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漢服特別流行,大街上經常可以看到小姐姐穿著漂亮的古裝。小編特意搜尋了一組晚清老照片,以直觀的方式回顧歷史,看看那個時代的女性所穿的最典型、最原汁原味的漢服——馬面裙。
1890年,穿襖子和馬面裙的年輕女性。
手持摺扇拍照的少婦。
晚清一位典型的漢族貴婦的服飾,從頭到腳應該包括:抹額、襖子、馬面裙、套褲、弓鞋,這些都在照片裡的少婦身上得以體現。
1871年左右,北京穿馬面裙的老婦。
南宋時期馬面裙已初現端倪,到明朝十分流行。進入清朝,統治者推行「剃髮易服」,但又有所謂的「男降女不降」,漢族女性的服飾得以完全沿襲明朝風格。和明朝一樣,上襖下裙是清朝漢族女子裝束的典型搭配。
1875年,手持團扇的貴婦。
馬面裙又稱「馬面褶裙」,前後共有四個裙門,兩兩重合,側面打襉,中間裙門重合而成的光面,俗稱「馬面」。裙腰左右兩端縫綴系帶,裙擺寬大。
1870年,廣州婦女。
相比於明朝,清朝女子所穿馬面裙更為精緻,褶子細密,有多至百褶的,褶為死褶,一些馬面裙褶間還有鑲邊。同時,清朝也更重視馬面的裝飾,多用刺繡等方式裝飾馬面。
1870年,李鴻章的夫人趙小蓮。
馬面裙的裙擺紋飾多樣,且寓意豐富,如蝙蝠圖案即福的象徵;蝙蝠與雲紋組合寓意洪福齊天;燈籠紋樣寓意五穀豐登;八寶流蘇瓔珞海螺等紋樣寓意吉祥如意。這些紋樣突顯了我國傳統女紅技藝的精湛。
郵傳部尚書唐紹儀與夫人鄭氏。
博物館內的清朝粉紅色女襖和紅緞馬面裙
1869年左右,廣州新娘。
據小編觀察,由於馬面裙所用布料和工藝比較考究,一般多為中上社會階層的婦女穿用。所以本文所選用的照片,大多是來自富裕之家的貴婦。平民之家在遇到喜事時,會為新娘租用包括馬面裙在內的嫁衣。
滿族貴婦上身穿褂,下身穿馬面裙。
清朝滿族女性的服飾中,只有皇宮后妃禮服有一種朝裙,在朝會、祭祀、萬壽慶典等重大禮儀場合下穿在朝袍裡面,除此之外沒有裙。這位滿族女子的裝扮顯然是滿漢合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