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史上第3次有女性獲獎

2020-12-13 網易新聞

(原標題: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史上第三次有女性獲獎)

北京時間10月2日17時50分許,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亞瑟·阿斯金(Arthur Ashkin)、法國科學家傑哈?莫羅(Gerard Mourou)和加拿大科學家唐娜·斯特裡克蘭(Donna Stricklan),以表彰他們「在雷射物理領域的突破性發明」。

他們將獲得金質獎章、證書,並分享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696萬元)的獎金。

阿斯金的貢獻為「光學鑷子及其在生物系統的應用」,莫羅和唐娜的貢獻為「產生高強度超短光學脈衝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唐娜·斯特裡克蘭成為了繼瑪麗·居裡(居裡夫人)和瑪麗亞·格佩特-梅耶(梅耶夫人)之後的第三名女性物理諾獎得主。

現年96歲的阿斯金於1922年9月2日出生於紐約布魯克林,在二戰時進入哥倫比亞大學輻射實驗室學習,隨後進入康奈爾大學學習核物理。在此期間,阿斯金的兄弟Julius Ashkin加入了「曼哈頓計劃」。

從康奈爾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阿斯金進入貝爾實驗室工作。他一開始研究微波領域,隨後轉向雷射研究。。

1986年,阿斯金髮明了用雷射來操縱微粒的光學鑷子,這也是他此次獲獎的成就。

阿斯金是光學囚禁的先驅,這是一種用來操縱原子、分子和生物細胞的方法。美國前能源部長、1997年諾獎得主朱棣文的工作即基於此。

莫羅1944年6月22日出生於法國阿爾貝維爾,1973年從巴黎大學獲得博士學位,隨後前往美國,在聖地牙哥州立大學從事博士後工作。1979年至1988年,莫羅擔任羅徹斯特大學的教授,並在此期間完成了得獎成果:啁啾脈衝放大。

莫羅現任法國高等科技學院光學應用實驗室主任。

斯特裡克蘭1959年出生於加拿大圭爾夫,本科畢業於麥克馬斯特大學,1989年從羅徹斯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此次獲得諾獎的啁啾脈衝放大,是她就讀博士期間在莫羅的指導下完成的。

相關論文題為《放大再壓縮啁啾光學脈衝》(Compression of Amplified Chirped Optical Pulses),1985年發表在影響因子為1.86的《光學通訊》(Optics Communications)上,至今已被引用4600餘次。

斯特裡克蘭現任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助理教授,關注非線性光學研究領域的高強度雷射。

關於諾貝爾獎

1895年11月27日,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發明人阿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籤署了他最後的遺囑,將財產中的最大一份給了一系列獎項,即諾貝爾獎。諾貝爾獎分設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和經濟學六個獎項。

2018年諾貝爾獎只頒發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和平和經濟學五個獎項,文學獎推遲頒發,替代方案為「計劃於2019年頒發」。

諾貝爾獎的獎金來自諾貝爾所成立基金的利息或投資收益。隨著諾貝爾基金的收益變化,諾貝爾獎的獎金有所浮動。

2001年至2011年的單項獎金為1000萬瑞典克朗,2012年至2016年因基金收益下降,獎金下調為800萬瑞典克朗。2017年,基金財務狀況好轉,獎金改為900萬瑞典克朗。

諾貝爾物理學獎近5年獲獎者

2017年,三名美國科學家雷納·韋斯、基普·索恩和巴裡·巴裡什獲獎,理由是「在LIGO探測器和引力波觀測方面的決定性貢獻」。

2016年,三位英美科學家大衛·索利斯、鄧肯·霍爾丹、麥可·科斯特利茨獲獎,理由是「理論發現拓撲相變和拓撲相物質」。

2015年,日本科學家梶田隆章與加拿大科學家阿瑟·麥克唐納獲獎,理由是「發現中微子振蕩現象,該發現表明中微子擁有質量」。

2014年,日本科學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學家中村修二獲獎,理由是「發明了藍色發光二極體(LED),並因此帶來的新型節能光源」。

2013年,比利時物理學家弗朗索瓦·恩格勒特和英國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獲獎,理由是「希格斯玻色子的理論預言」。

數說諾貝爾物理學獎(1901年至2017年)

111次:

1901年以來,諾貝爾物理學獎共頒發過111次。其中有六個年份沒有頒發過諾貝爾物理學獎,分別是1916、1931、1934、1940、1941和1942年。根據組委會的章程,如果候選人的貢獻沒有達到要求,那麼獎金將被留至下一年。如果第二年仍然沒有合適人選,獎金將被加入到基金會的初始資金中。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諾貝爾獎較少頒出。

207人:

1901-2016年,共207人次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其中,美國物理學家John Bardeen(約翰·巴丁,1908年5月23日-1991年1月30日)因電晶體效應和超導的BCS理論在1956年、1972年兩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因此,1901年以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共206人。

47次:

有47次諾貝爾物理學獎只頒給一位獲獎者,32次由兩位獲獎者共享,32次由三位獲獎者共享。

2名:

歷史上曾有兩名女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其中,瑪麗·居裡(Marie Curie)兩度獲得諾貝爾獎。1903年,居裡夫婦和貝克勒爾由於對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居裡夫人因發現元素釙和鐳再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

55歲:

1901年至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獲獎時的平均年齡是55歲。

25歲:

迄今為止,最年輕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是William Lawrence Bragg,獲獎時是25歲。1915年,他和他的父親William Henry Bragg同時獲獎。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作者:虞涵棋 責任編輯:紀珂_b6492

相關焦點

  • 剛剛,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就在剛剛,201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其中一位為女性科學家
    北京時間10月6日18:05,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獲獎名單,英國數學物理學家Roger Penrose 、德國天體物理學家Reinhard Genzel、美國天文學家Andrea Ghez共同獲獎。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3位科學家因黑洞研究獲獎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3位科學家因黑洞研究獲獎 2020-10-08 07: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人因黑洞研究獲獎
    他與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合作,證明了如果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正確,那麼將有一個奇點,一個無限密度和時空曲率的點,其中時間在會有一個起始點。彭羅斯(Penrose)曾與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因奇點理論的工作共同獲得了沃爾夫物理學獎。
  • 最新出爐: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北京時間10月3日17時45分許,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正式揭曉!
  • 55年後,女性科學家第三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章咪佳 通訊員 朱心宇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0月2日中午11時54分(北京時間17時54分),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由美國科學家阿瑟·阿什金(Arthur這是一位女教授,是人類歷史上第三位、也是時隔55年再次獲得諾獎物理學獎的女科學家。電話那頭,斯特裡克蘭在哭,她說接到諾獎委員會電話的時候,她心想「太瘋狂了……」她一直帶著哭腔調在回答記者提問。
  • 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位雷射物理領域科學家共同分享 | 鈦快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鈦媒體快訊 | 10月2日消息: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將授予美國科學家亞瑟·阿斯金(Arthur Ashkin)、法國科學家傑哈·莫羅(Gerard Mourou)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你了解...
    安德裡亞·格茲,美國天文學家,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物理學和天文學教授。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唯一女性獲得者,同時也是第四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 113次:自1901年首次頒獎至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頒發113次。因戰爭等原因,有6個年份未頒獎,分別為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首名獲獎者是發現X射線的物理學家倫琴,其他獲獎者還包括愛因斯坦、居裡夫人(瑪麗·居裡)、玻爾等。
  • 揭秘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3位獲獎者履歷!看看他們到底有多牛
    乾明 一璞 李根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剛剛,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之前大熱領域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前,業界最看好的領域是光學和電磁學。其中,素有「諾獎風向標」的引文桂冠獎,獲獎科學家也都來自上述兩大領域。
  • 諾貝爾物理學獎知多少?有人25歲戴上桂冠、有人高齡96歲才獲殊榮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瑞士天文學家奎洛茲(左)與麥耶(右)自1901至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頒發115次,獎項得主人數共215人。歷屆得主中,只有3位女性。最年輕得主是1915年獲獎的布拉格(Lawrence Bragg),當時他才25歲,與父親一起獲獎;最年長得主則是2018年獲獎的艾許金,以96歲高齡摘下桂冠。另外,美國物理學家巴丁(John Bardeen)是唯一獲得諾貝爾物理獎2次的得主。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獎牌是什麼圖案?
  • 解讀諾貝爾物理學獎:課題「高冷」 成果實用(圖)
    中新網10月3日電(孔慶玲 孫倩影)當地時間10月3日上午,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將在瑞典揭曉。該獎項是諾貝爾各獎項中頒發次數最多的,也是華人科學家獲獎最多的諾貝爾獎項。近年來獲獎的物理學理論,往往顯得「高冷神秘」,如「上帝粒子」和「拓撲相變」理論。今年的物理學獎又會花落誰家呢?  ——物理獎知多少?
  • 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回顧史上諾獎最年輕得主!
    而這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曾保持最年輕諾獎得主頭銜長達99年!(歡迎在下文中找答案喲)諾貝爾獎1895年,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在遺囑中將自已大部分財產設立化學、物理、文學、生理醫學以及和平獎的獎金,用於獎勵在這些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1968年開始,瑞典中央銀行一直為諾貝爾經濟學獎提供獎金。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這次研究的是黑洞!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揭曉的熱度還沒散去,當地時間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也在瑞典科學院揭曉。2019年的物理學獎得主,因在宇宙學和地外行星相關領域的研究貢獻,被讚譽「徹底改變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
  • 諾貝爾物理學獎即將揭曉 今年可能會是光學或是電磁學
    諾貝爾物理學獎即將揭曉 今年可能會是光學或是電磁學時間:2018-10-02 12:48   來源:上觀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諾貝爾物理學獎即將揭曉今年可能會是光學或是電磁學 摘要:去年是高能領域的引力波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今年可能會是光學或是電磁學吧。
  • 諾貝爾物理學獎史上第三位女性獲得者:這很瘋狂
    中新網10月2日電 據外媒報導,北京時間10月2日下午5時53分許,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物理學獎一半授予美國物理學家阿希金(Arthur Ashkin),另一半授予法國物理學家莫羅(Gérard Mourou)和加拿大女性物理學家斯特裡克蘭(Donna Strickland
  • 3位科學家因引力波獲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驁】當地時間10月3日,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將在瑞典揭曉。(資料來源:知識分子微信公號)——物理獎知多少?110次頒發203人獲獎 最年輕獲獎者靠「拼爹」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遺囑,以其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5個獎項之一,旨在獎勵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1901年至2016年間,諾貝爾獎各類獎項共計頒發了579次。來源:諾貝爾獎官網截圖。
  • 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 兩位美國經濟學家獲獎
    最年輕獎項經濟學獎有啥用? 與生理學或醫學、物理學、文學獎等諾獎「元老」獎項不同,諾貝爾經濟學獎到1969年才首次頒獎,是諾獎中「最年輕」的獎項,從1969年首次頒獎至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已經頒發了50次,至今有80餘位經濟學家獲獎。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公布:3位科學家分享獎項
    就在剛剛,201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數讀」諾貝爾物理學獎】25歲與96歲在物理學獎得主中,有人登頂已是耄耋之年,但有人獲獎時才年逾弱冠。2018年,物理學獎一半授予時年96歲的阿希金,使他成為諾獎史上最年長獲獎者;而1915年,年僅25歲的勞倫斯·布拉格與父親一起摘得桂冠。
  • 【物理諾獎】關於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小知識
    自1901年設立至今,諾貝爾物理學獎已走過百年曆程,記錄了物理學發展史上的無數個裡程碑,已成為人類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儘管諾貝爾物理學獎目前已家喻戶曉,但其背後的一些趣事或許並不為人所熟知。近日,諾貝爾獎官方網站為人們梳理了這些信息。自1901年設立至今,諾貝爾物理學獎總共頒發了110次。
  • 數據解讀:1901-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01-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國籍統計從1901年到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共頒發了201人次,但是有一位名為約翰·巴丁(John Bardeen)的人兩次獲獎,所以總獲獎人數是2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