覺,主要還是沒有結合好校長的身份,回答問題時沒有體現對孩子的關懷。那麼,從哪幾個點回答,會讓我們的答題更有溫度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點來試一下。
  • 家長的口頭禪對孩子居然有那麼大的影響,建議收藏!
    後面再觀察了幾次,發現寶寶們都經常會以媽媽或者爸爸說過的話掛嘴邊,「我爸爸說、我媽媽說...」不由得去思考一個問題,家長常掛在嘴邊的話語究竟對孩子會造成多大的影響這一句句口頭禪中透露著的都是一份沉甸甸的愛,家長們都在藉此表達著對孩子的關係,希望他能成為一位優秀的人,但你知道嗎?有些口頭禪也許稍不注意,就會轉化成孩子的壓力。所以學會正確用口頭禪,也是家長必修的一門學問哦。
  • 「媽媽能給我點零花錢嗎」,父母回答需謹慎,對孩子人生影響很大
    近年來越來越多人重視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了,確實很多人在成年後的言談舉止,思想三觀都和原生家庭有很大關係,也就是父母的教育。有多少人因為受到父母不良影響,導致人生都發生了改變,就例如人們的金錢觀。人們對於金錢的概念都是來源於父母,當初父母是怎樣給孩子傳遞的,那麼孩子就會延續那種思想,不管是對的還是錯的,以後改變的機會都很難。
  • 面對別人對孩子的誇獎,家長的回答太重要了!
    可她嘴上卻說:「哪有啊,在家可調皮了!」這樣的對話,對於大人們來說再普通不過了。可是我分明看到了小女孩興高採烈的表情一下子就僵住了。聽到別人對孩子的誇獎,我們中國父母出于謙虛和禮儀總是習慣性地回復,沒有沒有,哪裡哪裡。然而這對孩子來說,很多時候卻是一味毒藥。家長的話,甚至會瞬間殺死孩子那點脆弱的自信心。
  • 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天差地別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對年過古稀的夫妻,有一個兒子已經成家,因父母年齡已大不可自己照料自己,便成了累贅,兒子準備了一個可以裝下人的筐,準備把自己的父母丟在深山中,自生自滅。回來後發現自己的兒子也在準備筐,父親問他:「你準備筐幹什麼」兒子回答說:「我長大以後也要想你一樣啊」父親突然醒悟,便將父母接了回來,從此以後好生對待。
  • 復讀生超百萬,影響高考公平,多地給出解決措施,家長高興壞了
    復讀生超百萬,影響高考公平,多地給出解決措施,家長高興壞了2020年高考,參考人數達到了1071萬人,相比較2019年,多了40萬人,本身高考競爭就大,可是還有一點,更是增加了高考的競爭和難度,那就是復讀生,復讀生數量在今年高考中更是超過了百萬,這佔到了高考總人數很大的一個比例,直接把高考競爭提升了一個等級。
  • 家長這麼說,是對孩子最好的回答
    家長這麼說,是對孩子最好的回答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什麼他做錯事不道歉?」家長這麼說,是對孩子最好的回答!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幾天前,一個朋友告訴豆馬有關這件事。
  • 原生家庭對孩子有多重要?對孩子性格、未來生活和婚姻都有影響
    「哪有人家不生孩子的?現在不生,以後肯定會後悔的!」「你不生孩子,我們會被別人背地裡說閒話的,大不了你把孩子生了,我們幫你帶!」不過面對父母的催生,小雨卻很堅持,「生不生孩子是我自己的事,和別人沒有關係,誰也不能夠左右我的選擇。」
  • 「媽媽,這不公平!」當孩子有了公平意識,如何對孩子解釋平等?
    因為孩子一開始對公平的理解可能比較片面,而且在是否公平這件事上,還有很多外部因素,需要做一些不得已的妥協,家長可以看得到,而孩子看不到,這時候如果家長和孩子因此而衝突,並且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親子間的關係可能會受到影響,而孩子的價值觀也會受到影響。如何引導孩子對公平的理解逐漸成熟呢?
  • 家長玩手機對孩子有哪些影響呢?
    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父母長時間低頭玩手機,孩子也會逐漸對手機產生濃厚的興趣。最好的結果可能就是,孩子玩手機上癮,家長再為孩子玩手機而苦惱不已。1.會讓孩子變成手機迷家長在陪孩子時如果玩手機,孩子就會對手機發生興趣,進而有樣學樣,發展成手機迷。而孩子玩手機不但會對孩子的眼睛造成不良影響,還可能因為長期保持固定姿勢不動,影響脊柱發育。所以,家長們千萬不要讓自己的孩子也成為手機迷。
  • 中國家庭|家長學歷、職業、收入,哪個對孩子入學準備影響大
    兒童的早期發展與其所處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密切相關,但作為一個綜合因素,社會經濟地位通常包括家長的學歷、職業、收入等多方面的考量。那麼,這些不同的組成部分是否會通過不同的機制影響兒童的發展?其中哪個因素對孩子的影響更大呢?
  • 家長大可不必談性色變?性教育對孩子有多重要?
    原因無外乎是因為家長們從孩子小的時候開始,就刻意躲避或疏忽孩子對性的好奇和疑問。中國家長對孩子性教育的三種態度:1.水到渠成。認為孩子年齡這麼小,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為時過早,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明白了,我們當初還不是也沒經過任何這方面的教育,還不是照樣安全地結婚生子?2.盲目打壓。&34;&34;。
  • 「媽,我們家有多少錢」3種回答,對孩子人生產生的影響有很大不同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收入是過去的好幾倍,很多家長都特別寵孩子,覺得別人家孩子有的東西,自己家孩子也一定要有,自己可以省吃儉用,但是卻不能虧待了孩子。家長這樣的做法,會導致孩子對金錢的概念變得模糊,不知道金錢對於家庭來說代表著什麼,很多孩子看到家長手裡的錢,會產生一個疑問:我們家有多少錢?
  • 「媽媽,我想要新玩具」,三位媽媽的回答對孩子影響不同
    「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國民收入提升,大多數家庭的育兒成本,也隨之直線上漲,大多數家長在孩子的吃穿用度各方面非常大手筆,更有甚至對孩子的要求有求必應。但這樣真的好嗎?「媽媽,我想要新玩具」,三位媽媽的回答對孩子影響不同成長中的孩子對物質並不敏感,遇到心愛的玩具,總是會有鬧彆扭的時候,這時候家長的處理態度就非常關鍵。
  • 高情商媽媽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相信家裡有孩子的寶媽寶爸都會有這種感覺——孩子們總是有問不完的問題,他們的腦袋裡仿佛充滿著對這個世界的「問號」。而家長們對孩子提出問題所做出的回答,會為孩子塑造他最初的世界觀。可以想像如果小李隨口敷衍自己的孩子,做出了模稜兩可的回答,孩子的問題非但不能得到解決,甚至可能還會引發更大的問題,對孩子成長造成不利影響,影響他的一生。
  • 家長對孩子有偏見?不想讓孩子越來越差,家長就要懂得改正
    文/月月媽媽育兒記我們在看待孩子的時候,應該以一種客觀的角度去看待這些問題,如果我們帶有偏見地話,那麼孩子定然在我們的眼裡會有很多的缺陷,這對於孩子來說也不是公平的。這樣的家長永遠看不到孩子的努力,只能看到孩子的失敗,這也就是為什麼家長對孩子有偏見的原因。
  •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一生起了決定性作用,孩子在任何方面的成功或失敗都能追溯到原生家庭的影響。家庭成員是孩子首先接觸到的人,他們的行為、互動及關係對孩子的影響極大,家庭也是孩子如何認識自己的決定因素。一個有愛及包容的家庭才能給孩子提供成長及建立與家庭的牢固關係的基礎。
  •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有哪些?
    因為父母只有經營好夫妻關係,兩個人同心同力去輔助孩子,才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成長和性格,教育有可能會事半功倍,近些年來流行的「喪偶式教育」 也就不容易發生。除此之外,原生家庭對孩子還有這幾方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