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2216字,閱讀時間約4.5分鐘
有次和朋友在飯局上閒聊,說起了「公平」這個話題。朋友說兒子有次放學回家,氣鼓鼓的叨叨:「一點也不公平,一點也不公平!」
晚上吃飯,朋友問兒子,是不是白天發生了什麼事兒?兒子義憤填膺的說:「我們老師一點也不公平,今天上課鈴響他還沒來,我跟幾個同學討論了下遊戲,被他撞見,明明三四個人都在說話,她就單獨把我叫出來批評!真丟臉。」
我本以為朋友,會對兒子說;「不管怎麼說,上課說話不對。」但沒想到,我這位朋友告訴我,他建議兒子去找老師談談。聽他講完自己的分析後,我感覺自己收穫不少,還是很有必要傳播下這類知識。讓有這類困惑的家長了解下,當自家孩子遇到不公平對待後,如何正確引導?
被家長忽略的「平敏感期」
皮亞傑在書中寫道:兒童從服從權威中走出來, 開始意識到與同伴交往的社會關係 ,不再把規則看作是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把它看成是同伴共同約定的東西。
它發生在兒童年齡、時間長短都不固定,但大多集中在剛進入正式的集體生活,有較多獨立空間和跟同伴交往的社會關係時,也就是剛進入小學的孩子。如果你是細心的家長,會發現有這樣的情況:在孩子小學一二年級時,對「公平」的需求,似乎一下強烈起來了。過去一年的妹妹,不但在家要求跟老公,要對她和哥哥保持「絕對的公平」,即使玩親子遊戲或做家務中的重體力活動。她也經常向我抱怨,學校中那些「不公平」的事情。
因為我一直在兒童心理方面深耕,所以知道,這是孩子處在「公平敏感期」的表現。你可能會困惑,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敏感期」呢?
一方面,這個階段孩子的認知水平,可以考慮更加抽象的概念,比如「公平」「平等""正義」等等;
而另一方面,他們開始進入學校生活,在群體中體驗社會性,理解個體和群體關係稍微複雜性,促使孩子們開始思索,為什麼會不公平?
Tips:這是孩子非常寶貴的思辨能力發展伊始,也是世界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值得每位父母重視以及正面引導,促使其朝更好的方向發展,也間接幫助到孩子的人生走向。
孩子遇到不公平時,家長的回答很關鍵
記得小時候每次和大人說不公平,家人總會說:「世界上哪有那麼多公平?」似乎大家已經對不公平的現象習以為常。長大之後才逐漸發現,在孩子「公平敏感期」引導他們了解公平是多麼重要的事情。
美國心理學家維爾納曾對698名兒童進行追蹤研究,他們的成長環境存在貧困、家庭暴力等問題。32年後,有的孩子卻可以發展得很好,成為了有能力的人。
大多數人對這樣的結果可能大感意外,但隨後的調查表明,那些可以超越「不公平」情況的孩子,往往都會選擇直面不公平,而並非安慰自己「世界上哪裡有什麼公平」。
從某種意義上,當孩子第一次面對真正的不公平,我們的態度,可能就決定了他一部分的世界觀,以及今後的路會如何走?是不斷地抱怨,並且屈服於不公?還是用自己的力量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孩子抱怨不公平,這位爸爸的做法很贊
現在我們回到文章開頭提到的例子中,朋友的兒子憤憤不平,大家都做了錯事,為啥只懲罰我?我們來看看這位朋友,是怎麼做的?他的做法值得所有家長學習。
1、 傾聽並表示理解
有時候孩子口中的「不公平」未必是真的不公平,只是在說「這件事情不符合我對公平的理解。」比如一次表演的篩選中,雖然妹妹跳舞很好,但是老師卻沒有選她,她覺得十分不公平。
然而,事實卻是:老師考慮別的孩子也需要這樣的機會。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老師的做法也很公平。
爸媽對孩子的憤慨表示共情和理解,並引導他複述事情的全過程,以及他認為,該是怎麼樣的才能開始引導他的第一步。
2、 給孩子解釋「公平」
為什麼老師沒有一視同仁懲罰其他同學,兒子就覺得不公平?為什麼種姓制度下,被當做奴隸的小孩卻沒覺得公平?
所謂公平,說白了,不過是看自我與社會的方式。孩子感到不公平了,家長不但要承認公平的必要性,還有必要向孩子指出:「這個世界上確實存在不公平,然而,公平卻一直是我們所有人的目標。」
3、 教孩子如何轉化不公平
家長教育孩子如何對待不公平的處境,往往折射著一個家庭的價值取向。
如果孩子跟你說,校園中的不公平現象,你是告訴他「沒關係」後一笑而過,還是跟他說,世界本沒有公平,哪種更能轉化孩子因「不公平」帶來的憤怒情緒呢?
文章開頭的那位父親,他告訴孩子:「你應該直面這件事,去向老師解釋下啊!」兒子照做了,他跟老師溝通過後,神採奕奕得跟爸爸說,老師跟他道歉了,還說不是針對自己,只是打開教室門的瞬間,就只注意到他了。
接下來的幾天,父親發現兒子的情緒、行為跟之前有明顯變化,不像之前垂頭喪氣,回家就倒頭睡覺了。現在每天放學回家都哼著歌兒,還會喊他下象棋,偶爾還能贏上幾次。要知道,以前兒子特別不喜歡跟他下象棋,因為總是輸。看來跟老師溝通這事兒,不僅讓他找回了自信,還變得更睿智了呢!
Tips:讓孩子正面且獨立處理「不公平」的事情,他以後再遇到類似的情況,也能勇敢站起來尋找答案,或者解決這件事兒的能力。而不是懷著「憑什麼」的憤怒情緒,或沒所謂的心態,稀裡糊塗的面對自己人生中的「不公平」。如果你還對調節孩子的情緒無從下手,可以藉助繪本故事與孩子溝通哦。
凌晨媽媽來叨叨: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讓孩在合適的階段(不公平敏感期)知道:世界上本來沒有公平,而我們所看到的「公平」,是一代又一代勇敢且智慧的前輩們,一點一點爭取來的。榮譽屬於戊戌六君子、屬於黃花崗烈士、屬於聞一多、屬於烈士陵園裡的每一個人。而我們對先輩最有意義的致敬,當是做一個勇敢面對「不公平」的人!
一位凌晨開始創作的二胎媽媽,我手寫我心,點滴都是我帶倆孩子的育兒經驗。希望我的育兒經驗能帶給您一點幫助!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
和孩子無法溝通?想要推開他們的門,試著做個戲精家長
孩子無理取鬧或許在「轉移情緒」,及時建立情緒防火牆,幫娃消氣
孩子遇到欺凌得忍讓?2步引導,不讓娃做「固定受氣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