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糯豆包媽媽,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如今信息通訊高度發達,相信每個人都有幾個甚至多個群聊,但家有孩子的父母,家長群一定是重點關注對象。
可家長群卻並不招人愛,許多家長表示:孩子畢業後,第一件事就是退出家長群。問及原因,他們的回答也略顯無奈:群裡的「汙垢」讓人受夠了。
為啥孩子一畢業就退出家長群?回答:群裡的「汙垢」我受夠了
曾有網絡一個視頻,受到了極大的關注。
一位硬核父親在視頻中,義正辭嚴地向老師提問:我就是退出家長群!怎麼了?這位父親指責老師不負責任,把輔導功課和批改作業的工作交給家長,這條視頻的閱讀量超過了5億,評論多達5.5萬,我們看一下網友們怎麼說:
網友a:孩子小學三年級,學習成績不好,每天提心弔膽過活,生怕老師在群裡點名,更怕公布考試成績。
網友b:每天早晨六點起床,準備早餐送孩子上學,想當年,自己上學也沒這般勤奮,晚上做飯、收拾家務,累得渾身酸痛,還需要輔導功課,真的沒有那麼多精力,如果每天可以延長12小時,可能就不會那麼忙碌了吧?
網友c:從五月起就開始加班,上班有點下班沒點,有時到家都快十點了,實在沒有多餘的精力輔導孩子,希望老師和校方能體諒家長一些。
看了網友的種種感慨,由衷感嘆:這些家長實在是太難了!
小小家長群實則「大殺器」,不知壓垮了多少為生活奔波的家長
一、名副其實的「壓力群」
受疫情影響,熊孩子們在家呆了很長時間,好不容易開學,家長們集體鬆了一口氣,還沒等氣喘勻實,心又被提了起來。家長群不知何時便會跳出信息提示,讓父母在工作時吃飯時甚至是休息前,都需要緊緊盯著,生怕錯過重要信息。
不少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歷:班級群置頂、老師置頂,家長們如此小心翼翼,擔驚受怕,原本作為老師和家長溝通的工具,如今卻變了味兒,成了名副其實的「壓力群」。
讓家長「壓力山大」的並非是一個群,而是每天要為生活勞累奔波,回家後沒有放鬆時間,還要批改作業和輔導功課,職場的壓力、生活的重擔、孩子的學習,種種事情糾纏在一起,讓人十分鬱悶。
二、味道漸變的「馬屁群」
許多家長為了給孩子博得一個好印象,在群內瘋狂開啟「稱讚」「感恩」模式,當老師在家長群裡發布通知後,家長們會以最快的速度跟貼,皆是讚美老師和學校的話。
逢年過節時群裡更是各種祝福,生怕自己的疏漏而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其實這些話本也沒有什麼不妥,只是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家長跟著說,感覺怪怪的。
滿屏清一色的「收到」和連篇的讚美,想找到老師發的信息,需要翻好久的聊天記錄,有效的信息卻被「彩虹屁」掩蓋得無影無蹤。
本是為了孩子好的家長群,如今卻成了負擔,它該何去何從?
不少家長抱怨,家長群就是負擔,讓自己身心俱疲,甚至有人建議取消家長群,他們提出這樣的觀點:當年自己讀書時,根本沒有所謂的微信群,不是照樣在學習嗎?
時代不同,以前沒有智慧型手機,自然而然就沒群,可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群的建立使家長、老師和學生都在一個群裡,可以做到信息共享,這本是一件好事。
大大降低了學校與家庭溝通的成本,並且提高了彼此之間的溝通效率,家長群的出現本身是一件對學校和家長都有利的好事,那麼為什麼它悄悄變了味兒呢?
這跟我國的教育體制有著極大的關係,一方面是國家大力倡導的減負政策,一方面是極高的升學壓力,孩子減了負但是升學考試的難度不降,矛盾便自然而然出現了。
當孩子輕鬆下來,一部分作業和輔導工作自然而然轉移到家長身上,在這樣的大時代背景下,家長和老師要做到相互理解。
在一浪高過一浪的減負呼聲下,老師和學校面臨著和家長同樣的壓力,作為家長我們要儘可能配合老師的工作;作為校方和老師,也請充分理解家長的苦衷。
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老師,也沒有完美的家長,大家不過是為了孩子們,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留言板話題:你討厭家長群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