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姐妹四個,我讀書少孩子多,父親走後,我退出家庭聊天群」

2020-12-20 書生半凡

文/書生半凡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01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裡有句臺詞:

「沒有人會成為你以為的、今生今世的避風港,只有你自己,才是自己最後的庇護所。」

一個人,不管你處在什麼樣的環境裡,身邊有著什麼樣的人,你最需要做的就是自己看得起自己,別被周圍環境帶偏,總想著靠別人。

雖說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但如果說你從一開始就把自己給否定,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哪怕皇冠很輕,你還是戴不上。

其實,比物質上的貧窮更可怕的是,一個人內心的貧瘠,這樣的貧瘠帶來的不僅是內心深處的那份自尊,還有就是自卑。

這樣的人,想的太多,過得很累,身邊連個疼愛的人都很難有。

02

這個國慶節,抽空回了趟老家,不過就在家裡呆了兩天,呆在家裡的這段日子裡,老家的阿姨跟我聊了會天(來我家串門才知道我回來了)。

阿姨是個特別善良的人,看見需要幫助的人,總想方設法去搭把手。但就是命不好,跟了兩個男人,兩個男人都去世了,一個生病,一個車禍。

自打第二個男人去世後,阿姨就打消了重新嫁人的念頭,想著把三個孩子拉扯大就夠了(兩個兒子是跟第一個男人生的,女兒是跟第二個男人生的)。

不知是不是生活一次又一次的打擊,讓她變得特別小心翼翼,每次生活給予她的甜品,她都不敢去接受,生怕後面會有更大的災難等著她。

所以,一件簡單的事,她總想的很多很多,太過於在乎別人的評價,總會不自覺就會把別人對她的好當成是別人對她的瞧不起。

阿姨的娘家,兄弟姐妹四個人,她排最小,小的時候,家裡窮,父母供不起四個孩子念書,阿姨是個女孩,又最小,讀完小學就下來幫父母分擔家務。

從那會開始,家裡的雜活,父母都習慣使喚她去做,哪怕兩個姐姐跟哥哥都在家,還是她去做。

等結了婚,逢年過節去父母那裡,在廚房裡忙活的永遠都是阿姨,父母偶爾過來搭把手,姐姐跟哥哥則在客廳有說有笑。

很多時候,對於父母給予自己的這種「特殊照顧」,阿姨都覺得是一種「瞧不起」,父母之所以不使喚其他幾個孩子,無非就是覺得他們日子過得好,老了靠他們幾個。

說白了,就是覺得自己日子過得不好,好欺負。

心裡想是這樣想,但逢年過節,父母都會把其他幾個孩子給的錢,偷摸著她一部分,希望有一天她能過上她哥哥姐姐那樣的好日子。

03

俗話說:親兄弟明算帳,再怎麼親的感情,也禁不起生活裡瑣事的折騰。

本來結了婚後,就跟兩個姐姐的關係比較疏遠,然後又發生了件不愉快的事情,徹底把這層窗戶紙捅破了。

那次從父母那裡回來,兩個姐姐邀她一起去買衣服,阿姨一開始不打算去的,但想了想,順便搭個車,去了也不一定要買,也就同意了。

可哪知道,逛街的時候,兩個姐姐看了件衣服,跟阿姨特別搭,就硬讓阿姨試一試,禁不起說,阿姨就試了下。

穿上後,阿姨自己也覺得挺合身的,兩個姐姐都央求她買,也不貴,就三百這樣。

一聽到這衣服三百多,阿姨立馬脫了放回原處,兩個姐姐一看不高興了,說阿姨太小氣了,要是捨不得買,我們出錢給你買。

當阿姨聽到這話後,立馬回了句:我是窮了點,你們也沒必要這麼說我,我不稀罕你們的施捨。

原本只是兩個姐姐想給妹妹買件衣服,哪知道被阿姨這麼一說,變了味,尷尬的氛圍讓這份親情更加疏遠。

跟幾個姐姐關係鬧僵後,阿姨又跟自己玩得最好的哥哥鬧僵了。

這事還得怪阿姨把事想過頭了,本來阿姨準備把房子翻新下,都已經跟哥哥提前說好借點錢,哪知道等借錢的時候,哥哥說錢借給了大姐去了,要等段日子。

見哥哥把錢借給大姐,不借給自己,阿姨就說他狗眼看人低,嫌她家窮,怕錢借給了她,就沒了。

一頓吵鬧後,阿姨跟哥哥的關係也算鬧僵了。(這裡要說下,阿姨的哥哥把錢借給大姐,是給大姐應急用的,沒別的意思,這話我從我大伯那裡聽的)

04

雖說阿姨跟哥哥姐姐的關係鬧僵了,但看在父親的面子上(母親前年去世了),逢年過節還會象徵性說幾句話。

「兄弟姐妹四個,我讀書少,孩子多,父親走了後,我就退出了家庭聊天群。」

父親走了後,阿姨跟幾個哥哥姐姐的來往次數越來越少,平時偶爾也會在家庭聊天群裡說幾句話。

然而,每一次見他們幾個人的聊天記錄,阿姨都覺得自己插不上話,又不好意思問他們,怕他們嫌棄自己。

有一天,阿姨鼓起勇氣在群裡發個消息,結果一天都沒有人理她,那天阿姨心裡特別難受,特別憋屈,越想越氣,最後直接退了群。

其實,很多時候,別人有自己的生活圈,自己的事情去處理,尤其是對成家立業的人來說,不會有那麼多空餘時間來回復別人的消息。

可能對那些性格大大咧咧,不會想太多的人來說,這只是不足掛齒的小事,可家庭條件的匱乏帶來的多想性格讓阿姨無法去接受。

在電影《銀河補習班》裡,能教育出馬飛這樣優秀的孩子,除了父親馬浩文不一樣的教育方式,還有就是他那顆強大的內心。

內心的富有遠大於物質上的富裕,你越是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你就越過不好自己的這一生。

只有你自己內心強大了,不管生活給了你多麼難的關卡,你都能輕鬆通過。別總用自己那顆玻璃心去猜測,去多想,要想贏得別人的尊重,首先你得自己尊重自己。

其實,做人不要有那麼的顧忌,未雨綢繆總沒錯,但如果想太多,只是徒增煩惱罷了。許多事情都不是你想怎麼樣就這麼樣的,當下不雜、未來不迎,人生要學會釋然,走好每一步,珍惜當下所擁有的。

-END-

你能看完,真好謝謝你的關注、轉發和點讚

相關焦點

  • 老人走後,兄弟姐妹之間不再親近,難逃3個原因
    文/唯晨巧兒(化名)說自從前年秋天送走老母親後,她再也沒有回過娘家,也可以說她從母親入土之後便沒了娘家。巧兒生在83年,並非獨生子女,在她上面有個哥哥,下面還有一個弟弟,按道理來說三個孩子中只有一個女孩,這樣的家庭多少會偏心姑娘一些,畢竟「物以稀為貴」嘛。
  • 電視劇《我的兄弟姐妹》,很感人的一部親情劇
    我最近看了一部電視劇《我的兄弟姐妹》,很有感慨。劇情和演員的表演都非常打動我。故事發生在20世紀70年代的中國東北小鎮,主要講了四個兄弟姐妹和他們爸爸媽媽的故事。四個孩子分別是大哥齊憶苦、二妹齊思甜、三弟齊天和四妹齊妙。這個家庭原本是幸福完整的。
  • 孩子新開學!圍觀學校家長群聊天后,我決定退出群聊
    不知不覺暑假已經過完,又到了9月份的開學時間,家長們摩拳擦掌期待把孩子送到學校後的自由時間。但上一秒還沉浸在孩子上學的快樂,下一秒微信的消息提醒就把家長們拉回現實。是的,有比熊孩子更可怕的,那就是——班級群!
  • 閨蜜結婚我送禮金八百,下班看到群裡的信息,我默默退出了聊天群
    我今天就給大家講講我的親身經歷,我也遭遇了塑料花姐妹情。我叫小美,是來自山東的打工妹。廠裡的女工很多都來自異地他鄉,相同的境遇使我們走近了,我們互稱姐妹,並組建了一個群,叫「歡樂大家庭」。群裡有十個姐妹,我們的籤名是「十指相扣」。從這裡你可以看出,最初的我們真的是親如姐妹。
  • 為啥孩子一畢業就退出家長群?回答:群裡的「汙垢」我受夠了
    「文/糯豆包媽媽,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如今信息通訊高度發達,相信每個人都有幾個甚至多個群聊,但家有孩子的父母,家長群一定是重點關注對象。可家長群卻並不招人愛,許多家長表示:孩子畢業後,第一件事就是退出家長群。問及原因,他們的回答也略顯無奈:群裡的「汙垢」讓人受夠了。為啥孩子一畢業就退出家長群?
  • 我的父親不善言辭,卻對我們說:就是砸鍋賣鐵也要供你們讀書
    前段時間回老家,看見父親的頭髮又白一些,牙齒又掉了一顆,隨著父親的笑而露出些許空洞;可精神不錯,身體硬朗,今年滿七十歲,仍在田裡辛勤勞作。父親,像中國世世代代的農民一樣,臉朝黃土背朝天的養大了四個孩子,其中的艱辛,或許只有父親和母親才能體會。
  • 兄弟姐妹爭遺產糾紛多 帳算清後老死不相往來
    土地補償款拆散姐妹情  繼承案件皆發生在親屬之間,這也是此類案件的特殊之處。從大多數繼承案件的官司不難發現,官司打到最後,帳是算清了,但親情也算沒了,原本和睦的兄弟姐妹在經歷了官司後,往往是老死不相往來。  李春紅、李秋紅和李冬紅三姐妹就是最好的例子。
  • 父母都走了之後,兄弟姐妹基本不來往了,往往是以下幾個原因
    兄弟姐妹是血脈相連的親人,是在一個家庭裡長大的人。父母在的時候,逢年過節,大家在一起聚會,不管哪一個節日,少了誰,都覺得家庭裡缺了什麼。 記得上次過年的時候,我的大姐在外地打工,要過了元宵節才回來。在除夕夜,母親說:「哎,今年過年,一點都不熱鬧。」 母親的話,讓一家人都感覺到「掃興」。
  • 讀朱自清的《背影》,我看見了自己的父親
    2009年我上大學,大學在瀋陽,我家在甘肅,從家到瀋陽,要先坐4小時大客車去西安,然後再坐28小時火車。當時我已經19歲,能夠自己照顧自己,而且同行的還有一位去哈爾濱的同學,也相互能有個照應。我不讓父親送我,可父親怎麼也不同意我一個人走,他怕我沒出過遠門,照顧不好自己。
  • 父母都不在了,兄弟姐妹還會來往嗎?3個過來人說出了心底話
    因此,父母常常叮囑:除了父母,世界上最親近的人就是兄弟姐妹,他們是唯一血脈相連的親人,要團隊一致。父母在的時候,兄弟姐妹間還可以團聚一起,嘻嘻哈哈,樂也融融。當父母不在時,有些家庭的子女就抱團一起,互相照顧。有一些則因為各種原因開始漸行漸遠,活成陌路人。每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兄弟姐妹之間的情義也不盡相同,不妨來聽聽這3個家庭的子女心聲吧。
  • 《以家人之名》:有兄弟姐妹的家庭和獨生子女家庭到底有多大差別
    你們家是獨生子女家庭還是擁有多個孩子的家庭呢?你是否小時候經歷過擁有兄弟姐妹的家庭呢?但事實總是「偷出書來兩人看,挨揍則是我一人挨。」就算這樣,我還是說「人有兄長是好的。」有個兄弟姐妹,在成長的年歲裡會多很多有趣的回憶。是的,有了兄弟姐妹,成長的歲月裡面多的是更多有趣的事情。哪怕是兩個人互相打架。在長大後,那也是特別有趣的事情。
  • 澳洲少女得知自己是人工授精所生,尋找捐精父親和6個兄弟姐妹
    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7日報導,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的17歲少女洛蒂·弗羅邁德是人工授精出生,她一直計劃按法律規定年滿18歲後和「父親」見面。洛蒂還得知「父親」捐精生下了其他6個孩子,但該州沒有立法設置人工授精嬰兒信息登記處,所以她經常在網上翻照片尋找面孔相似的人:「萬一是我認識的人,我卻不知道呢?」
  • 離開學生會,我退出了群聊!
    離開學生會後,我是有想過去聯繫學生會的一些朋友的。這樣的關係也理所應當,大學裡我們認識了很多人,比以前多了幾十個群聊,多了幾百個好友,如果是都能保持聯繫,我們也會自顧不暇。看著光禿禿的聊天頁面,我突然明白了極簡主義的意義,沒有利用價值,卻一直佔著空間的物品,應該被處理掉。不再用來聯絡感情,不再用來溝通的群聊,也早就應該退出。
  • 「雙胞胎」姐妹嫁給「雙胞胎」兄弟,孩子出生後,兩家人亂了套
    導讀:「雙胞胎」姐妹嫁給「雙胞胎」兄弟,孩子出生後,兩家人亂了套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雙胞胎」姐妹嫁給「雙胞胎」兄弟,孩子出生後,兩家人亂了套!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雙胞胎兄弟娶雙胞胎姐妹,孩子出生後,婆婆看了眉頭緊皺
    導讀:雙胞胎兄弟娶雙胞胎姐妹,孩子出生後,婆婆看了眉頭緊皺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雙胞胎兄弟娶雙胞胎姐妹,孩子出生後,婆婆看了眉頭緊皺!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曾春亮案:父母沒有了,兄弟姐妹越走越遠只能是離那裡越來越近
    曾春亮案:父母沒有了,兄弟姐妹越走越遠只能是離那裡越來越近江西曾春亮殺人被捕前,他的兄弟姐妹有三人出過面。曾家有6個兄弟姊妹,59歲的曾辛是老大姐,曾春亮排行老四。家中孩子多,曾家經濟情況並不是很好,父母在2002年左右先後去世,兄弟姊妹間很少走動,相聚大多在過年時。
  • 「兄弟不共財,姐妹少來往」,道出了親戚間相處的難處,引起共鳴
    尤其在跟親戚相處時,更加要懂得避忌,老一輩常勸告我們:「兄弟不共財,姐妹少來往」,這句話看似很不近乎人情,但是細讀之下,卻字字有理,確實如此。它道出了親戚間相處的難處,一不小心就容易引發矛盾,造成家庭不和。
  • 因贍養父母,兄弟姐妹斷絕關係,65歲阿姨坦言:沒什麼親情可言
    導語:老一輩人都說:多子多福,兒孫滿堂才是福。所以我們爺爺奶奶那一輩人生五六個孩子,是非常常見的。農村有句俗語:人多不洗碗,鴨多不生蛋。可是如今把這句話用在父母身上,就是子女多了,孝敬的只有那麼一兩個。因為贍養父母的問題,你推我,我推你,最後斷絕關係的兄弟姐妹不在少數。多子多福,真的是這樣嗎?
  • 在那貧窮的年代,我和我的兄弟姐妹們自力更生,發奮圖強的故事
    我父親對我們弟兄四個說,你們誰有本事誰尋媳婦,誰沒本事誰打光棍,指望老子,沒門兒!我記事時,我家有十口人,分別是奶奶、父親、母親,大哥、二哥、三哥、我、大妹、二妹、三妹。我小名叫六的,三哥叫五的,聽說是三哥上邊還有個哥哥夭折了,因此就這樣排下來叫了。
  • 過年我給父母1萬紅包,孩子收到壓歲錢後大哭,我們轉頭走了
    大多數獨生子女家庭的孩子都表示會同意,覺得有人作伴也挺好的,而那些已經有了兄弟姐妹的人則認為,獨生子女很好,父母的愛都給了他一個人,不會出現偏心的情況。家裡有兄弟姐妹的人大多數都遇到過一碗水端不平的現象,特別是兩個兄弟的家庭,小的時候還好,一旦兩兄弟都成家了,矛盾也就接踵而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