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一個月購物花掉數萬元 醫生:這是心理問題靠買東西「刷存在感」

2020-12-25 東北網

生活報1月15日訊「那個、那個,凡是紅色的都給我包上,我都要了……」這是哈市女子蘇陽(化名)在商場購物時經常說的一句話。她有一個毛病:到商場見什麼買什麼,或同一款式,或同一顏色,全都買回家。有錢買東西這倒沒什麼,但她買回家後就不再喜歡。在朋友圈曬過之後或直接送人,或扔家閒置,有的衣服一年都不打開包裝,多的時候一個月就花掉數萬元。心理醫生表示,她要的並不是商品,只是購物時的快感,這是心理問題的病態反應。

近日,哈市第一專科醫院心理中心來了一名女患者蘇陽。面對心理醫生,她的情緒很差,她說自己經常會感到不開心,除了逛街時以外,很多時候都感到心中鬱悶,因而來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但在談到購物的時候,蘇陽的精神狀態好了一些。原來,蘇陽嫁給了一個商人,經濟狀況還不錯,只是丈夫經常外出,很少在家裡陪她。剛結婚的時候,蘇陽感覺無所謂,因為她可以每天在朋友圈曬新衣服、名包和名表來顯示自己的富有,但時間一長,她覺得這一切並沒讓自己真的幸福。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她經常感到煩悶,不高興的時候越來越多。

「後來我發現,只有在購物的時候我才能得到優越感,於是就迷上了購物。」蘇陽說。開始還是有選擇的,後來就變成了在逛街的時候看到東西就想買,無論是否喜歡,有時候會指定同一種顏色或同一個款式的衣服、背包,全都買下來,之後曬到朋友圈裡。慢慢的,家裡的東西越來越多,有的衣服放了一年都沒打開包裝,於是她索性把這些東西拿來送人。有時一個月花銷數萬元,雖然丈夫沒多說什麼,但是購物給她帶來的快感也越來越小,因此她來向心理醫生求助。

心理中心主任徐佳介紹,正常人購物有目的性、比較性,有的人是為了求新求美,有的人是為了收藏;但病態中的購物完全是盲目的,他們需要的不是商品,只是購物的過程,雖然還不構成精神類疾病或障礙,但仍然存在不可忽視的心理和人格問題。蘇女士在談話中無意中表露出一個態度,她在內心對自己並未接納,對自己持否定態度,覺得同學和朋友其實看不起自己,自己的存在沒有價值。因此,她不斷的購物,不斷的曬購買的商品來「刷存在感」,並覺得只有購物或接受服務時,自己才是被尊重的,才是有價值的,其實她並不需要這些東西。心理專家表示,類似這種情況並不罕見,只是這種心理問題的程度不同,其中女性明顯多於男性,多為社會功能缺失、生活空虛、個人愛好少等原因形成。

目前,蘇陽正在接受心理疏導。

相關焦點

  • 杭州女子「雙11」花掉10萬 被診斷為「強迫性購物障礙」
    11月14日,浙江醫院精神衛生科醫師、朱女士的接診醫生吳月靜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強迫性購物是指由不可抗拒、無法控制的衝動引發過度消費,並在購物上花費大量的時間——通常由負面情感引起,最終導致社會、人際和經濟上的困難。  吳月靜介紹,朱女士一夜之間花10萬元網購這一行為,堪比「吸毒成癮、賭博成性」。
  • 一個暑假要花掉數萬元!家長吐槽「暑假不自由」 …
    遊學+培訓至少要花掉數萬元「帶五歲的兒子報名了一個英語培訓機構的海外遊學團,海外遊學費用孩子4.2萬,大人4萬,包括14天美國遊學,其中7天夏威夷純玩、7天洛杉磯孩子上課大人玩。」來自北京的張先生告訴記者,光是暑期參加遊學團就花掉了10幾萬。「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讓孩子們走出家門開眼界、漲見識成為了很多家長的選擇。
  • 買買買男子兩年花50萬 醫生診斷為「購物成癮」
    紅網長沙2月25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王詩穎 通訊員 徐珊)說到購物上癮,很多人認為這是女性的專利,張栢芝就曾在電影中塑造過一個經典的購物狂形象。不過,26歲的男子李華(化名)買起東西來絲毫不比女性「遜色」。他從初中開始就愛上了購物,之後越發嚴重,控制不住亂花錢長達12年時間,近兩年更是花費了50萬元。
  • 心情不好就會買買買,買完又後悔!購物成癮其實是一種心理障礙
    或者說你自己就屬於這種「停不下來買買買」的類型?如果嚴重的話,可能患上一種心理疾病——強迫性購物障礙。什麼是「強迫性購物障礙」,又該如何應對呢?我最近看的一本《家庭心理百科》裡面,對此作了詳細的分析和解答。
  • 存在感是什麼心理?
    現在咱們身邊總聽到存在感,刷存在感;在抖音拍短視頻,或者朋友圈曬圖,又或者微博發頭條。這就是一種體現存在感的幾種方式,那麼「存在感」,在心理學上又是什麼呢?心靈哲學開創者卡爾迪就說過一句話:我思故我在。
  • 江蘇宿遷泗洪一熊孩子刷禮物花掉家中40萬元
    江蘇宿遷泗洪一熊孩子刷禮物花掉家中40萬元宿遷泗洪熊孩子玩遊戲刷光銀行卡 只剩0.43元江蘇宿遷泗洪縣的市民盛德(化名)一家賣房用來還債的40萬元,被其「熊孩子」玩快手直播刷禮物、玩網路遊戲而刷光了,銀行卡只剩下
  • 女子順手牽羊拿走價值數萬元背包,多次聯繫拒不歸還,被捕後試圖跟物主私了
    有些人有心理問題。他們覺得如果他們拿走了沒人認領的東西,他們就不是在偷東西。當你告訴他這種行為是錯誤的,他知道這種行為是錯誤的,但下次他遇到他時,他還是會這樣做。一個女人拿走了別人的背包。背包裡的東西價值數萬元。在警方介入之前,該女子無意歸還。南寧市公安局南湖分局接到報警。一家麵包店的老闆告訴警察,他的包在店裡,被人拿走了。包裡有一臺新買的筆記本電腦、一部蘋果手機和一些重要的帳單,總金額達到數萬元。接警後,民警迅速趕赴現場調查。經過排查監控,警方迅速鎖定了犯罪嫌疑人。
  • 華西醫生說「剁手黨」有可能是心理疾病,得治
    作為剁手黨,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主治醫生張霓給了4招「防剁手」:第1步 購買前提醒自己每次準備下單前,反覆思考3個問題:這真的是我需要的東西嗎?家裡有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替代呢?會不會有性價比更高的選擇呢?
  • 女子輕信網聊「高富帥」代購,花費數萬元買假鞋?警方已立案調查
    據紅星新聞報導,成都兩名女子在網上認識了一個自稱為"高富帥"的姓郭的男子,並花費了數萬元在對方那裡買鞋,但她們沒想到的是買的全都是假錢,對於這件事女子已經報警,警方已經著手調查。輕信網聊,花數萬元買到假鞋成都喬女士和徐女士是在網上認識的郭某,並在對方手裡買了好幾雙鞋,但沒想到才幾天那雙7000多塊錢的鞋就掉色了,於是喬女士拿到專櫃維修,但工作人員跟她說這鞋是假的,經過鑑定其他幾雙也都是假的。後來郭某把喬女士等人的聯繫方式全部刪了,喬女士到現在都找不到郭某,就把此事交給警方來處理。
  • 拼步數、減肥…老年人愛「刷存在感」是什麼心態?
    對於此,很多人或許會無奈地笑笑,給他們貼上「刷存在感」的標籤。  熱衷步數排名 老人走路過多足踝韌帶拉傷  採荷街道新凱苑社區小徐,面對打了雞血一樣刷微信步數的媽媽,非常苦惱。  三個月前,小徐教會了媽媽使用微信計步功能。
  • 服務員撿信用卡盜刷3萬元 買黃金買蘋果手機
    服務員撿信用卡盜刷3萬元 買黃金買蘋果手機   洗個腳信用卡被盜刷  2月15日,家住漢口新華路的胡先生,翻看幾條由銀行發送的消費簡訊時,頓時傻了眼——10日起,他的信用卡連續4天共計消費3萬元。他連忙翻找錢包,發現信用卡不見了。  江漢區唐家墩派出所介入調查,該卡信息顯示:曾在北湖一足療館使用兩次。
  • 女子臺灣購物歸來 銀行卡內207萬元離奇失蹤
    本版文/本報記者 吳俊鴻 通訊員 廈公宣    一名浙江女子,一次境外購物,銀行卡內207萬元離奇失蹤。    一次    境外購物    銀行卡內207萬元離奇失蹤    今年6月上旬,浙江陳女士的銀行卡,發生了一件離奇事——自己去了一趟「臺灣遊」,回來後發現,卡上207萬元存款消失了。更「神奇」的是,她的銀行卡一直在身邊。
  • 「我有錢,這點東西都是小case」
    今年的「雙十一」落下帷幕不久,然而,狂歡的背後,卻有著當代人心理亞健康問題。根據《中國城鎮居民心理健康白皮書(2018)》數據顯示,73.6%的城鎮居民處於心理亞健康狀態,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問題的有16.1%。記者採訪了解到,以為是情緒調節障礙沒當成病、對精神障礙治療有偏見、全媒體轟炸式營銷致使「購物狂」越來越多。
  • 女子突變「購物狂」一年花20餘萬 原是狂躁症作怪
    影星張栢芝曾經演過一部電影,叫《最愛女人購物狂》,講述的是一個被遺棄在百貨公司的女孩方芳,長大後有心理障礙導致購物狂。但是這個故事是喜劇,最終方芳不僅被醫生治好了病,還跟醫生喜結連理。但南京市民李女士卻沒這麼幸運,因為狂躁症造成的心裡障礙,李女士也成了購物狂,一年內花光了和丈夫的全部積蓄20多萬,而丈夫在制止無效的情況下,選擇了訴訟離婚。
  • 刷臉也能買東西,這自動售貨機真是神了
    在智能自動售貨機的普及過程中,新技術也是層出不斷,去年易觸科技就聯手支付寶推出了能人臉識別支付的智能自動售貨機,著實讓大家體驗了一下靠臉購物的快感。能刷臉支付的自動售貨機等商品出貨後從自動售貨機取物口拿出商品,購物完成。
  • 京城超市購物小票成牟利工具 "發票販子"月收入數萬元
    很多消費者都有從超市購物出來之後遭遇票販子索要購物小票的經歷。今天,記者走訪北京數家超市後發現,票販子不僅從普通消費者手上索要購物小票,還能「搞到」大金額的購物小票。他們憑這些小票再從超市開具發票,轉手倒賣牟利,月收入可達數萬元。  今天上午,在北京市家樂福白石橋店門口。
  • 給彩票網站刷流水賺佣金?女子被騙走十多萬元
    女子被騙走十多萬元前不久,汕頭澄海的李女士加入一個「彩票網站」刷單群。群主聲稱,在「彩票網站」上充值後刷「流水」,就可賺取不菲的佣金,這讓李女士很是心動。加了對方好友後,客服便給李女士發送二維碼,鼓動她掃描二維碼下載一個平臺。平臺上有「導師」會給她投注建議,鼓動她進行投注。
  • 網店非法刷單要「坐牢」 記好這幾招就不怕上當了
    「刷單炒信」:是指一些不法分子幫助某些電商賣家通過刷空單的方式,完成多筆虛假交易,從而使商家信譽迅速提升。  近日,全國「組織刷單入刑」第一案在浙江杭州進行了公開宣判。刷單組織者李某某通過創建網站和利用語音聊天工具建立刷單炒信平臺,非法獲利90餘萬元,被公訴機關以涉嫌非法經營罪起訴。法院決定執行有期徒刑5年9個月,並處罰金92萬元。
  • 3個月花掉20萬元 這個APP玩的是遊戲還是賭博?
    原標題:3個月花掉20萬元 這個APP玩的是遊戲還是賭博?   玩家充值虛擬幣投入遊戲,獲得虛擬幣回報後,可兌換加油卡、話費卡、攜程禮品卡等;兌換過程中,平臺會按一定比例「抽頭」;一次次充值,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玩家3個月花掉20萬元……   「1768」娛樂APP這玩的是遊戲還是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