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越來越多人重視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了,確實很多人在成年後的言談舉止,思想三觀都和原生家庭有很大關係,也就是父母的教育。
有多少人因為受到父母不良影響,導致人生都發生了改變,就例如人們的金錢觀。
人們對於金錢的概念都是來源於父母,當初父母是怎樣給孩子傳遞的,那麼孩子就會延續那種思想,不管是對的還是錯的,以後改變的機會都很難。
沛沛和慧文是鄰居,平時總是一起出去逛街玩耍,一次兩人同時看中了一件小裙子,當時年紀比較小手裡沒有錢,就相約回家管媽媽要錢過後一起來買。
沛沛和慧文回家就對媽媽說「媽媽能給我點零花錢嗎,我想買條小裙子」?沛沛媽媽聽到這話後立馬就火了,直接大罵道「我看你像個裙子,有的穿就行唄,沒錢給你買」。
而慧文媽媽則是對慧文說道「首先媽媽有錢,但卻不能直接給你,爸爸媽媽的錢也是辛苦賺來的,如果你想買小裙子可以,那幫媽媽做點家務,媽媽就給你零花錢,你可以去買自己想要的」。
沛沛在聽到媽媽那樣回答之後,以後再也不敢要錢了,在慧文提出一起去買小裙子的時候也找藉口拒絕,並且怕慧文瞧不起她,之後就慢慢遠離了慧文。
從那以後沛沛非常自卑,不敢與人接觸,而在工作有錢後,為了彌補自己的缺失也是為了防止被看不起,每月都花很多錢買衣服,工作十餘年,一分錢沒存下不說,反而還負債纍纍。
而慧文則是在媽媽的教育之下明白了金錢是需要用勞動換來的,在成年後很快就通過自己的能力獲得了第一桶金,迎來自己精彩的人生。
「媽媽能給我點零花錢麼」?面對孩子要錢的請求,父母回答需謹慎,將直接影響孩子人生。
1)我看你像錢,沒有
有些家長在面對孩子的請求時,不管是什麼總會下意識的來一句「我看你像xx,沒有」,就連零花錢都一樣。
父母這樣的回答是能迅速阻止孩子要錢,但也會對孩子心靈造成影響,不給孩子說話的機會,家長也不做什麼的解釋,直接簡單粗暴的對孩子說沒有,這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愛自己,造成安全感的缺失。
2)咱家這麼窮,哪有錢給你
都說財不露富,這是對的,但對於自家孩子沒必要這樣吧,如果面對孩子要錢的時候,父母總是說「咱家這麼窮,哪有錢給你」,就會讓孩子認為自家真的很窮。
是,孩子以後不會再要錢了,但也會養成自卑的心理,這以後不僅會影響孩子的金錢觀,也會影響性格和人際關係,對人生影響太大了。
3)小孩子花什麼錢,你買的東西一點用都沒有
有些父母會覺得孩子年紀小,沒有用錢的地方想要什麼和自己說就可以了,但其實孩子年紀就算是再小,也是有自己想要的東西要買的。
如果父母總是用「小孩子花什麼錢,你買的東西一點用都沒有」這種方式打發孩子,就會讓導致孩子缺乏自信,直接影響孩子未來。
1)詢問孩子要用來幹什麼
當孩子向父母提出要零花錢的時候,父母不要直接拒絕或者是同意,而是詢問孩子要用來做什麼,父母再去根據實際情況做選擇。
如果是孩子用不到並且價格昂貴的東西,父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告訴孩子為什麼不能買,如果是孩子可以用到並價格普通的東西,父母完全可以讓孩子去買。
2)根據實際情況決定給還是不給
這個實際情況就是父母到底有沒有給孩子零花錢,如果說父母已經開始給孩子零花錢了,並且是一個月的份額,孩子此時是多要的,那麼父母就要和孩子說清楚零錢花已經沒有了,如果想要買東西,就要學會管理自己的零花錢。
但要是父母沒有給孩子零花錢,此時就需要檢討下自己了,從孩子6歲以後父母就要逐漸給孩子零花錢了,不然孩子很有可能會被小朋友孤立。
孩子的金錢觀父母要從小就開始培養,零花錢是必須要給的,這是建立金錢觀的第一步,隨後在慢慢參與孩子花錢的過程,引導孩子學會管理金錢,形成健康的消費觀,這樣對未來人生影響才是有益的。
今日話題:你小時候要錢時,父母都是怎樣回覆你的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