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講「上善若水」的7種境界,你若能達到4種,就很了不起了

2021-02-07 文學漫談

歡迎來到文學漫談,今天我們來了老子《道德經》中的一句話「上善若水」,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話,也是最著名的一句話。

為什麼說「上善若水」呢?,老子認為悟道人的平性與水很接近。老子說解釋說:「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因為水滋養眾生,有水的滋潤樹木、花草長得鬱鬱蔥蔥;人身體70%的成分由水構成,要是人身體脫水,就得及時補充水分。老子講大自然中的水,無條件地奉獻給萬物,但從不來不與萬物去「爭」,這裡的爭,是指水不為自己爭奪利益,還非常的低調。人們常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的一生都想往高處走,誰也不想低人一等。所以,為了有高的地位,就勾心鬥角,搶佔人生制高點。而水它滋養眾生,但自己卻是低姿態,非常安靜的往低處流,在人們不願意的低洼之處聚集。

老子說水利眾生,把高處讓給萬物,自己卻無怨無悔,坦然地處於最低的位置,這種品性來自說是「故幾於道」。幾就是接近的意思,這就把什麼是道,用水的品性闡述得非常清晰。通俗點說就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同樣是水,老子說「上善若水」,而孔子卻說「逝者如斯乎」。孔子把老子看作人間的「龍」,說他深不可測,難以捉摸,老子講的道,是無形的,人們很難理解,但老子用水形象地比喻,讓人們恍然大悟,把道的無形,變成了水的品性,把無形變成了有形。

從前流傳一個故事,說有個年輕人,被人算計,錢財被騙光。他一時想不開,就想跳河。恰巧在河邊遇到一位靜坐的智者。這這問他為什麼要輕生,他把被騙經過說給智者聽。智者微笑著把他領回家,讓他從地窖裡搬出一大塊堅冰。智者讓他用斧頭把柄敲碎,可是年輕人用很大力氣也只是在冰上滑下一道痕跡,冰仍然堅不可摧。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才砍掉幾個冰碴。他說這冰實在太硬了。我砍不動了。

智者也不說話,讓他把冰放入大鍋中,下面用柴火燒,不一會冰就慢慢融化了。智者問年輕人,你沒領悟出什麼嗎?年輕人說我有些懂了,我用的方法不對,沒想到一物降一物啊。智者搖頭說道,我是讓你看到,人生成功的幾種境界。

(1)冰是什麼,在冬天水能結冰,水本身柔弱,結成冰變得很堅硬,這就是人要想成功,就要有水的謙遜,冰的堅貞不屈的精神。

(2)水能變成冰,也能化成氣,氣是無形的,但氣可以凝聚在一起,形成更強大的氣流,就變得孔武有力。這種氣流還能聚氣生財。

(3)水淨化萬物,蕩滌著世間的的塵埃,無私地包容、接納萬物,然後自我慢慢淨化自身,這也是成功人生的一個境界,水能接納包容。

(4)水柔軟無形,看似無力,但從高處往下流時,有柔有剛,可耐心無限,也可剛硬水滴石穿。這就是以柔克剛。

(5)水能上能下,水在天空聚成雲霧,水在下化作雨露。水從高處向下匯成河流,能高聳雲端,又能低如海洋。所以水能伸能屈。

(6)在易經中,水為陰性,為寒性,但水有一顆善良的心。她哺育萬物,不爭不鬥,從來不知道索取,這是水接濟眾生的博大情懷。

(7)水能聚能散,是自由行走有靈性的物質。需要時聚集成雨,滋潤萬物生長;散時無跡可尋,在天地之間飄蕩。水像大德之士,功成名就之時,隱身而退。

總之,老子說的「上善若水」,是說水如善良的人心,這和佛教說的善是一回事,如果人心都如水,那麼這個世界就是美好的。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爭,停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

以上7種境界 你能達到幾個?能達到4個,你就很了不起了!

相關焦點

  • 人生的最高境界: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各人有各的看法,各人有各人的見解。其實,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上善若水,厚德載物」這八個字。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不管是好的萬事萬物還是壞的萬事萬物,一個人都能坦然面對,壞的方面都可以被他的承受力所化解,好的方面也能被他的承受力所接納。就像大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樣,沒有任何東西不能承載的。做人只有厚德才可以載物,也只有載物,才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清華大學的校訓就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
    上善若水的意思是人要如水般一樣的善良、包容,蘊含做人的大智慧,處事最高境界。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它的字面含義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於道。上善若水:「上」是最的意思。「上善」是最善的意思。
  • 從上善若水,翻開道德經-
    書中出現最多的詞是「無為」「自然」「不爭」..而讓我決定研究細看道德經的是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又靜,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上善若水」一次可能很多人都見到過,之前自己也經常在別人的字畫上見到,當第一次道德經中看到完整的原文,給了我心裡很大的震撼和一種釋放釋然。
  • 老子為什麼說上善若水?水的生存哲學能為人生帶來哪些啟示?
    高山,水可以衝出峽谷來,堅石,水可以用持之以恆的毅力滴穿。水才是這個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力量。所以,水固然柔弱,最後卻擁有了持之以恆的力量,是可以戰勝看起來剛強的的東西。由此,我們可以理解,為什麼老子說上善若水了。老子是用水的德性,來比喻人的最高境界啊。
  •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上善若水的真正含義!
    《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處於眾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水有七善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 老子的「上善若水」是何意?其實意思很淺顯,被很多人想複雜了
    「上善若水」,就是出自《老子》中的一個成語,整句為: 「上善若水 而「上善若水」中的「水」,則是比喻那些與世無爭的聖人,這句話其實意思很淺顯,卻被很多人想複雜了。
  • 老子當年教導孔子怎樣理解「上善若水」,孔子聽後頂禮膜拜
    水作為世界上最常見的物質,老子同樣對水之「道」進行了精準的闡釋,並用一個成語「上善若水」對其概括出來。「上善若水」出現在《道德經》第八章裡,原文這樣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憂。
  • 上善若水的真實意思?你知道嘛
    「上善若水」語出老子【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人的品格應該像水一般,做事情行雲流水,靜止如水。人的最高境界要像水一樣,能屈能伸。
  • 如果你能達到「上善若水」的七個領域中的四個,那就太好了
    為什麼說「上善若水」?老子認為,懂道的人的安寧是非常接近水的。老子說解釋:「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因為水滋養所有生物,樹木、花草繁茂;人體70%由水組成,如果人體脫水,就要及時補充水分。
  • 文史隨筆「上善若水」成語的解釋——最高境界的德行
    「上善若水」,最完美的德行就是像水一樣。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水的優秀品德有:奔流到海是一種追求,剛柔相濟是一種能力,海納百川是一種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種毅力,洗滌汙淖是一種奉獻。水的品行說不完,它始終為人類服務。
  • 上善若水,這四個字到底什麼意思?
    上善若水,這四個字到底什麼意思?@溫溪:「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第8章,意思是說:最好的、最上乘的「善」就像是水一樣。很多人把「上善若水」當成是自己的座右銘,可自己真的能做到「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嗎?
  • 上善若水;水有九德,孕育萬物而不爭
    今天我們來講,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上一講是天長地久,這一講老子緊隨其後的說,上善若水,因為有了至高無上的善,有了孕育和滋養萬物的水,所以才天長地久,否則那有我們,這些臭皮囊的前世今生。上善若水想要搞明白第八章的含義,我們首先要清楚,兩個字,這兩個字就是善和水,那大家就開始笑了,不就是善和水嗎!還要聽你在這裡,人五人六的信口雌黃,哈哈,到底什麼是善?
  • 2020年國家公務員面試真題模擬:上善若水
    【面試題目】古人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請結合實際,談談你對「上善若水」的理解。【政道公考參考答案】「上善若水」語出老子的《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應像水一樣,水滋養萬物、造福萬物卻與世無爭;水總是處於人們所不願處的地方潔身自好,故達到美好境界,符合自然法則。這句話告訴我們要培養美好的品格和高尚的情操,就應該領悟水的智慧,懂得利人,更要懂得謙遜。「上善若水」作為中華美德的一種概括,歷來成為志士仁人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菊美多吉就是這樣一個上善若水、為官若水的「最美基層幹部」。
  • 老子說:「上善若水」,究竟是什麼意思?對我們有何啟示?
    老子說:「上善若水」,究竟是什麼意思?對我們有何啟示?在我們的學生時代,每次背誦文言文時都會覺得十分困難。這主要是因為文言文表達方式與現代不同,我們不容易了解其中的意思所以在背誦時就會困難一些。「上善若水」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老子的經典思想。那麼它究竟是什麼意思?所謂上善,指的就是水對世界萬物是十分重要的,水滋養了萬物卻沒有邀功,默默付出不求回報,這樣世間萬物慢慢習慣了水的付出。那麼,「上善若水」這個詞語帶給我們哪些啟示呢?
  • 子曰|清泉,溪流,大海…一則短片詮釋何為「上善若水」
    齊魯網10月16日訊(記者 李寧 綜合報導)上善若水,典出:《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2000多年前,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意思就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一樣涓涓細流,澤被萬物。
  • 上善若水,利萬物而不爭
    老子《道德經》中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這句話很多人都讀過,表面的意思也都能接受。然而,細思之下,「上善」為什麼會「處眾人之所惡」呢?其實可以這樣理解,老子相信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裡。當眾人汲汲以求時,他卻堅守本心,不為表面現象所迷;當眾人都厭棄追求時,他這時會反其道而行之,反倒汲汲以求。他總是處在社會大趨勢的對立面。
  • 澄清「上善若水」的真正含義
    這就是大概老子的價值取向,他全文處處批評文明人的貪婪與欲望,處處在讚揚原始氏族的那種簡單祥和的生活。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 說文解字|亳州市渦陽人老子認為:上善若水,「水」到底是何意?
    春秋時期的安徽省亳州市渦陽人,老子認為:上善若水,「水」到底是何意?探究老子的上善若水的奧義,必須理解「水」在春秋時期的含義,現在就從三個方面來解讀上善若水的「水」字。安徽省渦陽之水儘管老子在上善若水中沒有直接說水的特點和性質,但是可以從《道德經》文本的上下文分析,上善若水,
  • 昂揚奮進的一劑鎮定劑,上善若水
    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黃金成為了貪婪與狡詐的代名詞老子之所以說「上善若水」,不僅僅因為水能利益眾生、處下而不爭;更是因為水能處下,讓萬物在不相互爭奪的情況下,都受其恩澤。
  • 一直聽說「上善若水」,原來是這個意思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冰雖為水,卻比水強硬百倍。越在寒冷惡劣的環境下,它越能體現出堅如鋼鐵的特性。這是成功人生的第一種境界:百折不撓。水看似無力,自高處往下流淌,遇阻擋之物,耐心無限,若遇菱角磐石,即可把菱角磨圓,亦可水滴石穿。這是成功人生的第四種境界:以柔克剛。水能上能下,上化為雲霧,下化作雨露,匯涓涓細流聚多成河,從高處往低處流,高至雲端,低入大海。這是成功人生的第五種境界:能屈能伸。