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紅柿媽媽
孩子進入集體生活,從幼兒園開始,就會有各種班級群。班級群起到了方便家長和老師溝通的作用,高效又快捷。
但是,人多的地方就是江湖,家長群裡也時不時會有一些不和諧的事情發生,讓一些家長覺得很不愉快。
王瑜的女兒上幼兒園中班了,今天孩子回家以後,她發現孩子的鞋子穿錯了,不是自己家的。在群裡她問:「這雙鞋是哪個孩子的?我家的鞋子哪個寶貝穿走了?」
群裡的另一個家長,居然站出來說:「你家孩子可真會穿錯,我家的鞋子可是阿迪達斯的限量版,很貴的!」
王瑜聽了,頓時覺得火冒三丈,自己的孩子又不會分辨鞋子的貴賤,只是孩子不小心穿錯了鞋,居然被說的像小偷一樣。
鞋子,兩個孩子換回來了。王瑜說,只要娃一畢業,我就要立馬退出這個家長群,再也不想和這樣的人打交道了。寶媽這句話,說到許多家長的心坎裡了,很多家長平常都是敢怒不敢言。
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家長群已經非常普遍地存在。但是一些家長群裡的家長,確實是很「戲精」,不但令其他反感,也給老師的工作增添了很多負擔。
01、諂媚型的家長你有沒有遇到過?
前些日子過教師節,家長群裡的祝福也很多。其實,家長在群裡表示一下,對老師節日的祝福是應該的。
但是,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家長,他會在群裡對大家提議:「不如我們集資給老師送一件禮物吧!」
這樣的提議,大家好像不答應都不太好,有的時候家長們不得已就只好把錢出了。有的時候,老師不能收貴重禮物,還要親自出面解決這個事情。
唉!有時候自己孩子的家長群裡,有一個「馬屁精」家長,就算和自己無關,他整天對老師各種諂媚,聽起來很肉麻,也挺是煩人的。
02、愛炫富型的家長,容易惹眾怒。
有一個家長群,要選幾名家委會成員。老師就問:「哪位家長平時工作不是很忙,可以報名參加競選。」
有一個家長說:「哎呀,我平時都沒有上班,只是家裡有幾十套房子,年底就是收收房租,一點兒都不忙,我可以做家委。」
這是想要當家委,還是想要炫富呢?
家長群裡的家長各行各業,當然經濟水平的差距也是挺大的。有一些比較土豪的家長,時不時就炫一下富,很多家長都很反感。
03、自我型家長,我們的孩子就是「太陽」。
有一些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就是「太陽」,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學校裡,都要讓孩子成為焦點。
老師在群裡發一些孩子活動的照片,只要自己的孩子不是佔據C位,就要發表各種意見。
平時,只要自己的孩子有一點點亮點,就要趕緊發在群裡,希望大家都能來誇讚一番。
04、攀比型家長。
如果家長群裡有一個家長炫耀,大家不理他也就作罷了,可氣的是,有時候還有三五個家長互相攀比。
你曬你家孩子報了幾個興趣班,我就曬我家孩子在某個比賽中獲得了多大的獎項。你曬你家孩子考了高分,我就曬曬孩子的毛筆字。
互相攀比的幾個家長,他自娛自樂起來,還真是沒完沒了啊!
05、槓精型家長。
有一個朋友,說孩子的家長群裡有一個「槓精」簡直要氣死了。朋友跟老師說,孩子個子矮,在後排有些看不到,希望老師可以給重新排一下座位。
沒想到,老師還沒有回覆,一個家長跳出來說:「就你家孩子想到前面去,誰不想去前面,長得矮,看不到活該!」
朋友氣得夠嗆,你說又沒有讓你家孩子去後面,你跳出來抬得哪門子槓?可是,偏偏就是有這種家長,處處顯擺自己能說會道,處處都要插一槓子,很招人煩。
孩子只要在學校這個集體中,家長就要待在家長群裡。
做一個文明禮貌的家長,是對老師最大的尊敬,也是給孩子最好的影響教育。
首先,和孩子無關的事,我們儘量少發在班級群裡。
班級群的存在,就是為了家長和老師最好地溝通孩子的一些事情。
所以,如果你在班級群裡刷屏聊天,推銷商品,說一些和孩子無關的事是很讓人反感的,估計老師也會很討厭你這樣的行為。
其次,有矛盾要私下解決,不要在班級群裡起爭執。
有些家長,孩子有一點點兒事情,就要在群裡嚷嚷,好像大家都知道了,他的問題就能解決了。
比如,孩子在學校裡有點小磕小碰,或者和同學發生矛盾,最好和老師私聊,不要在群裡直接發表不滿。
在群裡發生爭執,更不利於解決問題的。
最後,不需要回復的問題,就不要刷屏。
一些比較重要的信息,老師會要求家長們回復,這樣的回覆沒有問題。
如果老師沒有要求回復,最好就不用老師一說話,就各種「老師辛苦啦!」等等。你的刷屏給老師會帶來麻煩,老師就更加辛苦啦!
我們做文明禮貌的家長,做更好的自己,孩子才能成為更好的孩子。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