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出土的女媧伏羲圖,兩人手裡拿著圓規和曲尺,有什麼寓意?

2020-12-13 鴻鵠迎罡

文·段宏剛

遠古時期,人們對「圖騰崇拜」很重視,幾乎每個部落都會把一種或幾種生存能力強大、能適應「優勝劣汰」自然法則的動物,當作自己的圖騰崇拜對象。

中華先民曾把龍、蛇等動物作為崇拜對象,只因為它們是自然界裡的強者,它們能根據自然環境的變化而不斷進化自己,對「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法則有很強的適應性,最終能在殘酷的自然環境裡,一代一代繁衍生息下來。

動物的這種特性對人類的意識形態產生了深遠影響,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中華民族的幾位創世大神,如,盤古、女媧、伏羲等人的形象,都被人們想像成是人首蛇身的樣子。他們的形象,其實是人類的圖騰崇拜意識與生殖崇拜意識相互融合後的產物代表了人類的美好祈願,祈願人類能像蛇那樣,擁有強悍的生存能力和生殖能力。

女媧被譽為中華民族的創世女神,曾留下《女媧造人》、《女媧補天》等神話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相傳,女媧還發明和創立了婚姻制度,讓人類告別了落後、愚昧的「母系氏族社會」。

在母系氏族社會裡,人們「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兩性結合比較鬆散,一群男人圍繞一個女人採取走婚形式來繁衍後代,不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都沒有固定配偶,導致兩性關係十分混亂。

女媧看到這種弊端後,根據當時的社會結構,發明了婚姻制度,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

伏羲是女媧的丈夫,他根據天地萬物的運行變化,發明了八卦,有助於人們了解和認識大自然裡的許多現象。他又根據萬物的形態,創造了最早的象形文字,極大地促進了人們記錄的效率。民間傳說裡,伏羲還教會人們漁獵,發明了琴瑟、陶隕等樂器,並創作了樂曲,對改進人類生活幫助很大。

在人類從愚昧走向文明的過程中,女媧和伏羲的功勞很大,所以,他們被共同稱為華夏民族的「人文始祖」。

近幾十年,全國各地相繼出土了許多女媧伏羲圖,比如,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境內出土了幾十幅畫在絲織品上的女媧伏羲圖,山東嘉祥武梁祠西壁上有許多漢代畫像石,裡邊有多幅女媧伏羲圖,另外,陝西、河南、山西等地方,也出土過不少漢代畫像石和畫像磚,上面都有女媧伏羲圖。隨著人們對這些文物的研究,對這兩位人文始祖的研究和了解也更加全面,有望解開許多圖騰崇拜的謎底。

不論是絲織品上的圖畫,還是畫像石上的圖畫,都具有以下特徵。

其一,女媧伏羲圖要麼在墓室發現,要麼在祠堂發現,被認為跟宗教信仰有關,這些圖畫被賦予了保護死者靈魂順利升天的作用。

圖畫的作用實際上跟長沙馬王堆出土的《人物龍鳳圖》、《人物御龍圖》等帛畫的作用完全一樣,被看作是通天地的靈物,反映出中華先民對人死後靈魂不滅的一種希冀。

其二,畫女媧和伏羲並排站立,頂天立地,女媧在左,伏羲在右,他們都是人首蛇身,下半身交纏在一起,周圍布滿星辰。

其三,女媧的左手和伏羲的右手搭在一起,女媧右手拿著類似「圓規」的工具,伏羲左手拿著類似「曲尺」的工具,兩人表情嚴肅,朝裡45度方向看著前方。

實際上,女媧和伏羲手裡拿的工具正是圓規和曲尺,這兩樣工具相傳為春秋魯國建築大師魯班(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發明創造。很顯然,女媧和伏羲生活的時代,還沒有出現圓規和曲尺,他們手裡拿著這些工具,是後人為了藝術需要而特意加上去的,代表了人們的一種美好祈願。

圓規在古代簡稱「規」,用來畫圓。曲尺有好幾個別名,又叫角尺或矩尺,簡稱「矩」,是木工常用的工具,用來校驗板材結合處是否垂直。

圓規和矩尺的簡稱合到一起,就組合成一個詞語——規矩,拿在女媧和伏羲手裡,至少表達了兩層寓意。

第一,代表「天圓地方」。

中國古代科學對宇宙的認識是「天圓地方」,這種認識論是由太極八卦推演而來,是對宇宙兩極,即陰陽體系中天地生成及其運行規律的一種解讀。古人認為,太極生兩儀,就劃出了陰陽,分出了天地。

由無數個星體組成的茫茫宇宙被古人稱為「天」,把人們賴以生存、繁衍生息其間的大地稱作「地」。日月星辰等天體在空中周而復始地運動的現象,如同一個閉合的圓周那樣永無止境,而大地好像一個方形的靜止物體,一直以穩定的狀態承載著人類的活動,因此,「天圓地方」的概念便由此產生。

把這種認識論對應到自然萬物裡就會發現,凡是圓形的物體,都具有不穩定、好動的特徵,而方形的物體,則具有穩定和靜止的特點,從這個層面來看,在古代科學不發達的時代,古人能有這樣的認識高度,相當不容易。

女媧和伏羲處在「母系氏族社會」,這種社會結構以女性為尊,所以,女媧代表「天」,伏羲代表「地」,他們又都是華夏民族的創世大神,是古人的崇拜對象,後人就理所當然地賦予他們成為代表「天圓地方」的角色。

第二,代表「無規矩不成方圓」。

本文開篇講述到,在天地混沌初開之際,女媧和伏羲結為夫妻後,給人類教會了許多本領,並設定了許多制度,他們完全稱得上是引領人類文明發展的先驅。

然而,本領要傳承,制度要遵守,必須由人來完成,並不是每個人都是循規蹈矩的人。這就需要制定出利於大家良性發展的規矩,強迫人們去遵守,以此來矯正人們的心性。

女媧手中的圓規,教導人們在做事時一定要圓融通達,因為宇宙萬物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人類必須順應宇宙萬物的變化而變化,才能不斷發展和進步。否則,會停滯不前。

伏羲手裡的矩尺,則暗示人們,人類要想得到穩定、安逸的生活,必須懂得適可而止,否則,超出限度,會自取滅亡。

可以看出,他們一個代表天,一個代表地,一個圓一個方,一個動一個靜,一個陰一個陽,一個進一個退……暗示了宇宙萬物如同太極圖那樣,它們相輔相成,只有各自遵守各自的規矩和法則,處在一個相對的平衡狀態,方可健康有序地向前發展,如果超出限制,無視規矩,就會得到懲罰,社會文明將會倒退。

相關焦點

  • 我國出土的伏羲女媧圖中兩人的手中各拿著曲尺和圓規這有什麼寓意
    伏羲女媧,是我國遠古傳說的創世神,手中的圓規和直尺,一說代表著天圓地方,另一說代表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關於伏羲女媧的傳說女媧,傳說捏土造人,後來又鍊石補天。伏羲,有神話傳說是漁獵之神。教人結網捕魚,打獵。
  • 我國出土的伏羲女媧圖裡兩人的手中各拿尺和規,有何寓意
    伏羲女媧是華夏始祖,是華夏民族的創世之神。有關出土文物中伏羲女媧手有曲尺圓規一事,究竟如何解釋,這是很多人好奇的。我國出土的伏羲女媧圖有許多:最早發現是在1963年考古時,新疆阿斯坦納地區的唐代絹本彩繪中。
  • 羅帶同心結已成,淺述《伏羲女媧圖》的由來和意蘊
    在亙久的光陰中,伏羲和女媧的故事,經過華夏子民一代代的文化傳衍,早已經成為了我們華夏民族最最鮮明的文化印跡。《伏羲女媧圖》的詳解歷朝歷代的《伏羲女媧圖》類型很多,因細微之處的不同,而各具風採與價值,所代表的文化意義,也不盡相同。
  • 伏羲女媧圖的文化天機
    伏羲女媧圖的第三重含義:由最開始的人生哲學含義延伸到伏羲女媧這樣的具體人設,接下來是女媧伏羲手中拿著的工具的含義,想知道畫裡的神有什麼法力,看他們手裡拿的法器就知道他們會什麼了。 (圓規和尺子)規和尺的含義,表示的是測量萬物的科學「規矩和度量」,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和尺,代表參量天地萬物的「尺度」和「分寸」。
  • 伏羲女媧交尾圖,竟然預言了DNA的分子結構,這僅僅是巧合嗎?
    但是,在古代科技還沒有那麼發達的時候,一幅伏羲女媧交尾圖仿佛預言了當時的DNA分子雙螺旋結構,這僅僅是巧合嗎?出土於新疆吐魯番的伏羲女媧交尾圖,讓我們認識到了古代人們對於生殖和交配的認識,這僅僅是建立在對於性的最初啟蒙之上。從畫面中可以看出,主體的圖案是伏羲女媧的「人手蛇身」。
  • 為什麼伏羲女媧交尾圖是「人首蛇身」?看央視名嘴尼格買提怎麼說
    當尼格買提看到伏羲女媧交尾圖驚訝到了,哇!伏羲女媧圖。經過1000年的洗禮,顏色還這麼鮮豔。伏羲女媧圖原本應該掛在一個墓室裡面。那個年代,一般夫妻兩人死了之後葬在一起,在牆壁上就會掛一幅伏羲女媧圖。伏羲和女媧,我們中華兒女,都有所耳聞。這兩人結為夫妻,在天地間共同創造了我們。
  • 沉寂200多年,《伏羲女媧圖》在新疆古墓死而復生,訴說前世傳奇
    《伏羲女媧圖》造型奇特:日月星辰,相擁交媾《伏羲女媧圖》的畫面造型可謂相當大膽、獨特。它描繪了伏羲女媧相擁交媾的景象:兩人都是人首蛇身,上身相擁,下身交尾,側面相覷。伏羲左手高舉「規」,即丈量器具;女媧則右手手持「矩」,一種木工曲尺。
  • 「三皇之二」伏羲女媧圖賞析
    目前高昌遺址發現這種伏羲女蝸圖總數達三十幅以上。這些圖一般都畫在抹布或絹上,用木釘釘在墓室頂部,畫面向下朝向被葬者的臉。中國古代有「三皇五帝」的傳說,伏羲和女媧都是「三皇」(伏羲、女媧、神農)之一。這幅伏羲女蝸圖最上方和最下方的正中央分別是群星圍繞的太陽與月亮(月中繪有鴞xiao面,即抽象的貓頭鷹的臉,形制與北大賽克勒博物館收存的陝西出土新石器時代黑陶鴞面全同)。畫中伏羲女媧下半身交纏在一起,周圍畫滿星辰,包括北鬥七星(還有一個彗星)。鴞形目鳥類的俗名就是貓頭鷹。貓頭鷹只在夜間活動,而且飛翔起來沒有聲音。
  • 新疆沙漠出土千年文物,描繪伏羲女媧交尾,老外:這竟是DNA結構
    我國新疆的大片沙漠區域,被人發現一幅上古圖畫,名為《伏羲女媧交尾圖》。過程裡考古學家在新疆沙漠意外發現了一張漢朝時期的古圖畫,畫中人物栩栩如生,令人詫異,內容上兩個蛇尾人身的古人,難辨男女,兩者之間的蛇尾互相糾纏著,極像上古時期的女媧。後來,經過多方考究,專家們猜測這圖中蛇人就是我國古代神話故事裡的女媧跟伏羲。
  • 《盜墓筆記》裡戰國楚帛書的原型,記錄了我國最早的創世神話
    別說,還真有原型。我以前曾有個錯誤認識,因為經常聽到簡帛並提,誤以為出土的帛書和簡牘數量差不多。實際上,如果僅僅限縮在文獻範圍以內,帛書和簡牘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出土帛書實際上只有兩次,一次是40年代長沙子彈庫楚墓出土的一整卷和一些殘片,一次是70年代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一批。楚帛書出土後不久就被人騙到美國,現在還躺在華盛頓賽克勒美術館裡。
  • 情定三月三:伏羲女媧婚育之日,怎成古人擇偶佳期?
    《說文解字》中的「巳」,像一條蛇的形狀蛇怎麼和人的擇婚生育扯上了關係呢?傳說上古時期,洪水泛濫,人類只剩下了伏羲、女媧。他們本為姐弟(或兄妹)關係,《春秋世普》曰:「華胥生男子為伏羲,生女子為女媧。」因為成親那天是上巳節,為了紀念他們繁衍人類的偉大功績,以後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要祭祀人祖爺爺和人祖奶奶,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談情定情的好日子。除漢族外,苗族有「伏哥伏妹治人煙」傳說,布依族、瑤族均有「伏羲兄妹」傳說。
  • 伏羲女媧亞當夏娃是夫妻又是兄妹?為何各個古文明都有類似的傳說
    其中,女媧和伏羲是極為重要的人物,傳說中天皇伏羲是三皇之首,演化八卦,教授農耕,而女媧則是人族之祖,教授採集與生育。伏羲與女媧既是兄妹,也是夫妻?不過,又有一說伏羲與女媧其實並不是神話故事中的神邸,而是真實的歷史人物。
  • 《天下伏羲》:秋日尋勝女媧山
    據歷史典籍記載和現代考證證明,堵河流域及其周邊地區是女媧補蒼天、伏羲畫八卦、神農嘗百草之地。以創世神話傳說為主的女媧文化,以上庸古國為代表的歷史文化,以竹山高腔、民歌故事、花鼓船歌、書法繪畫等為代表的堵河民間民俗文化等,構成了竹山蔚為壯觀的歷史人文資源。
  • 沙漠隱藏傳奇漢墓:出土一幅畫,專家研究後:這是脫氧核苷酸結構
    1965年,我國的考古學家在挖了一處十分隱蔽的古墓後,出土了一件令人十分驚異的作品。驚是因為這件古物特別詭異,其實就是一張女媧伏羲的絹像,但其中隱藏的秘密卻在幾十年後才被揭曉。再來說說那副詭異的絹像,這幅絹像上的圖案並不難辨認,稍有一點知識的人便能判斷出上面畫的是女媧和伏羲。他們上身相擁,一個舉著規,一個拿著矩,下半身是兩個蛇形互相纏繞的尾巴,旁邊便是用墨線勾勒的日月圖。
  • 體形差這麼大,蛇身的伏羲怎麼成了直立行走人的祖先?
    我們現在直立行走的人按進化論來說是自然進化的結果,可考證下來,人為什麼是皮膚無毛的,為什麼要每日補充鹽,在化石發掘的地球探索中為什麼找不到從猿進化到人的中間環節,看來我們這些人類的後代,就象是找不到爹媽的孩子,在地球宇宙間徘徊……       中國各地的墓葬有不少伏羲女媧的交尾圖案,兩人環抱親密相視,各拿著規和矩,圓規和拐尺是畫圓和方的重要工具,這兩種難道就是徵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神器嗎
  • 起源| 伏羲女媧 VS 亞當夏娃
    伏羲女媧和亞當夏娃神話分屬華夏民族和希伯來民族的始祖神話。在華夏文明裡,女媧既是一位創世神又是始祖神。傳說她與伏羲,兄妹成婚,共同繁衍了人類。因而,他們又被尊為華夏民族的始祖。因此,對伏羲女媧和亞當夏娃神話進行比較研究,有利於準確理解中國、希伯來民族意識之差異,促進彼此理解與尊重,減少民族文化的隔閡與誤解,進而促進其共同發展。
  • 女媧來自外星?我國傳說中的始祖女媧原型是什麼,為何人首蛇身
    女媧,是我我國神話故事中造人的始祖。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偉大的存在,卻和我們人類不一樣,因為她是人首蛇身。因此後來者就推測出了各種猜測,甚至於女媧來自外星,是個外星人的說法也有很多人接受。然而根據我的查閱,發現女媧的原型和起源來自以下幾點。女媧的原型和起源是什麼?
  • 不死之謎:伏羲女媧圖與人體基因雙螺旋理論
    隨著流星的划過,我卻陷入了大腦的深思,流星的產生是天體生命的流逝,連天體那樣巨大的物質都有死亡消散的一天,何況我們人類呢,人類的生命何其脆弱。天體死亡會有光熱產生,隨物理現象化為氣體。可人類的是不同的,人類具有生命,具有精神力,靈魂力。我們的肉體是物質的,但我們的精神卻不是現代科學所能解釋的,並不是單純的大腦神經元細胞就可以解釋的清楚的。
  • 祖龍、燭龍、金母、女媧4人聯手對戰伏羲,仍然戰敗了
    這一期咱們聊的是小說《洪荒之神棍開山祖》裡龍祖祖龍、時間之神燭龍、瑤池金母、造化聖人女媧4人聯手對戰伏羲仍然戰敗了的故事!幾乎在所有的洪荒小說裡面都有伏羲、女媧兩人是兄妹的設定,本來這也無可厚非,但架不住有人思路廣,喜歡胡思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