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運動醫學:增長最快的骨科細分領域,國產率卻不到2%

2021-01-08 動脈網

當第11屆ISAKOS(國際關節鏡-膝關節外科-骨科運動醫學學會)在上海舉行時,姚明作為大會主席特邀代表,在會議上進行了英文演講。姚明出現在一個專業醫生交流的會議上,或許有些不可思議,但實際上,運動員是一個和運動醫學最緊密相關的群體。

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全民健身的推廣,獲益於骨科運動醫學的群體變得越來越廣。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醫生在看見朋友圈有眾多人在鍛鍊健身後,開始苦練關節鏡手術,因為他預判在未來會有大量人群面臨運動損傷,運動醫學手術將成為骨科中具有發展潛力的領域。

事實上,這位醫生預判的趨勢已經在臨床中得到印證。根據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的不完全統計,2009年,我國完成關節鏡手術11萬餘例。而現在據業內人士估計我國每年完成的關節鏡手術能夠達到60萬臺以上。

前10年的增長對於運動醫學來說還僅僅是個開始,目前,國內60%-70%的運動醫學手術依然集中在三甲醫院,接下來將有更多的醫院和城市普及運動醫學專科,運動醫學還將保持高速增長態勢。運動醫學已經成為骨科增長最快的細分領域。

除了高增長外,運動醫學這個細分市場的另一大特點就是進口壟斷,2017年,國內運動醫學市場國產佔有率不足2%。

高增長、廣闊的國產替代市場讓人們對於運動醫學有了很大的想像空間,運動醫學有希望成長為手外科、關節置換外科、脊柱外科這樣的高成長性細分領域。運動醫學領域創業公司也受到了投資機構追捧,在近年內幾乎都完成了一輪融資。

骨科運動醫學未來將由哪些因素驅動增長?國內的骨科運動醫學創業企業將如何從進口壟斷的市場中突圍?動脈網盤點了國內骨科運動醫學領域企業並採訪了相關業內人士。

骨科運動醫學:以最小的創傷達到最大的修復

骨科運動醫學是骨科醫學和運動醫學的分支學科。運動醫學的目標是以最小的創傷實現最大的功能修復。運動醫學產品主要是治療骨和骨之間的軟組織,比如跟腱、韌帶、半月板、肌腱、軟骨等創傷,半月板/交叉韌帶損傷、腱病、骨骼肌損傷、軟骨與骨軟骨損傷、關節不穩、關節盂唇損傷。

回顧骨科發展的歷史沿革,二戰後,槍傷的出現導致骨科中創傷這一細分領域開始迅速發展;19世紀50年代,關節開始成為骨科熱門細分領域,很多公司進行了關節置換的產品創新;到了70年代至80年代,脊柱外科開始蓬勃發展;骨科運動醫學真正誕生則是到了80年代。

真正意義上國內骨科的發展,則始於1996年。運動醫學在國外是獨立於骨科存在的專科。運動醫學包括四個R: reconstruction 、regeneration 、repair 和rehabilitation,只有 嚴格意義上的經過這四個階段才是運動醫學。

在國內,運動醫學起步時以關節鏡手術為主,運動醫學屬於臨床—外科—骨科下面的四級學科。現在由於全民健身運動熱潮的推進,衛健委要求每一個三甲醫院都要成立運動醫學專門專科,運動醫學定位為二級學科。

在現階段,國內的運動醫學適應症主要是全關節鏡下或關節鏡輔助下的微創手術,對韌帶、關節囊、肌膜等軟組織的形態修復和功能重建,整體發展情況發展滯後於國外。

從運動醫學產品分類來看,運動醫學產品可以細分為三大部分,包括身體重建產品(骨折和韌帶修復產品、關節鏡設備、植入物、假肢、矯形器)、身體支撐和恢復產品(支架和支撐、理療設備、壓縮服)、配件。

而骨科運動醫學中的醫療器械產品則主要包括關節鏡系統(包括主鏡系統和動力刨削系統等)、重建系統(界面釘、帶袢鈦板)和修復類(半月板修復系統、人工韌帶等)。

運動醫學領域醫療器械分類

運動高值耗材產品種類繁雜,它的技術壁壘比一般的骨科醫療器械更高。由於國內運動醫學發展的時間較短,大量海外的運動醫學產品並沒有真正地進入中國。

當下的運動醫學正是20年前的骨科

近年來,全球骨科市場開始增長放緩。根據EvaluateMedTech World Preview2018-2024報告中的預計,診斷影像和骨科將是醫療器械領域中增長最慢的領域,2017年-2024年的增長率只有3.7%。雖然骨科市場已經結束了高增長的態勢,但是運動醫學卻是骨科中增速最快的細分領域。

運動醫學市場的快速增長,可以直接從全國關節鏡手術數量和運動醫學醫生數量兩個指標變化看出。

從手術種類來看,國內運動醫學市場中關節鏡手術的佔比超過一半。目前,運動醫學的市場增長也主要體現在關節鏡手術的增長中。據IQVIA統計,目前我國的關節鏡保有量約8000臺,並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據Millennium統計,關節鏡手術臺數開展而言,美國2018年有約600萬臺,而中國僅有85萬臺。關節鏡微創手術切口小創傷小,現在運動醫學手術微創關節鏡下進行已經是共識。

最初,關節鏡只是設計為可視化和診斷機器。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關節鏡從一種診斷工具被提升為一種手術。

作為診斷工具,關節鏡可以確認某些疾病例如滑膜皺襞綜合症。另外一方面通過關節鏡施行以往開放性手術難以完成的手術如半月板部分切除術、踝距骨軟骨損傷清理等。該手術所需的工具和設備包括關節鏡主設備、關節鏡動力系統和射頻消融系統。人們對於微創手術的偏好推動了關節鏡市場的增長。

在手術數量上,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這樣骨科領先的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研究所病房床位68張,年門診量達7萬餘人次,年手術量達到4500餘例並逐年增長,僅前交叉韌帶重建手術(ACL重建手術)每年已經超過1400例,居全國首位。

在某些近年來才開展運動醫學的醫院,雖然手術數量不及大醫院,但增速迅猛。以新疆第一師醫院為例,該醫院2018年才開設運動醫學微創專科門診,即使開展較晚,專科門診開設一年以來關節鏡手術也已突破400例。運動醫學診療量突破4000例。

從醫生數量的變化來看,一位從業者表示:「在五年前,中國做運動醫學手術的醫生可能不足1000人,而今天至少有三四千人。最為直接的表現就是運動醫學學術會議上醫生的熱情,甚至像髖關節關節鏡這樣的子分科,一個會議都有1000多人參加。」

徵和惠通醫療合伙人張志玲表示:如果用一句話定位運動醫學未來的潛力,現階段的運動醫學發展時期就好比傳統骨科在2000年。

根據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的不完全統計,2009年,我國完成的關節鏡手術11萬餘例。如今,國內關節鏡手術數量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動脈網在調研中獲知業內人士估計,2018-2019年,國內開展的關節鏡手術數量大約在60萬-70萬臺。面對終端市場份額,一位業內人士直言,運動醫學終端市場份額大概有12億到13億元,這數字比很多市場調研機構給出的市場份額要小(根據Millennium的統計,中國2018年運動醫學市場規模為21.2億元,預計2021年增長到39.1億元,複合增長22.63%。),但是更能反應真實的市場大小。雖然目前市場份額並不大,但是在現有的增速下,運動醫學還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根據IQVIA發布的《中國骨科器械市場全景報告》中的數據顯示,2015-2017年,美國運動醫學佔整體骨科比例為17%,但是增速僅有6.5%,而中國運動醫學佔骨科市場的15%,增長為24.3%。

老齡化、運動損傷驅動增長,醫生少成為限制

細剝支撐中國運動醫學市場增長的驅動因素,從宏觀環境上看,動力始於老齡化和運動損傷的增加。人口迅速老齡化導致的肌肉骨骼疾病(骨關節炎和類風溼關節炎)患病率的增加,直接影響了關節鏡檢查增長。據國務院的《健身計劃(2016-2020年)》顯示,2020年中國運動人口將達4.35億,經常運動的人運動損傷率若按50%估算,屆時中國將約有2.2億人出現運動損傷。

除了老齡化和運動損傷的推動運動醫學增長,骨科運動醫學醫生的增加是該細分領域增長不可或缺的支柱。

一位業內人士在採訪中表示,以前少有骨科醫生會選擇主攻運動醫學領域,大部分骨科醫生都更願意關注脊柱、關節等領域。運動醫學中例如肩袖撕裂、半月板撕裂或者是關節磨損這樣的手術,對於醫生的手術精度操作要求很高。但現在隨著越來越多骨科醫生對於運動醫學的認知提升,企業不斷地市場教育,骨科運動醫學醫生的數量正在快速增長。

我國運動醫學發展可以說正處於奮起直追的階段。國內單獨開設運動醫學科室的醫院都是傳統骨科強勢的醫院如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等,大部分醫院都是把運動醫學設立在骨科下。雖然這些醫院在傳統骨科尚擁有較強實力,但目前運動醫學發展仍然整體落後於國外。

舉個簡單的例子,很多知名運動員的手術往往都需要前往國外進行運動損傷後的治療。不過,除了運動醫學手術落後於國外,我國在專業康復上與國外的差距更大。

國內運動醫學產品品類較少,國產依然有發力空間

國內運動醫學的快速增長的一大驅動力更多能夠做運動醫學手術的醫生出現 ,運動醫學醫生的增多也離不開運動醫學企業的市場教育。最早設立運動醫學科室的醫院骨科一定很強勢,最早開拓中國運動醫學市場的同樣是傳統的骨科巨頭。

從市場佔有率來看,國內骨科運動醫學市場進口產品市場份額較大,骨科運動醫學領域也是骨科幾大細分領域中國產率最低的領域。

在骨科醫療器械創傷類、關節類和脊柱類中,國產化率最高的是創傷類器械,高達80%以上,而關節類接近55%,脊柱類有60%左右。但2017年運動醫學市場國產率不足2%。目前運動醫學主要是外資為主,包括施樂輝、強生、銳適醫療(Arthrex)、Conmed等。

全球的骨科醫療器械巨頭企業在早期就通過收購方式布局運動醫學領域,形成運動醫學完整產業鏈,足可見巨頭對於運動醫學市場的看重。

2003年,強生與運動醫學廠家Mitek合作,豐富了其骨科領域,Mitek是全球首家提供縫合錨(固定腱和韌帶固定在骨頭上)的公司。自此,強生的骨科覆蓋了創傷、脊柱、關節、運動醫學和神經外科。在運動醫學植入物,目前強生醫療的Mitek是這個領域的領先者,國內一年出貨口徑2-3億元。

2015年DePuy Synthes 收購了Olive Medical,獲得了其可視化系統,延長了DePuy的產品線,推動DePuy進入了關節鏡可視化市場,為患者的肩關節,膝關節,髖關節,小關節疼痛或受傷帶來治療服務。2014年,施樂輝以17億美元現金收購美國運動醫學產品製造商ArthroCare Corp,以加強其運動醫學業務。

全球骨科的領導者之一捷邁邦美也在2016年收購了Cayenne運動醫學產品線納入囊中。2019年,Stryker為了加強其在運動醫學手術組合,在年初收購了以色列的OrthoSpace。Orthospace公司通過技術革新,推出主打產品InSpace。該產品可用於治療那些難以治療的肩袖撕裂患者。

哪裡有進口壟斷,哪裡就有正在成長的本土品牌。在醫療器械發展過程中,國產替代一直是主旋律,運動醫學也不例外。在運動醫學這一新興市場上,也有一批創業企業正在萌芽。

涉足運動醫學這一新興領域的國內企業並不多。目前國內上市公司有部分在做布局,包括凱利泰、大博醫療、威高股份等。還有一批創業公司開始嶄露頭角。

國內運動醫學領域創業企業盤點(註:數據來自公開資料整理,數據有誤或未收錄的企業歡迎聯繫動脈網,共同探討。)

國產的產品的優勢可以分為兩方面:一是成本更低;二是可以研發更符合中國醫生操作習慣和中國人解剖結構的產品。

在成本降低上,一套進口的關節鏡設備價格能夠達到300萬-400萬,國產設備可以實現將價格降低到100萬左右。價格的降低帶來醫院採購成本的降低,國產產品能夠讓更多醫院負擔得起。

從目前布局的創業公司規劃來看,多家創業公司的願景都是成為運動醫學領域整體解決方案的提供者。但是現階段國內還尚未出現有能力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企業。

首先是因為運動醫學領域的高壁壘。嚴格來說,雖然國內布局運動醫學的企業中很多是傳統骨科企業,但運動醫學醫學器械比起一般的骨科器械門檻更高,運動醫學的兩大特點是解決軟組織問題和微創手術的問題,大部分產品都與骨科醫療器械不同。運動醫學的發展並非可以按照部分骨科企業預想中的投入買設備、仿製產品就可以走通。它不僅僅是有資金就可以建立生產線,需要對運動醫學領域有著深刻了解。

就以運動醫學的廠房為例,運動醫學廠房和骨科廠房存在較大不同,運動醫學廠房中需要解決軟組織的注塑、編織等問題,但是中國很多骨科企業的長處主要體現在機械加工,這在運動醫學中的體現不多。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國內很大一部分企業在運動醫學領域研發的產品還停留在金屬錨釘在臨床應用上,實際山,美國運動醫學手術金屬錨釘使用量為零,在國內也不是單品使用量最高的產品。從這一點上看,國內某些企業對於運動醫學的理解還不夠深入。對於運動醫學的產品設計來說,更多需要從整體上理解運動醫學,而不是從單一產品上去理解運動醫學。無論是哪一個產品,都需要從運動醫學發展方向是什麼;臨床需求是什麼;如何精準控制手術和縮短醫生學習曲線;如何服務於患者的角度去考慮。"

除此以外,由於國內運動醫學產業鏈尚不成熟,生產出整體解決方案也還有難度。我們國家用較短時間走完了工業化的過程,某些產品精加工能力還有不足。舉例而言,在鋼材製造上,我們國家用於基建的鋼材已經非常多,但醫用金屬材料和醫用生物材料的生產上,國內的生產能力還較薄弱。

除了在產品研發維度,市場營銷層面的難題同樣艱巨。早期,在施樂輝這樣的進口品牌登上空白的中國運動市場之時,他們主要教育一線城市三甲醫院市場。現在留給國產運動醫學品牌的空白市場則是二三線城市以及更多的二級醫院,這意味著市場開拓將更加困難。

從一個角度來看,目前國內運動醫學企業目前產品的同質化比較嚴重,大家都聚集在類似的賽道上。當產品大規模上市後,未來運動醫學市場或許將迎來真正的競爭。

總的來說,目前國內企業都處於發展的早期,產品還沒有走上大規模的銷售驗證階段,大家都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很難判定哪一個產品更優。

毫無疑問,在國內骨科運動醫學這個尚不成熟的領域,國內的創業企業還有很多短板,無論是在加工能力還是產品的整體性,建立本土運動醫學品牌的過程是漫長的。但隨著更多人注意到這個市場,國內運動醫學的市場也將逐漸壯大。

相關焦點

  • 運動醫學-未來骨科增長最快的領域?國產廠家突破之路?
    運動醫學VS傳統骨科運動醫學和傳統的骨科相比是比較年輕的一門綜合性學科,它分支於骨科,但和康復醫學、生物力學、體育學相結合和交叉,所醫治的領域即骨與骨之間的連接處,例如肌腱、軟骨、半月板、韌帶等。全球運動醫學市場持續增長,增長率超傳統骨科,中國市場矚目目前運動醫學市場已經覆蓋39個國家,日益增長的運動損傷將驅動其增長速度,2018年全球關節鏡(包括植入物和設備)市值接近60億美元,同比增長8%,高於傳統骨科市場增速(5%左右),按此年複合增長率,預計2024年全球運動醫學市場將超過90億美元
  • 骨科康復與運動醫學品牌「優復門診」完成5000萬元B輪融資,長嶺...
    【獵雲網北京】10月9日報導獵雲網近日獲悉,骨科康復與運動醫學品牌「優復門診」宣布完成5000萬元B輪融資,由長嶺資本領投,經緯中國跟投。長嶺資本管理合伙人蔣曉冬表示:「隨著國民的生活質量提高,運動醫學與骨科康復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新的支付方式、用戶群體和新的消費習慣也在催生行業的變革。因此,長嶺資本十分看好運動康復領域的發展和消費需求的成熟。
  • 骨科行業深度報告:水大魚大,老齡化與政策驅動
    整個強生骨科發展路徑看,強生醫療 1960 年併購 Codman 切入神經外科,1970 年代開始進入關節領域,直到 1998 年強生通過 併購 DEPUY 奠定了在骨科的地位;2003 年,強生與運動醫學廠家 Mitek 合作,豐富 了其骨科新的領域,自此,強生的骨科覆蓋了創傷、脊柱、關節、運動醫學和神經外 科。
  • 大博醫療高值耗材國家集採大勢所趨,400億骨科龍頭未來如何?
    、脊柱類及神經外科類等三類植入耗材,未來公司除了計劃增加人工關節、運動醫學等骨科產品,還將拓展顱頜面外科、普外科、微創外科及齒科等領域。EvaluateMedTech 數據顯示,2017年骨科醫療器械約佔全球醫療器械市場總規模的9%,是醫療器械領域較大的細分門類之一。 我國骨科植入類醫用耗材市場分為四大類,除運動醫學類產品以外,創傷類、脊柱類和關節類是最主要的骨科植入類耗材。
  • 百億美元運動醫學市場,春立醫療(01858)等本土企業迎來契機?
    運動醫學作為大骨科重要的細分領域,佔骨科整體市場10%以上份額,而且是未來骨科市場增長最快的細分領域之一。1、產品類型分析從產品類型的角度來細分,膝關節產品佔了最大的份額。在運動中膝蓋受傷是非常常見的,因為過度的跑步和跳躍會導致膝關節的磨損和撕裂。根據英國運動醫學雜誌的統計,膝蓋受傷約佔運動損傷總數的41%。
  • 行研|百億美元運動醫學市場,本土企業如何攻破外企堡壘?
    運動醫學作為大骨科重要的細分領域,佔骨科整體市場10%以上份額,而且是未來骨科市場增長最快的細分領域之一。1、產品類型分析從產品類型的角度來細分,膝關節產品佔了最大的份額。在運動中膝蓋受傷是非常常見的,因為過度的跑步和跳躍會導致膝關節的磨損和撕裂。根據英國運動醫學雜誌的統計,膝蓋受傷約佔運動損傷總數的41%。
  • 蘭大二院骨科臨床醫學中心成功承辦第二屆西部絲綢之路骨科高峰論壇
    原標題:蘭大二院骨科臨床醫學中心成功承辦第二屆西部絲綢之路骨科高峰論壇   7月30日,由甘肅省醫學會骨科專業委員會、甘肅省醫學會運動醫學委員會主辦,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協辦,蘭州大學第二醫院骨科臨床醫學中心、河西學院附屬張掖人民醫院承辦的第二屆中國西部絲綢之路骨科高峰論壇暨金張掖論壇順利召開
  •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山東省骨科與運動康復臨床醫學研究...
    中國教育在線訊 日前,山東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衛建委、省藥監局四部門聯合下發《關於認定2020年度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通知》。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山東省骨科與運動康復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正式獲批,青島實現了山東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零的突破。目前,青島市已獲國家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分中心3家,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1家。
  • 骨科行業:耗材集採將大幅擴圍 如何影響行業長期發展?
    短期來看,高值醫用耗材的集採對相關公司的增長和股價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中長期來看,醫用耗材的集採將會重塑行業生態,綜合能力突出、積極擁抱創新、海外出口能力強的公司將脫穎而出,迎來長期發展機會。骨科耗材作為醫療器械細分行業最大的行業之一,行業今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業績和市場表現受到疫情影響,均落後於板塊整體。
  • 第三屆上海六院海口骨科論壇開幕
    4月20日,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骨科分會·第五屆華夏創傷骨科論壇暨第三屆上海六院海口骨科論壇在海口開幕。來自國內的100餘位知名骨科專家集中展示了近年來脊柱外科、關節外科、創傷骨科、顯微外科、運動醫學及創傷等領域臨床實踐和基礎研究所取得的新技術、新成果和新進展,為骨科醫師提供了一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面對面交流平臺。
  • [重磅推薦] 運動/骨科物理治療師讀的書籍,您讀過幾本?
    運動物理治療師為科比做治療本人從事運動/骨科物理治療的工作(臨床、教學和科研)大約有8年時間(目前還依然是這個領域的小學生),對於很多資深物理治療師來說,本人工作經驗和經歷很有限,但依然願意和同行們一起分享自己的經驗的三點經驗
  • 集採背景下,國產骨科耗材的喜與憂
    國內骨科器械市場仍有較大拓展空間 骨科醫療器械細分為人工關節(髖、膝、手足小關節)、脊柱、創傷、運動醫學、骨生物材料等五大領域。從全球市場來看,2018年全球骨科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約為510億美元,位列醫療器械行業四大領域之一(其它三個領域為IVD診斷、心血管、醫學影像)。
  • 菏澤市醫學會骨科專業委員會運動醫學學組成立
    中國山東網12月23日訊 近日,菏澤市醫學會骨科專業委員會運動醫學學組成立,市醫學會有關負責人、市立醫院領導以及市直、各縣區骨關節運動醫學專家40餘人參加了會議。會議選舉菏澤市立醫院骨關節外科副主任醫師董斌為菏澤市第一屆運動醫學組長,選舉產生了運動醫學學組32名委員。市醫學會常務理事秘書長、衛生學會辦公室主任龐洪波主持會議,並對運動醫學學組的成立表示祝賀,希望運動醫學學組的成立能動帶動菏澤及周邊地區運動醫學的發展,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提供精準化醫療服務。
  • 出現運動損傷後,是該看骨科還是復健科?
    出現運動損傷後,究竟骨科和復健科有什麼不同呢?運動傷害到底該找骨科還是復健科,還是醫院的運動醫學科求診?堡醫師自學生時期即為超級鐵人三項選手,憑藉多年運動訓練、受傷求醫過程,以及成為復健專科醫師後整合自身看診經歷,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經驗。
  • 骨科手術後吃什麼恢復最快?骨科醫生這樣說
    在病房裡,骨科大夫被患者和患者家屬追問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大夫,手術完了該怎麼補怎麼吃才能恢復得最快呢?」相信做完手術後的骨科病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那麼今天就給大家講講,骨科病人術後如何通過飲食調養身體,恢復身體。
  • 中國骨科行業市場現狀及未來發展
    二、骨科概念及其學術分類從治療的角度劃分,骨科醫療器械可以分為創傷類、脊柱類、關節類、足踝類。創傷類是最普遍的,也是最基礎的,其次有脊柱類、關節類,現在出來一個新興的足踝科,現在在一些大型的醫院分類更細,有些甚至將脊柱類還細分為頸椎、腰椎等。
  • 骨科醫生:這 5 種骨折不歸骨科管!看病別再走錯了
    「脊柱外科」脊柱外科診療的骨科疾病是與脊柱相關的所有疾病,解剖位置上涵蓋從上至下的頸胸腰椎和骶尾骨。具體疾病有最常見的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頸胸腰椎椎管狹窄症,腰椎滑脫,頸胸腰椎椎體骨折,椎體結核疾病等。另外脊柱外科還會診療與脊髓和坐骨神經相關的疾病,比如坐骨神經痛和脊髓損傷等。
  • 最新中國醫院骨科領域專利排名
    考慮專利申請2-3年的授權周期,預立醫學建議大家提前進行專利申請布局。 本期為大家奉上骨科領域專利分析!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部分專利 全國醫院骨科領域發明人標杆團隊 在所有骨科領域專利發明人中
  • 打造骨科服務閉環 開啟數字醫療
    本報訊 記者李治國報導:美年大健康日前與北京歐應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大象醫學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三方將共同建立骨科疾病體檢篩查標準、人工智慧輔助診斷,以及開展遠程醫療及患者轉診,打造國內骨科領域專業醫療服務閉環。
  • 外科「看骨」掛號骨科,骨科下面這些科室你又知道幾個?
    山東省立醫院骨科專家袁林指出,當下最常見的骨科疾病當屬頸椎方面的相關疾病,起因於不當的姿勢,有些人受工作所困,最終卻影響正常工作;有些兒童從小疏於家長的合理管教,不注意正確坐姿的養成,直接導致了生長畸形。 當問題出現,身體形態異樣,我們除了看骨外科,卻不知道骨外科下還有這麼多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