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可謂是歷史上最勤勞的皇帝之一。必躬親,所有的奏摺都要自己批閱,一天二三百份,這對朱元璋來說工程量有點大啊。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從小就沒有收到過什麼教育,長大後就南徵北戰開闢了大明朝,所以說朱元璋一直沒有時間學習,一般都不跟別人家的孩子一起玩。不能說朱元璋沒有文化,只能說朱元璋的文化水平略低,朱元璋自己寫的聖旨都是用大白話寫的,當時在百姓眼裡感覺這個皇帝非常的親民。
比如說就快過年了,朱元璋會下一道聖旨:奉天承運 ,皇帝詔曰,大過年的我們就不放鞭炮了,花錢不說還汙染環境,主要是容易引起火災,你們家裡有多少錢值得燒啊;就這樣吧,從今年開始就別放鞭炮了,但是年的氣憤一定要有,不如你們學口技吧。
朱元璋當時的文化水平略低,但當時的大臣們上的奏摺都是文言文寫的,之乎者也的,朱元璋看著比較頭疼。曾經有一位叫做茹太素的大臣,給朱元璋上了一份大約一萬七千字的奏摺。茹太素是一個比較有想法的大臣,但是給領導匯報工作提出建議是需要套路的。
匯報建議一件事情,首先我們要這麼說:領導我有個事情想跟您匯報一下。得到領導的同意之後,我們會這麼說:領導,是這樣的,在大明朝安定團結的春風裡,在大明朝經濟高速發展的快節奏裡,在......你還沒說完,就會被領導打斷:你看你這個小同志,沒看到我正在忙麼,撿重點說!那這時我們才能說出我們的真正意圖:領導您看我們官員的工資待遇是不是要提高一下呀。
我們不能一上來就說:領導,你看我們官員的工資是不是要長一下呀。領導肯定會問:憑什麼給你漲工資啊,你這個小同志覺悟我看不太高啊,行了,把手裡的工作交接一下,去北京城少年宮帶著孩子去研究星星去吧。你看,自古深情留不住,為由套路得人心。
但是這個茹太素有點軸,寫的奏章太長了,都是文言文,朱元璋最頭疼這種老太太的裹腳布了。於是就讓自己的助理秘書念給他聽,說白了就是讓自己的秘書翻譯給他聽。秘書念了三分之一多點,朱元璋就受不了了。這是什麼破玩意,你們這群孫子,別以為我讀書少就好欺負,寫這些大環境有什麼用,純粹浪費我時間。王秘書啊,你先別念了,給我找幾個人把茹太素打一頓。
於是王秘書安排了幾個人把茹太素揍了一頓,回來接著給朱元璋念。我朱元璋是找誰惹誰了,碰上這麼個軸大臣。朱元璋終於耐下性子來,聽王秘書把奏摺念完了。其實茹太素就是提了五個比較具體實際的建議,而且朱元璋感覺還不錯,於是採納了其中的四條。至於為啥沒有全部採用,估計是領導的一貫作風吧,再者就是對茹太素的嚴重抗議,再讓你廢話連篇!
你看,給領導匯報工作不僅講究套路,而且講究則略。既不能通篇大論侃侃而談,也不能只聊結果,不注重形式。如果我是茹太素,我就分上下冊,上冊講國家環境、邊防軍事、國民經濟,事情的起因過程,下冊則說建議或者結果。最好將重點加個粗,順便加個下劃線,這樣主次就分明了,明朝的形式主義嗎,假客套一下還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