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快來科技館球幕影院一睹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的發現吧!

2020-12-22 中國科學技術館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昨日終於揭曉了,獲獎者分別是詹姆斯·皮伯斯(James Peebles)、米歇爾·麥耶(Michel Mayor)和戴狄爾·魁若茲(Didier Queloz)

圖片來源:www.nobelprize.org

詹姆斯大神獲獎的原因是他提出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和宇宙大尺度結構形成的理論。對於熱愛科幻小說《三體》的小夥伴們一定對這個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不陌生——「宇宙將為你閃爍」。

不過今天我們重點要和各位電影和天文雙料愛好者介紹的是另外兩位大神:米歇爾·麥耶和戴狄爾·魁若茲,就是下面照片裡面的兩位。

年輕有為的戴迪爾和老當益壯的米歇爾,圖片來源:www.eso.org

這兩位行星學家所領導的瑞士團隊在1995年宣布發現了第一顆圍繞類太陽恆星旋轉的行星——飛馬座51b,利用新發展起來的探測方式,他們開創了所謂系外行星研究的新領域,因此也摘得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雖然在三年前,也就是1992年,通過使用阿雷西沃射電望遠鏡,天文學家亞歷山大·沃爾茲森(Aleksander Wolszczan)和戴爾弗雷(Dale Frail)在室女座中發現了兩顆圍繞著脈衝星旋轉的行星,這是人類所發行的第一顆太陽系外的行星,可惜的是他們圍繞的並非類太陽恆星。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人類對於外星生命的探索,請來科技館觀看球幕影片《浩瀚蒼穹》吧。

這部影片是2018年中國科技館引進並自主翻譯和配音的8K解析度球幕影片,配合全新升級的8K解析度雷射數字放映系統,可以在直徑30米的球幕影院內為小夥伴們呈現出壯美和瑰麗的廣袤宇宙。

在影片中,我們可以一窺人類對於宇宙探索的歷程,並能一覽那些地外行星的面貌。

影片截圖,1988年仙王座伽馬恆星周圍存在行星的線索(在2003年被證實),1992年室女座中發現的圍繞著脈衝星旋轉的行星,1995年發現的第一顆真正意義上的地外行星——飛馬座51b

影片截圖,像木星一樣的飛馬座51b

影片簡介:

數千年以來,人們一直認為,這裡就是宇宙的中心。得益於我們的好奇心、想像力以及對探索的渴望,我們現在知道,如我們的地球一樣的行星在宇宙中十分普遍。太陽也只是我們銀河系中數以千億顆恆星中十分普通的一顆。通過世界上最強大的望遠鏡,我們能夠探索更為寬廣的宇宙。我們迄今所發現的事實已經遠遠超過了科學家和科幻小說家們最瘋狂的期望。大多數恆星都擁有行星——事實證明它們比我們此前認為的更普遍。無數個極富多樣性的世界就在這浩瀚蒼穹之中,等待著被人們發現。縱使有這些發現,但卻仍然有一個問題尚未揭曉:在那浩瀚蒼穹中是否存在生命?

影片播放日期:10月8日-27日的雙休日及節假日

影片播放時間:15:50

影片播放地點:中國科學技術館球幕影院

中國科技館影院管理部:趙然子

相關焦點

  • 東莞科技館150張球幕電影票免費送 大家快來搶吧
    這個周末,有什麼安排?不妨帶著孩子去東莞科技館開開眼界吧——科技館4月8日晚7:30,將開球幕IMAX電影(夜場)專場,現在送出150張免費票,大家趕緊去搶票。球幕電影又稱「圓穹電影」或「穹幕電影」,是20世紀70年代出現的一種大銀幕電影。拍攝及放映均採用超廣角魚眼鏡頭,觀眾廳為圓頂式結構,銀幕呈半球形,觀眾被包圍其中,視銀幕如同蒼穹。由於銀幕影像大而清晰,自觀眾面前延至身後,且伴有立體聲環音,使觀眾如置身其間,臨場效果十分強烈。球幕影院一般放映的都是科技片,效果相當震撼,小朋友都相當喜歡。
  • 中國科技館球幕影院恢復開放—新聞—科學網
    記者從中國科技館獲悉,隨著國內疫情形勢的好轉,經主管單位批准,該館球幕影院將於8月22日恢復對外開放,這次重新開放為公眾準備了《地球你好》和《下一站太空
  • 浙江科技館有個360°球幕影院 裸眼3D有多爽來了才知道
    浙江科技館有個360°球幕影院 裸眼3D有多爽來了才知道 發布時間:2016-04-28 18:07:13 星期四  來源:杭州網  (杭州網視頻報導)    杭州網訊 在科技愛好者的眼中,浙江省科技館球幕影院類似月球狀的新奇外形,像是一顆神秘的星球,等著人們前往一探究竟。
  • 廣西科技館8K球幕影院震撼亮相 市民暢遊光的世界
    小學生在雷射球幕影院觀看光學8K科普大片 記者 賴有光 攝  你知道嗎?光也有自己的「節日」。昨日,「以光之名,點亮未來」為主題的國際光日科普活動在廣西科技館啟動。廣西科技館面向市民開展一系列形式多樣的「光」科普活動——聆聽專家講述光知識、觀看8K科普大片、暢遊光世界等,讓大家在「光」的科普活動中體驗快樂。  在廣西科技館序廳展板前,科普老師用淺顯易懂而生動活潑的語言給同學們普及光學基礎知識。孩子們圍在全景視頻VR眼鏡、盲人視覺輔助儀、新型原子力顯微鏡等儀器前面,動手操作,用雷射測量頭髮絲、自製動態圖書、體驗VR視界感受光電科技的神奇與魅力。
  • 中國科技館球幕影院開放 票價成人30元學生20元
    中國科技館新館最為醒目的標誌性建築——外形為巨大球體的球幕影院今天正式開放,標誌著中國科技館同時擁有了世界最先進的球幕電影放映設備及天象演示節目設備,這在國內首屈一指。  中國科技館新館球幕影院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球幕影院,兼顧放映球幕電影和演示天象節目,可容納442位觀眾,並設有殘疾人專用座位,影院引進世界先進的IMAX放映設備,採用30米直徑的半球形銀幕,銀幕上電影畫面的面積為1000多平方米,配以六聲道立體聲音響效果,以超人視角的畫面和逼真的環繞音響效果,帶給觀眾強烈的視聽震撼和無與倫比的藝術享受。
  • 數據解讀:1901-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895年11月27日,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籤署了最後的遺囑,將其一大筆生前財富立為一系列獎項的儲備基金,獎勵世界上在不同領域為人類做出重要貢獻的人。這一系列獎項就是諾貝爾獎。根據諾貝爾的遺志,諾貝物理學獎被授予「在物理學領域做出最重大發現或者發明的人」。
  • 剛剛,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Ashkin發明的光學鑷子使用雷射光束來抓取粒子,原子以及分子。它們可以用來檢驗和操控病毒,細菌和其他活細胞而不會對其造成損傷。至此,觀察和操控生命體系的嶄新工具被創造了出來。Gérard Mourou 以及 Donna Strickland 分享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另外一半獎金。他們的工作為產生人類有史以來波長最短,能量最高的雷射鋪平了道路。
  • 諾貝爾物理學獎 授予了黑洞研究
    諾貝爾物理學獎 授予了黑洞研究   10月6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新華社發   瑞典皇家科學院6日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三名科學家。
  • 360°球幕飛行影院 設計安裝實戰案例
    ▲360°球幕飛行影院    特種影院一般應用在遊樂園、主題公園、旅遊景區、科技館、海洋館等場所,擁有遊樂體驗與科普宣傳多種用途。博濤360°球幕飛行影院使用了12臺索尼雷射工程投影機,並圍繞雷射光源這一核心技術打造出高畫質、長壽命、低散熱、免維護的新一代特種影院顯示方案,成為目前最為先進的特種影院系統之一,為行業提供了全新的設計方向與應用理念。
  • 中國科技館特效影院介紹
    中國科技館特效影院設有球幕影院、巨幕影院、動感影院、4D影院四個特效影院。中國科技館球幕影院同時擁有世界先進的球幕電影放映設備及天象演示節目設備,兼顧放映球幕電影和演示天象節目,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球幕影院之一,可容納438位觀眾,並設有殘疾人專用座位。
  • 「高冷」理論優美不凡——美國專家解讀諾貝爾物理學獎
    新華社洛杉磯10月4日電特稿:「高冷」理論優美不凡——美國專家解讀諾貝爾物理學獎  新華社記者郭爽  「正如電晶體發明(195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促進並帶來了半導體技術革命,未來有一天,或許我們在經歷拓撲技術革命時,會回首今天,滿心感慨地看待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美國科學家戴維·謝對新華社記者說,「基礎科學研究的突破性進展,往往是技術革命背後的驅動力
  • 「麗江熱線」聲光體驗、電磁探秘、移動球幕影院…「中國流動科技館」來麗江啦
    9月14日上午,2020年「中國流動科技館」雲南巡展麗江站活動在市科技館正式啟動。省科技館、市科協、市教體局領導和學生代表230人參加了活動。參觀展覽的和馨怡激動的告訴記者:「這裡有好多好玩的,我最喜歡的就是『跳舞的回形針』,音樂一放它們就跟著節奏一起動了起來立起來
  • 解讀諾貝爾物理學獎:課題「高冷」 成果實用(圖)
    中新網10月3日電(孔慶玲 孫倩影)當地時間10月3日上午,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將在瑞典揭曉。該獎項是諾貝爾各獎項中頒發次數最多的,也是華人科學家獲獎最多的諾貝爾獎項。近年來獲獎的物理學理論,往往顯得「高冷神秘」,如「上帝粒子」和「拓撲相變」理論。今年的物理學獎又會花落誰家呢?  ——物理獎知多少?
  •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朱棣文: 「我身上百分之百的基因是中國的」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朱棣文: 「我身上百分之百的基因是中國的」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朱棣文: 「我身上百分之百的基因是中國的」
  • 中國科技館球幕、巨幕、4D、動感等影院將陸續恢復開放
    中國科技館20日發布消息說,隨著國內疫情形勢好轉,經主管單位批准,該館闊別公眾7個月的球幕影院將於本周六的8月22日恢復對外開放。隨後,其巨幕影院、全新4D影院和動感影院也將在9月陸續開放。 這次恢復開放準備了《地球你好》《下一站太空》兩部經典球幕影片。
  • 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史上第3次有女性獲獎
    他一開始研究微波領域,隨後轉向雷射研究。。1986年,阿斯金髮明了用雷射來操縱微粒的光學鑷子,這也是他此次獲獎的成就。阿斯金是光學囚禁的先驅,這是一種用來操縱原子、分子和生物細胞的方法。美國前能源部長、1997年諾獎得主朱棣文的工作即基於此。
  • 美德三位科學家分享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區分燭光與雷射的發現—諾貝爾物理學獎成果解讀        初生嬰兒睜開眼睛後首先看到的是光,人類獲得有關這個世界的絕大多數知識也是通過光。人類自誕生之日起,就為五光十色的種種光學現象所迷惑,一直試圖理解光的本質。        人類對光的研究,最早只局限於與眼睛和所看到的東西相關的問題。
  • 諾貝爾物理學獎即將揭曉 今年可能會是光學或是電磁學
    諾貝爾物理學獎即將揭曉 今年可能會是光學或是電磁學時間:2018-10-02 12:48   來源:上觀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諾貝爾物理學獎即將揭曉今年可能會是光學或是電磁學 摘要:去年是高能領域的引力波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今年可能會是光學或是電磁學吧。
  • 重開影院、推出新展,上海科技館又熱鬧了起來……
    「休眠」了179天後,上海科技館電影放映員曲春驊「日夜期盼」的日子總算來了。今天早上10點,他細細擦拭著放映的儀器、核對各項數據、再次扛起了重達數十公斤的膠片,準備播放11點30分球幕影院的第一場次電影《隱秘生命》,今天在他負責的球幕影院內將上映三場電影。
  • 諾貝爾物理學獎史演義(十一)——維恩研究黑體開量學
    一百多年前他用數據證明,並因此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太陽是橙紅色的,相信大家都認同這種說法。然而在物理學家眼裡,太陽並非橙紅色,而是白中帶綠。19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瑞利研究發現,七彩太陽光傳播到地面的過程中,藍光被大氣散射,天空變成藍色,剩下直射的光線即偏橙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