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這首詞,很多人只知道兩句,卻不知道全詩詞!

2020-12-17 百家號

蘇軾,北宋著名的詩人,流傳後世的佳作據載有近4000首之多,他的詩詞風格萬千,時而奔放豪邁,時而深情入骨,他詩詞中所表現的浪漫主義,也為宋詞發展開闢了歷史先河。

他一生波折,雖有天縱不凡的學識,卻終敵不過現實中仕途和情感的恣意肆虐,好在他天生的樂觀心態時常讓他能險中求生,困境中磨礪出堅韌不拔的詩情,這些曲折我們也常能在他清新豪健的詩詞中不經意的發覺。

今天我們來賞析的,是他被貶黜惠州時作的一首詞曲,有人說這是為他的小妾王朝雲所作,我們先來看看原詩詞:

《蝶戀花 · 春景》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這首詞其實從表面上理解並不難,讀者很容易被帶入春景清新婉麗的意境中:

眼看已到暮春時節,也正是這百花開始凋零的時候,小小青澀的果實在杏樹上也偷偷冒了出來,燕子划過長空,村鎮上的人家被河流環繞,水邊的柳絮越發少了,但其實也沒什麼,因為這四處可見的還有生機勃勃的芳草。

依稀聽到附近圍牆之內,有少女蕩鞦韆不時發出的動聽笑聲,讓牆外邊路過的行人有點想駐足探望,但可惜這笑聲卻慢慢地消失不見了,讓想聽的人有點茫然若失,只感覺自己的自作多情被少女消逝的笑聲無情的傷害了,不由得心頭一陣苦惱……

整首詞的畫面感非常強,雖只是樸實無華的一些辭藻描述,卻讓人能有身臨其境的舒適感。上闕在表達晚春風光消逝的嘆息傷感之餘,最後一句「天涯何處無芳草」也算是對自己的勉勵,直接點出了柳暗花明的感慨,這寫物喻情的手法,不拘一格地把自己的仕途沉浮也做了一個深沉的感慨,可見在蘇軾心中,即使身處困境,也從未丟失過那份灼灼的嚮往。

下闋把從聆聽佳人笑聲,到無緣與她一見,怪自己的多情付之東流,「多情」與「無情」其實只是轉眼間,心中難免有些悲哀。這有點像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人間情愛片段,也無需過多去揣度其中的寄託。有人把下闋的「佳人」看成的上闕蘇軾苦苦追求的「芳草」,而他則是化身「行人」,在默默守候……

如果正要深挖,其實這跟蘇軾戀戀不捨的朝廷狀況也算一樣的,本有滿腹經綸和報復,它卻總是對自己不屑一顧,這種無情真是讓人惱恨……

蘇軾寫了春天的景、春天的人、春天的情,卻始終無法寫出心中的萬千嚮往,有時候不是奮發上進就會有所回報,時運不濟的時候,再好的願望也只能是奢望,這首詞朦朧之中,看似清麗哀怨,卻難掩他心中的「痴心難過」,令人讀完無不感嘆萬千。

相關焦點

  • 很多人不知道!
    閱讀古詩詞可以讓人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薰陶,以及心靈的淨化,這也是越來越多人喜歡古詩詞的原因。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我們閱讀古詩詞的時候,發現很多流傳很廣的古詩詞,我們只是對其中一句比較熟悉,而對它的前後文卻很難記起,甚至聞所未聞。
  • 秦觀美夢醒來寫了首詞,蘇軾讀完落淚,最後5字很多人經常掛嘴邊
    這突如其來的驚喜,又為春意盎然的路途,增添了無限趣味。詞的下片,視野轉至一碧的天空。空中飛雲化作龍飛鳳舞,蛇行千裡,不斷變幻著美麗的姿態。而我,卻早已酩酊大醉,臥倒在古藤的陰下,全然不知道何處是南北。這首詞的神來之筆,乃最後五個字:了不知南北。
  • 蘇軾一首經典的詞,後兩句讓人醍醐灌頂,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蘇軾的很多詩詞,那都是寫得纏綿悱惻,作為一個男人來說,他是一位至情至深,真正的男子漢;作為一位偉大的詩詞作者,他的詩詞藝術造詣很高,很多的詩詞到現在早已成為了經典,成為了我們中華文化的一部分。中華文化也正是有了蘇軾這樣的詩詞作者,這才使得我們的文化顯得更加厚重,更加燦爛輝煌。
  • 蘇軾在野外睡了一夜,醒來時在橋柱上寫下這首詞,成一首千古名作
    在此之前,蘇軾在仕途上是十分積極且充滿幹勁的,頗有「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架勢。但是在此之後,蘇軾被貶黃州,一度變得心灰意冷,有點消極和淡然。而這也是蘇軾人生的一大轉折點。被貶黃州之後的蘇軾,十分悠閒,公務很閒,所以有了很多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 蘇軾被貶密州,出城打獵時,寫下這首詞,開創了豪放派的先河
    一部分人支持王安石表達被稱為新派,而另外不支持的則被稱為保守派,為了能讓變法更加順利地進行,兩派之間的鬥爭不斷,不少保守派受到了被貶官職離開行政中心的處置。如今放下書本多年,當我們再讀這首詞的時候,我想應該會走了更深的感受。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據傳,這首詞剛一寫完,便立刻被大家所傳頌,蘇軾對自己的這首詩也非常的滿意,不少讀書人拿著紙筆抄寫記錄。
  • 蘇軾的這首詞,把孤獨寫得淋漓盡致,看了讓人心疼!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北宋詞人蘇軾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便是將這種孤獨感寫得極真切深刻的一首詞。我們都知道蘇軾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這首詞就是蘇軾初貶黃州寓居定慧院時所作。樂觀曠達的蘇軾,雖然能渡過生活的艱苦,但內心深處的孤獨卻是他人難以理解的。
  • 「千古詞帝」李煜的這首詞,僅憑最後兩句,千年來便廣為傳誦
    「千古詞帝」李煜的這首詞,僅憑最後兩句,千年來便廣為傳誦 中華民族自古就是一個具有憂患意識的民族,早在《詩經》中就有關於愁情憂思的吟唱。正如梁啓超所說:「千餘年中國文學,都帶悲觀消極氣象」。這是因為春秋之後,漢魏六朝以來,文學創作就逐漸形成了以悲愁為美的審美心態和悲情文化。最典型的便是古典詩歌,其中直接以愁字入詩的就不在少數。寫愁緒的詞人很多,其中寫得最好的,筆者認為是五代十國階段南唐後主李煜。想必各位相對於這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並不生疏,單憑末尾兩句「問君能有幾多愁?
  • 蘇軾如何形容女子?寫的這首詞,以花喻人,最後一句令人心動
    蘇軾不僅喜歡芍藥,還喜歡把花賦予給人性化,用來形容女子,就如這首《減字木蘭花·花》。開篇兩句「玉房金蕊,宜在玉人縴手裡。」描寫了花蕊開放的情景,把花蕊在花房裡比作猶如在女子纖柔的手掌裡。當一位女子在淡淡的月光下時,蘇軾寫出來了這樣的後兩句「淡月朦朧,更有微微弄袖風」。這兩句裡面沒有題花,也沒有題女子,但仔細深度就能發現,詩人蘇軾把女子與花朵都賦予了一種朦朧的美,使兩者相互映襯。
  • 蘇軾最皮的一次,朋友生兒子請客,他卻寫了首詞道:無功不受祿
    如果文壇評選「段子手」,我覺得北宋的大文豪蘇軾一定榜上有名。他的親朋好友幾乎沒有不被他捉弄調侃過的。1074年,蘇軾的好友,湖州知州李常喜獲麟兒,大辦酒宴。蘇軾當時正好趕赴密州任職,途中經過湖州,於是便受邀參加了這場宴會。席上蘇軾應朋友之邀寫下一首詞,句句詼諧令人捧腹。
  • 蘇軾為風塵女子寫下一首詞,前兩句有失水準,後兩句令人稱讚
    北宋詞人蘇軾可以說是文壇圈兒的天花板,用當今娛樂圈的話就是「你認不認識他都可以,但你的愛豆一定認識他。」就相當於當時後起之秀都要尊蘇軾一句「蘇老師」,當時同時代的歐陽修對他的評價更是高,說人們在三十年後只會知道蘇軾,而不會再記得我歐陽修了,可見蘇軾的詞作到底有多高超。在那個時代,他的才情好像跟他的生平不匹配,這樣一個人在歲月的打磨下,走向了遲暮。
  • 蘇軾這首詞上片寫自己下片寫妻子,最後13字堪稱絕唱,嘆為觀止
    宋詞可以說是我國文學實力上的一座豐碑,無數宋代的文人墨客共同開創了這一藝術形式,並且將它發揚光大。提起宋詞我們永遠繞不開的就是蘇軾,蘇軾作為真正的宋詞集大成者,他的詞幾乎進行了所有嘗試,有婉約詞,也有豪放詞。我們從小從課本中接觸這位大詞人就不少。
  • 蘇軾喝醉在路邊睡著,醒來寫下一詩,讓人感嘆萬千
    說到蘇軾啊,想必大家都認識了,很多人對他的印象應該也是這宋詞一把手。他是在"詩仙"之後的"蘇仙",雖然說咱們這位蘇軾先生在這個文學的造詣上很高,而且成績也不錯,但是他的一生卻不太太平,仕途也不太順利,可謂是坎坷。這裡對他影響最大的那件事情應該大家都知道吧,那就是"烏臺詩案"了。
  • 蘇軾的這首詞很冷門,但描寫的杭州景色,卻美得讓人心醉!
    最為我們所熟悉的恐怕是蘇軾的那一首《飲湖上初晴後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兩句千古名句,讓杭州西湖舉世聞名。而蘇軾有關杭州的詩詞卻不僅僅這一首,雖然有的相對來說比較冷門,但描寫的杭州景色,卻美得讓人心醉。《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便是蘇軾的一首又關於杭州景色的詞作。
  • 蘇軾名句「天涯何處無芳草」人人皆知,上一句是什麼?很少人知道
    終究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在情境和詞意上具有非常大區別,再加上詩詞作品雖然篇幅短小,可數目卻多了很多。因此 便非常容易出現一種情況,即某一首詩詞,通常到之後只有記住其中一句,或者幾句了。例如,蘇軾的名句「天涯何處無芳草」,顯然已是家喻戶曉了。可是要真讓你說出它的上一句,甚至全文的話,也許就少有些人知了。
  • 蘇軾的這首詞既是在激勵友人,又是在把自己的為官態度與對方共勉
    宋神宗熙寧七年十月,蘇軾在從杭州赴密州途中行至海州,在這裡蘇軾與接替孫巨源為海州太守的陳君對詩。今天我們要賞析的這首《浣溪沙·贈陳海州,陳嘗為眉令,有聲》就是其中一首作品。這首詞上片借用宓子賤的故事追敘陳海州在眉山的政績,並通過外貌的變化說明其在官場沉浮已久。下片將陳海州比作漢代循吏朱仲卿,激勵他勤政恤民,不為個人仕途得失計較。
  • 蘇軾最悲涼的一首詞,只是開頭兩句,便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但蘇軾的詞中,也有悲涼婉約的一面,這類詞更容易讓人久久不能忘懷。《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便是蘇軾最悲涼的一首詞。整首詞中,它主要就突出了一個「涼」字。無論是中秋團圓之夜清寒的涼風,還是獨月、孤燈等悽涼的意象,都是為了抒寫蘇軾人生之「悲涼」。並且蘇軾在詞的開頭兩句,就表達了他對現實人生的深沉思考,只是對人生短促、壯志難酬的無奈,惹人心疼。
  • 蘇軾的這首詞,把早春美景描寫的非常唯美,讀來令人讚嘆不已!
    中國古代的文人,最是喜愛悲春傷秋,一到了春天看到百花盛開,那麼內心裡便是要生出悲傷來,認為那些美好的花朵,也只是曇花一現,很快便會凋謝,於是便有了悲春這一說;同理到了秋天,看到樹木凋敝,更是加深了文人們的這種傷感。所以古代的文人,寫過很多這樣的悲春傷秋之作,大多都是寫得非常唯美。
  • 蘇軾灑脫的一首詞,最後兩句成千古名篇,林語堂稱讚不已
    蘇軾一生創作了300多首詩詞,其中也出現了很多千古名句,但是最能體現出他的灑脫的,還要數這首《臨江仙·送錢穆父》: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
  •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最後兩句千古流傳,林語堂稱讚不已
    蘇軾一生創作了300多首詩詞,其中也出現了很多千古名句,但是最能體現出他的灑脫的,還要數這首《臨江仙·送錢穆父》: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
  • 蘇軾的一首詞,將一位緋聞纏身的女子寫得如同仙女,你知道嗎?
    今四十年,朱已死,人無知此詞者。但記其首兩句,暇日尋味,豈洞仙歌令乎,乃為足之。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