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仁義至上,文天祥的弟弟做了「叛國賊」,文天祥卻這樣說!

2020-12-20 周吳鄭王歷史論

忠孝仁義至上,文天祥的弟弟做了「叛國賊」,文天祥卻這樣說!

中國封建社會,是忠孝仁義的社會,向來講究「儒學思想」,從上到下,全部都講「禮儀與仁義」,但是,有時候忠孝仁義,應該怎樣選擇,這是一個兩難的事情,在宋朝,文天祥的弟弟也遇到了這樣的難題,那麼他到底是怎麼選擇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文天祥,大家都知道,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一句流傳至今的愛國詩詞,就是出自文天祥的口中,他是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公元1274年,樊城破,文天祥被任命為贛州地區的知州,次年應詔勤王,自此開始舉義師抗元。同年,文天祥入衛京師,任平江府知府,這時的元軍已經近在眼前了。文天祥辭別天子,率軍苦戰東南,當權者陳宜中等招文天祥退守餘杭。次年,文天祥任臨安知府,未幾宋廷降元,以文天祥為右丞相出使元營。談判期間,文天祥與元丞相伯顏發生爭論,氣急敗壞的伯顏扣留了文天祥,並欲押往大都,幸得義士相助才逃脫。脫身後的文天祥收拾殘兵,繼續在廣東一帶抗擊元軍,以圖光復。不久,文天祥被俘,被押送到大都,最終不屈而死。

但是,大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文天祥死前的半年前,文天祥的親弟弟做了「叛國賊」,成為了投降元朝的一員。

1278年冬天元軍猛攻文壁駐守的惠州,文天祥的弟弟文壁投降,根據文壁的辯解,是為了忠孝仁義,他的原因有三個:

其一,不絕宗祀,文天祥兩個兒子一個早死,一個於戰亂中失散,文壁把自己的一個兒子過繼給了文天祥;

其二,文天祥母親身死他鄉,一直沒有安葬,需要舉靈柩歸鄉;

其三,不同於元軍剛侵南宋時的投降派,文壁降元之時,南宋實際上已經滅亡,抗爭的結果只能使全城百姓跟著倒黴。

正是因為這三點原因,文壁選擇投降,但是,文天祥卻這樣說,讓大家不得不說:真的是親兄弟!

1279年二月,文天祥寫給弟弟的詩——《寄惠州弟》,後人可以窺見一二。詩中云:「五十年兄弟,一朝生別離。雁行長已矣,馬足遠何知?葬骨知無地,論心更有誰?親喪君自盡,猶子是吾兒。」他希望文壁替本是長子的他盡哀痛之情。

兄弟二人,一個是抗元英雄,至今值得大家敬佩,一個為了仁義忠孝,選擇投降,至今都是一個汙點,不得不說,這就是人生境遇,你認為呢?

相關焦點

  • 【惠州文脈】文天祥抗元被俘,忽必烈以相位相許,他拒不接受,慷慨赴...
    在文天祥壯懷激烈抗擊元軍的時候,他的兄弟們都在做什麼呢?三弟文霆早逝,四弟尚年幼。當時歷史的參與者,是他的二弟文璧。在文天祥早期抗元的時候,他追隨其後,堅決支持兄長。文天祥和文璧兩兄弟感情很好,父親文儀送他們一同赴臨安參加省試,兩人都榜上有名。但後來文儀病了,弟弟文璧主動留下來照顧父親,哥哥文天祥參加殿試,並高中狀元。1259年,文天祥陪著文璧再衝科舉,文璧也得中進士。
  • 「叛逆男孩」文天祥:一個富二代的醒悟史
    他說得忠貞懇切,據說把宋理宗同志感動得直抹眼淚。或許是因為文天祥的真情和文採,被罵的狗血淋頭的皇帝竟然把他選為狀元。 自從隋朝開創科舉至1905年廢除,1300年間出現了無數的狀元,最有名、成就最大的,當屬文天祥。
  • 文天祥的正氣
    孟子之後,士人極重骨氣,捨身取義輩出有人,文天祥是傑出代表。文天祥是江西人。有宋一代,江西人才輩出。文天祥出生于吉州廬陵,與歐陽修是同鄉。他的出生地青原山,既是禪宗法門重地,也是儒學傳播重地。史載,文天祥還是個孩子時,看見學宮中祭祀的歐陽修、楊邦乂、胡銓等鄉賢畫像,羨慕不已,並與人說如果不成為這樣的人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漢。年少志高, 由此可見。
  • 文天祥《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又是腐屍,又是死鼠,各種各樣的惡臭一起散發,這時屋子裡都是穢氣。太史:史官。簡:古代用以寫字的竹片。《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載:春秋時,齊國大夫崔杼把國君殺了,齊國的太史在史冊中寫道「崔杼弒其君」。崔杼怒,把太史殺了。太史的兩個弟弟繼續寫,都被殺,第三個弟弟仍這樣寫,崔杼沒有辦法,只好讓他寫在史冊中。在晉董狐筆:出自《左傳·宣公二年》載,春秋時,晉靈公被趙穿殺死,晉大夫趙盾沒有處置趙穿,太史董狐在史冊上寫道:「趙盾弒其君。」
  • 從文天祥捨生取義看儒家忠義思想
    文天祥,字宋瑞(原字履善,因宋理宗趙昀欽點其為狀元後,嘆其天祥名佳,說了句「天之祥,乃宋之瑞也」,由之,改字為宋瑞),是今天江西吉安人,進入青年後,是一位風採翩翩的美男子,「體貌豐偉,美皙如玉,秀眉而長目,顧盼燁然」,不僅皮膚白,那清澈明亮的眼睛「顧盼」中有風採呀!孟子曾說:「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
  • 天縱之才的文天祥
    文天祥文天祥出生之前的夜晚,其父文儀老先生夢見一小兒腳踩祥雲翩然而過。因此為之取名雲孫,字從龍。等到這小孩大些,又取字天祥、履善。文天祥之命運何嘗不是如此,在殿試的時候,當宋理宗看到文天祥的文章時就已經喜不自勝,看到落款中的「天祥」二字更是大喜過望,驚呼「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文家藏書甚富,文天祥滿腹經綸,大魁天下當與此不無關係。
  • 文天祥廉政教育展
    今天,我們的線下隊伍成員參加了當地的一次很有意義的展覽——文天祥廉政教育展。 在此之前,我們一直感覺文天祥是個歷史的傳奇人物,看不見,摸不著,而我們對文天祥的認識,僅僅來自於語文書的幾首詩歌。當我們參加了這次教育展覽的時候,我們感覺文天祥一直都存在,是能看得見,摸得著的歷史人物。
  • 文天祥十句經典語錄: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賞析:文天祥經典語錄。高山流水這種高妙的樂曲,不是知音是不能聽懂的。3. 江湖行客夢,風雨故鄉情。賞析:這句話出自《翠玉樓》。漂泊於江湖,做這遊子的夢,經歷著無數的風雨,懷念著無盡的思鄉之情。4.賞析:這句話出自宋·文天祥《正氣歌》。人生在世要有獨立的品格和浩然之氣,這種英雄氣概的獲得是要在日常言行中予以培養的,因為浩然之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面臨困境時,以堅韌不拔的毅力逐漸養成的。5.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 追尋文天祥的英雄足跡
    8月05日,嶺南師範學院多彩鄉村三下鄉隊伍——「森林木」實踐隊冒著小雨來到位於廣東省湛江市吳陽鎮文屋村的文天祥紀念館,紀念館是一所用紅色裝修的四層建築屋,祺四周環繞的是幾棵數百年樹齡的古榕樹,鬱鬱蔥蔥,把紀念館襯託得氣勢非凡。
  • 南宋滅亡,日本舉國吃素跪拜,文天祥絕食八天,朝南而死
    著名的學者李約瑟所說:對於科技史家來說,唐代不如宋代那樣有意義,這兩個朝代的氣氛是不同的。唐代是人文主義的,而宋代較著重科學技術方面。四大發明的說法也來自於李約瑟,雕版印刷使宋體字到現在仍在使用。火藥不僅用於製造鞭炮,火槍的出現改變了戰爭史。紙幣在歷史上也首次出現了,這是資本主義萌芽時期最重要的標誌。海外貿易的繁榮離不開造船業的發達,和小小的羅盤成熟運用。
  • 詩詞朗讀:文天祥《過零丁洋》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起一經」當指天祥二十歲中進士說的,「四周星」即四年。天祥於德祐元年(公元1275,宋恭帝趙㬎的年號),起兵勤王,至祥興元年(公元1278,南宋衛王趙昺的年號)被俘,恰好四個年頭。此自敘生平,思今憶昔。從時間說,拈出「入世」和「勤王」,一說個人出處,一說國家危亡,兩件大事。
  • 「森林木」探訪文天祥紀念館
    為了解吳陽鎮的文明村模範村相關的教育基地及文化景點,弘揚作為未來教師的教育學習精神,8月5日下午,嶺南師範學院「森林木」三下鄉社會實踐隊調研組來到了位於吳川市吳陽鎮文屋村的文天祥紀念館。迎著夏末初秋的陣陣涼風,「森林木」實踐隊線下調研組全體成員準時到達文天祥紀念館,在隊長邱嘉婷清點完人數,分配好任務之後,隊員們在經過村幹部的同意之後進入了文天祥紀念館參觀。
  • 孟子和文天祥來詮釋.
    第二用「義」來培養;義者,宜也,代表在各種情況下,你說話做事的正當性,也即你隨時要用理性做判斷。第三用「道」來培養,「道」代表人生的光明大道,譬如行善避惡,孝順守信等正途。這段話裡,孟子強調出這樣幾層意思。
  • 文天祥草書真跡,氣勢豪放!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學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文天祥多有忠憤慷慨之文,其詩風至德祐年間後一變,氣勢豪放,允稱詩史。他的著作經後人整理,被輯為《文山先生全集》。
  • 美食故事之文天祥與三杯雞
    三杯雞的發展歷史著實令人驚訝,據說先是源於江西省一位老婆婆給文天祥送行刑前最後一頓飯的故事。南宋末期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元被俘,這位老婆婆帶了一隻雞和一壺酒來獄中探望他,在一位獄卒老鄉的幫助下,見到了文天祥。將雞切成塊,在瓦缽中倒上三杯米酒,用小火煨制。
  • 文天祥最為經典的八句名言,看淡生死,浩然正氣!
    文天祥(1236——1282年) 字宋瑞,二字履善,號文山,吉州廬陵人。前期受江湖派影響,詩風平庸,後期多表現愛國精神之作。存詞不多,筆觸有力,感情強烈,表現了作者威武不屈的英勇氣概,震撼人心。有《文山先生全集》。
  • 嶺師學子三下鄉:邂逅鳳凰村的「文天祥」
    圖為深圳市寶安區福永街道鳳凰村文天祥紀念館的雕塑。高大的雕塑猶見當年文天祥的威嚴。圖為深圳市寶安區福永街道鳳凰村文天祥紀念館的教育展門票。嶺南師範學院的多彩鳳凰村實踐隊隊員參展,學習文天祥的精神品格。圖為深圳市寶安區福永街道鳳凰村文天祥紀念館的展品。此油畫刻畫的是帶著鐐銬的文天祥,但文天祥依然憂國憂民,一心匡扶正義。
  • 為何文天祥只能以死明志?這是敵我雙方都盼望的一個最好結局
    進入元軍大營,左右官員都命他行跪拜之禮,遭到文天祥的堅決拒絕,張弘範要他寫信給另一股抗元力量首領張世傑,讓文天祥招降他。 文天祥反駁說:「我不能保衛父母,還教別人叛離父母,能這麼做嗎?」 文天祥給予了堅決的拒絕後,拿出自己的詩作《過零丁洋》送給張弘範,這首詩的末尾兩句成為了千古絕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生不逢時|難挽頹廢,文天祥拒絕忽必烈招降,卻留下千古名句
    這時候文天祥和部下們正在吃飯,吃的都是放了幾天的饅頭,眾將領都灰頭土臉;而吃著吃著,元軍已經把他們給圍住了,文天祥倉促帶兵回擊,在無法禦敵的情況下,又匆忙地逃走,但是元軍早就把這個地區圍得水洩不通,大宋最後的主力就這樣被殲滅了,而大宋最後的民族英雄也被元軍給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