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逮住」一顆系外行星讓人類重新認識宇宙

2020-12-16 騰訊網

封面新聞記者 楊炯

北京時間2019年10月8日17時50分許,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吉姆.皮布爾斯教授,以表彰他「在物理宇宙學的理論發現」,以及瑞士日內瓦大學的米歇爾·麥耶教授和瑞士日內瓦大學教授兼英國劍橋大學教授迪迪埃·奎洛茲,以表彰他們「發現了一顆圍繞類太陽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

右側是麥耶,左側是他的學生奎洛茲

他們將分享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697萬元)的獎金。其中一半獎金授予吉姆.皮布爾斯;另一半獎金由米歇爾·麥耶和迪迪埃·奎洛茲共同分享。

皮布爾斯是加拿大裔美國物理學家和理論宇宙學家,麥耶是瑞士天體物理學家,奎洛茲是瑞士天文學家。

201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表彰了兩個研究,一個是對宇宙結構和歷史的新認識,一個是在太陽系外首次發現一個繞著類太陽恆星公轉的行星。

在過去的50年裡,吉姆.皮布爾斯對於物理宇宙學的洞見豐富了整個研究領域,並為宇宙學從猜測轉變為實證科學奠定了基礎。他從1960年代中期開始發展出的理論框架,是我們當代宇宙觀的基礎。

吉姆·皮布爾斯

大爆炸模型描述了宇宙在大約140億年前溫度密度極高的初始狀態。從那個點開始,宇宙急速膨脹,體積變大,溫度變低。大爆炸後僅僅40萬年,宇宙變得透明,光線可以在空間中穿行。即使到了今天,大爆炸的餘輝仍然以輻射形式存在於我們的周圍,宇宙的許多秘密都隱藏在其中。吉姆.皮布爾斯使用他的理論工具與計算,解釋這些來自宇宙初期的線索,並發現新的物理過程。

尋找地外行星的工作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終於在90年代的時候,取得了突破。米歇爾·麥耶和迪迪埃·奎洛茲都是瑞士的天文學家,還是一對師生。他們為尋找太陽系之外的行星做出了開創性的工作,在1995年的時候,他們提出了一種叫做視向速度法的方法,在飛馬座51恆星周圍發現了一顆軌道周期為4.2天的行星,這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飛馬座51b。飛馬座51b的發現標誌著一片全新的天體物理學領域就此開啟,即對系外行星與行星形成過程的研究。

這次探測,真正開啟了人類探測系外行星的時代。

相關焦點

  • 系外行星和宇宙學研究先驅共享諾貝爾物理學獎
    宇宙學家James Peebles和天文學家Michel Mayor、Didier Queloz由於宇宙演化以及地球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上的發現獲得了201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 讀懂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太陽系外行星的探索
    到目前為止,人類已經發現了大量系外行星,它們有類似地球的巖石行星,也有類似木星的氣態巨行星,有些有大氣,有些可能有液態水,還有很多與我們熟知的太陽系行星非常不同。對系外行星的探索改變了人類對我們在宇宙中所處位置的認知。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解讀:系外行星是如何發現的?
    白繼開攝2019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了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歸屬。本次諾獎頒發給了兩個領域,其中來自瑞士的米歇爾·馬約爾教授和迪迪埃·奎洛茲教授,因為「發現了一顆圍繞類太陽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而分享了本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獎金。系外行星是目前十分熱門的一個研究領域,特別是這個研究與發現外星生命有關,更吸引了很多人的興趣。
  • 宇宙探索屢現「高光時刻」,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帶來這些驚喜
    中新網10月6日電(李弘宇 卞磊)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揭曉的熱度還沒散去,當地時間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也在瑞典科學院揭曉。  2019年的物理學獎得主,因在宇宙學和地外行星相關領域的研究貢獻,被讚譽「徹底改變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
  • 這個周末快來科技館球幕影院一睹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的發現吧!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昨日終於揭曉了,獲獎者分別是詹姆斯·皮伯斯(James Peebles)、米歇爾·麥耶(Michel Mayor)和戴狄爾·魁若茲(Didier Queloz)圖片來源:www.nobelprize.org
  • 今年的物理學諾獎獲得者,改變了我們對宇宙的看法
    201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為理解宇宙演化及地球在宇宙中所處地位作出貢獻」的——詹姆斯‧皮爾布斯(James Peebles,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獲獎理由是「在物理宇宙學領域作出諸多理論發現」;米歇爾‧馬約爾(Michel Mayor,瑞士日內瓦大學)和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瑞士日內瓦大學/英國劍橋大學),獲獎理由是「發現圍繞類似太陽的恆星運轉的系外行星
  • 諾貝爾欠他一個物理學獎?那些手握「諾獎級」成果的物理學大佬們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雁丘客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2017的諾貝爾物理獎已經落下帷幕,完成「Rainer Weiss(左)、Kip Stephen Thome(中)、Barry Clark Barish(右)諾貝爾物理學獎宣布以後,仍然有人認為引力波的發現不到兩年,需要充分的證據積累。現在諾貝爾委員會認為引力波確實是真實的探測,在不久的未來,可能會把應該頒給「黑洞發現」的獎補上。因為引力波、高能觀測、雙星觀測等都傾向於黑洞的存在。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人因黑洞研究獲獎
    據諾貝爾官方網站最新消息,北京時間10月6日17時57分,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分成兩半,其中一半授予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Penrose),以獎勵他在黑洞形成以及相對論的相關理論的有力預測
  • 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他們開啟了宇宙學研究的新時代
    其中,皮伯斯獲獎理由是物理宇宙學的理論研究,而後兩位科學家因發現首個圍繞類日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而獲獎。 詹姆斯·皮布爾斯 詹姆斯·皮布爾斯1935年4月25日出生於加拿大的溫尼伯,加拿大-美國物理學家和理論宇宙學家,普林斯頓大學阿爾貝特·愛因斯坦榮譽科學教授。
  • 速讀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看看三位天文學家做出了什麼貢獻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總獎金折合人民幣646.5萬元。吉姆·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得到一半的獎金;米歇爾·麥耶(Michel Mayor)獲得1/4的獎金;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獲得1/4的獎金。簡單總結他們三個人的貢獻:使人類對宇宙的了解更進一步。
  • 最全解讀:因為他們,人類重新認識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
    新浪科技訊北京時間10月8日晚間消息,瑞典皇家科學院剛剛宣布,2019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將獎勵「在增進我們對宇宙演化,以及地球在宇宙中地位的理解方面所做出的貢獻」。其中一半獎金授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James Peebles,獲獎理由是「對於物理宇宙學方面的理論發現。」
  •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意義深遠|諾獎得主Wilczek專欄
    撰文 | Frank Wilczek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2004年諾貝爾獎得主)翻譯 | 胡風、梁丁當獲得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研究解釋了宇宙是如何從初期的均勻狀態中,演化出我們今天所觀察到的複雜性的。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這次研究的是黑洞!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揭曉的熱度還沒散去,當地時間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也在瑞典科學院揭曉。2019年的物理學獎得主,因在宇宙學和地外行星相關領域的研究貢獻,被讚譽「徹底改變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
  • 諾貝爾物理學獎:1990年至今,這就是現代物理學的發展史
    根據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諾貝爾物理學獎將頒給「在物理學領域做出最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除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外,諾貝爾物理學獎每年都頒發一次。以下是近30年來獲獎者的完整名單。
  • 物理宇宙學的奠基者和系外行星的發現者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解讀
    」的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和」發現繞著類似太陽的恆星運動的系外行星"的麥耶(Michel Mayor)和奎洛茲(Didier Queloz)。 本次諾獎的另一部分是授予系外行星的發現者瑞士日內瓦大學教授Michel Mayor和Didier Queloz(Queloz現在英國劍橋大學)。
  • 解讀諾貝爾物理學獎:課題「高冷」 成果實用(圖)
    中新網10月3日電(孔慶玲 孫倩影)當地時間10月3日上午,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將在瑞典揭曉。該獎項是諾貝爾各獎項中頒發次數最多的,也是華人科學家獲獎最多的諾貝爾獎項。近年來獲獎的物理學理論,往往顯得「高冷神秘」,如「上帝粒子」和「拓撲相變」理論。今年的物理學獎又會花落誰家呢?  ——物理獎知多少?
  • 宇宙認知貢獻今年獲青睞 物理學諾獎近5年都給了誰?
    其中,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名譽教授James Peebles因「在物理宇宙學上的理論發現」獨享一半獎金,瑞士日內瓦大學教授Michel Mayor和Didier Queloz則因「發現一顆環繞類太陽恆星的系外行星」共享另一半獎金。詹姆斯·比波斯(James Peebles),加拿大美國科學家,1935年出生於加拿大,目前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名譽教授。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異的現象「黑洞」
    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主席David Haviland表示。這是諾獎連續兩年關注在天體物理學領域,去年諾獎頒布給了宇宙學理論和地外行星的發現者。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Roger Penrose 研究領域:數學物理1931年出生於英國科爾切斯特,1957年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英國牛津大學教授。Penrose撰寫了探討基礎物理與人類(或動物)意識之間聯繫的一些書籍。
  • 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啟示
    現代科學史上的很多頂尖科學家同時也是諾獎得主。一般來說,諾獎成果代表了基礎科學的最高成就。每年的諾貝爾科學獎於10月上旬公布,12月10日頒獎(瑞典科學家諾貝爾的逝世紀念日)。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和挪威首都奧斯陸通過線上直播方式舉行,頒獎晚宴也不得不取消(半個多世紀以來,首次打破該傳統)。
  • 美德三位科學家分享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區分燭光與雷射的發現—諾貝爾物理學獎成果解讀        初生嬰兒睜開眼睛後首先看到的是光,人類獲得有關這個世界的絕大多數知識也是通過光。人類自誕生之日起,就為五光十色的種種光學現象所迷惑,一直試圖理解光的本質。        人類對光的研究,最早只局限於與眼睛和所看到的東西相關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