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文人,最是喜愛悲春傷秋,一到了春天看到百花盛開,那麼內心裡便是要生出悲傷來,認為那些美好的花朵,也只是曇花一現,很快便會凋謝,於是便有了悲春這一說;同理到了秋天,看到樹木凋敝,更是加深了文人們的這種傷感。所以古代的文人,寫過很多這樣的悲春傷秋之作,大多都是寫得非常唯美。
小編今天要為大家推薦蘇軾的一首詞,那便是他的《一叢花·初春病起》,在這首詞中,蘇軾把早春的美景,描寫的非常的唯美,讀來真是令人讚嘆不已,很是值得我們去了解,去讀這首詞。
《一叢花·初春病起》宋代:蘇軾今年春淺臘侵年,冰雪破春妍。東風有信無人見,露微意、柳際花邊。寒夜縱長,孤衾易暖,鐘鼓漸清圓。朝來初日半銜山,樓閣淡疏煙。遊人便作尋芳計,小桃杏、應已爭先。衰病少悰,疏慵自放,惟愛日高眠。
蘇軾可以說是北宋最為著名的文人,非常的有才華,他不僅詩寫得好,詞更是寫得唯美,另外他在書畫方面,也是有著很高的造詣。當然他的人生經歷,那也是堪稱傳奇,少有詩才,隨後與父母,以及兄弟離開四川,去到當時的京城參加科舉考試,高中第二名。從而進入了北宋的政壇。正當他順風順水之時,由於受到了政治的牽連,成為了階下囚,還差一點丟掉性命,隨後便過起顛沛流離的生活。一輩子再也沒有進入到北宋的中心,始終被貶。也正是這樣的人生經歷,才使得他的文學作品,不同於其他的文人,顯得更為悲傷,也更加的令人感動。
再來看一看他的這首詞,把早春的美景,寫得非常的唯美,詞的上片大致的意思是,今年的春天比以往來得要早一些,天氣還是異常的寒冷,即使是在這美麗的早春,依舊還是被白雪覆蓋。其實不光春天來得遲了一些,東風來了人們都不知道,只有那河岸邊的柳樹上,人們才能夠感受到些許的春意。儘管初春時節還很寒冷,但是畢竟是春天來了,大地馬上就要復甦了,不再需要厚厚的被子,連那鐘鼓樓上的鼓聲也變得渾圓飽滿了起來。在這裡蘇軾把早春的時節描寫的非常生動,讀來更是朗朗上口,讓人感受到了蘇軾筆下的早春,正在一點一點地復甦。
詞的下片蘇軾寫得更為唯美,早上起來看見太陽剛剛從東邊升起,但是被遠處的高山給遮蔽住了一半,更遠一點的樓閣,正好籠罩在了一片淡淡的煙霧之中。春天正式地來到了,很多人都開始計劃著要出去遊玩踏青,桃花和杏花都開始在爭相競放。對於我來說,這樣的好天氣,我是很願意出去遊玩,但是由於我現在正生著病,沒有心情出去於,只能是一個人在家裡睡覺,而且是一睡睡到正午,日上三竿。在這裡蘇軾又把自己的內心的一種無奈,描寫的更為深刻。
縱觀蘇軾的這首《一叢花·初春病起》,把早春的美景描寫得非常唯美,同時也表達出了自己內心的一種嚮往,他是喜愛春天,而且在春天裡萬物復甦,可以去郊外遊玩踏春,但是由於自己生病的原因,無法出門,從這裡也表達出了蘇軾內心的一種悲痛。這也正是與他的人生經歷有關,他原本是想要有所作為,但是現實的生活,卻是把他的理想給打破了。所以這首詞,儘管是在寫景,更多的是蘇軾表達出了一種對於人生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