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擷影】搭建式模型作品的認定及侵權判斷 ——慧魚組合模型案...

2020-12-20 澎湃新聞

基本案情

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起,費希爾技術有限公司(簡稱費希爾技術公司)的前身阿圖爾-費希爾股份公司費希爾廠(簡稱阿圖爾-費希爾)就開始專門從事各種名為「fischertechnik」的創意組合模型的研發、製造和分銷。2004.4.阿圖爾-費希爾分離,成立費希爾廠有限責任兩合公司和費希爾技術公司,由費希爾技術公司繼承一切技術資產。費希爾技術公司以2004年的產品目錄冊和2006年的產品宣傳冊證明,阿圖爾-費希爾及費希爾技術公司推出編號為93291名稱為「MECHANIC+STATIC」的商品,一種包含了可組合30種不同模型的機械與結構組合包。該產品2004.1.曾在德國紐倫堡「國際玩具展」等場合派發,也參加過2006.2. 「紐倫堡國際玩具博覽會」的宣傳及展示。

上述「fischertechnik」創意組合模型商品的中文名稱為「慧魚創意組合模型」,2000年起進入中國國內知名高校,主要用於學生創新教育和綜合實踐能力的開發和拓展、培養,用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育。在高校《機械基礎實驗教程》類教材中,專門列有「慧魚技術創新設計實驗」的章節內容。由教育部高校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及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組委會主辦的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2003-2016年已舉辦七屆,從第三屆起增設了慧魚組比賽。

上海東方教具有限公司(簡稱東方教具公司)成立於1993年,經營教具、教學儀器、實驗室成套設備等。上海雅訊智慧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雅訊科技公司)成立於2003年,法定代表人也是東方教具公司股東,經營範圍為教學實驗室配套設施批發零售,智慧機器人技術開發、生產、銷售等。有原始銷售、發貨單等證明,2009.10.東方教具公司購買了包括涉案權利商品在內的費希爾技術公司的多款產品。

費希爾技術公司提供的權利商品實物為一套「慧魚創意組合模型」,包括:兩大盒拼裝組件、一冊《安裝說明書》及其他紙質說明書、宣傳冊。《安裝說明書》為全彩,書中有30幅搭建完成的立體造型展示圖、102幅拼裝組件展示圖、30種立體造型的具體搭建步驟展示圖。盒內拼裝組件以紅黃黑三色為主,部分為綠色。宣傳冊配圖中也有藍白銀等顏色。包裝盒上有「MACHANIC+STATIC 30 MODELS」「fishertechnic」「93291(商品編號)」及部分搭建好的立體造型圖案等費希爾技術公司公證購買的被控侵權產品名稱為「創意組合模型-結構與機械原理組合」,單價1512元,由紅黃黑色為主的拼裝組件零件包與《裝配手冊》組成。《裝配手冊》標有雅訊公司名稱、地址、電話等信息。盒內商品所附合格證上有東方教具公司商標,《裝配手冊》內容除3幅拼裝組件展示圖不同外,其他展示圖都相同或實質相同。

東方教具公司參加了2014.5.在天津和2014.11.在成都舉辦的2014年春季和秋季全國高教儀器設備展示會,2016.5.在瀋陽舉辦的第70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在展會現場陳列有部分拼裝好的立體造型。

費希爾技術公司認為:其涉案權利商品中各種展示圖及立體造型都構成作品,東方教具公司生產、銷售相同產品,侵害費希爾技術公司上述作品的著作權。涉案侵權商品外包裝及拼裝組件仿冒權利商品的紅黃黑三色配色、使用「創意組合模型」名稱及照抄組件編號,是侵害知名商品特有名稱、包裝裝潢等不正當競爭行為。故提出停止侵害著作權及不正當競爭的侵權行為、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100萬元等一審訴請。

審判結果

一審法院經審理後認定:

涉案權利商品中《安裝說明書》上的各類展示圖構成圖形作品,兩一審被告在涉案商品銷售時配套銷售的《裝配手冊》上的相關圖例,與上述展示圖極大部分相同或實質相同,故侵害了費希爾技術公司涉案圖形作品的署名權、複製權、發行權。但30種立體造型則屬處於「腹稿」狀態的「可搭建」階段,缺乏關鍵的外在表達,不具備可感知性,無法作為作品受到保護。費希爾公司關於不正當競爭的訴訟請求,也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

一審法院判決

兩一審被告停止侵害費希爾技術公司圖形作品著作權的行為並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16萬元;駁回費希爾公司其他訴訟請求。

費希爾技術公司不服一審判決,向上海智慧財產權法院上訴,要求撤銷原判,支持其全部訴訟請求。費希爾公司認為,30種立體造型應按照伯爾尼公約認定為立體作品,或根據我國著作權法認定為模型作品。30種立體造型可搭建完成,可固定並具有獨創性。作品自創作完成即享有著作權,權利商品以零散組件形式銷售,是商品特性決定的,不能因此否定其可感知的外在表達。同時,費希爾技術公司仍堅持關於不正當競爭的主張,並認為兩被上訴人是故意侵權,有舉證妨礙行為,侵權商品單價較高,應參照商標法三倍賠償額的規定,全額支持上訴人的一審賠償訴請。

兩被上訴人認為,立體模型的獨創性體現在設計過程中,搭建品與說明書中的圖形一致,是平面到立體的複製,且30種立體造型不能實現同時持久固定,並未形成有形表達,故不構成作品。即使構成作品,其只是複製了組件,搭建成立體模型的是消費者。故兩被上訴人不構成對立體造型的侵權。一審法院對於不正當競爭及賠償額的判決並無不當。

二審法院應予維持

上海智慧財產權法院經審理認為:涉案30種立體造型對現實中的機械或實物結構進行了取捨、濃縮、抽象,在布局、搭配組合等方面,體現了設計者的構思與選擇安排,展示了科學與技術之美,具有獨創性並能夠以有形形式固定,構成模型作品,應受我國著作權法保護。上訴人將權利商品以組件配詳細安裝說明的方式對外銷售,購買者以對價取得商品的同時,也取得對30件模型作品進行裝配複製的許可。

該許可當然應由著作權人行使或經其許可後行使。而兩上訴人未經許可以同樣方式生產、銷售涉案商品,實質上是行使了對30件模型作品的複製許可權,侵害了上訴人對模型作品享有的複製權。故維持一審法院關於圖形作品及不正當競爭等的判決,改判兩上訴人應停止生產、銷售涉案商品的侵害著作權行為,並按侵害著作權法定賠償額頂格判決賠償經濟損失50萬元及維權合理支出7.5萬元。

評析

本案判決在不正當競爭規制及著作權侵權認定方面都較好地解決了涉及的法律適用疑難問題,但限於篇幅,本文僅就搭建式積木的作品認定和侵權構成問題進行評析。

關於搭建式積木是否

構成模型作品的認定

我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三條規定:「著作權法所稱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複製的智力成果。」即作品必須具備獨創性、可複製性並能以有形形式固定的特點。條例第四條第13項規定:「模型作品是指為展示、試驗或者觀測等用途,根據物體的形狀和結構,按照一定比例製作的立體作品。」那麼,構成模型作品,除了具備一般作品的構成要件,還應具備「與物體形狀結構之間構成一定比例」及「立體」的特點。本案中的立體造型的「立體」特點一目了然,也並無爭議。爭議主要在於立體造型是否能以有形形式複製、以及模型作品獨創性與「按照一定比例」的關係問題的不同認識上。

01

關於能否以有形形式固定及

複製的問題

涉案30種立體造型都可以用產品組件按步驟圖搭建完成,但每套產品並非可同時搭建30個立體造型,使用者搭建出了一個立體造型,在組件不夠的情況下,必須拆除後才能搭建另一個立體造型。這是雙方當事人都認可的事實。被控侵權方因此認為,權利商品僅是呈散件狀態,即使可以搭建出實物形態,也不能認定30個立體造型已經以有形形式固定。本案中的權利商品確實有其特殊性。該產品旨在培養、拓展使用者的創新、實踐能力,用途就是讓使用者搭建立體造型,並可反覆練習。其產品的銷售方式是散件配安裝說明書,使用者無需發揮想像力,只要「按圖施工」,就能搭建出既定創作成果的模型作品,這是吸引使用者或消費者的最初賣點;使用者發揮想像力還可搭建出更多其他模型,則更是該產品始終充滿吸引力之所在。若銷售搭建好的模型,30個模型包裝、攜帶不便,佔用組件也多,與產品設計初衷相悖,也與使用者或消費者的志趣不合。因此,散件方式銷售及可反覆拆除並搭建是產品特點、用途所決定,並不能因此否定模型作品能夠搭建出實物形態的特點,即可以以有形形式固定這一特點。故本案中的立體造型並不僅僅處於想像和腹稿階段,而是已經創作完成並可以以有形形式固定並複製的。

02

關於立體模型的獨創性與

「按照一定比例」的關係

對於模型作品定義中「按照一定比例」的含義,實踐中曾存在一定的認識誤區,曾有案件判決認為「按照一定比例」就是對物體形狀和結構的等比例縮小和放大。而等比例縮小和放大只是對物體的按比例複製,並無獨創性可言。因此,立體模型若僅是物體的等比例縮小或放大,只僅僅是「模型」而不可能是「模型作品」。立體模型要作為作品受著作權法保護,必須具備作品構成要件之一的獨創性。作為模型作品,其既要具備反映物體的形狀和結構以供展示、試驗或觀測的特點,又要脫離等比例縮小和放大的複製特點。

本案中的30種立體造型所表達的物體,有的是交通工具,如1-3號汽車、帶有轉向裝置的汽車等;有的是計量工具,如天平、帶滑輪的天平;有的是電動操作工具,如車輛升降機、起重機、剪式升降臺、車床、電動廚具、弓鋸等;有的是機械部件,如曲柄傳動機構、帶鏈條的齒輪傳動機構、變速器、差速機構、行星齒輪機構等;有的是工程結構,如梁式橋、帶下託梁的橋、帶上託梁的橋等。

這些立體造型具備現實中的物體的基本結構,一些帶有電機的立體造型,能夠啟動運行;一些機械部件的立體造型,也能活動、轉動以展示其結構或發揮其功能。但這些立體造型只是抽象的某類物體,不完全是現實中具體某種物體的複製,而是對機械及工程結構等的廣泛採集、仔細取捨以及濃縮和抽象的結果。設計者在採集了各種同類機械、工程結構的基礎上進行選取、提煉以後,在結構設計、部件組合方面進行了精巧構思,突出機械原理和工程結構關係的特徵,所以,是對機械原理、工程結構的獨創性表達。

關於是否侵害模型作品

著作權的認定

一般情況下,若是幼兒使用的拼搭型玩具,只是簡單搭壘,搭壘對象及結果一般都不構成作品,自然不存在著作權侵權問題。若是拼圖,圖本身構成作品,拼版雖是散的,但一般配有參照圖,拼版搭成就是複製了參照圖,複製了拼版也即複製了拼版圖作品。因此,每一塊拼版雖不構成作品,但因是一對一的拼搭,不難判斷生產者實施了複製作品的行為。

本案中,零散組件並非作品,特定組件按圖拼搭才搭成模型作品,當然,搭建者憑著對組件的熟悉程度及熟練把控,發揮想像力,還能搭建權利人設計的立體造型之外的模型。被上訴人只是生產零散組件,若沒有與《裝配手冊》中的拼裝步驟圖及立體造型圖相聯繫,看似僅是一些尺寸不一、色彩不同的塑料零部件。正因如此,對於被上訴人這種生產、銷售涉案產品的行為,是否構成侵權,存在不同的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

被上訴人的生產行為,僅是抄襲、複製了零散組件,而組件並非作品;搭建模型可以認為是複製模型作品,屬於複製權控制範圍,但複製者是最終用戶,從合理使用角度,該複製不構成侵權。故被上訴人的行為不構成對模型作品的侵權。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

被上訴人許可他人複製權利人作品構成侵權,對其行為應當予以規制。

理由是:

本案中的權利商品採用詳細的《安裝說明書》加模型組件的方式生產和銷售,這是商品特點所決定的,目的是引導使用者搭建模型作品,並通過不斷反覆,學習機械及機構原理。從商品流通角度而言,購買者支付對價,獲得了附有立體造型及搭建步驟展示圖的模型組件這種商品;從著作權的角度而言,購買者支付了使用費,獲得了搭建複製模型作品的權利,該權利就包含在商品之中,搭建說明書加上用於搭建的模型組件,是一種相當明確的默示許可。

兩被上訴人對被控侵權商品採用相同的生產、銷售方式,即其《裝配手冊》抄襲上訴人的《安裝說明書》,生產相同的模型組件,然後也捆綁、組合銷售。實質上,是行使了默示許可的權利,攔截了應由著作權人獲得的經濟利益。

首先,從主觀方面分析,被上訴人在展會上展示部分模型作品及組合銷售的方式,說明了讓商品的使用者按照搭建步驟展示圖搭建複製模型作品,是其主觀上直接追求和期待的結果。

其次,從客觀結果分析,這套模型組件要搭建成模型作品還是較為複雜的,初學者一般需要藉助搭建步驟展示圖才能完成;到一定熟練程度,可能會脫離搭建步驟展示圖;到相當熟練程度,並發揮想像力,才能自創其他模型作品。

最後,關於使用者搭建模型的合理使用問題。使用者作為個人固然有合理使用的權利去搭建複製模型作品,但前提是能取得這件組件加步驟展示圖的商品。但取得商品的過程,實際就是取得權利人默示許可的過程。這個默示許可就包含在商品之上,誰取得商品、佔有商品,誰就取得了複製模型作品的權利。這也是這種商品的特點所決定的。

因此,使用者獲得商品後可以搭建複製模型作品,其權利可以基於兩方面的來源,一方面是合理使用,另一方面是默示許可。

那麼,誰有權銷售這個商品?

即誰有權去作出這個默示許可?當然是著作權人或經著作權人授權的人。而被上訴人未經著作權人授權,商業性地生產、銷售被控侵權產品,從著作權的角度而言,就是進行了商業性的複製許可,行使了應由著作權人行使或者應經著作權人許可才能行使的權利,故侵害了著作權人對作品的複製權。當然,這種侵權不同於一般的間接侵權,是其許可他人行使著作權的行為構成侵權,並不受模型作品的搭建複製者是否負有侵權責任的影響。搭建者的複製行為可以因合理使用或有合法來源而免責,但商業性許可他人複製並因此獲取經濟利益的被上訴人的責任應予追究。

本案的判決採用的就是第二種觀點。

目前,我國加強了智慧財產權保護,但司法實踐中,侵權行為越來越隱蔽,是否侵權的判斷也越來越複雜和困難。本案判決較好地解決了著作權法的現有規定與侵權判斷複雜性的矛盾,揭示了被上訴人利用作品牟利行為的侵權本質。

1

來源:《中國審判》2019年第21期

文字:陳惠珍

部分配圖來源於網絡

上海知產法院原創作品

轉載請標明出處

原標題:《【調研擷影】搭建式模型作品的認定及侵權判斷 ——慧魚組合模型案模型作品問題評析》

相關焦點

  • 「慧魚模型」案終審判決出爐,主審法官、專家詳解模型作品認定標準
    該案主審法官商建剛在接受中國智慧財產權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以往司法實踐中,涉及積木玩具的案例中,有按照實用藝術作品進行保護的,有按照美術作品進行保護的,還有按照外觀設計專利進行保護的,但是,尚未發現按照模型作品來進行保護的案例。該案對模型作品進行了正面的認定,對同類案件的審理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 版權事例周一談-第6期:一張照片索賠2000萬,「慧魚模型」案終審...
    第6期閱讀提示一張照片索賠2000萬,華為訴「非洲之王」傳音公司圖片侵權;「慧魚模型」案法院認定積木玩具為模型作品並予以保護,尚屬首例。今年8月,北京師範大學「清塵計劃」維權打假第一案在海澱區法院一審宣判,被告北京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因違規冒用北師大名義舉辦培訓被認定構成不正當競爭,賠償學校經濟損失計40.1萬元,並在網站公開道歉,消除影響。9月,北師大訴陝西鹹陽某幼兒園非法冒用品牌違規辦學案在海澱法院調解勝訴結案,被告一次性賠償學校經濟損失40萬元,並在鹹陽市級官方報紙登報導歉,消除相關影響。
  • 慧魚創新學院——一個創新教育品牌的光輝歷程
    1948年,阿圖·費舍爾在德國南部黑森林的圖木嶺,創立了德國慧魚(Fischer)集團。集團經過幾十年發展,逐步擁有了四大業務部門:分別是慧魚建築錨固系統、慧魚汽車儲物系統、慧魚創意組合模型和慧魚諮詢顧問。
  • 由解剖慧魚磚塊引發的,關于慧魚零件材料的使用和零件結構的討論
    眾所周知,慧魚創意組合模型fischertechnik是由慧魚公司的創始人Arthur Fischer博士發明的。起初只是送客戶孩子的禮品。但這種有趣的拼裝模型,迅速憑藉其獨特的設計和隨心所欲的擴展組合走紅。具體的介紹請上網查詢,我這裡不再科普了。
  • 全國首例生物模型智慧財產權保護案 「有孔蟲」變形記
    2008年,鄭守儀發現煙臺市濱海中路新落成的雕塑中有10個「有孔蟲」雕塑與其「有孔蟲」模型極其相似。上述雕塑是劉某某與萬利達公司合作製造、煙臺環境辦購買放置的。海洋研究所、鄭守儀認為三被告的行為侵害其著作權,請求法院判令三被告停止侵權、賠禮道歉並賠償經濟損失。
  • 慧魚機器人3.5折!與世界同步的機器人教育
    活動名額:慧魚機器人課程、Scratch智能工坊課程共30名,小寶的假期課程20名  5大 能力  在實踐過程中專注力持續提升  開發創新力邏輯思維能力,從無到有,從0到1,將學生的想像變成現實  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從推理到判斷,有助於其他理工學科的學習  小組合作過程中
  • 書法作品著作權的侵權認定
    書法作品著作權的侵權認定 ——河南高院判決凱旋門公司訴零叄柒壹公司侵害作品複製權糾紛案
  • 組合模型:一款組裝模型的遊戲
    組合模型:一款組裝模型的遊戲今天呢,閒著也是閒著,不如找個休閒的遊戲玩吧,比如說什麼拼圖遊戲,比如說什麼組裝遊戲,比如說什麼裝修遊戲。嘿,正讓我找到一款裝修加組裝加拼圖的遊戲。組裝模型也是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畢竟有很多喜歡組裝物品的人,因為其昂貴的造價,買不起的我一直不能盡興的玩組裝物品,而終於有一款組裝遊戲了來滿足我的組裝心了。我就是這樣雄赳赳氣昂昂的點開了遊戲,本來只是用來打發時間,結果根本停不下來呀。
  • 美術作品著作權侵權的認定
    本期編發的上海廣播電視臺訴上海哈哈攝影工作室著作權侵權糾紛案,就美術作品侵權認定,討論接觸事實的認定,還提出了實質相似要件的認定可以比照適用註冊商標相似的判斷規則等審理思路,為案件中美術作品的認定提供了較好範例,值得在實踐中予以參考。
  • 同人「作品」的版權界定及侵權認定分析
    同人作品涉及的版權問題,除本文探討的同人作品是否構成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改編作品」外,在侵權認定層面還涉及署名權、複製權、保護作品完整權,司法實踐中最為複雜的即為改編權侵權的認定。本文從同人作品的定義及表現形式出發,對同人「作品」是否構成作品、改編作品進行初步分析,同時對目前同人作品所存在的改編權侵權認定進行初步研究。
  • 史上最大國產模型品牌仿造「高達」案被上海警方查處
    原標題:史上最大國產模型品牌仿造「高達」案被上海警方查處,涉案價值達2.3億,9人被刑拘  「大班」模型在網絡熱銷專家鑑定侵權「高達」  2018年7月,長寧分局治安支隊接「高達」模型版權方舉報稱,有國內玩具生產廠家在未取得該公司動漫玩具著作權、使用權、商標權的情況下,生產相關動漫玩具產品,並以「大班」品牌的名義在上海、浙江、廣東等地線下線上銷售。
  • 法院擷影 | 夜空中最亮的星(東湖法庭篇)
    法院擷影 | 夜空中最亮的星(東湖法庭篇) 2020-12-16 18: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會判斷生物模型
    但是許多同學分不清各種生物模型,下面我們來簡單談談生物模型,幫助大家把這個問題解決。模型是為了方便人們理解某一研究對象而做的一種簡化的概念性描述,運用模型解釋複雜的研究對象的方法稱為模型方法。有的藉助於具體實物,有的通過抽象的形式來表達。
  • 判斷客戶價值的3個數據分析模型!
    本文將來談談常用的幾個衡量客戶價值的數據分析模型,以及它們的應用場景。這在用戶運營、市場營銷、客戶管理等領域常常會用到。一、使用帕累託模型判斷哪些是我們最重要的客戶帕累託原則,又稱二八原則,是關於效率與分配的判斷方法。
  • cos動漫人物屢陷著作權侵權風波 如何判斷侵權與否
    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法院一審認定,電影拍攝目的不在於模仿「葫蘆娃」,電影情節亦完全不同於《葫蘆兄弟》,不是單純再現「葫蘆娃」的藝術美感和功能,而是反映主角年齡特徵,屬於著作權中「合理使用」的情形。因此,被上訴人的行為未侵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作品的改編權、保護作品完整權、信息網絡傳播權等著作權。
  • Kano模型在用戶調研中的應用:客戶關係管理工具調研實例
    ;必備屬性:當優化此需求,用戶滿意度不會提升,當不提供此需求,用戶滿意度會大幅降低;無差異因素:無論提供或不提供此需求,用戶滿意度都不會有改變,用戶根本不在意;反向屬性:用戶根本都沒有此需求,提供後用戶滿意度反而會下降;Q2淘寶網UED用研一組在賣家客戶關係管理工具的研究項目中,便運用了Kano模型,輔助業務方對後續工作進行決策判斷。
  • 影視作品著作權侵權如何認定?
    票房和口碑雙收的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被訴侵權。12日,哪吒涉嫌抄襲起訴登上熱搜,在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被指抄襲近三個月後,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11日受理了中影華騰訴光線影業等侵害作品改編權、複製權及發行權糾紛一案。
  • 美國電視劇作品實質性相似判斷標準
    然而,如何判斷實質性相似,業界意見不一,這也是相關案件審理的重點和難點。近日,美國聯邦第三巡迴上訴法院在一起訴訟案中,對實質性相似的判斷進行了釋義。本文對該案進行了解讀,希望對讀者有所裨益。 版權侵權中的實質性相似認定一直是理論和實務界爭議較大的問題。
  • 做跨境電商: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判斷)的4個標準
    前言:在與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相同或者相近種類產品上,採用與授權外觀設計相同或者近似的外觀設計的,認定被訴侵權設計落入對方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範圍。侵權判定原則:1、僅限相同或相關種類產品之間的對比,不能跨類對比;2、僅限單獨對比,不能組合對比(僅以涉案外觀設計專利和涉案產品進行對比);3、設計相同(整體視覺效果無差異)或相近似(整體視覺效果無明顯區別)▲判定外觀設計侵權的4個標準
  • 2018北京事業單位行測答題技巧:數量關係--排列組合之隔板模型...
    事業單位行測技巧:中公事業單位考試網提供事業單位行測答題技巧,包括行測數量關係、資料分析、常識判斷、判斷推理、言語理解等解題方法。本文整理2018北京事業單位行測答題技巧:數量關係--排列組合之隔板模型。了解更多北京事業單位招聘信息,請點擊北京事業單位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