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加州大學槍擊案:中美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

2020-12-25 人民網傳媒

摘 要:輿論是公眾經過公開討論並得到公開表達的對社會公共事務的共同意見。而自近代文明以來,公開討論和表達的最重要的平臺就是大眾傳媒,也就是這裡所說的媒體。媒體既是整個社會信息傳播的最重要的載體,又是公眾輿論的表達者和引導者,從而推動自在的輿論向自為的輿論轉化。然而,在信息泛濫、難辨真假的今天,出於追求轟動效應、追逐市場利潤又或者其他目的,有些媒體把重心轉移到吸引「眼球」上來,削弱了社會責任,也降低了公信力。本文以「南加州大學槍擊案」為切入點,以美聯社、騰訊為例,探討和剖析了中美兩大媒體對於此事件的新聞報導方式,兩家媒體機構對於輿論引導的偏頗是對媒體界,乃至整個傳播學界的一個警示。

關鍵詞:南加州大學槍擊案;中美主流媒體;輿論引導;美聯社;騰訊

2012年4月11日,兩名23歲的中國留學生,在洛杉磯南加州大學附近遭到匪徒槍擊,不治身亡。美聯社記者以第一報導者的身份首發簡訊,內容是「兩名遇難者在遇難時,駕駛著一輛全新市值6萬美元的3系豪華寶馬跑車」。此後,美國福克斯電視臺的現場記者在直播中繼續援引美聯社的該錯誤說法。而相比美國方面具有錯誤引導性的報導,國內中新社在槍擊案發生數小時後發布了更為客觀的編譯英文報導,並未渲染車輛的新舊程度和價格,但二次傳播時,以騰訊為代表的部分國內門戶網站,迅速喧賓奪主地把「最新寶馬」、「一男一女」、「深夜死亡」等元素放於標題顯著位置,引起大量不實猜測。這本是一件理應客觀公正報導的新聞事件,卻在「失實」、「炒作」、「媚俗」的粉飾下飽受爭論。

一、主流媒體負導向議程設置掀起輿論風波

(一)美聯社:誤導性報導企圖推卸治安責任

美國「南加州大學槍擊案」發生後,作為案發當地媒體兼第一報導者身份的美聯社提供的新聞報導有失真實性,將事件報導的中心放在「市值6萬美元的3系豪華寶馬跑車」上,把一件槍擊案瞬間變為搶劫案,同時更是將輿論的關注點由受害者轉移到「因為炫富,所以遇害」的簡單邏輯層面,接下來的福克斯電視臺和其他知名媒體更是不加思索地將這篇有失真實性的報導大肆傳播,掀起輿論的第一高潮。身為一家資深的媒體機構,美聯社就「槍擊案」這一社會事實製造「炫富招禍」的輿論導向,試圖粉飾案件的惡劣程度,分散大眾的關注焦點,他們「善於利用受眾的心理認知模式和一些根深蒂固的觀念」「甚至不惜肆意歪曲事實」[1]。這樣的新聞導向促使大眾在潛意識裡對此次案件形成「由富及禍」的第一印象,潛移默化的分散了人們對當地治安情況的質疑,從而減少輿論對政府和警署工作的譴責。此外,南加州大學校方更是反覆強調遇害學生居住於遠離校園的居民區,企圖推卸責任,協助媒體完成扭曲輿論矛頭的工作。美聯社的報導現場已然成為了政府相關部門用來轉移輿論注意力和大眾關注焦點的利器,成為了美方特定群體的喉舌,帶有明顯的地方袒護傾向。從這一點上,我們可以看出,美國主流媒體並沒有印象中刻畫的那樣客觀和真實,僅用隻言片語便將輿論焦點從治安問題轉移到遇難者自身行為問題。時至今日,案件被延期審理的同時,我們仍然很難見到美方關於此次案件的正面報導,更多的新聞報導來自於對犯罪嫌疑人身世和成長環境的剖析。

(二)騰訊等國內媒體:商業利益推動下的報導失實

新聞媒介是輿論的引導者,吸引受眾按照新聞媒介的意見思考問題,深刻、牢固地把所代表的輿論引向深入,這就產生了引導輿論的機制。如若表達意見違背真理,歪曲事實,蠱惑人心,便形成負向輿論。負向輿論主觀武斷、誹謗造謠,掀起陣陣輿論攻勢,扭曲對事物的認識[2]。國內部分媒體包括騰訊在內的一些大型門戶網站對"南加州大學槍擊案"的報導紛紛採用「一男一女」、「凌晨一點」以及「全新寶馬」等字樣置頂,企圖製造輿論焦點,吸引觀眾眼球。這一系列次新聞重點字眼的過分強調不由分說的將「官二代」、「富二代」、「桃色糾紛」等莫須有的標籤貼在兩名遇害者頭上,同時更在第一時間使得大批量的網民激憤的完全忽視了人本性中的惻隱之心,取而代之的是「死有餘辜」,「大快人心」的惡言冷語。有失公正和客觀的新聞報導、扭曲事實的二次轉播、失去理智的憤怒網民、處境尷尬的海外留學生等一系列不尋常的反應把一件平常的槍擊案不斷升級,輿論的強大威力可見一斑。媒體看似無意的文字遊戲就可能引起一場輿論的軒然大波。

社會輿論其實是在「媒體所設置好的一定『框架』之中進行的。而且,這個框架起著引導言論的作用」[3]。以網民為首的輿論主體對於此事件的非理性認識及言論,媒體難辭其咎。媒體自然知道「人們更容易找到跟自己思想一致的信息和支持者」[4]。對這次槍擊案,美國媒體為了推卸責任,國內媒體為了商業利益,對新聞報導設置了虛假、歪曲的負面議程取向,在大量的失實信息轟炸之下,受眾極易失去理性及辨別是非的能力,盲從與衝動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其心理主導。媒體片面摘取「豪華寶馬」、「凌晨一點」、「一男一女」這樣的次重點進行報導,不擇手段地博得點擊率、發行量以吸引眼球,這樣的議程引導及取向,激發的必然是網民對於已經被妖魔化了的留學生的憎惡而不是同情,必然助長了對被認為是富二代、官二代的死者「一邊倒」式的謾罵狂潮。

相關焦點

  • 北京日報:從美國南加州大學槍擊案反思新聞真實性
    上月初搶劫並槍殺美國南加州大學兩名中國留學生的嫌犯近日被抓獲,希望兇手早日伏法,讓死者得以安息。   案子破了,但兩個花樣年華的年輕人不能復生,親人朋友們血淋淋的感情傷口難以癒合。今天,當我們再次回想這起慘案,特別是回想慘案曾經引發的匪夷所思的輿論風波,回想遇害者在身後一度遭受的抹黑、攻擊、侮辱時,心頭依然有一份抹不去的沉重。
  • 獨家:美國南加州大學中國留學生槍殺案啟示錄
    2012年4月18日晚,美國南加州大學舉行大型追思會,沉痛悼念在該校附近遇害的兩名中國留學生。(資料圖片)《參考消息》駐洛杉磯記者郭爽報導 當地時間2012年4月11日凌晨,在美國洛杉磯南郊的南加州大學校園附近,兩名來自中國大陸的南加大工程學院電子工程專業學生瞿銘、吳穎在車中遭到槍擊遇害,此案引發中美兩國輿論的持續關注。本月5日,美國洛杉磯高等法院對此案作出判決,判處嫌疑人之一的布賴恩·巴恩斯終身監禁且不得假釋。
  • 美國南加州大學因槍擊案出臺新措施保障校園安全—新聞—科學網
    萬聖節前夜發生校園槍擊案的美國南加州大學11月6日宣布,立即採取一系列新措施保障校園安全,防止再次出現類似暴力事件。
  • 美南加州大學附近槍擊案凸顯校園周邊治安問題
    美南加州大學附近槍擊案凸顯校園周邊治安問題     美國洛杉磯南加州大學校園附近11日凌晨發生一起槍擊案,一男一女兩名中國留學生被槍殺。圖為中央電視臺記者在案發現場--洛杉磯南加州大學附近的雷蒙德路(Raymond Ave)2717號住宅採訪。
  • 美國南加州大學中國留學生槍擊命案開始初審
    美國南加州大學中國留學生槍擊命案開始初審   中新社洛杉磯9月30日電 (記者 毛建軍)當地時間9月30日,發生在一年半前的美國南加州大學中國留學生槍擊命案經歷辯方律師多次延期請求後,終於開始初審,法庭於當日傳訊了4名證人出庭作證,初審預計將進行3天。
  • 突發事件中主流媒體輿論引導的微信話語分析
    有學者認為新媒體使得作為輿論引導客體的公眾日漸主體化,與政府和主流媒體共同建構輿論場新常態[4],儘管自媒體擁有了越來越獨立的網絡空間,但其影響力與質量仍舊參差,如此則主流媒體的引導力更應加強,從而形成良性輿論場。此次突發事件中主流媒體從緬懷英雄到闢謠、科普再到政府進行事件處理等報導,對輿論引導起到重大作用。
  • 兩中國留學生在洛杉磯南加州大學校園被槍殺
    新華網洛杉磯4月11日電(記者王軍)位於美國洛杉磯南郊的南加州大學校園附近11日凌晨發生一起槍擊案,一男一女兩名中國留學生被槍殺。  洛杉磯警察局發言人薩拉·薩頓對新華社記者說,槍擊案凌晨1時左右發生在西亞當斯地區南加州大學校園附近的一條街道。
  • 主流網絡媒體以評論提升輿論引導力的策略研究
    」乃至主流網絡媒體以評論提升輿論引導效果提供參考思路。 關鍵詞:輿論引導 觀點頻道 策略研究 詞頻分析 個案分析 引 言 作為媒體的旗幟和靈魂,評論歷來是引導輿論直接且有效的方式之一。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建設一流新型媒體,必須把評論作為履行職責使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構築新高地,增強引導力。主流網絡媒體更應主動承擔媒體責任,以評論為抓手,積極引領主流輿論和社會思潮。
  • 科學網—美國南加州大學兩名中國留學生遭槍擊身亡
    (圖片來源:美聯社網站) 據《洛杉磯時報》網絡版報導,美國南加州大學附近4月11日發生一起因搶劫而引發的槍擊事件 報導引述警方的話說,兩名留學生均為20多歲、修讀電子工程專業的研究生,一男一女,其中遇害女子的遺體被發現在一輛停於距離南加大幾個街區的寶馬車副駕駛位置,男子的遺體被發現在附近的一個門廊,估計該男子在遭到槍擊後試圖逃脫,以尋求幫助。 美聯社報導說,槍擊事件發生在11日凌晨1時許,子彈擊碎了一輛寶馬3系列豪華轎車的車窗。
  • 美南加州大學城槍擊案:嫌疑人系《飢餓遊戲》副導演之子【2】
    原標題:美南加州大學城槍擊案:嫌疑人系《飢餓遊戲》副導演之子   5月24日上午在美國南加州聖巴巴拉縣槍擊事件現場拍攝的一家超市窗戶上的彈孔。   在美國槍枝文化可以說是根深蒂固,包括總統歐巴馬也曾經試圖說去推出一個嚴格的控槍政策,但是遭到了擁槍團體的反對。
  • 血腥父親節:芝加哥槍擊案14死90傷 3歲孩子遇難 美國主流媒體集體...
    因為目前看主要涉及黑人社區,正在積極呼籲BLM運動為黑人爭取更多其他權益的主流媒體突然集體失聲。警方正在沿著幫派、毒品、槍枝等方向進行偵查。自周五晚上至周一清晨這段時間內,城市許多地方發生104起槍擊案,子彈擊中包括5名兒童在內的14人喪生。正值慶祝父親節的周末發生的槍擊案中至少造成90人受傷。
  • 美國加州聖何塞州立大學發生槍擊案3人死亡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何塞州立大學一座停車場10日晚發生槍擊案,包括槍手在內的3人死亡。校警曼努埃爾·阿瓜約11日說,停車場為一幢6層建築,慘劇發生在5層。校警和當地警方10日20時30分(北京時間11日13時30分)左右接警,趕往現場。美聯社報導,兩人當場死亡,一名傷員送往醫院後不治身亡。
  • UCLA槍擊案件播報:為什麼美國校園槍擊案頻發?
    美西時間6月1日上午10點,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發生一起校園槍擊案
  • 美國最危險的25所大學排名,UCLA槍擊案後必須了解清楚
    美國當地時間6月1日上午10點,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發生槍擊案,造成兩人死亡,兩名死者均為男性。
  • 新媒體環境下新聞連鎖反應中媒體的輿論引導
    及時監測輿論信息,加強公眾的輿論引導,對於形成一個健康綠色的網絡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在輿論形成以前,主流媒體要建立新聞監測機制,及時把握「黃金四小時」。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主流媒體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公眾在無法判斷信息真實與否的情況下越來越依靠主流媒體。「新消息」的出現,總是會吸引大量的網民參與,不加思考的傳播與惡意的宣揚會造成新聞局面的失序。
  • 美國今年已發生592起大規模槍擊案
    據多家美國媒體報導,美國田納西州日前發生了一起重症監護病房護士被槍殺事件,兇手至今仍逍遙法外,引發輿論譁然。事實上,今年疫情期間,美國社會的犯罪率不斷飆升,槍枝暴力案件數量遠超去年同期水平。如今適逢疫情暴發的又一撥高峰,各地醫療資源告急之際,重症監護病房護士被槍殺更是引發民憤,輿論呼籲警方採取更多措施,遏制暴力事件的不斷發生。
  • 康乃狄克州槍擊案已致1死4傷 美國為何槍擊案頻發
    哈特福德警方在其社交媒體推特帳戶發布消息說,事發夜總會位於哈特福德市西部,死者為一名28歲男子。2名傷者正在接受手術,另外2人情況穩定。警方已經封鎖事發夜總會附近道路,並展開調查。美國康乃狄克州槍擊案致1人死亡,為何美槍擊案頻發?
  • 美國北加州萬聖節槍擊案致5死 愛彼迎宣布禁止「派對屋」
    原標題:北加州萬聖節槍擊案致5人死亡 Airbnb宣布禁止「派對屋」中新社舊金山11月2日電 造成5人死亡的北加州奧林達愛彼迎(Airbnb)出租屋萬聖節派對槍擊案發生後,總部位於舊金山的愛彼迎公司當地時間2日宣布,將禁止「派對屋」業務,並推出一系列安全計劃
  • 美國加州一購物中心發生槍擊案 2人死亡
    據美國媒體當地時間11月28日報導,27日,加利福尼亞州薩克拉門託市(Sacramento)的一家購物中心發生槍擊事件,造成2人死亡。據薩克拉門託警方發布的新聞稿報導,一名19歲男子在槍擊事件中被殺。同時,在購物中心外的一家銀行發現一名17歲少年,也因槍擊受傷,被送往醫院搶救。隨後,這名青年也被證實醫治無效身亡。卡爾·陳鼓勵可能親眼目睹事件的人與警方聯繫協助警方調查。薩克拉門託警方還指出:「據有限的線索描述,犯罪嫌疑人是一名20多歲的非洲裔男性。」
  • 槍擊案遇害中國學生父母告南加大案將於11月開庭[圖]
    (資料圖)當地時間7月18日上午,涉嫌槍殺南加大中國留學生瞿銘和吳穎的嫌犯布賴恩.巴恩斯與哈維爾.博爾登在洛杉磯高等法院刑事法庭過堂,二人對於殺人指控拒不認罪。中新社發毛建軍中新網10月5日電據美國《僑報》報導,南加州大學槍擊案遇害兩名中國留學生父母狀告南加大一案的律師紐曼(Allan Newman)3日透露,案件將於11月13日在洛杉磯高等法院開庭,屆時法庭將決定案件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