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溢談教育心得:想陪伴孩子,管孩子學習也會發火,道出家長心聲

2020-12-19 胡蝶育兒園

今天凌晨快零點半了,沙溢還沒有睡覺,突發感慨談到了對兩個兒子的教育心得。為此發了很長的一段文字,概括起來主要有兩點。每一點都非常真實,道出了我們家長的心聲。

其中一點談到了對孩子的親子陪伴。他覺得陪伴孩子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雖然陪伴孩子會佔用自己的時間,會影響工作,但是卻是值得的。

第二點沙溢提到了面對孩子的學習,在輔導孩子學習上,他也會生氣,也會衝兒子發脾氣。甚至在把孩子說吵哭了時,他自己也會悄悄留下眼淚。真是位柔心的老父親!

從這簡短的幾句話中,我們能體會到沙溢在批評兒子時的糾結心情,既然有恨鐵不成鋼的生氣,也有不忍也不想吵孩子的心疼。我們每個父母又何嘗不是呢?每當孩子不好好學習,我們忍不住火氣吼娃過後,也是萬般後悔、心疼和愧疚。簡直太真實了!道出了眾多家長的心聲。

親子陪伴和工作怎樣取捨?是很多家長的為難之處

我們先來說說沙溢提到的第一點,關於親子陪伴。每個人都只有一個身子,都只有一份時間。把時間用在工作上,自然就少了對孩子的陪伴;而多陪伴孩子,就只能犧牲工作或者事業。兩者實在難以做到兼顧。

有些父母雙方都忙於工作,一心想著在外打拼掙錢,為孩子創造優越的物質環境。他們用掙來的錢,滿足孩子所有的物質願望。對孩子關心的方式就是給孩子買這買那,讓孩子什麼都不缺。

事實上,孩子最不想、也不能缺少的是父母的陪伴。我們小區有對夫妻,兩人忙於做生意早出晚歸,兒子由奶奶帶大。孩子不愛學習,整天玩遊戲,在班裡的成績永遠都是倒數第一,英語只考十來分。就連老師也管不了他。

夫妻倆意識到一直以來忙於事業,疏忽了對孩子的教育。孩子媽媽就放下生意,回歸家庭想重新教育好孩子。可是孩子已經大了,想脫韁的野馬,根本就不服管。還跟媽媽頂嘴:「我小時候你們都不管我,不陪我,現在倒想起管我了……」母子倆常常一言不合就吵架。

這就給我們一個警醒,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能對孩子完全撒手。在孩子小的時候,需要父母陪伴和管教的時候,如果沒有得到必要的陪伴和教育,隨著長大會越來越難管教。

曾經缺課的童年早期教育,曾經欠缺的陪伴,都是無法再補回去的。

家長面對孩子的學習時,誰不是一邊忍不住脾氣吼娃,又一邊暗自心疼?

沙溢發出了小魚兒和安吉認真寫字的照片,看到孩子認真學習時,他肯定是欣慰的。但是當孩子不用心學習,學習上出現問題時,他也像我們很多家長一樣,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

同一個世界,同樣的孩子,面對學習都會粗心,都有偷懶的時候;

同一個世界,同樣的父母,面對孩子不好好學習,都控制不住地焦慮和發火。

每天輔導孩子學習的家長,哪個不是一邊忍不住內心的火氣,歇斯底裡地吼娃,過後又暗自心疼難受?

正如沙溢說的「這些都是陪伴的過程,都是我們共同的時光。」

是的,輔導孩子學習,也是陪伴的一部分。也是我們與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孩子是第一次當小孩,第一次上小學,第一次學習寫字,第一次……第一次做的事,難免會出錯,難免會做不好。我們這樣想,或許就會對孩子出現的錯誤寬容對待一點。

同樣,我們很多家長也是第一次當父母,第一次帶孩子,第一次教孩子學習,第一次陪伴孩子成長。我們也難免有做得不當的地方,也是需要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努力成為一個更合格的父母。

沙溢有句話說得很感人:

終有一天,我們會老去,孩子會長大。但孩子會記住我們的陪伴。」

孩子會記住父母曾經陪搭積木;給他講睡前故事;陪他寫作業,哪怕在寫作業時吵過他……但是這些,都將成為孩子最溫馨的童年記憶。

所以,趁著現在孩子還需要我們陪伴,趁著疫情被困在家裡能陪伴孩子,就好好多陪孩子幾天吧。等開學了,這些野獸們歸籠,等孩子一天天長大,我們想陪都陪不了了。

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轉發分享或收藏備用。歡迎關注「胡蝶育兒園」,只為你分享實用、走心的育兒知識,推薦優質童書。

單選|沙溢說他把孩子吵哭了,自己也曾偷偷抹眼淚,你有過這種感受嗎?

相關焦點

  • 親友經驗談 | 聆聽孩子的心聲,陪伴孩子成長
    孩子的成長永遠離不開父母的諄諄教誨和家庭的溫暖底色,每個優秀孩子的背後皆是智慧的長輩親友,正如每片遠洋的風帆背後都有一座堅毅而明亮的燈塔。「清華招生」正陸續推出「親友經驗談」專欄,讓我們一起分享、學習清華親友陪伴孩子成長成才的經驗心得。
  • 3~6歲的陪伴教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
    今天刷微博看到了沙溢老師一段話:有多少人會像我一樣,認為陪伴孩子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我想應該是大多數父母吧。童年時有父母陪伴的孩子長大後,有了自己的孩子也用同樣會用陪伴來守護……陪伴孩子時間多了就會失去些自己的時間,甚至會少做些工作,放棄些機會……但我相信從沒有人會後悔,因為我們知道能陪伴孩子的時間其實就是這麼幾年,真的長大了就沒機會陪著了!
  • 心得!兩個孩子的媽媽分享一下家庭教育對於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
    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對孩子教育的心得,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我個人的觀點是,第一:孩子的教育是父母共同承擔的事,首先要注重家庭教育,平時要多和孩子交流,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心聲,只有父母共同承擔教育責任、和諧互補下,才能算是完整的家庭教育。第二:多給孩子一些表揚和鼓勵。多給孩子欣賞的目光,有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和品質,有利於增強父母對孩子的信任。
  • 家長如何陪伴孩子學習鋼琴
    學習鋼琴和在學校學習文化知識其實是同等重要的,都需要循序漸進,都需要度過孩子成長階段的各個小瓶頸期、青春期狀態的情緒波動期等等。 例如,有的家長因為盲目的開始,起初感覺很新鮮,過了一個階段就會覺得不好堅持了,覺得學習鋼琴沒有用了,或者覺得孩子學的慢等等。家長並不了解學琴和種小樹苗一樣,要想打好基礎,必須循序漸進、細心陪伴、修枝剪葉。
  • 家長直播退群,道出了很多家長的心聲
    道出了很多家長的心聲。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雖說老師是想藉此來增進家長與孩子的親子感情,可很多作業即使孩子參與了,也很難完成,最後只能由家長來做,說白了就是給家長布置的作業。如果只是一兩次的話,家長們也不會說什麼,但如果老師留的作業都需要家長參與,那給孩子留作業的意義又在哪呢?
  • 教育孩子別只會發火暴躁,「非暴力溝通」法則,家長要了解
    「媽媽,你能不能別發火了,我真的好難過……」 …… 誠然,在生活中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一遇到不如意的事,就希望通過發火的方式來傾瀉自己的不滿,以為這種方式能夠更讓孩子接受,更能讓孩子明白事情的嚴重性。
  • 「小學·陪伴」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陪伴出來的
    有些家長恨鐵不成鋼,動不動就發脾氣,對孩子又打又罵,只看到孩子的缺點,看不到孩子的優點,失去耐心的陪伴,會成為孩子成長中的「毒藥」。教育孩子,不應該抱有太強的功利心。陪伴孩子,也不只為了讓他考出好成績。父母陪伴在孩子身邊,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孩子在想什麼、需要什麼、害怕什麼,只有深入參與孩子的成長中,父母的陪伴才是有效的。
  • 教育孩子,做好這5點,孩子會更出色!
    每一位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子女以後能夠有出息,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一生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那麼作為家長,怎樣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呢?做好以下幾點,孩子會更加優秀!
  • 家長開口閉口都是學習,孩子聽了有些煩
    有時帶女兒逛街,看見路邊做苦力的人,媽媽會說,要好好地學習,不然長大後像他們一樣,工作很辛苦。當看見那位哥哥姐姐是大學生,媽媽又會說,像他們一樣好好地學習,將來考上一所好大學,給老媽長臉,或者將來掙許多錢給老媽打麻將。  小蓉還說,有時她興奮地向家人敘述自己見聞。媽媽會突然打斷,說,她不希望聽談與學習無關的事。要談就談一些學習話題,那樣聽起來舒服。
  • 「家庭教育」對於孩子多重要?看看沙溢胡可夫婦怎麼做
    我想應該是大多數父母吧。童年時有父母陪伴的孩子長大後,有了自己的孩子也同樣會用陪伴來守護…… 陪伴孩子時間多了就會失去些自己的時間,甚至會少做些工作,放棄些機會……但我相信從沒有人會後悔,因為我們知道能陪伴孩子的時間其實就這麼幾年,真的長大了也就沒機會陪著了!
  • 天府七小名師支招:孩子宅家太久,親子關係越演越烈怎麼?
    消息一出,評論區炸了萬千父母道出了此刻的心聲但是距離神獸真正的歸籠還有兩個星期左右那麼..孩子宅家,比學習更重要的是什麼?1.宅家陪伴—學習不打擾家長是孩子的鏡子,當孩子學習的時候拿上一本書靜靜地閱讀,創設學習的環境。
  • 三位專家談教育:家長焦慮危害孩子,家長提兩個問題直擊靈魂
    家長不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不知道孩子的成長需求,走不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總以為只要學習好就行,總以為學的時間越長學的就越好。教育孩子沒有一招鮮,真的理解孩子,保持跟孩子良好的關係,才能解除焦慮。家長每天放在工作上的時間,要遠遠超過對孩子教育的時間。他們的焦慮更多來自於他們的社會感受,憑藉教育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社會問題。多數家長都知道,學習時間長未必代表學習成績好。但他們各自有各自的工作,沒有時間去探索教育學的專業知識。
  • 三位專家談教育:家長焦慮危害孩子,家長提兩個問題直擊靈魂
    家長不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不知道孩子的成長需求,走不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總以為只要學習好就行,總以為學的時間越長學的就越好。教育孩子沒有一招鮮,真的理解孩子,保持跟孩子良好的關係,才能解除焦慮。【繆】家長對教育的焦慮,與其說是個教育問題,不如說是個社會問題。家長每天放在工作上的時間,要遠遠超過對孩子教育的時間。他們的焦慮更多來自於他們的社會感受,憑藉教育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社會問題。多數家長都知道,學習時間長未必代表學習成績好。但他們各自有各自的工作,沒有時間去探索教育學的專業知識。
  • 《熊爸熊孩子》,孩子缺少的不是錢,而是來自父母的陪伴!
    這是一部反映孩子和家長相處的家庭題材電視劇,不知道廣大的家長看了有什麼心得沒有,反正我看的挺愧對孩子的,有的時候因為工作和生活的忙碌,我常常把孩子晾在一邊,讓他看電視,吃零食,偶爾和他搭搭腔,以為這樣就不會冷落他,孩子經常和我鬧,他老是說媽媽陪陪我,有的時候我很煩,可我就不能早早把工作做完了,多陪孩子會兒,或者等他睡著了晚上加加班嗎,謝謝這部劇,讓我早早醒悟,有些親情是多少金錢都換不回來的!
  •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高質量的陪伴
    最近孩子突然說我對她管的太鬆了,希望管嚴點!說的我一臉懵,因為家人他們都覺得我對孩子太嚴厲了,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這麼說呢?我想她應該說的是我陪她的時間少了,孩子同我聊過其他家長和孩子的相處模式:嚴管就是時刻盯著孩子,做作業盯著,看書盯著,看電視也盯著等等,一系列的都是陪同在孩子身邊。
  • 孩子喜歡"討價還價"?家長先別發火,說不定是自己"惹的禍"
    現在很多家長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孩子實在太精了,對於不想做的事情總有各種辦法跟家裡人談條件。孩子喜歡&34;?家長先別發火,說不定是自己&34;君君的媽媽在君君小時候為了讓他聽話一些,常常會對他說這樣的話:&34;、&34;並且君君媽向來都是說到做到,因此君君小時候確實很聽媽媽的話。
  • 高考生家長心得:孩子好好學習,需要父母好好上心
    我是高考生家長,也是一位美術生家長,既經歷了山東的高考改革,也經歷了疫情下藝考的反覆調整。我覺得有必要談談自己陪伴孩子走過來的一些心得體會,供初高中生家長借鑑。學習永遠是孩子的學習,高考永遠是孩子的高考,父母只是協助和陪伴。3、父母學習一些情緒調整的技巧、溝通技能,以便更好地與孩子溝通交流,不做裁判,做夥伴;陪伴孩子度過人生當中最重要的階段。父母的技能不僅可以有效陪伴孩子,也會潛移默化地複製到孩子身上。
  • 從《三十而已》談教育:想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得是什麼樣的家長?
    小編看了都想養一個!可這樣的好孩子,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許子言的背後有著良好的教育支撐,在他成長過程中起最大作用的是他的媽媽:顧佳。為了讓許子言接受最好的教育,除了許子言自己努力學習,更重要的是她費心打通權貴王太太這層關係,拿到她的推薦信。
  • 三歲孩子成長需要陪伴,家長陪伴需「用心」,陪伴不僅是陪在身旁
    ,許多父母認為早教機構可以給孩子帶來更專業的教育,殊不知機構中有許多親子活動也是需要父母與孩子共同參與的,這時許多父母往往會說:「我把孩子送到你們機構不就是為了讓你們帶孩子嘛?這樣的做法與其說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條件不如說是在逃避為人父母所該承擔的責任。很多時候,家長們覺得努力工作給孩子們帶來更加優渥的物質條件,一個價格昂貴的玩具會比父母的陪伴更加讓孩子開心。其實不然,在一項問卷調查中顯示,許多孩子在昂貴玩具和父母的陪伴間選擇了父母,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缺少了父母的陪伴會對孩子們成長帶來許多影響。
  • 分享幾點給孩子輔導作業的小心得,與大家共勉
    想想我們小時候,學習新知識的時候,不也是經常不會一臉懵嗎,所以,對她吼叫沒有任何意義,還不如好好教教她。而且,不僅輔導作業不對孩子發火,平時裡,也儘量少指責數落她。上初中的孩子,很多都處於叛逆期。父母嘮叨的多了,他們聽多了,不耐煩了,自然就會牴觸,和父母的溝通交流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