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A對於財務人的價值,除了一張高含金量的證書,更在於證書背後價值創造的思維方式和系統完善的管理會計知識體系。
今年4月份畢業的優財CMA學員莊五營,從會計主管到國有企業總部的財務管理部總經理,就是因為CMA的學習提升,在面試中脫穎而出,迎來了職場的華麗轉型。
如果你正處於職場迷茫期,不知道如何突破,不妨聽聽他的故事。
一直埋頭拉車,
抬頭看路時才發現逐漸與行業的前沿脫節
我本來是財務專業,畢業後進入一家央企的上市公司總部,做了將近8年的財務工作,從基礎工作做起,費用報銷、成本會計、稅務會計、合併報表...
等做完做些工作之後,突然有一天回頭看的時候,我發現自己一直在埋頭拉車,並沒有去抬頭看路。隨著越來越多更年輕的同事入職以及社會的變化,我逐漸發現自己好像在和這個行業的前沿脫節。突然有一天我就渾身冒汗,感覺壓力特別大。
遇見CMA,職場開始轉型
之前中央企業每年都會做會計人才培訓,都會講解管理會計的轉型等相關方面的工作,那時對CMA有一些了解,但是一直沒找到一個很好的機會和突破口,去把這種轉型落實到具體的學習路徑上。
一次偶然的機會了解到優財,被它「能考會用」的宣傳語觸動了。當時的想法就是,證書雖然是一個很好的敲門磚,但對於工作多年的人來說,我更關注的是工作中能夠用得到,對工作能有一個實質性的提升,這是首要的。
所以最終通過對比之後,在優財報名了CMA。
之前我一直在做具體、實操層面的工作,P1的學習讓我對過往幾年的工作經驗進行了很好的總結,有一種提綱挈領的作用。有些工作我做完之後再結合P1的學習,就會發現原來很多我們做的工作在理論上,在CMA的課程中都有經典案例的。所以P1學完之後我發現自己的視野開闊了,而且更有信心了。
於是2017年考過P1之後,我就從原來上市公司總部的財務主管崗位離職了,通過層層面試選拔,去了另外一家國有企業的總部。
CMA助我在面試中脫穎而出
之所以能夠在各個環節的面試中脫穎而出,第一是因為我表現的很自信,第二在總結過往幾年經歷的同時,我能在技術層面和實操層面介紹工作的同時,還能在理論層面去做一個相應的總結與升華。
既表現出財務人員一個基本的專業素質,同時又讓面試官看到了一個財務人員對於業務以及整個管理層面上一個有效的拓展,所以集團總部的財務總監和總裁面試我的時候,雙方交流順暢沒有障礙。因此到目前為止我一直特別感謝P1的學習。
雖然考試戰線拉長,
但一直受益於CMA的知識體系
CMA雖然只考兩科,最快半年就能考過,但我的戰線拉的比較長,從2017年通過P1考試之後,直到今年4月份才把P2考下來。中間因為工作繁忙、疫情延期等方方面面的原因,不過,終於在最後的關頭,一次性通過了P2考試,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雖然P2直到今年4月份才考,但一直受益於CMA帶來的幫助。
2017年進入目前這家公司時,公司正在進行業務重組,計劃IPO上市,因為有CMA管理會計的知識儲備,所以入職後做的幾方面業財融合工作才能夠得心應手。
第一就是重新構架這個單位的內控體系;第二個就是推行全面預算管理,結合公司的業務特點重新梳理,在業務流程的關鍵點設置相關指標,編制了整個全面預算的套表以及相關的指標。之後就一直準備IPO的相關工作。
今年IPO的工作已經申報,正在等待審核,4月份抽空參加了P2考試。這個過程特別感謝優財的班主任王燦燦老師。
因為IPO的過程經常加班加點,學習時間特別不可控,隨時有個問題就會開會開到半夜,沒有時間去學習。王老師就把相關的重點,以及精講的相關的總結,其他同學的經驗分享及時的提供給我,並且隨時提醒學習的節點。
雖然我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沒有去做題,但是在借鑑別人學習的基礎上,再加上關鍵的串講知識,結合自己工作中的實際案例,今年順利通過了P2考試。
希望以上的這些經驗分享,能夠給出身財務,工作多年後職業發展陷入瓶頸的夥伴們帶來一些啟發。如果你對自己的職業有不滿意的地方,一定要找到突破口,明確自己的職業規劃,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向。
2021年CMA報考條件是什麼?要求什麼學歷?
CPA考過之後還要考CMA嗎?
CMA和中級、CPA哪個含金量高,難度大?
↓↓↓
點擊"閱讀原文",馬上就知道
點擊「閱讀原文」,領取2021年CMA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