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是否將徹底滅絕? 毒力強難與宿主長期共存

2020-12-23 網易新聞

新冠病毒是否將徹底滅絕?不少專家認為,新冠肺炎可能轉化為一種慢性疾病,新冠病毒有可能在人體內長期潛伏,和人類長期共存。難道說我們真的要長期生活在新冠疫情的陰影之下?

對此,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高山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達了不同看法。日前,高山等在ResearchGate 網站發表預印本文章《5』非翻譯區條形碼揭示2019新型冠狀病毒毒力》,提出新冠病毒毒力與SARS接近,很難與人類長期共存,但我們要高度警惕潛伏在野生動物身上的「新對手」。

新冠病毒毒力強 很難與宿主長期共存

高山介紹,冠狀病毒RNA編碼區上遊的「5』非翻譯區」雖然並不表達,但其內部的「核糖體進入位點」(簡稱第一位點)卻可以調控冠狀病毒大部分蛋白質的翻譯,其功能至關重要,是影響病毒毒力的關鍵因素。

於是,高山等研究了1200多條Beta冠狀病毒的基因組,發現可根據第一位點內的一段特殊序列將上述所有病毒分為四類,每一類病毒的毒力接近,特殊序列幾乎完全相同。其中第一類包括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病毒及蝙蝠體內的HKU4病毒等,毒力最強;SARS病毒、新冠病毒同屬第二類,毒力僅次於前者;第三類則包括毒力更弱的OC43、HKU1等人類冠狀病毒;前三類之外的冠狀病毒全部歸為第四類。

「這一特殊序列就像是給病毒打上的條形碼。」高山談到,這種分類方式非常清楚,不同類之間的冠狀病毒毒力差距顯著。進一步研究發現,這四類Beta冠狀病毒第一個基因的起始密碼子上遊臨近的莖環結構恰好呈現出4種不同的形態。

高山認為,根據現有數據,第一、二類中已發現病毒的種類和宿主種類都較少,很可能是因為毒力太強,病毒很難與宿主長期共存而逐漸滅絕,而第三類病毒毒力較弱,經過長期進化有可能獲得宿主適應性,實現在宿主中長期存在。「條形碼」序列的保守性強,不易變異,新冠病毒不太可能進化成為第三類病毒。按照其分類和毒力,只要人類採取有力的防控措施,它大概率將走向滅絕。

病毒可以分類管 潛在威脅要警惕

高山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根據「條形碼」對冠狀病毒分類,可以簡單、快速估計未知病毒毒力,為病毒分級管理奠定基礎,使未來防控更有針對性。例如蝙蝠攜帶的HKU4、HKU5和刺蝟攜帶的HKU31等多種冠狀病毒屬於第一類,雖然尚未報導感染人的情況,但仍應被列入重點監控和研究目標。

「此外,近期報導在穿山甲體內存在與新冠病毒高度類似的冠狀病毒。」高山談道,雖然穿山甲未必是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因為兩種病毒在可變翻譯分型上並不相同,而且穿山甲冠狀病毒基因組沒有新冠病毒特有的Furin酶切位點。但是,人類仍需重視該病毒的潛在威脅,研究發現它屬於第二類病毒,估計其毒力與SARS病毒和新冠病毒在同一水平。因此,加強對攜帶危險病毒的穿山甲等野生動物的研究和監控很有必要。

「總之,我們要高度警惕已經發現和未來可能出現的毒力較強的第一、二類病毒。」高山指出,相比之下,第三類病毒種類多、宿主廣泛,有可能出現周期性的小範圍暴發,但毒力較弱、威脅較小。

「按照『條形碼』序列對病毒分類並不局限於Beta冠狀病毒。」高山表示,我們將其應用於甲型流感病毒分析,結果與常規採用的血清型分類高度一致,該病毒的12個HA亞型和8個NA亞型各有一張一一對應的「條形碼」。

高山強調,當前他們的研究主要基於對病毒基因組的生物信息學分析,仍需大量的生物學實驗確認。

記者 胡定坤

相關焦點

  • 新冠病毒變異影響疫苗?專家:基本不會,感染性強不代表毒力強
    近期,據媒體公開報導,多國通報發現新冠病毒發生了變異。據印度報業託拉斯15日報導,印度東部奧裡薩邦的研究團隊對1536個樣本進行了測序,最終首次在印度報告了兩個新的病毒譜系,發現了73個新冠病毒毒株的新變種。
  • 專家:新冠病毒可能像流感一樣長期存在 要做好與其長期共存的準備
    對於是否有可能要做好與新冠病毒長期共存的準備,王辰表示,像這個病(新冠肺炎)我們就是說有可能轉成慢性的,像流感一樣長期在人間存在的病。這種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對此我們要做好準備。白巖松:最近幾天,也有人在關心SARS仿佛是突然來了,突然又走了,好像就徹底消失了。
  • 封面圓桌|老虎、貓被檢出陽性 新冠病毒是否「猛於虎」?
    新冠病毒是否「猛於虎」?感染新冠病毒的貓等動物是否可通過飛沫等途徑傳染給人類?應如何與身邊動物相處?針對這些問題,近日,封面新聞專訪了三位專家。封面新聞:哈獸研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可通過呼吸道飛沫在貓之間傳播,那麼人類是否也有可能通過動物飛沫被傳染?李剛:如果貓之間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病毒,理論上,由貓排出的病毒也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染給人,但是否傳染成功,取決於貓排出的病毒數量及毒力。
  • 新冠病毒進入宿主細胞可被阻斷?
    新冠狀病毒的細胞進入取決於病毒刺突(S)蛋白與細胞受體的結合以及取決於宿主細胞蛋白酶引發的S蛋白。闡新冠病毒通過哪些細胞因子進入可能會提供病毒傳播的見解並揭示治療靶標。 一項新研究通過新冠病毒結合SARS-CoV受體ACE2進入而絲氨酸蛋白酶TMPRSS2用於S蛋白引發,批准用於臨床的TMPRSS2抑制劑可阻止其進入,可能成為治療選擇。
  • 流浪狗是中間宿主?新研究:新冠病毒更可能在哺乳動物消化道中進化
    新冠疫情蔓延至今,全球感染人數已接近兩百萬。科學家們始終在努力地尋找病毒的起源物種,以便了解新冠病毒是如何邁出從其動物宿主躍遷到人類身上這一步的。目前,在動物體內發現、與新冠病毒最相似的,是石正麗團隊在雲南省發現的中華菊頭蝠體內的冠狀病毒,其基因序列相似度達到 96.2%。
  • 人類該如何與新冠病毒「共存」?-虎嗅網
    歐美國家做好了與病毒打持久戰的準備,他們正在考慮如何與新冠病毒長期共存。英國政府說:「延緩疫情高峰至夏季,而後控制疫情」,「我們的目的是嘗試減少峰值、擴大峰值,而非完全壓制它」。英國衛生部長透露,最壞的情況是,全英國80%的人將感染新冠病毒,超過50萬人死亡。
  • 新冠病毒可能像流感一樣長期存在,要做好長期共存的準備
    但是,新冠肺炎是有可能會轉成慢性的,像流感一樣長期在人間存在的疾病,對此我們要做好準備。」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2月19日晚接受央視新聞白巖松採訪時表示。他談到,從流行病學掌握它的流行規律,從病毒學掌握它的生物規律,從臨床上的診治措施,包括生產生活中的防範措施,我們都要針對這個病原的特點作出相應的安排。
  • 管軼團隊發文:穿山甲帶新冠相關病毒,但未必是中間宿主
    他們發現,穿山甲相關的冠狀病毒屬於新冠病毒相關冠狀病毒的兩個亞型,其中一個亞型的受體結合域與新冠病毒非常接近。作者們認為,研究發現的多種穿山甲冠狀病毒譜系及其與新冠病毒的相似性表明,應該考慮將穿山甲視作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並應將其從菜市場上清除,以防止人畜共患傳播。當然,根據目前的研究,研究團隊認為尚不足以說明穿山甲是直接參與此次疫情暴發的中間宿主。
  • 都說新冠病毒喜冷怕熱,那麼天氣漸漸轉熱了,新冠病毒會消失嗎?
    都說新冠病毒喜冷怕熱,那麼天氣漸漸轉熱了,新冠病毒會消失嗎? 新冠病毒的傳染性 應會因天熱而減弱 2003年的非典到了六月份天氣轉熱就消失了,目前無證據表明新冠病毒也會如此。 但可以肯定的是,新冠病毒的傳染性會隨著氣溫的升高而減弱。
  • 新冠病毒在自然界中的天敵是什麼?
    既然如此,新型冠狀病毒是否也有天敵?能否通過找到天敵的方法來殺死新冠病毒呢? 病毒與通常意義上的生物區別很大,病毒不存在細胞結構,它們只由遺傳物質(RNA或DNA)與蛋白質外殼組成。病毒無法獨立自我複製,需要藉助宿主的細胞才能進行。 病毒會入侵人體,但人類也有相應的東西來阻止病毒入侵,這些東西從某種意義上可以稱為病毒的天敵。病毒入侵人體之後,巨噬細胞會識別出入侵的病毒,併吞噬和消化它們。
  • 抗擊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零新冠感染病例政策與新冠病毒共存政策
    本論文的後半部分將對比分析「零新冠感染病例政策」和「與新冠病毒共存政策」,驗證有效的抗疫政策路徑。當然,要將這種傳播性極強的新冠病毒的感染病例維持在零狀態,的確並非易事。因此,在中國每當發現新確診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時,就會對局部地區實施嚴格的行動限制和徹底地核酸檢測,以防止傳染擴散。  圖3 中國每天新增新冠確診感染病例人數與死亡人數  註:本圖中所表示中國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數中不含無症狀感染者以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的數據。
  • 新冠病毒不是人工合成,俄衛生部說的「病毒重組」是什麼?
    不同亞種的病毒雖然各有一些特殊基因片段,但又有很多基因片段非常相似,導致宿主細胞複製系統有時會將兩者弄混,在複製不同病毒的相同基因片段時,連帶把一種病毒的特殊基因片段重組到了另一種病毒上,形成「雜交」病毒。這種新病毒兼容了兩種甚至多種病毒的特點,使其具有一些特殊能力。比如,原來只能感染某一種動物的病毒,基因重組後變得可感染另一種動物,甚至是人類。
  •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能會感染宿主腸細胞
    新華社倫敦5月19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自然·醫學》雜誌日前發布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研究人員基於對腸類器官以及病患糞便樣本的分析發現,新冠病毒有可能會感染宿主的腸細胞,這表明除呼吸道之外,新冠病毒可能還存在其他的傳播途徑。
  • 新冠病毒變異提高了傳播性嗎?|新冠病毒|免疫系統|傳播性|基因組|...
    在很多電影中,變異總是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比如1995年美國電影《恐怖地帶(Outbreak)》中,兩種不同的病毒變異造成了席捲全美的致死瘟疫。還有一些科幻電影中,生物的變異產生了或者智商極高又兇殘,或者龐大的生物。對於新冠病毒,也一直有人擔心它的變異會讓它變得更有傳播性,讓疫情控制更難。
  • 病毒的終極目的是為了殺死宿主還是和宿主共生?
    應該是共生,就目前新冠病毒而言,個人認為人類只是駕馭不了它,所以沒法共生。但是蝙蝠這些可以,所以他能和蝙蝠他們共生依存。人類把人家的生存空間擠佔(捕食野生動物)了,病毒只能同歸於盡。 太強了,宿主就死完了,太弱了就被宿主殺完了,所以只有那些剛好能平衡的病毒留下來了,所以隨著科技的進步,人的能力變得強大,相應的,超級病毒可能會最終出現。
  • 新冠病毒可能會感染宿主腸細胞 可能會通過腸道傳播
    英國《自然·醫學》雜誌日前發布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研究人員基於對腸類器官以及病患糞便樣本的分析發現,新冠病毒有可能會感染宿主的腸細胞,這表明除呼吸道之外,新冠病毒可能還存在其他的傳播途徑。  腸類器官是指在實驗室中培養的小型化、簡化版腸道。中國香港大學研究人員領銜的團隊分析了新冠病毒對蝙蝠以及人類的腸類器官產生的影響。
  • 別天真了,新冠病毒才不想和你說「拜拜」
    通過全國人民,尤其是醫務工作者和疾控人員的不懈努力,新冠病毒在中國已經得到了控制。小編經常會看見身邊的朋友盯著國外蹭蹭上漲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仰天長嘆一聲:「哎呀,新冠病毒啥時候才能滅絕啊!」新冠病毒滅絕?
  • 新冠病毒突變為「更強」亞型?最新結論並不如此
    新京報快訊(記者 李玉坤)《國家科學評論》3月3日在線發布了北大生命科學院研究員陸劍等人的論文,媒體對此論文解讀稱,新冠病毒已經突變,演化為兩個亞型,其中一個亞型「傳染性」更強(aggressive)。
  • 天熱了,蚊子或成新冠病毒第三宿主?闢謠!
    近期,您有沒有在朋友圈刷到一篇《石正麗凌晨發出警告:對疫情不必抱有太大樂觀,蚊蟲或成第三宿主》文章?天熱了,氣溫快 「站穩」20℃,「嗡嗡嗡」惱人的蚊子快來了,那麼,蚊子真的會傳染新冠病毒嗎?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彥蚊子或成第三宿主?闢謠!
  • 尋找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 | 商周專欄
    因為有著獨特的免疫系統,它們可以和很多病毒長期共存。這樣的和平相處對蝙蝠來說是好事,但對其它哺乳動物就可能意味著麻煩。作為眾多病毒的自然宿主的蝙蝠,就像一個潛在的炸藥庫一樣,不定期地把危險釋放出來。比如我們熟悉的人類SARS病毒,還有更加致命MERS病毒,它們的自然宿主就是蝙蝠。而今年讓地球人都知道的新冠病毒,就像它的親戚SARS和MERS病毒一樣,同樣與蝙蝠冠狀病毒最為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