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高考狀元患抑鬱症,帶給家長們什麼啟示?

2020-09-03 樹苗心理


隨著高考成績的公布,各省高考狀元成了人們矚目的焦點。大家好奇狀元們的學習方法和家庭背景,也很想知道往屆的高考狀元,後來都怎麼樣了。

不過,在大眾焦點和媒體的聚光燈背後,高考狀元們也有鮮為人知的一面。就在前幾天,一篇名為《一個北大高考狀元的抗抑鬱史》的文章,就在網上引發了熱議。讀罷,令人萬分唏噓,也不禁感慨。


01、別讓孩子,在成績之外一無所有


甫一開篇,作者就說:

「成為高考狀元,也許有一半都是我媽的功勞。......她把剩下的人生都託付給了我,因此尤其嚴格。只能前進,不能後退。」


到底有多嚴格呢?

期末考試稍有退步,整個寒假每天6點就被喊起來學習;
發小約她出去玩,被拒絕,高中所有假期都禁止出門;
參加學校象棋社團,結果招來一頓大罵;
在家讀《紅樓夢》,被阻止;
高中三年沒有碰過手機;
......


在母親極為嚴厲地管束下,作者儼然成了一個「學習機器」。除了學習,沒辦法為自己保留任何一點自由空間,可以用來「浪費」,去體驗人生的種種不同。

這種處於家長權威下的極度壓抑,一直貫穿了作者的整個初、高中生涯,讓她透不過氣來,於是只好拼命學習,想著「考上一個離家遠點的好大學」,通過「犧牲一時快樂,換來前程和更廣闊的自由」。

而她也終於得償所願,以高考狀元的身份入讀北大。

只不過到了北大,作者才發現自己不過是一個只會考試的「土鱉學霸」。周圍的同學不僅個個優秀,還看過很多自己聽都沒聽過的書,做過許多自己想都沒想過的事,他們的高中生活,精彩而豐富,而自己除了訴苦,沒有什麼值得一說。

作者懷疑自己:「難道我之前的苦,都是白吃的嗎?」

她開始陷入迷茫,懷疑努力學習的意義。逃離了母親的管束,卻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只想通過抗拒學習,報復備受壓抑的高中生活,補償自己失去的昨天。

她變得自卑,覺得自己沒有用,是一個配不上北大的「北大垃圾」。開始害怕與他人接觸,選擇躲在自己的世界裡,自我麻痺,日復一日。

終於,在大三臨近畢業的時候,她奔潰了,被確診抑鬱症。

遊安的經歷,無疑是當代學生的一個縮影,這篇文章也因此獲得了廣泛的共鳴。在評論區裡,許多人留言講述自己的類似遭遇:

時至今日,學業的好壞依舊主導著家長和老師們對於孩子的評價,有多少家長能準確說出孩子上一次考試的成績和排名,卻對孩子的內心感受和課堂之外的人生興趣,一無所知呢?

當作者追問「這樣的生活到底有什麼意義」的時候,周圍人都說是她想得太多,而「你現在唯一要做的就是把學習搞好」。

但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必然缺少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價值判斷,哪怕考入最好的大學,內心依舊是貧乏的。在成績之外,他們一無所有。

樹苗心理專家指出:


和遊安一樣,現實中有很多學習優秀的孩子以很好的成績考入了頂尖的大學,但最後卻並沒有和大家想的一樣,一路順遂,過上美好的人生,反倒深受各種心理問題的困擾。

他們或是在考上大學之後失去了人生的方向,變得迷茫而只會混日子;或是發現在大學依舊需要面對巨大的競爭壓力,因此而焦慮不已;或是無法適應從「高考狀元」變成「普通學生」的心理落差,變得社交恐懼、自暴自棄;或是發覺自己因拼命學習而失去了太多無法彌補的東西,而為此怨恨父母,從此變得玩世不恭。

歸根結底,如果孩子不能通過思考來確立自己活著的人生意義和價值,那上再好的大學,也不過是為了完成家長們的期望。

02人生不是考試,永遠沒有標準答案


應試教育對孩子最大的戕害,在於剝奪了他們的創造力,讓他們不懂如何提問,只會回答標準答案。由此,也催生了許許多多的「小鎮做題家」,可人生不是考試,沒有標準答案。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人生充滿著許許多多的可能性。

哲學家羅素說,「參差多態,乃是幸福的本源。」當父母以現今對於「成功人士」的標準來要求孩子,想著讓他去複製某某某的成功時,孩子就離幸福越來越遠了。

當代著名學者陳嘉映,在一次採訪裡談到當今社會的「成功崇拜」時,明確表示「當下誰變成了成功人士,誰就失去了自我」。

如果主流人群對於成功的定義,就是擁有財富和地位,孩子又怎麼會遵從自己的內心,選擇自己認為有意義,並真正喜歡的人生事業呢?

遊安正是在家人的要求下,放棄了自己嚮往了多年的文史哲選了光華管理學院,可當時的她連金融是幹什麼的都不知道,更沒想過畢業後何去何從。

如果「成功」成了我們人生的標準答案,那這個社會肯定不會是多元而富有創造力的,生活其間的人,也不會滿足於自己的階層,認同自己工作的意義和價值。

樹苗心理專家認為:如果我們愛孩子,就應該充分尊重孩子的選擇,不必也可不能處處替孩子做主,為他們安排好一切。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有自己的人生疑問,也都在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

03、給你愛的孩子以自由


有人說,「中國的父母都是為自己的子女而活著,中國的孩子就像是在替家長活著。」

父母為子女而活,所以傾其所有,把自己的人生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替父母活著,是因為背負了太多的期望,沒辦法做自己。

當親子關係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就會變得壓抑而脆弱,也因此衍生出種種的問題:

對於家長,是難以克制的控制欲。

希望孩子聽話,生活起居都聽自己安排,孩子的人生我來掌控。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也不管他們喜歡與否;孩子上大學,專業要父母來定,孩子的意見一票否決;孩子大學畢業,工作已經給你安排好了......除了順從,孩子好像沒有別的選擇,不然就是不孝。

對於孩子,是無法形成獨立的人格。

在家長無處不在的權威下,孩子不免形成依附性的人格,無法自主思考,獨立行事,處處都習慣遵循父母的意見。努力學習是為了討好父母,讀商學院是為了讓父母滿意,工作是父母給指定的......至於自己究竟想要什麼,應該過怎樣的人生,則從來沒想過。即便有,也只能為了父母而捨棄,否則豈不愧對他們的付出?

活在家長影子裡的孩子,只是一個提線木偶,終究是不會幸福的。而現實中,我們也見過許多親子之間「因愛生恨」的悲劇。正如一位作家說的,父母「殺死自己孩子的不是恨,而是自以為是的愛」。

孩子不是父母的財產,再小的孩子也有獨立人格。樹苗心理專家希望,父母們能適時地放手,給你愛的孩子以自由,讓他決定自己的人生。也讓作為父母的自己,放下執念,成為為自己而活的人。


讓人高興的是,遊安在心理治療和身邊人的關心下,最終走出了抑鬱症的陰霾,選擇了與自己和解,與母親和解,坦然接受了自己「從最好的大學畢業,最後還是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學習之外遇見更寬廣的世界,去找尋自己的答案;更希望家長們,給你愛的孩子以自由,放手讓他們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

相關焦點

  • 68名高考狀元身份公開,一個北大抑鬱症狀元的故事刷爆朋友圈
    當各大媒體、平臺都在吹爆這一屆高考狀元的勵志故事的時候,一篇名為《一個北大高考狀元的抗抑鬱史》的文章在朋友圈瘋狂轉發,點讚。於是,多年前,一個叫遊安的高考狀元,塵封多年的高考往事浮出水面。她甚至開始懷疑,當年自己為了考上北大,付出了那麼多的努力究竟有什麼意義?
  • 高考狀元患抑鬱症:多少父母,養出了優秀卻痛苦的孩子
    作者是一位考入北大的狀元遊安。她在文章一開始就說,成為高考狀元,有一半的功勞都在老媽身上。她的母親從小對她學習要求非常嚴格,任何退步都不可接受。假期必須待在家裡,所有的課外活動全部勒令禁止。而她終於不負所望,成了當年文科的高考狀元,走進北大的校園。
  • 做網紅,賣豬肉,患抑鬱症......那些高考狀元現在怎麼樣了
    而她選取北大考古研究專業的決定,飽受大眾質疑,很多人認為對於&34;來說,這個專業並幫不了她什麼忙,很沒用的專業。社會對高考的佼佼者陷入了固有的成功思維,認為他們就應該做「極致利己」的選擇,走「世俗成功」的道路。聚光燈下的高考狀元們不成功,便是在犯罪。 大眾認為的狀元都應該是耶魯大學建校315年來的首位中國校董張磊。
  • 北大高考狀元患抑鬱症引發數萬人熱議:多少父母養出「有病」孩子
    青欖家長地帶高考已經結束,大家對每年高考狀元都非常好奇,同時對往屆高考狀元的去向也希望了解一下。其實不少優秀的孩子,考上北大清華後,過得並不像當年考上狀元時那麼風光。 前兩天,《一個北大高考狀元的抗抑鬱史》在朋友圈刷屏,看完之後,心有戚戚、感慨良多。
  • 高考狀元沒有贏在起跑線給家長的啟示
    29名2015年全國各省高考狀元,93.1%上的是普通幼兒園,72.4%上的是普通小學,41.3%上的是普通初中。近日,澎湃新聞針對全國21省(市)的29名省狀元(文科13名,理科16名)進行調查,發現狀元們在「人生起跑線」上,並沒有比其他孩子走得更遠。(7月16日《澎湃新聞》)  在我們的印象中,那些高考狀元的「人生起跑線」必然是「燦爛」的,會是重點幼兒園、重點小學、重點中學,一路「重點」,可調查結果卻讓我們大跌眼鏡,原來高考狀元的「人生起跑線」實在不怎麼樣——9成上普通幼兒園7成上普通小學。
  • 那些天之驕子——高考狀元們是怎麼煉成的?
    作者:通識部胡玉婷隨著最近高考放榜,莘莘學子們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各省高考狀元紛紛出爐,頂著一身光環進入人們眼帘。在孩子成人之前,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產生的影響高達70%,所以,家長們千萬不要覺得我把孩子放到學校讓他好好學習就夠了。其實,孩子學習好不好,更多還是看我們家長是怎麼以身作則,陪伴和影響孩子的。
  • 吉林高考專欄:高考狀元們的「套路」
    本來想通過這些高考狀元們的心路歷程和學習方法,為後來的考生們提供一些借鑑,卻漸漸發現這是一個偽命題,啥也借鑑不上,原因後面再說。狀元們的「待遇」這幾年的高考成績發布時間一般在下午,前幾年多在半夜,甚至是凌晨時分。為了搶到第一時間,我們也跟著守到半夜,信息出來之後立刻確定考生姓名和聯繫方式。
  • 狀元們去清華北大選了什麼專業?計算機可不是首選,首選你想不到
    狀元們去清華北大選了什麼專業?計算機可不是首選,首選你想不到。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基本上能代表我國國內的頂尖的教育水平,他的生源也是來自於各個地區的佼佼者,我想大家或多或少都會好奇這些狀元的首選專業是哪一個專業吧。是近幾年一直火爆的計算機專業?還一直火爆的醫學類專業?
  • 北大高考狀元抗抑鬱史,被數萬人熱議,多少父母養出了有病的孩子
    前一陣子朋友圈經常有人轉發《一個北大高考狀元的抗抑鬱史》,這篇文章屬於一個北大高考狀元的自述。她叫遊安。她說,她是一個一時璀璨過的普通人。在考上北大,大三的時候,患上了抑鬱症,隨之休學一年。人人羨慕的清華北大校園裡,她並不快樂,覺得自己是土鱉。
  • 高考狀元為何大多選擇清華北大,而不去香港大學?
    近日,在網上引起熱議的江蘇「最慘狀元」白湘菱總算是塵埃落定,不僅被香港大學順利錄取,隨之而來的還有一百萬的獎學金,學費和生活費基本上是不用愁了。有網友有疑問,既然港大這麼好,為什麼高考狀元大多選擇去清華北大就讀,而不去香港大學,是什麼原因?
  • 高考成績放榜後,狀元的「成名路」給所有學生家長都上了一課!
    近日,各地高考成績紛紛下來,有人歡喜有人憂,考上高分的可以安枕無憂地等待志願填報的到來,考得差的要麼選擇就讀一個普通的學校或者是來年再戰。而在這個期間最耀眼的就數各個省市的高考狀元了,清華北大爭著搶著要他們,媒體記者也爭先恐後地去採訪,他們彷佛一下子就「出名了」!
  • 2020各省高考狀元們讀什麼專業?為何他們偏愛這些專業?
    2020年高考過去了,2021年還會遠嗎? 今年高考狀元都去了哪些高校,報了哪些專業 你們是不是也很好奇? 這些學霸們青睞的專業是哪些? 讓我們一起來一探究竟吧!
  • 家長關心孩子高考狀元
    7月23日開始,高考成績放榜,各省狀元也紛紛出爐。苦盡甘來,少年得志,一夜爆火……被眾多名譽和光環裹挾著的狀元們,看起來是標準的別人家的孩子。然而,有媒體採訪了全國68個高考狀元,發現,天才是不存在的。所謂的「神仙」一樣的孩子,都不是一鳴驚人的奇蹟,背後暴露了這四個教育真相。01,為什麼一定要進好學校?
  • 北大狀元的抗抑鬱史:別讓孩子活成」盜版「的你
    近期,一則名為《一個北大高考狀元的抗抑鬱史》火遍全網。 普通人一說到高考狀元、北大學子,第一反應就是天才、高高在上、無所不能、社會精英等等標籤,但從來不會將其與抑鬱、神經性疾病等詞彙掛鈎。也很難想像一個花季少女是如何從」狀元「走到」抑鬱症患者「。
  • 高考成績出爐!北大狀元回憶:我們那屆18個省狀元都選擇了出國
    我們邀請到某屆北大高考狀元現身說法,跟大家聊聊他那一屆53個省狀元的出路。53位各省高考狀元和國際奧賽金牌得主們(為簡短,以下統稱「狀元」),編了一本通訊錄,記載了大家的去向。當年本科去香港和出國的風氣還不興盛,北大清華基本就平分了全國的高考狀元和金牌得主。北大的狀元們畢業時,出國讀書的佔了1/3,有18人。國內保研(大多數在本校)的13人,約1/4。直接工作就業的有10人,約1/5。另外有12人,沒有收集到信息或延期畢業。
  • 高考狀元被謠傳北大退學 引發素質教育反思
    「這事攪得我們家長和孩子都很心慌」網上貼吧不但驚爆去年理科狀元李寧寧被北大退學,就連2007年同以709分奪得陝西理科狀元的漢中市城固一中高三畢業生陳光玉也被牽扯出來。「城固一中那個狀元據說也被(清華大學)退回來了。」該消息不但在漢中市內的貼吧上傳播,甚至被轉載到了外地。「馬上孩子要高考了。
  • 北大婉拒高考狀元,卻預錄取「假外國人」?
    高考狀元白湘菱卻被拒之門外,北大清華優先錄取外籍應屆高中生,這對國內學子公平嗎?外籍考生鄭楒婷被北大預錄取,合理嗎?在不少人的印象之中,高考狀元往往都會在清華或者北大之中二選一,畢竟清華北大才是國內最好的兩所的大學。不過,今年江蘇省卻有一個高考狀元被北大「婉拒」了,第二名反而成了名副其實的「狀元」,有如此遭遇的就是轟動一時的白湘菱。
  • 如何留住清華北大的狀元們?
    引子:國家削減清華北大2020年財政撥款18億,網友叫好,為何?近日,最新的國家財政撥款中,削減了清華北大2020年財政撥款18億,消息公布,再次引起網友熱議,叫好聲不斷,頗有恨鐵不成鋼之意。每年高考,清華北大都忙著凌晨收割各地的高考狀元,甚至提前招生,提前鎖定各種競賽獲獎者,一副求賢若渴的模樣。
  • 患上「抑鬱症」的孩子,常說這3句「口頭禪」,家長們需要重視
    孩子得了抑鬱症。會經常念叨這3句口頭禪,家長們別不當回事。患上抑鬱症的孩子們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會經常念叨著三句口頭禪,當孩子說出這些話的時候,父母一定要重視,千萬別不當回事。那麼家長們要怎麼樣才能避免孩子患上抑鬱症呢?
  • 江蘇高考狀元沒能上清華北大,帶給我們的思考
    一早看到一則新聞,江蘇省淮陰中學白湘菱高考總分 430 分,位列全省第一。然而她的選修課歷史等級為B+,選修課實行等級制,為A+、A、B+、B、C、D六個等級,兩門選修課不出具體的分數,只通過等級體現,對清華北大等一流高校選修課的成績要求一般是A+至少是A,否則就意味著這位狀元無緣清北復交等多數985高校。這消息著實令人惋惜涕零,堪稱史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