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面裙始於遼宋時代,並風靡於明清時期。明代的馬面多清秀淡雅,清代逐漸華麗富貴。在經歷清政府的腐朽官場和崩潰後,服飾上日益西化,馬面也逐步平民質樸。
馬面裙共用四個裙門,兩兩重疊,中間以打褶的方式連接。裙頭多以白布料或裙子本布,取意白頭偕老。穿著後前後裙門應對正,裙褶服帖,以繩結或紐固定。
明代的馬面褶子多為活褶,大且疏,褶子藏擺,裙擺寬大,多以織繡工藝點綴底翩或膝斕。而為求寓意祥和,多以龍鳳、神獸、雲蟒紋為主。組合了裙襴的馬面變化繁多,增添了馬面的吸引力與影響力。

清代服飾在樣式上承接,馬面與裙襴裝飾繁複。褶子細密,更有百褶的樣式出現,且由活褶變為死褶。布料更為輕柔,多有鑲邊,使裙子富有流動感與變化感。清代的馬面工藝於清末達到頂峰。
而民國時期的裙子由繁複簡,裙擺減小,裙長變短。並使用塑料紐扣的固定方式,已不再有嚴格的形制規定,使裙子的發展更為隨意自由。
這裡玖玖給大家推薦一些形制正確,性價比較高的馬面裙。
一款明制一片式百褶馬面,定製的裙子會更加服帖,適合各種身材的漢服愛好者。天麻絲富有垂墜感,絲滑柔軟。簪花閣的工藝精細,褶子鋒利不易散。

五鼠馬面布料柔軟,不易散褶。圓金的織紋光澤度不高,更加沉穩日常。深藏藍非常耐看,T形褶更適合腰臀差較大的女生,更不易炸褶。

馬面的改良裙,更近似民國風格的馬面。日常白搭,格布在漢服上的運用在近來剛剛興起。草莓色與奶咖色都非常少女,不論是搭配襯衫還是上襖都是非少女,清新可愛。
馬面專文到這就結束了。
願所有漢服愛好者都能買到心愛的小裙子,不受偏見與質疑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