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狀元沒有贏在起跑線給家長的啟示

2020-12-13 東方網


    29名2015年全國各省高考狀元,93.1%上的是普通幼兒園,72.4%上的是普通小學,41.3%上的是普通初中。近日,澎湃新聞針對全國21省(市)的29名省狀元(文科13名,理科16名)進行調查,發現狀元們在「人生起跑線」上,並沒有比其他孩子走得更遠。(7月16日《澎湃新聞》)

  在我們的印象中,那些高考狀元的「人生起跑線」必然是「燦爛」的,會是重點幼兒園、重點小學、重點中學,一路「重點」,可調查結果卻讓我們大跌眼鏡,原來高考狀元的「人生起跑線」實在不怎麼樣——9成上普通幼兒園7成上普通小學。不知道那些熱衷於購買「學區房」以便進入重點學校的家長會作如何感想?

  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擁有一個璀璨的「人生起跑線」,許多家長是「拚」了。據報導,7月4日,南京外國語學校小升初考試,吸引了2530名考生競爭320個學位;在廣州,幼兒師範學校附屬幼兒園天河東園區招生計劃20人,吸引783人報名,競爭比高達39:1;在上海靜安區的市級公辦幼兒園門前,家長則排隊二三十米等待搖號入園,為了對口入校,還有一名家長高價購入了長壽路上的學區房。除了讓孩子能夠進入到「重點學校」就讀,還有的家長則是拚命送孩子去培訓班、補習班。暑假也就成為了「第三學期」。而由此帶來的「過度學習」更是普遍。

  人民網發起的一項「家長焦慮」調查顯示:92.8%家長對認為自己對孩子的成長、教育存在焦慮。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組織的調查顯示,83.6%的中學生家長要求孩子考到班級前15名,小學家長的期望更高。「家長焦慮」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我們處於一個競爭的時代,競爭之激烈也超出我們的想像。不過,不能以為了孩子好,而將過多「壓力」強加於孩子身上,這本身就是錯誤的做法。

  「從學校的視野看來,小地方確實不如大城市。」福建省高考理科狀元姜麟琨並不否認優質教育資源與一般教育資源的差距。姜麟琨來自小縣城,他這麼看,其實是看到了重點學校的優勢,不過姜麟琨覺得,人的智商差別都不大,「只要小學、中學用心學,態度沒有差,學會充分利用身邊的學習資源,這些差距很快就能趕上。」比起學過什麼,姜麟琨童年印象更多是玩,「上課做完作業就是玩,與朋友爬山、捉迷藏,經常去山裡的寺廟轉轉。學習則是老師講到哪兒就學到哪兒。」浙江省理科狀元鄭恩柏根本沒有上過幼兒園,只上過一年的學前班;廣東高考理科前十,東華高級中學的熊質琪,她的童年在小鎮上的普通幼兒園、普通小學度過,醉心於數學的她,直到上中學才接觸到奧數。其實,最需要關注的一點是,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與並不出眾的幼兒園、小學、初中相比,狀元們在學習興趣及習慣上更勝常人一籌。看起來,家長們與其糾結於自己的孩子是否能上重點學校,倒不如培養孩子的興趣和良好習慣,這比什麼都重要。只是又有多少家長能夠明白這一點?

  高考狀元沒有贏在「人生起跑線」是一劑「清醒劑」。什麼是孩子最重要的,家長們應該清楚這一點。

* 以上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

相關焦點

  • 高考的「狀元卷面」:3種興趣班在小學時報,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高考的"狀元卷面",字,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雖然溫同學總分不是高考狀元,但是,她的作文,卻是作文中的狀元。在看到她的作文卷面之後,開心果媽媽不禁感慨,這樣的卷面,也難怪老師不忍心扣分了!《你我之夢,中國之夢》這篇作文,給人的第一印象便是:賞心悅目。溫同學的字,就如印刷體一般,整整齊齊地排列在作文格子中。
  • 看完近10年高考狀元家庭狀況,再來談人生起跑線
    前一段時間看紀錄片《高考》,裡面是形形色色為高考奮鬥的考生和家長,其中一個父親的話讓我記憶深刻:讓孩子不輸在高考的起跑線上。 一直以來,高考都被視為人生的起跑線和命運的轉折點。很多孩子也的確通過高考跳上了新的階層,就自己來說,常爸也算得上是高考的受益者。
  • 48位高考狀元真實身份揭秘:好的起跑線是父母的這3個習慣
    最近,大家都在關心高考狀元是報清華,還是北大,但是小編卻更關心一個問題:到底是什麼讓這些狀元,成了幾十萬裡挑一的那個人?通過匯總最近各大媒體對48位高考狀元的採訪,小編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高考還是在「拼爹」,不過拼得是父母從小給孩子的教育。
  • 各省高考狀元陸續出爐,原來給孩子最好的起跑線是父母
    文丨木棉媽媽高考是每年都能引起很多人關注的話題,高考前會關注學生的精神狀態,高考時會關注今年是不是又有考生忘記帶準考證了,當然最熱的話題在高考結束後,大家最關心的就是各省的高考狀元了。羨慕過後,其實我們更應該去了解背後的原因,我們常常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乎拼命賺錢,想要給孩子更好的教育,更好的生活條件,可殊不知,最好的教育、最好的起跑線其實就是父母本身。看過這麼多高考狀元的家庭環境,才知道,原來最好的教育永遠都在拼爹媽!
  • 高考730分「學神」家庭背景曝光:孩子的起跑線,是以家庭為單位的!
    而網友所說,「孩子沒考好,要多從父母身上找原因」,也不是沒有道理的。隨高考學霸刷屏的,還有這樣一幅截圖:父母職業以教師、公務員居多。我們當然不認同這種違背公平的「唯出身論」,可這種現象對父母何嘗不是一種啟示。就如網友解釋:很多私立學校同時面試家長和孩子,是想保證教學質量。
  • 「尖子班家長就沒有擺攤的」:輸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如何跑贏人生
    當下,有的父母很著急,一開始就給孩子制定人生規劃,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現實真的很殘酷,有的孩子一出生就在起跑線上輸了。有一句話,"尖子班家長就沒有擺攤的",因為擺攤的家長沒有時間陪孩子學習,而沒有家長的參與,孩子很難靠自己能力獲得成長進步,更別說躋身尖子班。小李卻是個例外,她爸媽都是農民,只能靠擺攤賣菜來養活一家子,但小李也沒有埋怨父母,自覺學習,考上好大學。
  •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是教育的一個偽命題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解讀「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提法本身沒有錯,錯在家長及社會對它的解讀。在「起跑線」的孩子應該完成符合年齡特點的人生「使命」。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應該自然、純真、快樂地奔跑。事實上,他們被家長大量的揠苗助長的行為所「摧殘」,他們的雙休日被文化課、鋼琴課等補習班佔滿。
  •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一個古怪的命題
    印度有部電影,叫《起跑線》,影片講述的是一對中產階級夫婦為了讓孩子能夠從小就獲得最好的教育、走上人生巔峰而絞盡腦汁擇校的故事。這讓我想起了我們常說的那句話: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看得出,我們的孩子一生下來就站在了起跑線上。有的人說還要更早,從胎教開始。一群人在比賽場,站在同一條線前準備開跑,那條線是起跑線。
  • 家長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每個家長都在想怎樣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還沒上小學已經都把小學二年級的內容都學過了,這樣做真的有效嗎?那不少家長可能會擔心,不提前學,孩子到了小學跟不上課怎麼辦?我們來看一下這張表:我們看這張專家對孩子學習成績差的原因分析表看,成績不好大多是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因此,要想贏在起跑線,家長可以從培養孩子的注意力開始做起。良好的注意力會成為孩子在以後學習中的助力器,讓孩子在學習上遊刃有餘。
  • 開學第一天,這位挎大包的男孩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
    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少家長都做出了犧牲,甚至不惜辭職做全職家長,完全沒有了自己的事業。但是這樣的付出,往往並不能獲得相應的回報,近日就有一個較為典型的案例,一家長把孩子送去培訓班,花了20多萬元培訓費,中考成績出來,孩子總分才220,別說重點了,連普通學校可能都上不了,其中物理居然只考了兩分。
  • 北大高考狀元患抑鬱症,帶給家長們什麼啟示?
    隨著高考成績的公布,各省高考狀元成了人們矚目的焦點。大家好奇狀元們的學習方法和家庭背景,也很想知道往屆的高考狀元,後來都怎麼樣了。不過,在大眾焦點和媒體的聚光燈背後,高考狀元們也有鮮為人知的一面。就在前幾天,一篇名為《一個北大高考狀元的抗抑鬱史》的文章,就在網上引發了熱議。讀罷,令人萬分唏噓,也不禁感慨。
  • 武亦姝進清華、廣西狀元730分,而我只想和你談談人生的起跑線
    這幾天,各省的「高考狀元」相繼出爐。一個很值得玩味的現象是,這些狀元們大多都來自好城市裡的好學校,往往還有一個好的家庭作為後盾。這是否意味著寒門越來越難出貴子?非富非貴的普通家庭又該如何尋找出路?這兩天,隨著2019高考各省成績相繼出爐,各省高考狀元也陸續亮相了。沒有什麼意外,狀元依舊在大城市的超級中學扎堆,家境優渥。比如,昨天刷爆朋友圈的楊晨煜,以總分730(數學英語雙滿分,語文140分、理綜290分)的驚人高分成為廣西省理科狀元。他出生於廣西南寧的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父親在廣西水利廳工作,母親是廣西醫科大心腦疾病專家。
  • 廣西狀元730分:看完「學神」的故事,我們來談談人生起跑線
    每年高考季,網絡上熱度最高的話題,永遠離不開「高考狀元」。這兩天,隨著2019高考各省成績相繼出爐,各省高考狀元也陸續亮相了。沒有什麼意外,狀元依舊在大城市的超級中學扎堆,家境優渥。比如,昨天刷爆朋友圈的楊晨煜,以總分730(數學英語雙滿分,語文140分、理綜290分)的驚人高分成為廣西省理科狀元。
  • 瀋河區理科狀元給正在選擇學區的家長有關啟示
    瀋河區理科狀元給正在選擇學區的家長有關啟示原創 海哥 瀋陽學區研判 1周前收錄於話題#瀋陽中考高考類14個文 | 海哥來源丨微信公眾號「瀋陽學區研判」2020年高考,瀋河區理科狀元在同澤中學,這顛覆了很多正在選擇學區的家長的一些概念。
  • 這樣的父母才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不知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學霸不一定有當老師的父母,但是,老師的孩子一定是學霸!甚至有的學校的高考橫幅都寫著:」拼贏官二代,考贏教二代!「父母對子女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呢?一個調查給我們揭示了可怕的真相。 在2018年的高考後,某新聞平臺面向全國的高考狀元發去過一份調查問卷,得到了下面這個圖。
  • 高考狀元都讀什麼樣的小學?看完數據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起跑線
    高考狀元七成就讀普通小學,真正的起跑線99%的家長都不知道!最近有一個調查,讓很多人跌破眼鏡。在針對全國29名高考狀元的調查中發現百分之九十三的學生都上的是普通幼兒園,而百分之七十的人上的是普通的小學。這個數字可能會讓很多家長覺得驚訝。這意味著什麼呢?這代表著這些狀元們的人生起跑線並沒有比大部分的小朋友們高。那為什麼這些狀元們可以在高考中拔得頭籌,這些孩子在幼兒階段又培養了什麼樣的能力呢?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們家長就越來越注意孩子的起跑線的這個問題了。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紀錄片《沒有起跑線》告訴你香港的教育有多拼
    TVB的紀錄片《沒有起跑線》相信有部分家長也都看過了,畢竟涉及到了孩子的教育問題,看完之後感覺最深刻的就是,孩子也真的是太不容易了。以前的孩子是無拘無束成長,現在的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怕輸在了起跑線上。興趣班,階級教育,這些詞語,家長們是不是很熟悉呢?
  • 黃磊:贏在起跑線上的都是短跑,人生是場馬拉松
    孩子一天天長大了,看著身邊家長的帶著孩子認字,學英語,上各種補習班,玲玲媽媽感到非常焦慮。玲玲上小學後,發現好多同學多才多藝,成績好分數高,自己孩子總是差一截。都說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如果自己不做點什麼,自己孩子和別人家孩子的差距不就越來越大了嗎?終於,玲玲家在多年的母慈子孝後開始了雞飛狗跳的陪讀生活。
  • 孩子要贏在起跑線上,原來這是個偽命題?
    有的父母讓孩子在入學前就上各種早教班、課外班,要做到語數外樣樣精通,琴棋書畫樣樣不落,感覺讓自己孩子贏在了起跑線上,就是人生的贏家。人生不是短跑,而是一場長跑的馬拉松「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家長們的認知有個致命錯誤,
  • 家長關心孩子高考狀元
    狀元出身名校,這並不是個例。孟令昊,高考數學150分,語文125分、英語145分、物理98分、化學97分、地理96分。今年山東高考改革,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他拿下711分,勇奪山東高考大省的狀元。他來自濰坊一中,這是一所山東省重點中學,國家級示範中學,全國新高考改革試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