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能會感染宿主腸細胞
新華社倫敦5月19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自然·醫學》雜誌日前發布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研究人員基於對腸類器官以及病患糞便樣本的分析發現,新冠病毒有可能會感染宿主的腸細胞,這表明除呼吸道之外,新冠病毒可能還存在其他的傳播途徑。
-
流浪狗是中間宿主?新研究:新冠病毒更可能在哺乳動物消化道中進化
新冠疫情蔓延至今,全球感染人數已接近兩百萬。科學家們始終在努力地尋找病毒的起源物種,以便了解新冠病毒是如何邁出從其動物宿主躍遷到人類身上這一步的。目前,在動物體內發現、與新冠病毒最相似的,是石正麗團隊在雲南省發現的中華菊頭蝠體內的冠狀病毒,其基因序列相似度達到 96.2%。
-
新冠病毒進入宿主細胞可被阻斷?
新型致病性冠狀病毒近期在中國爆發並在國際上迅速傳播,構成了全球衛生緊急情況。新冠狀病毒的細胞進入取決於病毒刺突(S)蛋白與細胞受體的結合以及取決於宿主細胞蛋白酶引發的S蛋白。闡新冠病毒通過哪些細胞因子進入可能會提供病毒傳播的見解並揭示治療靶標。
-
多項研究再次表明羥氯喹治療新冠患者無效;新冠病毒可在貓群之間傳播
新冠病毒一周進展報告 多項研究再次表明羥氯喹治療新冠患者無效;新冠病毒可在貓群之間傳播 該研究建立了第一個蝙蝠腸上皮可擴展類器官培養系統,並提供了SARS-CoV-2感染蝙蝠腸細胞的直接證據。同時,SARS-CoV-2在人腸類器官中的強勁複製表明,人腸道可能是SARS-CoV-2的傳播途徑。
-
英國公共衛生部:新冠康復者仍可能會傳播病毒 疫苗或難成「解藥」
財聯社(上海,編輯 吳斌)訊,英國公共衛生部科學家對醫護人員的一項研究顯示,大部分感染過新冠肺炎的患者對病毒至少免疫五個月,但不好的消息是,有證據表明新冠康復者仍會攜帶和傳播病毒,這可能預示疫苗並不能阻止新冠病毒傳播。
-
糖尿病人怎麼防治新冠病毒感染?國際研究:腸道菌群很重要
最近,韓國首爾高麗大學人與微生物相互作用實驗室的微生物學家Heenam Stanley Kim博士檢查了新興證據,這些證據表明腸道健康不良會對新冠病毒感染的預後產生不利影響。根據他的分析, Kim博士認為腸道功能障礙及其相關的腸漏可能會通過使病毒進入消化道和內臟器官而加劇感染的嚴重性,腸道微生物組的改變與嚴重的新冠病毒感染之間似乎存在明顯的聯繫。
-
研究證實新冠病毒可通過眼結膜感染,1天後轉至呼吸道等組織
新冠病毒能不能通過眼結膜傳播?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秦川團隊首次發現新冠病毒可通過結膜途徑傳播的實驗證據,即恆河猴可通過眼結膜途徑有效感染新冠病毒,這為病毒預防,尤其是醫護人員的防護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持。
-
3位剛出生的新生兒檢測感染新冠病毒,病毒可能存在母嬰傳播
近期,新冠病毒會不會侵犯人的生殖系統成為了一個熱門話題。之前,一些研究告訴我們,新冠病毒可能會侵犯男性的生殖系統,對男性的生育功能造成影響,但是新冠病毒會不會侵犯女性的生殖系統,目前還沒有相關的研究報告。最新的報導,發現新冠病毒可能會穿過胎盤屏障傳染給胎兒,使胎兒感染新冠病毒。
-
研究發現:羊駝抗體能「綁定」在新冠病毒上,有效阻止其感染宿主
最近,世界多國都出現了新冠肺炎二次感染的病例。雖然新冠疫苗和藥物的研製進行得如火如荼,許多「候選人」也已進入臨床試驗,但目前為止效果並不明顯。因此,科學家另闢蹊徑,轉而瞄準了羊駝的抗體。9月4日,來自瑞典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研究所的科學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羊駝納米抗體可以通過阻斷受體相互作用來中和SARS-CoV-2(新冠病毒)。
-
最新重磅:吃了蝙蝠的流浪狗,可能才是人類感染新冠病毒的源頭
自從新冠病毒(SARS-CoV-2)導致的疫情爆發以來,已在全球範圍內感染了近 200 萬人。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尋找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起源,以了解其究竟如何從動物宿主轉移到人類身上。之前,科學家們一直圍繞著蝙蝠(一種攜帶多種冠狀病毒的動物)來尋找一種首次將該病毒引入人類的中間動物宿主。
-
管軼團隊發文:穿山甲帶新冠相關病毒,但未必是中間宿主
他們發現,穿山甲相關的冠狀病毒屬於新冠病毒相關冠狀病毒的兩個亞型,其中一個亞型的受體結合域與新冠病毒非常接近。作者們認為,研究發現的多種穿山甲冠狀病毒譜系及其與新冠病毒的相似性表明,應該考慮將穿山甲視作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並應將其從菜市場上清除,以防止人畜共患傳播。當然,根據目前的研究,研究團隊認為尚不足以說明穿山甲是直接參與此次疫情暴發的中間宿主。
-
廣東公共衛生專家:蚊子傳播新冠病毒的可能性極小
記者王道斌近來新冠肺炎在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在內的許多國家都有病例出現。另有報導新加坡一名病人同時感染了登革病毒和新冠病毒,而登革熱是一種蚊媒傳染病,由此引發公眾擔憂:新冠病毒可以被蚊子吸血傳播嗎?南都記者採訪了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長期從事媒介蚊蟲及其傳染病的防治研究的陳曉光教授。
-
世界衛生組織:不排除新冠病毒可以通過空氣傳播
繼全球239名科學家發表公開信呼籲世界衛生組織重視新冠病毒空氣傳播後,日前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新指導意見稱,不排除新冠病毒在室內通過空氣微粒傳播的可能性,但還需要進一步調查來證實。世界衛生組織周四(7月9日)發布新指導意見稱,不能排除新冠病毒在健身館和餐廳等密閉室內空間通過空氣微粒傳播的可能性。
-
香港寵物狗血清檢測陰性,專家:狗真正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很小
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日前表示,此前對新冠病毒反覆測試呈弱陽性反應的寵物狗,其血清報告結果呈陰性反應。漁護署稱,這代表此狗的免疫系統沒有呈強度的免疫反應,也顯示現階段其血液內的抗體不足以被測量。同時,漁護署表示,血清測試呈陰性反應並不表示狗沒有被感染。
-
新冠通過蚊子傳播?夏天來了,要如何與蚊子鬥智鬥勇?
蚊子可以傳播登革熱、黃熱病、絲蟲病等60多種傳染病,它是很多傳染病的中間宿主。 而現在,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蚊子是否會成為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成為很多人的擔憂。 鍾南山院士表示,一般來說,病毒在高溫環境下存活率、活動率比較差,夏季到來,病毒活動會下降,溫度高對病毒活動不利。
-
天熱了,蚊子或成新冠病毒第三宿主?闢謠!
近期,您有沒有在朋友圈刷到一篇《石正麗凌晨發出警告:對疫情不必抱有太大樂觀,蚊蟲或成第三宿主》文章?天熱了,氣溫快 「站穩」20℃,「嗡嗡嗡」惱人的蚊子快來了,那麼,蚊子真的會傳染新冠病毒嗎?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彥蚊子或成第三宿主?闢謠!
-
怎樣應對新冠病毒空氣傳播?
有了分離出來的病毒,科學家們就可以研究病毒是僅通過近距離接觸傳播,還是可以滯留在空氣中保持活性傳染人。因為新冠病毒的高傳染性,這類研究需要在嚴格的隔離措施下進行,即所謂的生物安全等級3 (BSL-3) 以上級別的實驗室(見《專家講解新型冠狀病毒的檢測 | 117三人行》),以防止實驗室工作人員受到感染和病毒意外洩漏。
-
新冠病毒是這樣攻擊腸道的,已確認主要感染腸道上皮黏膜細胞
腸道黏膜中的細胞死亡 長期以來,對Covid-19患者的觀察表明,新冠病毒不僅影響呼吸道和肺部 測試對象為人小腸 但是,之前,我們並不清楚新冠病毒在腸道中的攻擊地點以及攻擊的細胞。
-
新冠病毒到底會不會影響男性生育力?看這一篇就明白了!
於是,一些媒體言之鑿鑿報導稱「新冠病毒影響男性生育力」,讓很多男性擔心不已:會不會因為感染新冠病毒斷子絕孫了?有人可能會問:「照你這麼說,這兩篇研究還有什麼意義嗎?」當然有,因為它指出了一種「睪丸作為新冠病毒潛在攻擊靶點」的可能性,對今後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引作用。
-
新冠病毒出現新變種,已在英國快速傳播,數千人感染!
今年的新冠疫情讓很多人都聞毒色變,現在面臨疫情的二次反撲,很多國家都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在對抗疫情上也手忙腳亂,英國就是這樣的國家之一,不僅如此,現在英國還發現了新冠病毒的新變種,這種變種新冠病毒的毒性更強,而且傳播速度比普通的新冠病毒要快很多倍,現在的抗疫措施應對這種變種之後的新冠病毒根本就力不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