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洛克來了 拉丁語離我們還遠嗎?

2020-12-20 科學網

 

拉丁語、希臘語,作為對塑造西方文化起了最大作用的兩門語言,在中國遭到冷遇是很不正常的。在一個國家,古典語言是否受到足夠的重視,是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誌。在發達國家,每一個文科博士生都必須修一門古典語言才能畢業,這充分體現了他們對世界各國文化傳統的重視和傳承。

 

《韋洛克拉丁語教程》,[美]韋洛克著,張卜天譯,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9年6月出版,定價:99.00元

□張卜天

 

對於任何一個認真研究西方文化的人來說,拉丁語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所有古典語言中,希臘語和拉丁語對西方的語言、文學、歷史、宗教、哲學、科學產生了最為深遠的影響,現存的拉丁語文獻浩如煙海。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要想真正深入理解一種文化,就必須學習它的語言。這就好比要想深入研究中國的歷史和文化,就不能沒有紮實的古漢語功底。

 

拉丁語起源於義大利臺伯河下遊附近的拉丁姆(Latium)地區,是兩千年前古羅馬人的方言之一,後逐漸取代其他方言而成為羅馬帝國的通用語言。羅馬帝國崩潰後,拉丁語成為羅馬天主教會的官方語言,從而從一種方言變成了一種世界性的語言。中世紀的知識分子用拉丁語保存和傳承著文明的火種,雖然語言本身發生了不小的變化,但在這一時期,幾乎所有書籍都是用拉丁語寫成的,通俗拉丁語《聖經》是當時世界上最通行的譯本,拉丁語成為最接近世界性的語言,歐洲各國的本土語言反而難登大雅之堂。儘管在中世紀以後,拉丁語已不在歐洲通用,但它卻成為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羅馬尼亞語等現代羅曼語的母語,這些語言中的大量詞彙都來自拉丁語。可以說,所有這些民族實際上都在說一種現代形式的拉丁語。英語中也有超過一半的詞彙直接或間接來源於拉丁語。從這個意義上講,拉丁語的確是一門活著的死語言(living dead language)。

 

如果首先學習了拉丁語,再學歐洲其他語言都會容易得多。到了近代,哥白尼、培根、克卜勒、笛卡爾、斯賓諾莎、牛頓等近代哲學家和科學家的主要著作都是用拉丁語寫成的。直到20世紀初,拉丁語還是每一個歐美兒童必修的基礎課程。今天,雖然除一些宗教儀式等少數場合外,拉丁語已經不再作為日常語言使用,但拉丁語語法仍然是制定世界通用的科學名詞的依據,從而廣泛應用於生物、醫學、藥學、法學、農學等領域。

 

對西方文化的研究者而言,學習拉丁語當然主要是為了閱讀現存的大量拉丁語文獻。考慮到拉丁語在歷史上的演變,學習拉丁語的最好方法還是學習兩千年前羅馬文學所使用的古典拉丁語。因為這是拉丁語的鼎盛時期,學好了它,後來的拉丁語就很容易掌握了。拉丁語樸實無華,簡潔有力,精確清晰,為其他語言所不及,但語法比較煩瑣,掌握起來並不容易。國內已經出版過的拉丁語教材可謂少之又少。目前市面上較為常見的是各種醫藥拉丁文和植物拉丁文教材,但其內容過於專業和實用,並不能使讀者真正系統地掌握拉丁語。國內比較有影響的系統拉丁語教材首推商務印書館1983年出版的肖原先生的《拉丁語基礎》,類似的拉丁語教材還有商務印書館1959年出版的謝大任編著的《拉丁語語法》,農業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朱奇武著的《基礎拉丁語》,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謝大任、張廷琚編著的《拉丁語自學讀本》等等。它們對中國的拉丁語教育事業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功不可沒。然而,這些著作對語法的講解過於簡略,術語翻譯不太符合當代人的習慣;更重要的是,這些書早已絕版,市面上極難見到,使得想學習拉丁語的人求學無門,以致許多人今天竟不知道拉丁語到底是何種語言。

 

由於專業的原因,我在研究過程中經常會接觸到拉丁語,於是學習拉丁語就成為十分迫切的事情。幸運的是,我在北大哲學系求學期間有機會學習拉丁語,使我打下了一定基礎,但課堂上使用的是一本德語教材,讀起來畢竟不像漢語和英語那樣輕鬆,而且內容有些簡略,如果沒有講解,學起來還是比較困難。這讓我深切體會到一本優秀的拉丁語教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學習過程中,我接觸到了學習古典拉丁語的人都知道的《韋洛克拉丁語教程》,立即被其系統的組織編排、清晰的語法講解以及所選取的古典作家原汁原味的作品所吸引。難怪《韋洛克拉丁語教程》堪稱目前英語世界最經典的古典拉丁語教材,已經風行了半個世紀,如今已是第六版。

 

也許有人會問,既然用西文講授拉丁語更加清楚,何必還要翻譯呢?影印出版豈不更原汁原味?這麼說不無道理,但翻譯自有其獨特的意義和價值,這主要是出於以下幾點考慮。

 

首先,對於中國讀者來說,學習拉丁語這樣一門精密而古老的西方語言需要有莫大的毅力和耐心。面對這樣一部對讀者的英語水平有較高要求的專業教材,加上書中的術語,中文的協助和引導不可或缺。

 

其次,翻譯這本經典的拉丁語教材有助於規範術語譯名,促進語言交流。在以往出過的拉丁語教材中,各種術語的譯法比較混亂,有時同一本書中同一個術語竟會有好幾個譯法。比如「deponent」的譯法有「異態動詞」、「異相動詞」、「冒被動詞」,「genitive」的譯法有「屬格」、「所有格」、「生格」,「gerundive」的譯法有「動形詞」、「形動詞」、「將來被動形動詞」等等。在許多情況下,各種譯法都有道理,很難作出取捨。我綜合多方意見,給出了自認為比較合適的譯法,並且必要時在腳註中提到了已有的其他譯法。隨著我國了解拉丁語的人越來越多,對這些重要術語的譯名進行規範既是必需,也是文化自信的表現。

 

最後,考慮到英語和拉丁語在語法和字形方面的緊密關聯,許多單詞和語法用英文講解的確更為直觀清楚,因此我只把講解語法的主幹內容譯成中文,許多例句、圖表和段落原封未動,而且在必要的地方加注了原文。

 

隨著我國對外交流的不斷深入,歸國人員日益增多,日語、法語、德語、韓語等許多小語種漸漸都成了大語種,許多更為冷僻的語言也有不少專業人才。然而,像拉丁語和希臘語這樣重要的古典語言卻遠遠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這實在是一件令人扼腕的事情。目前國內懂拉丁語的人還不多,懂希臘語的就更少。作為對塑造西方文化起了最大作用的兩門語言,在中國遭遇這種狀況是很不正常的。在一個國家,古典語言是否受到足夠的重視,是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誌。在德國等發達國家,每一個文科博士生都必須修一門古典語言才能畢業,這充分體現了他們對世界各國文化傳統的重視和傳承。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拉丁語、希臘語、希伯來語、梵語等古典語言越來越受到重視,必定是大勢所趨。畢竟,要想真正深入地了解西方,僅僅學習處於文明最外層的科學技術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從它的文化、哲學、宗教等路徑切入,追溯其歷史,探求其根源,這時古典語言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工具。好在目前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等高校均已開設相關的課程(不少拉丁語課正是以《韋洛克拉丁語教程》作為教材),願意學習這些語言的人也越來越多。希望本書的出版能夠為我國的古典拉丁語教學助一臂之力,更希望國內能夠漸漸形成重視古典語言的氛圍,多出好的著作,這的確是純正的學術研究所不可或缺的。

 

(本文為《韋洛克拉丁語教程》譯後記,標題為編者所加,內容有刪改。)

 

《科學時報》 (2009-9-17 B3 社科 視點)

相關焦點

  • 拉丁語教學淺談
    對中國學生是否要學拉丁語意見不一,但威爾森所述的理由也適用於中國,如有助於英語和羅曼語系語言的學習、鍛鍊思維、了解西方歷史和文化等。拉丁語被稱為神學語言,也許對我們、對教會最重要的理由是有助於學習和繼承大公教會博大精深的神學傳統。在國內目前拉丁語材料、教學和經驗處於積累階段時,最重要的還是要先探察學習拉丁語的重要性及看到拉丁文在廣泛性上較之其他語言無以倫比的影響。
  • 資源分享 | 拉丁語網絡學習資源匯總
    dt_dapp=1&dt_platform=com.douban.activity為數不多的用中文教授拉丁語的免費課程,由人大古典學教授雷立柏主講,使用的教材是肖原編著的《拉丁語基礎》,適合英語不是很好或者不想花很多錢卻又十分想學習拉丁語的人。3.
  • 【劍橋拉丁語】劍橋拉丁語課程第一冊第一單元
    【歡迎學習劍橋拉丁課程Cambridge Latin Course,與韋洛克這樣生硬的語法教程不一樣的是,劍橋拉丁課程是一本更適合普通人學習這門語言的拉丁語語文課程
  • 這裡有什麼典故嗎?
    傳統教學中,拉丁語名詞六格是「主屬與賓離呼」(位格十分罕見,所以一般不算入六格),包括韋洛克的書也沿襲的這一次序。但現代教學則是沿襲哈爾·甘迺迪《拉丁語入門》的體例,按「主呼賓屬與離」排列,這樣的排列更符合名詞變格形式上的漸變趨勢。而拉丁語名詞格的次序又是直接繼承的古希臘語言學家的理論,古希臘語有五格,按「主屬與賓呼」排列。
  • 聽說牛娃開始學拉丁語了,值得焦慮嗎?
    既然已經學了英語,那麼第二外語還遠嗎?前兩天與一位培訓機構的老師聊天,她說現在很多帝都牛娃開始學拉丁語了。疫情期間這些課程都轉為線上,非但沒有門可羅雀,報名還相當火熱!這可能是物以稀為貴吧。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 雷立柏:為什麼要教中國學生拉丁語?
    說一口流利中文的雷立柏,在北京已經生活了22年,任教於中國人民大學,且教的是拉丁語、古希臘語和古希伯來語。他對北京的熱愛以及歷史地理的諳熟,都在這本新書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他還提供了一個特殊視角,讓我們不僅是從外國人的眼光,而且是從語言學、與外國人相關的歷史的角度,打量這座城市,思考一種語詞的來路。
  • 雷立柏:為什麼要教中國學生拉丁語?-新華網
    說一口流利中文的雷立柏,在北京已經生活了22年,任教於中國人民大學,且教的是拉丁語、古希臘語和古希伯來語。他對北京的熱愛以及歷史地理的諳熟,都在這本新書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他還提供了一個特殊視角,讓我們不僅是從外國人的眼光,而且是從語言學、與外國人相關的歷史的角度,打量這座城市,思考一種語詞的來路。
  • 憲法其實離我們並不遠!來聽聽《我和憲法的故事》
    憲法其實離我們並不遠!來聽聽《我和憲法的故事》 2019-12-05 17: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世界末日,離我們真的遠嗎?
    今天我們在這兒,不是談論如何結婚生子 ,不是說個人未來的發展前途,我們來談談世界的末日。「我們站在末日審判的邊緣,我們無法治癒的疾病,原教旨主義國家要求我們毀滅,我們無法控制的核武器,即使我們繞過這些危險的水域,我們會面對其他更加不可避免的威脅,未來80內,全球變暖將加速各地冰川融化,將淹沒%90的人類居住地,不受控制的人口增長,在不到50年的時間裡超越糧食產量,導致饑荒和戰爭,這不是猜想,這是事實。」這是《生化危機·終章》裡面的一段話,雖然是戲言,但時刻提醒著人類,世界並不和平。
  • 景點離我們很近,為什麼景區大門就那麼遠?可算是漲知識了
    導語:景點離我們很近,為什麼景區大門就那麼遠?可算是漲知識了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一些娛樂項目已經成了人們生活中一定需要的一些活動了,當然旅遊是大家都比較青睞的一款娛樂活動。那麼大家去旅遊的時候,都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旅遊景區的大門離我們要去的景點那麼遠,要做好幾公裡的付費車子才能達到我們要去的景點?下面小編就來和大家講一講這其中的道理。大家一聽到這個消息,都會覺得這是在賺錢,的確這是一部分原因。
  • 全國一半的學生上不了高中,高中義務教育是否離我們越來越遠?
    這樣的現象合理嗎?有人說,九年義務教育已經開展很多年了,高中義務教育是否離我們越來越遠?輟學了嗎?為什麼全國有近一半的學生上不了高中?沒上高中的孩子都輟學了嗎?我國現階段,執行的是九年義務教育,也就是努力讓全民都接受小學六年、初中三年的普及式教育,這個階段的受教育率基本已經達到了99%以上,但是還未實行十二年義務教育,也就是說高中階段的教育並不是義務的,實行的是淘汰制度。
  • 「你」可以離「我」遠一點嗎?
    「你」可以離「我」遠一點嗎?編輯:路景斕資料:區綠化管理中心轉載請註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可能你還想看↓▶▶▶▶▶▶▶「你」可以離「我」遠一點嗎?》
  • 裁員,離我們並不遠。怕被裁員你可以嘗試搞搞「副業」
    畢竟,「裁員」離我們並不遠。寫寫裁員對大家更有實際意義一些。(一)悲慘遊戲策劃的故事相信這個故事大家都已經聽說過了。大意就是某知名公司遊戲策劃工作認真積極,但因為身患疾病,結果就被公司主管和HR各種「算計」,甚至被保安趕出了公司。
  • 死而復生的拉丁語
    我們需要把艾米斯口中的「卑鄙小人」換成更具吸引力的「怪才」(geeks)一詞。美國人有充分的理由來解釋他們為何如此痴迷於古代世界。過去幾年裡,美國湧現出大量以古代為基礎的電影、電視劇和小說:《斯巴達300勇士》(300)、《亞歷山大》(Alexander)、《特洛伊》(Troy)、以及HBO劇集《羅馬》(Rome)。
  • 當我們離上帝祝福越來越遠時,上帝怎樣把我們帶回到祂的恩典裡?
    當我們離上帝祝福越來越遠時,上帝怎樣把我們帶回到祂的恩典裡?今天要跟和各位兄弟姐妹分享的是:我們怎樣做才能永遠活在神的愛和恩典裡面,不走出神的眷顧保守與祝福當中呢?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甚至後來受洗成為了基督徒的時候,我們都很難做一個在任何時候,任何事情上都完全符合神的旨意而成為神的忠實僕人。有時候我們都難免做錯事,難免走出神的愛和恩典當中,但我們是在哪裡走出去的呢,我們怎麼樣能夠找到那個走出去的那個關鍵點!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有一些現象提醒我們要注意了,好像在我們的人生裡面閃一閃的小紅燈泡提醒我一下行嗎?
  • 全國車主崩潰:離我還遠嗎?
    相信大家也都聽說了,燃油車即將要禁售,新能源即將要替代燃油車了,燃油車禁售是因為,它的尾氣已經嚴重影響到我們的周遭環境,而新能源的出現則是為了改善這一切,所以及時部分車主不太滿意這樣的決定,唯一能做的也只能是接受了,畢竟只有環境好了,群眾才能健康,今天咱們就來聊聊新能源全面覆蓋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 記者探訪「發熱門診」:愛我,就離我們遠一點
    發熱門診裡醫護人員在忙碌 蒼雁 攝(抗擊新型肺炎)記者探訪「發熱門診」:愛我,就離我們遠一點中新網吉林2月3日電 (蒼雁 石洪宇)「離我們遠一點。」葛麗坤和發熱門診的26名護士每天都會和家人說這句話。當地第一例新型冠狀病毒引發肺炎的確診患者在醫院就診時,曾多次和醫護人員說:離我遠點啊,別傳染給你們。為了離64歲的母親遠一點,血液免疫科護士韓冰在申請到發熱門診前,特意在醫院附近租了間房子,和另一名女護士同住。
  • 英語詞彙中的拉丁語成分
    一、拉丁語成分的由來 拉丁語原本是義大利中部拉丁姆地方(Latium,義大利語為Lazio)的方言,後因羅馬人發源於此並不斷擴張勢力而將拉丁語廣泛流傳。 2.古英語時期 拉丁語對英語詞彙產生影響的第二個階段,同基督教的傳入息息相關。時間從公元597年聖·奧古斯丁(St. Augustine)受羅馬天主教教皇格裡高利一世指派來英格蘭傳教開始,到諾曼徵服為止。
  • 拉丁語死了嗎?為何會有「拉丁語變成了一種死的語言」的說法?
    縱然如此,人們總是能夠聽到一些不同的聲音,有人說拉丁語早已經變成了一種死的語言,也有人認為拉丁語已經消亡了,那麼拉丁語為什麼會變成了一種死的語言? 拉丁語文獻被稱為「死語言」的拉丁語,其實這裡的「死」字,並不能按照這個字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因為拉丁語並沒有完全的消亡,它並不是一種沒有人說沒有人用,完全滅絕了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