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問方式:
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2、提問變體: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
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悽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答題示例1:
春行即興
李 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古人在談到詩歌創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景」和「情」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
[參考答案]這首詩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均有特色(步驟一)。但詩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驟二)。詩中「花自落」「鳥空啼」之景都顯出了山中的寧靜,從中更透出一絲傷春、悽涼之情(步驟三)。
答題示例2:
遊月陂
宋·程顥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臺。
萬物已隨秋氣改,一樽聊為晚涼開。
水心雲影閒相照,林下泉聲靜自來。
世事無端何足計,但逢佳節約重陪。
(1)這首詩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結合詩歌內容分析。(3分)
[參考答案]詩人寫了百尺高臺、美麗的水光月色,樹林和泉聲,(1分)營造了寧靜(或靜謐、幽靜等)(1分)的意境,表達了詩人閒適(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聲靜自來」一句詩用什麼表現手法?請簡析其效果?(3分)
[參考答案]反襯(以動寫靜,以有聲襯無聲)(1分)。淙淙的泉聲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靜。(2分)
1.提問方式:
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2.提問變體:
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
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
4.答題步驟:
(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1:
與夏十二登嶽陽樓
李 白
樓觀嶽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對第三聯「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表現手法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第三聯運用了誇張手法(步驟一)寫出嶽陽樓高聳入雲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像神奇,在雲間連榻,在天上「行杯」(步驟二),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步驟三)。
答題示例2:
醉落魄·詠鷹
[清]陳維崧
寒山幾堵①,風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無今古。醉袒貂裘,略記尋呼處。
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③。人間多少閒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
[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鷹掠地飛過。③軒舉:意氣飛揚。
(1)這首詞的上片主要是用什麼表現手法來寫鷹的?請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①主要運用了襯託的手法。②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曠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場景,來襯託鷹的形象。(把「襯託」答成「烘託」也算對)
(2)結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詞人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①「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表達了猛氣猶存、老當益壯的情懷。②「人間多少閒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表達了期待施展抱負、建功立業的志向。
1.提問方式:
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提問變體:
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3.解答分析
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
4.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1: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請簡要分析這首詩突出的語言特點。
[參考答案] 清新、自然、質樸(步驟一),描繪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鷗構成了一派恬靜優雅的自然田園景象;老妻畫紙為棋局的痴情憨態,望而可愛;稚子敲針作釣鉤的天真無邪,彌足可愛(步驟二)。不作雕飾,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驟三)。
1.提問方式:
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2.提問變體:
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3.解答分析:
古人作詩講究鍊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鍊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4.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託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1 :
華子崗
裴迪
日落松風起,還家草露晞。
雲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
請談談「侵」「拂」兩個字的妙處。
[參考答案] 「侵」字寫夕陽餘輝逐漸消退的過程(步驟一),展現了詩人在夕陽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動情景(步驟二)。「拂」字運用擬人手法,增強了動感(步驟一),也使人想見山色的青翠可愛、柔和多姿(步驟二)。這兩個動詞寫雲光山翠對詩人的眷戀不舍之情,折射出詩人對華子崗的喜愛與留戀(步驟三)。
答題示例2 :
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問:結合作品簡析《旅夜書懷》第三聯中的兩個虛詞「豈」「應」使用的妙處。
[參考答案]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的意思是「(我的)名譽哪裡是因為文章而顯揚呢?(我的)官位也真該因年老多病而罷退」。(步驟二)詩人本是以詩文自負的,而一個「豈」字說,表達了內心的憤懣之情。詩人本是想建功立業的,而一個「應」字反其意而用,表達了受排擠被罷官的無可奈何的情緒。「豈」「應」二字,將一個不得志者的心理表現得頗為準確、精煉、傳神。(步驟三)
答題示例3:
葛溪驛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來照秋床。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
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悽涼。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
(1)本詩首聯描繪了一幅畫面,請為這幅畫面擬一個小標題。(2分)
[參考答案] 驛站秋夜難眠圖
(2)詩人的心緒集中體現在「亂」字上,全詩是怎樣表現的?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本詩以「亂」為詩眼,情景交融,抒寫了詩人的家國之思。首聯借殘月、滴漏、昏暗的燈光暗寫詩人心煩意亂。頷聯直寫身體之病、羈旅之困、懷鄉之愁,點明「亂」的部分原因,為進一步寫「亂」蓄勢。頸聯用襯託手法,借疏桐蟬鳴將詩人的煩亂渲染到極致。
答題示例4: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餘思,日暮尚溪亭。高樹月初白,微風酒半醒。
獨行芽落葉,閒坐數流螢。何處漁歌起?孤燈隔遠汀。
(1)詩人運用了哪些反映時間變化的意象來表現其情感?(2分)
[參考答案] 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這兩個意象,表現時間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變化,表現作者的孤獨寂寞情感。
(2)請結合全詩,評析第三聯中「穿」、「數」二字的藝術效果。(4分)
[參考答案]「獨行穿落葉,閒坐數流螢」句中「穿」字寫出了在蕭蕭落葉中穿行,而無人相伴的孤獨。一人獨坐而無聊,一個「數」字表現了主人公的動作神態,更表現出閒極無聊的寂寞情感。
1.提問方式:
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2.解答分析:
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3.答題步驟:
(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答題示例1: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麼?
[參考答案] 「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步驟一)。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答題示例2:
江陰浮遠堂
戴復古
橫岡下瞰大江流,浮遠堂前萬裡愁。
最苦無山遮望眼,淮南極目盡神州。
[注]戴復古,字式之,號石屏,南宋後期詩人。
前人認為,「最苦無山遮望眼」在本詩中最具表現力,你對此有何看法?請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這首詩寫作者登江陰浮遠堂遙望中原時,因國土淪陷而產生的憂愁和痛苦,「最苦無山遮望眼」一句對此表現得最為強烈和集中(步驟一)。該句一反常人登高時希望極目遠眺的慣常心理,在寫法上別出蹊徑,通過詩人望之則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達了國恥不報、國土不歸的極度悲憤之情(步驟二)。
答題示例3:
山行即事
王質
浮雲在空碧,來往議陰晴。荷雨灑衣溼,蘋①風吹袖清。
鵲聲喧日出,鷗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語。喚醒三日酲②。
[注]①:一種水草。②酲:chéng,酒後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覺,詩中指精神不振的樣子。
(1)詩的首聯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是如何統領全詩的?(3分)
[參考答案] 擬人手法(1分)。由首聯浮雲不定議「陰晴」領起,頷聯寫「荷雨」、「溼」——下起雨來;頸聯寫「日出」——太陽又出來了。(2分,合情理即可給分)。
(2)頸聯所描寫的景物有什麼特點?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3分)
[參考答案] 借喜鵲的喧聲表現對「日出」的喜悅;雨霽日出,波平如鏡,愛水的「鷗」盡情地玩樂。有聲有形、有動有靜,具體形象,生動活潑,富有情趣(2分)。詩人精神愉快、神清氣爽(1分,意思對即可給分)。
1.提問方式:
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的主旨是什麼
2.提問變體:
這首詩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情趣?或者結合意境提問,或就某一句某一聯發問。
3.答題步驟:
(1)詩歌各句(或相關的句子)分別寫了什麼內容
(2)運用了何種表達技巧
(3)抒發什麼情感
答題示例1: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陰重,天寒雨意濃。數枝幽豔溼啼紅。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
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注]①三農:指春耕、夏耘、秋收。
試分析下闕的內容,以及作者在詞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描寫了農民不避風雨、辛勤勞作的生活,發出了「人間辛苦是三農」的感嘆,(步驟一)(因為沒有什麼特別的表達技巧,所以步驟二跳過)表達了農民盼望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心情。(步驟三)
答題示例2: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節氣之一,唐朝時是一個重要節日。
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
[參考答案] 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之人,(步驟一)作者主要是通過這幅想像的畫面,(步驟二)來表現「思家」的。(步驟三 題目已經說明情感)(想像1分,畫面描繪2分)
1提問方式:
評價題是先列舉出一首或幾首詩詞,再引用一段古代詩詞評論家或後世人對詩詞特點的評論語,要求你先判斷這個評論是否正確,是否合理,然後闡明理由。
2這種題型酷似政史考試中的判斷說理題。
其實這類題型只是前六類題型的變體,沒有直接提出問題,需要學生自己分析問的是內容、主旨,還是表達技巧,然後結合問題和詩歌進行恰當的表述。
3答題思路:
(1)認真審題
(2)深入閱讀理解詩詞
(3)結合詩歌內容,結合評論答題
4答題注意:
緊扣詩文內容,點面結合地分析;闡明理由時,緊扣評論關鍵詞
答題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有人曾引「一粒沙裡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來概括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請作簡要說明
[分析] 這是一首典型的詩詞評價題型。詩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題者借用西方一句詩來概括其藝術特色,回答時思維要稍稍轉個彎。所謂「一粒沙裡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就是以小見大,管中窺豹的寫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吳國二女——二喬來展現三國時期的政治風雲變幻。
[答案參考] 這是一首詠史詩,抒發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可謂大內容,大主題,但詩人卻通過「小物」「小事」來表現的。詩由一個小小的文物「折戟」,聯想到漢未分裂動蕩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戰中的英雄人物,可謂說是「一粒沙裡見世界」。後兩句把「二喬」不曾被捉這件小事與東吳霸業、三國鼎立的大主題聯繫起來,寫得具體可感,有情味,有風韻,可謂』「半瓣花上說人情」。
1提問方式:
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閱讀後,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
2答題思路:
(1)要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
(2)要結合題幹中的比較角度(思想內容、感情、藝術手法、寫法、修辭方法等)來尋求詩詞的差異性。
(3)要注意點面結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表述時要注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答題示例:
齊安郡中偶題
杜牧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暮熱遊荷池上
楊萬裡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
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這兩首詩都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請指出兩首詩中「荷」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並作簡要分析。(4分)
[分析] 題目有兩問,第一問是問表現手法上的共同點,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寫出表現手法就可以,當然如果具體說明,也沒錯。第二問要求分析這兩首詠物詩表達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題時,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兩方面的內容。
[答案參考]都用了擬人表現手法。前一首的「綠荷」有「恨」而「背西風」,(步驟一)含有詩人之恨,表露了傷感不平之情,基調悽怨低沉。(步驟二)後一首的「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於荷葉之中,似是「愁熱」,卻呈現嬌羞之態,(步驟一)表露了作者的憐愛喜悅之情,基調活潑有趣。(步驟二)
[特別提示] 不論回答何種問題,都應儘量涉及三方面的內容:詩歌相關內容、表達技巧、詩歌主旨。例如第五種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內容和主旨兩方面的內容,如果加上「『折柳』運用了雙關修辭,既指聽到的折柳曲,又指聯想到的現實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場景」,那麼就萬無一失了。
2021一輪複習詩歌鑑賞知識清單!詩歌鑑賞2015年四川卷:夏日遊山家同夏少府 時間:夏日 事件:遊山家 題材:山水田園詩 感情基調:閒適愉悅意象是主觀心意與客觀物象的融合與表現,眾多意象組成意境,其中也以一兩個意象為主體。意象的主要作用是渲染氣氛、營造意境,寓情於景、情景交融。介紹疑難詞語、地名;介紹寫作背景;介紹相關詩句;介紹作者等柳色春山映(柳色映春山) 香稻啄餘鸚鵡粒(鸚鵡啄餘香稻粒) 一夜飛度鏡湖月(一月夜飛度鏡湖月)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神遊故國,應笑我多情)風軟一江水,雲輕九子山:形容詞「軟」「輕」的意動用法,把眼見的動態的水和靜態的山,寫得可觸可託。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當年我常常在岐王和崔九的住宅裡見到你並聽到你的歌聲。分為語典和事典,效果:含蓄、精煉、有文採、強調突出。1.鑑賞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詩中塑造的人物形象)(1)明確形象:思想性格特徵(兩字詞或四字詞)+人物身份(隱士、官員、文人、思婦、遊子、徵夫、農夫、漁夫等)(註:人物形象包括性格、肖像、身份、地位、職業等,大於性格特徵);(3)概括形象的意義。(分析詩人通過形象所寄寓的感情)。兩種題型:概括型(性格+身份)、簡析型(先概括、再分析、後意義)概括型舉例:詩中的陸鴻漸是一個寄情山水、不以塵事為念(性格)的高人逸士形象(身份)。(2)概括作者從哪些方面(不同感官),或運用什麼手法(如動靜結合、虛實結合、對比、側面烘託),寫出了物象的什麼特點;(3)指出象徵意義,或作者借所寫物象表達的思想感情(社會屬性)。意象作用:先描述意象 ,再分析作用(氣氛基調、環境背景、表情達意、襯託人物、結構線索等)分析意境:先概述畫面(一幅+修飾語<時、地、特點>+畫面),再描繪景物及氛圍特點<四字短語>,最後分析情感<四字短語>。比如:描繪了一幅初秋(時間)邊關(地點)陰沉凝重(景物特點)的夜景(畫面),表現詩人思鄉苦戰(情感)的心情。意境特點:雄渾開闊、雄奇瑰麗、恢弘高遠、浩翰遼闊、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朧渺遠、空靈高遠、空濛迷茫、蒼涼悲壯、優美迷人、清新明麗、清淨幽遠、寧靜恬淡、清淨悠閒、冷森幽僻、悽清冷落。1)知識點:解釋該字在語境中的含義;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理解,並簡述其內容,指出其表現手法;分析其在描物、造境、寫人、抒情上的表達效果。2)示例:請賞析「獨向長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達效果。答:「背」指「相向」或「相背」(釋義)。「背」字,描寫了詩人與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內容),使詩人向北向寒與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強烈對比(手法),表現了詩人旅程的艱辛和心情的愁苦(效果)。1)知識點:確定詩眼,梳理內容,表達情感,結構作用2)示例:「郡僻官閒晝掩門」中的詩眼是哪個字?為什麼?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答:詩眼是「閒」(詩眼)。「閒」為一篇之眼目,「郡僻」「晝掩門」對「閒」字做了進一步渲染,後三聯也均承此而來(內容、結構),詩人有志改革反被誣告而獲罪,被貶謫到商州,故一「閒」字,凝聚著詩人的不滿和惆悵以及苦悶和孤獨(情感)。句式:省略句(簡練含蓄)、倒裝句(滿足強調、平仄、對仗、押韻等之需)、意象組合、長短結合、整散結合風格: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淺顯、辭藻華麗、委婉含蓄、簡潔洗鍊、沉鬱頓挫、渾厚雄壯、多用口語、明白如話、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等。3)指出這種手法的表達效果,即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傳達了怎樣的旨趣。(有何用)(1)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借代(簡練含蓄)(形象生動) 排比、對偶、反覆(有音樂美)、反問、設問、誇張(強調突出)、 雙關(含蓄幽默)、頂真(連貫)、互文(工整簡潔)、疊字(有音樂美)、通感(感覺互通)、列錦(即名詞組合、意象疊加)等。(2)表現手法:對比襯託(突出強調)、聯想想像(豐富生動)、象徵(託物言志)、渲染烘託(鮮明突出)、賦(鋪敘)比興、用典(含蓄蘊藉)、以小見大(凝練突出)、抑揚結合(搖曳多姿)、虛實結合(拓展意境)、對面落筆(突出情感)、借古諷今(含蓄蘊藉)等。(3)表達方式:記敘、說明、議論、抒情、描寫。詩歌運用得最多的是抒情和描寫:景與情----借景抒情、觸景生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以景結情(用於詩歌結尾)事與情(理)----即事抒情、懷古傷今、借古諷今、懷古傷己、寓理於事如:託物言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借物喻理(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借物抒懷(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①正側結合(多面立體)、虛實結合(拓展意境)、動靜結合(生動活潑)、點面結合(詳略結合)、視聽結合(形神兼備)、白描(簡筆勾勒)細描(細節描寫)②描寫角度:感覺上分----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 內容上分----物:形、聲、色、態、味,人: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 觀察角度上分----遠近結合、高低結合、俯仰結合等示例:賞析這首詩頷聯、頸聯的寫景藝術。(清光門外一渠水,秋色牆頭數點山。疏種碧鬆通明月,多栽紅藥待春還。)答:選取景物,鋪陳描摹(一渠水、數點山、碧松、紅藥);移步換景,富有層次(由遠及近、由外而內);虛實結合,寓情於景(通明月、待春歸)。(4)結構方式:總領下文、開門見山、起承轉合、層層遞進,伏筆照應、鋪墊張本、重章疊唱、卒章顯志等註:表現手法這個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只指象徵、託物言志、襯託、對比、抑揚、虛實結合、以小見大等手法,廣義的包括修辭手法。高考卷一般使用狹義的概念。如需要,可按先「狹」後「廣」的步驟思考,即先考慮狹義的手法,再考慮修辭手法。看題目(確定題材)、看時空(時空轉換層次)、看關鍵詞(活用詞、修辭詞、情感詞)、看描述對象(主體、客體)、看意象(人、事、景、物)「情感基調」多用表示情感的一至兩個雙音節詞表示,如惆悵、孤獨、欣慰、憤懣、激憤、悲憤、閒適、恬淡等。「原因(或情境)」是指出於什麼原因(或情境)而產生的這種情感,如陸遊《書憤》表達的是一種悲憤之情,這種情感是由報國無門而產生的。第一步,明確表明自己的觀點看法;第二步,結合詩句進行分析,找到原詩中能支持自己觀點的地方,闡述理由和原因。1、答題模式(結合詩歌的四大考點——形象、情感、語言、手法分析)內容上:分析用怎樣的形象(人、景、物)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情感;形式上:從語言(鍊字、句式、語言風格)、手法(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表達方式、結構技巧等)等方面具體分析。2、示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的妙處。(1)詩人借詠山泉雖然無名,卻有映地照天、興風作雨的奇觀表現了一種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懷。(形象情感)(2)借景抒情、視聽結合。這兩句從聲與色的角度描寫了山泉的情態:山泉平緩流淌時清澈見底,水面映照著天光山色;凌空而下時,水石相激,作風雨之聲。山泉雖無名,卻有映天照地、興風作雨的奇觀。(表現手法)(3)抑揚結合。三、四句與前面兩句形成了欲揚先抑的效果,前兩句寫山泉的平凡無名,為抑;這兩句凸現泉流山中的奇觀,為揚。(表現手法)(4)鋪墊。如此描寫也為最後兩句稱讚山泉做了鋪墊。(結構技巧)2021一輪複習|詩歌鑑賞知識這些基本就夠了!(一)把握詩意
1、看標題
揭示寫作的時間、地點、對象、事件和主旨
交代寫作緣由或目的,暗含感情
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調
揭示作品的線索
表明詩歌的題材
暗示詩歌的表達技巧
2015年四川卷:夏日遊山家同夏少府 時間:夏日 事件:遊山家 題材:山水田園詩 感情基調:閒適愉悅
2、看意象
意象是主觀心意與客觀物象的融合與表現,眾多意象組成意境,其中也以一兩個意象為主體。意象的主要作用是渲染氣氛、營造意境,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3、看注釋
介紹疑難詞語、地名;介紹寫作背景;介紹相關詩句;介紹作者等
4、看句法
1)省略:簡潔明快,留下想像
2)倒裝:滿足強調、對仗、平仄或押韻的需要
柳色春山映(柳色映春山) 香稻啄餘鸚鵡粒(鸚鵡啄餘香稻粒) 一夜飛度鏡湖月(一月夜飛度鏡湖月)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神遊故國,應笑我多情)
3)詞類活用
風軟一江水,雲輕九子山:形容詞「軟」「輕」的意動用法,把眼見的動態的水和靜態的山,寫得可觸可託。
4)互文見義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當年我常常在岐王和崔九的住宅裡見到你並聽到你的歌聲。
5)典故
分為語典和事典,效果:含蓄、精煉、有文採、強調突出。
6)題材
(二)鑑賞詩歌形象
1.鑑賞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詩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1)明確形象:思想性格特徵(兩字詞或四字詞)+人物身份(隱士、官員、文人、思婦、遊子、徵夫、農夫、漁夫等)(註:人物形象包括性格、肖像、身份、地位、職業等,大於性格特徵);
(2)結合詩作分點說明、概括;
(3)概括形象的意義。(分析詩人通過形象所寄寓的感情)。
兩種題型:概括型(性格+身份)、簡析型(先概括、再分析、後意義)
概括型舉例:詩中的陸鴻漸是一個寄情山水、不以塵事為念(性格)的高人逸士形象(身份)。
2.鑑賞事物形象
(1)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徵(自然屬性);
(2)概括作者從哪些方面(不同感官),或運用什麼手法(如動靜結合、虛實結合、對比、側面烘託),寫出了物象的什麼特點;
(3)指出象徵意義,或作者借所寫物象表達的思想感情(社會屬性)。
3.鑑賞景物形象
1)意象
意象內涵:表層意、深層意
意象作用:先描述意象 ,再分析作用(氣氛基調、環境背景、表情達意、襯託人物、結構線索等)
2)意境
分析意境:先概述畫面(一幅+修飾語<時、地、特點>+畫面),再描繪景物及氛圍特點<四字短語>,最後分析情感<四字短語>。比如:描繪了一幅初秋(時間)邊關(地點)陰沉凝重(景物特點)的夜景(畫面),表現詩人思鄉苦戰(情感)的心情。
意境特點:雄渾開闊、雄奇瑰麗、恢弘高遠、浩翰遼闊、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朧渺遠、空靈高遠、空濛迷茫、蒼涼悲壯、優美迷人、清新明麗、清淨幽遠、寧靜恬淡、清淨悠閒、冷森幽僻、悽清冷落。
3)情景
感情色彩:樂景樂情、哀景哀情、樂景哀情、哀景樂情
情景距離:觸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4)作用
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背景,奠定基調
營造意境,渲染氣氛
引出人物,推動情節
揭示人物性格,烘託人物心情
調整節奏,舒緩情緒
作為象徵,突出主題
(三)鑑賞詩歌語言
1、鍊字
1)知識點:解釋該字在語境中的含義;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理解,並簡述其內容,指出其表現手法;分析其在描物、造境、寫人、抒情上的表達效果。
2)示例:請賞析「獨向長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達效果。
答:「背」指「相向」或「相背」(釋義)。「背」字,描寫了詩人與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內容),使詩人向北向寒與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強烈對比(手法),表現了詩人旅程的艱辛和心情的愁苦(效果)。
2、詩眼
1)知識點:確定詩眼,梳理內容,表達情感,結構作用
2)示例:「郡僻官閒晝掩門」中的詩眼是哪個字?為什麼?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答:詩眼是「閒」(詩眼)。「閒」為一篇之眼目,「郡僻」「晝掩門」對「閒」字做了進一步渲染,後三聯也均承此而來(內容、結構),詩人有志改革反被誣告而獲罪,被貶謫到商州,故一「閒」字,凝聚著詩人的不滿和惆悵以及苦悶和孤獨(情感)。
3、鍊句
句式:省略句(簡練含蓄)、倒裝句(滿足強調、平仄、對仗、押韻等之需)、意象組合、長短結合、整散結合
風格: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淺顯、辭藻華麗、委婉含蓄、簡潔洗鍊、沉鬱頓挫、渾厚雄壯、多用口語、明白如話、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等。
(四)鑑賞詩歌表達技巧
1、答題模式
1)點明手法。(用什麼)
2)結合詩句闡述這種手法的內容。(怎麼用)
3)指出這種手法的表達效果,即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傳達了怎樣的旨趣。(有何用)
2、表達技巧的基本知識
(1)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借代(簡練含蓄)(形象生動) 排比、對偶、反覆(有音樂美)、反問、設問、誇張(強調突出)、 雙關(含蓄幽默)、頂真(連貫)、互文(工整簡潔)、疊字(有音樂美)、通感(感覺互通)、列錦(即名詞組合、意象疊加)等。
(2)表現手法:對比襯託(突出強調)、聯想想像(豐富生動)、象徵(託物言志)、渲染烘託(鮮明突出)、賦(鋪敘)比興、用典(含蓄蘊藉)、以小見大(凝練突出)、抑揚結合(搖曳多姿)、虛實結合(拓展意境)、對面落筆(突出情感)、借古諷今(含蓄蘊藉)等。
(3)表達方式:記敘、說明、議論、抒情、描寫。詩歌運用得最多的是抒情和描寫:
A、抒情方式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間接抒情:
景與情----借景抒情、觸景生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以景結情(用於詩歌結尾)
事與情(理)----即事抒情、懷古傷今、借古諷今、懷古傷己、寓理於事
物與情(理)----託物言志、借物喻理、借物抒懷
如:託物言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借物喻理(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借物抒懷(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B、描寫方式
①正側結合(多面立體)、虛實結合(拓展意境)、動靜結合(生動活潑)、點面結合(詳略結合)、視聽結合(形神兼備)、白描(簡筆勾勒)細描(細節描寫)
②描寫角度:感覺上分----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
內容上分----物:形、聲、色、態、味,人: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
觀察角度上分----遠近結合、高低結合、俯仰結合等
示例:賞析這首詩頷聯、頸聯的寫景藝術。(清光門外一渠水,秋色牆頭數點山。疏種碧鬆通明月,多栽紅藥待春還。)
答:選取景物,鋪陳描摹(一渠水、數點山、碧松、紅藥);移步換景,富有層次(由遠及近、由外而內);虛實結合,寓情於景(通明月、待春歸)。
(4)結構方式:總領下文、開門見山、起承轉合、層層遞進,伏筆照應、鋪墊張本、重章疊唱、卒章顯志等
註:表現手法這個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只指象徵、託物言志、襯託、對比、抑揚、虛實結合、以小見大等手法,廣義的包括修辭手法。高考卷一般使用狹義的概念。如需要,可按先「狹」後「廣」的步驟思考,即先考慮狹義的手法,再考慮修辭手法。
(五)鑑賞詩歌思想情感
1、詩歌的題材類別:
羈旅思鄉詩:羈旅愁苦、思鄉念親 對方著筆
送別懷人詩:依依惜別、安慰勸勉 想像別後
邊塞徵戰詩:保家衛國、怨戰思歸 景物烘託
詠史懷古詩:借古諷今、傷今傷己 對比用典
詠物言志詩:言志寓理、詠物諷世 正側結合
山水田園詩:樂山樂水、隱逸之樂 借景抒情
即事抒懷詩:寄情山水、壯志難酬 間接抒情
2、把握詩歌情感的方法
看題目(確定題材)、看時空(時空轉換層次)、看關鍵詞(活用詞、修辭詞、情感詞)、看描述對象(主體、客體)、看意象(人、事、景、物)
3、分析詩歌情感的答題模式
1)情感概括題
基於何種原因(或情境)產生的+情感基調。
「情感基調」多用表示情感的一至兩個雙音節詞表示,如惆悵、孤獨、欣慰、憤懣、激憤、悲憤、閒適、恬淡等。「原因(或情境)」是指出於什麼原因(或情境)而產生的這種情感,如陸遊《書憤》表達的是一種悲憤之情,這種情感是由報國無門而產生的。
2)情感分析題
先指出抒發的情感內涵,然後結合具體詩句進行分析。
3)情感評價探究題
第一步,明確表明自己的觀點看法;第二步,結合詩句進行分析,找到原詩中能支持自己觀點的地方,闡述理由和原因。
(六)賞析整首詩或其中的佳句
1、答題模式(結合詩歌的四大考點——形象、情感、語言、手法分析)
內容上:分析用怎樣的形象(人、景、物)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情感;
形式上:從語言(鍊字、句式、語言風格)、手法(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表達方式、結構技巧等)等方面具體分析。
2、示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的妙處。
(1)詩人借詠山泉雖然無名,卻有映地照天、興風作雨的奇觀表現了一種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懷。(形象情感)
(2)借景抒情、視聽結合。這兩句從聲與色的角度描寫了山泉的情態:山泉平緩流淌時清澈見底,水面映照著天光山色;凌空而下時,水石相激,作風雨之聲。山泉雖無名,卻有映天照地、興風作雨的奇觀。(表現手法)
(3)抑揚結合。三、四句與前面兩句形成了欲揚先抑的效果,前兩句寫山泉的平凡無名,為抑;這兩句凸現泉流山中的奇觀,為揚。(表現手法)
(4)鋪墊。如此描寫也為最後兩句稱讚山泉做了鋪墊。(結構技巧)
聲明:文章轉自高中語文學習助手,如有侵權,聯繫署名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